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渠道。反思当前的阅读课,我们发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几乎是一种课型,那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精读式感悟。久而久之,这种单一的阅读课影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如何使阅读教学从一元模式走向多元模式,让阅读课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呢?
一、呈现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把小学六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
段(5~6年级),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心理,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一样,阅读课应该是百花齐放的。
1.侧重于识字写字的低段阅读课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在当前的低段阅读课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文本的阅读理解而忽视识字写字的指导,出现了低段教学高段化的现象:识字环节走马观花,写字指导蜻蜓点水,大部分时间花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上,最后学生连课文也读不通顺,字也写不正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段阅读课要突出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正确处理好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的关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比尾巴》,可以把课设计成四个板块:初读课文,认识参加比赛的动物,认读“松鼠“”猴子”“公鸡”“鸭子”等字词;细读课文,报告比赛的项目,认读“比尾巴”“短”“扁”等字词;熟读课文,宣布比赛的结果,在师生对读、生生互读中反复认读本课要求学习的“松鼠”“尾巴”等字词以及读好问话的语气;演读课文,创设表演比赛的情境,在表演朗读中区别“松”与“公”,书写“公”和“云”。学生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把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融为一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
2.侧重于阅读理解的中段阅读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阅读理解应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可以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抓住文中最感人的“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紧扣“静静地”这一关键词,多角度感受那位青年在“大地仍在余震”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文本语言反复品味和感情朗读,青年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3.侧重于从读学写的高段阅读课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加快发展,一般的课文内容基本上都能自己读懂。高段的阅读教学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起点,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在继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水平。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可以抓住课文中“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并且都在句子的后半部分,在体会反复与后置的表达作用中,感受母亲对子女、子女对母亲的深情厚谊,同时迁移到课文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腰,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等语句的学习。学完课文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也来用三个“母亲”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充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特点。
二、呈现不同文本的教学特色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题材多样,体裁不一,风格各异。不同的文本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阅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
1.侧重于情感体验的阅读课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很多课文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情感性强的课文,不能靠教师的讲解,不能靠机械的训练,不能靠理性的分析,只能靠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鸟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好朋友的纯真友情,可以多采用体验的学习方式: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鸟,当你从南方飞回来要和好朋友相聚时,你的心情是怎样?你一边飞一边会想些什么?当你飞回来看不见好朋友大树的时候,心情又会怎样?你会怎样问树根、大门、小姑娘?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读出当时的心情。情感体验是要让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2.侧重于语言学习的阅读课
文章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材中不少课文内容浅显,但是语言非常优美。教学这类课文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语言上。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花钟》,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花钟”就是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花的“时钟”后,重点学习第一段: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种花?通过“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等语句学习,体会语言描写的生动性;通过“凌晨四点”“五点左右”等词语学习,体会语言表达的条理性;通过“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等语句学习,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最后,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选用文中的词语,也来写一种课文中没有写到的其他时间开放的花。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侧重于自主探究的阅读课
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科普作品,包含着许多自然、科技等知识。教学这类课文时,可以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起科学探索的意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可以组织一个“探索月球奥秘”的学习活动,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自己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粗知课文的大意;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深入研读,同时利用搜集到的课外资料,当一回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运用数字说明等方法解说月球之谜,把文本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自己读了课文后产生了哪些新的月球之谜,仿照课文“难道
吗”的句式写下自己的疑惑,把《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
明方法”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呈现出不同课型的教学特性
课型,一般就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侧重于不同阅读能力培养的课型,从而使阅读课丰富多彩。
1.侧重于以精读为主的阅读课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到二、三、四、五、六年级,每册教材分别安排了20、32~34、24、18、14、14篇精读课文,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2~3课时的教学时间。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要引导学生慢慢感悟,不能急着“赶”悟。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桥》,就要抓住课文“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中的两个“吼”字及一“揪”一“推”等描写,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细嚼慢咽,学生才能走进老汉的内心世界,充分体会到老汉爱群众胜过爱儿子、爱儿子又胜过爱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要让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得到提高,避免学生浅尝辄止。
2.侧重于以略读为主的阅读课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到四、五、六年级,每册教材分别安排了8、14、14、12篇略读课文,每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一般安排1课时。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随着年级的升高,精读课文的篇数逐步减少,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可以根据“连接语”中提示的问题,安排三个教学板块: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妈妈的账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读课文,比一比妈妈的账单和彼得的账单有什么不同?回读课文,想一想,彼得看了妈妈的账单会怎么想?略读课文的教学相对来说要粗放一些,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为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理想。
3.侧重于以浏览为主的阅读课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资料袋”“课外书屋”等栏目中也推荐了一些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如《昆虫记》《西游记》等。整本书的阅读主要以浏览为主,一般是让学生在课外独立阅读,在课内进行交流讨论。如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课外书屋”中推荐的《西游记》,可以在学生浏览整本书后开展讲一个喜欢的故事、读一段精彩的描写、写一个人物的简评等活动,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要求,让学生在分享课外阅读的快乐中,进一步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阅读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智慧碰撞、生命成长的过程,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段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有创意地设计阅读教学,让阅读课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浙江省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310003)
一、呈现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把小学六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
段(5~6年级),并分别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阅读基础和阅读心理,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一样,阅读课应该是百花齐放的。
1.侧重于识字写字的低段阅读课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然而在当前的低段阅读课中,有的教师过于注重文本的阅读理解而忽视识字写字的指导,出现了低段教学高段化的现象:识字环节走马观花,写字指导蜻蜓点水,大部分时间花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上,最后学生连课文也读不通顺,字也写不正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低段阅读课要突出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正确处理好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的关系,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基础。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比尾巴》,可以把课设计成四个板块:初读课文,认识参加比赛的动物,认读“松鼠“”猴子”“公鸡”“鸭子”等字词;细读课文,报告比赛的项目,认读“比尾巴”“短”“扁”等字词;熟读课文,宣布比赛的结果,在师生对读、生生互读中反复认读本课要求学习的“松鼠”“尾巴”等字词以及读好问话的语气;演读课文,创设表演比赛的情境,在表演朗读中区别“松”与“公”,书写“公”和“云”。学生在识字中阅读,在阅读中识字,把识字写字与阅读理解融为一体,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
2.侧重于阅读理解的中段阅读课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根据学段目标的要求,阅读理解应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可以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抓住文中最感人的“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句话,紧扣“静静地”这一关键词,多角度感受那位青年在“大地仍在余震”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不知“家人是否平安”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中“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文本语言反复品味和感情朗读,青年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越来越丰满,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3.侧重于从读学写的高段阅读课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加快发展,一般的课文内容基本上都能自己读懂。高段的阅读教学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起点,利用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在继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水平。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可以抓住课文中“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段话,从句子的表达方式入手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并且都在句子的后半部分,在体会反复与后置的表达作用中,感受母亲对子女、子女对母亲的深情厚谊,同时迁移到课文中“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腰,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等语句的学习。学完课文后,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母亲,也来用三个“母亲”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充分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特点。
二、呈现不同文本的教学特色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题材多样,体裁不一,风格各异。不同的文本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价值是不一样的,阅读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阅读教学也应该是千姿百态的。
1.侧重于情感体验的阅读课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很多课文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情感性强的课文,不能靠教师的讲解,不能靠机械的训练,不能靠理性的分析,只能靠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去年的树》,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小鸟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好朋友的纯真友情,可以多采用体验的学习方式:如果你就是那只小鸟,当你从南方飞回来要和好朋友相聚时,你的心情是怎样?你一边飞一边会想些什么?当你飞回来看不见好朋友大树的时候,心情又会怎样?你会怎样问树根、大门、小姑娘?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读出当时的心情。情感体验是要让学生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走进文本,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2.侧重于语言学习的阅读课
文章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艺术,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教材中不少课文内容浅显,但是语言非常优美。教学这类课文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语言上。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花钟》,在学生初读课文知道“花钟”就是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花的“时钟”后,重点学习第一段: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的哪一种花?通过“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等语句学习,体会语言描写的生动性;通过“凌晨四点”“五点左右”等词语学习,体会语言表达的条理性;通过“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等语句学习,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最后,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选用文中的词语,也来写一种课文中没有写到的其他时间开放的花。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侧重于自主探究的阅读课
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科普作品,包含着许多自然、科技等知识。教学这类课文时,可以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起科学探索的意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可以组织一个“探索月球奥秘”的学习活动,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说说自己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粗知课文的大意;接着让学生细读课文,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月球之谜深入研读,同时利用搜集到的课外资料,当一回新闻发布会的发言人,运用数字说明等方法解说月球之谜,把文本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最后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自己读了课文后产生了哪些新的月球之谜,仿照课文“难道
吗”的句式写下自己的疑惑,把《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
明方法”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呈现出不同课型的教学特性
课型,一般就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堂教学的类型。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教学建议,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侧重于不同阅读能力培养的课型,从而使阅读课丰富多彩。
1.侧重于以精读为主的阅读课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开始到二、三、四、五、六年级,每册教材分别安排了20、32~34、24、18、14、14篇精读课文,每篇精读课文一般安排2~3课时的教学时间。精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主体,要引导学生慢慢感悟,不能急着“赶”悟。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桥》,就要抓住课文“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中的两个“吼”字及一“揪”一“推”等描写,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细嚼慢咽,学生才能走进老汉的内心世界,充分体会到老汉爱群众胜过爱儿子、爱儿子又胜过爱自己的思想情感。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的目标、过程、方法,要让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得到提高,避免学生浅尝辄止。
2.侧重于以略读为主的阅读课
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到四、五、六年级,每册教材分别安排了8、14、14、12篇略读课文,每篇略读课文在教学中一般安排1课时。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随着年级的升高,精读课文的篇数逐步减少,略读课文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能力。如教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妈妈的账单》,可以根据“连接语”中提示的问题,安排三个教学板块:初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妈妈的账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读课文,比一比妈妈的账单和彼得的账单有什么不同?回读课文,想一想,彼得看了妈妈的账单会怎么想?略读课文的教学相对来说要粗放一些,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为主,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和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理想。
3.侧重于以浏览为主的阅读课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资料袋”“课外书屋”等栏目中也推荐了一些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如《昆虫记》《西游记》等。整本书的阅读主要以浏览为主,一般是让学生在课外独立阅读,在课内进行交流讨论。如指导学生阅读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课外书屋”中推荐的《西游记》,可以在学生浏览整本书后开展讲一个喜欢的故事、读一段精彩的描写、写一个人物的简评等活动,体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的要求,让学生在分享课外阅读的快乐中,进一步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阅读教学是一个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智慧碰撞、生命成长的过程,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段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有创意地设计阅读教学,让阅读课焕发出应有的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浙江省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 3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