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语言训练 扎实语文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ndf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轰轰烈烈开展了多年,“语文素养”深入人心,“人文性”也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 “语言训练”却被视作应试教育的产物大受批评,“训练”一词似乎成为语文教学的忌讳,也成了思想僵化、观念不及时更新的表现。然而随着实践的深入,一线教师有些茫然了:“个性张扬”“形式新颖”“气氛活跃”的课中不乏“华而不实”者,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会运用,总觉得少了些“语文味”!
  “训练”真的得摒弃吗?面对这样的思考与质疑,崔峦老师及时指出: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随之,语文课的“语文味”又成了讨论热点,“训练”也再次回归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视野!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与理解,谈谈对“语言训练”的粗浅认识。
  
  一、关注语言——独具只眼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抓住课文的内容、情节进行“发胖式”分析、理解的现象仍屡见不鲜,语文教学更多地停留在“理解课文内容”这一层面上。王尚文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聚焦点应该是话语形式,即‘怎么说’,而非‘说什么’。”意思就是理解内容并不是主要目标,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重点在于理解文本语言及其表达形式。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而言,阅读一篇文章就是读了一篇文章而已,他们的感受是很零碎的,一般只是对某些词或句子有所感觉,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找好词好句”而已。若要他们阅读一篇文章时,能关注文本的语言及其表达形式,那必定是寥寥无几。这样的意识与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引导,常常训练,学生方能逐渐拥有独具只眼的能力,对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面对一篇新的课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故事情节的美,然后再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引导学生讨论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把事情表达清楚,把人物描写具体的。教材中,不乏结构相仿、句式相同的文章,这些都是训练的好抓手。如《小熊住山洞》一文,第3~6自然段结构相似,叙述的句式也一样:什么季节,他们走进森林,看到什么,小熊舍不得砍。再如《香港,璀璨的明珠》一文,第2~5小节的写法相同,都采用了围绕中心句把某一特点写具体的方法,只不过中心句或前或后或中间,位置不同而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可以先让学生读文感知,接着找出重点叙述的部分(学生往往能发现这些段落的结构或写法是相同或相似的);然后精心地教学第一段落,总结学习方法;最后引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自己去读懂其他段落,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的语言关注多了,训练多了,学生今后在相类似的语言情境中,就能自我学习,自我赏析了。
  
  二、积累语言——厚积薄发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00万字以上,背诵至少60首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的确,只有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出口成章。
  1.积极鼓励多读多背
  传统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积累,强调多读多背。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种语言素材,是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蓝本,也是学习过程的起点。没有语言输入,根本谈不上语言学习。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和速度。”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积累语言的意识是相当重要的。选入语文教材的文本语言都是经过加工、提炼,合乎规范的,这样的典范就应该熟读、背诵,精彩语句或段落还可以听写、摘抄等,这些都是记忆性积累。
  2.开展创造性积累的训练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适当地安排具有创造性积累的训练,如复述课文,往往有教师认为可有可无,而没有将它安排在有限的课堂内。其实对于人的大脑来说,“复述”是让短时记忆变成长时记忆的一把钥匙,因为复述时往往加入了主观的理解,因此,复述不仅仅是一种练习说话的方式,更是促进学生书面语言长时记忆的途径,是扩大学生语言内存的有效手段。如果能将范文语言放在口头上来练,那么语言的积累会更为夯实,而且这些词句在学生以后表达中出现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此外,改写也是一种积累语言的好方法。改写训练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扩写、缩写、变换人称写、变换顺序写、变换文体写等。选择哪种形式,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具体课文,讲求实效。改写通常要求学生除了记住课文中的内容之外,还运用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如果安排得当,就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游离于阅读教学之外,起到读写相互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语言——妙笔生花
  
  1.运用规定词语描绘情境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小学的汤亚梅老师教学《孔子拜师》这一课时,将词语教学落实在课文的学习中,当学生依次理解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渊博、远近闻名、学无止境”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后,汤老师出示了一道填空题:“孔子 ,拜老子为师。”要求选用以上理解的这些词语来写话。
  这种尝试运用多个词语来描绘一个情境的练习十分巧妙,真是独具匠心。由于内容是给定的,所以学生势必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词语的组织运用上。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语言智慧,把给出的词语尽可能多地组织到自己的话语中,把话说清楚、说连贯、说通顺。这种练习又有很大的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好的学生或许能全部运用,差的同学也能用上几个。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词义的深入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水平。
  2.创设合适情境说话写话
  利用课文生成合适的情境让学生说话写话,这是阅读课上教师最常用的一种表达训练的方式。比如教学《木笛》一课,学到“朱丹来到墓碑前吹笛”这一环节时,教师要求学生想象这笛声仿佛是在“倾诉________;控诉________;呼唤________;呐喊________;祈祷________”。这个写话训练就是基于课文情境设计的,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内容可写,能力强的可以写几点甚至全部,能力差一点的可以写一点或两点。另外,这样的训练,课文语言为学生说话写话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因为说或写之前学生熟悉了课文,然后依据课文语言或内容重构话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的言语表达活动能够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并且有效地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质量。
  3.精选文章典范仿写训练
  这是一种极富挑战性的表达练习,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智慧来应对。我们的教材就是典范,是学生学习语言、提高运用语言能力的好抓手。比如《燕子》的第一小节,寥寥几笔就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象展现于我们面前。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这只小燕子很形象,因为作者抓住了小燕子独具的特点来写;然后再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即描写时采用了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用上了一些修饰的词语,使之更为形象;接着,我们便可以进行仿写练习,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提炼出一定的句式来描写喜爱的小动物:一()的(),加上( )的( ),凑成了( )的( )。
  4.利用课后问题练习答问
  课后的问题几乎是每堂课上不可缺少的练习,只是很多教师重点追求的是问题答案的正确,而不是语言表达的正确。如果能够将后者作为训练目的,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表达正确连贯,并适当地给予指导,那么这类表达练习对学生语言学习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训练。比如《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的课后思考题:我还知道一些辨别方向的办法呢!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学习这篇诗歌某个小节的表达方法,来介绍自己所知道的辨别方向的好办法。语文课的追求不在于结论,而在于获得结论的方法或途径,重在结论获得过程中学生思维品质和表达质量的提升:原来只会一个词语或一个短句表达,经过训练能够用一段或几段表达。语文课的价值不能停留在问题答案的正确上,更应该体现在问题表达语言质量的提高上。
  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宜采取螺旋式上升的训练安排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学生对范文语言的感受、领悟、积累、运用的全部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文字训练。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小学314502)
其他文献
这个话题我曾经和很多校长、老师提起过,讨论过。不过大家都觉得:没有家庭作业怎么可能?没有家庭作业家长不会答应!没有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干什么?没有家庭作业学生成绩下降了怎么
学校开展拔河比赛,第一场比赛的时候,孩子们没准备好,输了。于是我就以免除作业为诱惑,以鼓舞他们的士气。没想到比来比去,还是只得了个第二名。原先500字的作文《拔河》是免不掉
不要管理班级的班干部,只要服务班级的志愿者。随着社会的进步,“干部”这个词语已基本被“公务员”所取代,但是,在我们的校园里却依然保留着“班干部”这个有着浓厚“官本位”痕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所有自然、社会、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但是,我们看到在教学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排斥甚至厌恶数学学习,原因在于
一、一个教学中易被忽视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从事新的学习活动时,原有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度。它分为学习的逻辑起点与现实起点。逻辑起点是指学生按照教材进度,应该具有的知识、技能积累。现实起点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经具备的多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技能积累。确定逻辑起点和学生发展的现实起点之间的间距,并做详尽合理的分析,是教学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费劲的
一位朋友,在中学教过语文,被学生请去参加同学会,会后打来电话,感叹“太对不起学生”。原来,他只教了这个班级一年,就调离了,他说这仅有的一年他也教得不够尽心尽力,学生开同学会还不忘请他参加,而且还那么热情,他心里有点愧疚。其实,“不够尽心”,是他的自我评价,而且未必是自谦。但是学生有学生的感受。我知道他的教学风格,不愿意照本宣科,有自己的见解;但不强求学生盲目接受他的观点,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
语文学科很复杂,很特殊,要上好语文课不容易。于是,各种研讨会和观摩会上,名师们纷纷推出精心打磨的示范课和精品课,意在为语文教学提供可以借鉴的范例。一线普通教师却不买账,那些名师名课美则美矣,往往与真实的课堂相距甚远,他们更希望了解家常课和常规课究竟怎么上。  按理说,现代语文教学研究了百余年,如今成千上万的语文教研员和高校语文教学研究专家仍在从事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语文课总该有个自己的家了吧,家
近几年来,温州市实验小学在“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的理念指导下,开设以“整理课”命名的校本特色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原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认为这种课程
翰墨流韵,诗意盎然。翻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发现编者在每册教材中都精挑细选了一些古诗,纳入精读的有38首,在六年级还安排了综合性活动《轻叩诗歌的大门》和古诗词背诵。这
要发言,先举手。这似乎已经是小学生的行为规范了。小学生刚刚入学就被老师告知,上课不能随便讲话,想发言一定要先举手。从课堂常规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大家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