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哭”中浅析幼儿心理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哭”对幼儿的意义有很多,它来自于不同的时间,来自于幼儿成长的不同阶段,自有许多不同的心理。
  一、离别带来的焦虑心理
  小动物独立生存之前基本不离妈妈左右。人类由于社会因素及自身竞争需要,尽管许多母亲很不情愿,幼儿入园年龄仍呈现逐渐提前的趋势。当孩子从母亲怀抱被过早推出,进入一个由教师代替,开始半独立式状态的集体生活时,虽然对孩子心理走向成熟具有跨越式意义,但是心理上的“断奶”比生理上的“断奶”更艰难,稚小脆弱的他们无奈、不理解,又因为他们从未尝试过,没有获得过“独立”带来的自由感与经验,他们对外界环境陌生、好奇,同时又因为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内心充满焦虑、恐慌。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他们离开家人怀抱时,适应能力强的孩子也许会忍住不哭,只是带着恐慌不安,默默无声地接受成人对他的安排,用好奇的目光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喜欢站在老师身边或坐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或固定的位置,不轻易与人交往。有的孩子觉得新环境不安全或者不理想,家人走后突然“变卦”要找他最亲近的某某。绝大多数孩子初次入园都会或轻或重地哭几声表示自己的不愿意,不管家人讲了多少入园的益处,仍然在大约3~5天的时间内家人接送时找借口、提条件不愿来幼儿园。对于胆小、对周围环境有恐惧、对家人依赖性强的孩子,还有年龄偏小的爬班幼儿,当他们初次离开家人时,他们会奋不顾身地试图挣脱老师的怀抱,拼命追出去,发出嘶心裂肺般的啕哭。有些初入园的孩子中午拒绝进入寝室或拒绝睡觉等现象,都是他们潜意识里对新环境疑虑和为睡后安全担心的表现。
  面对这类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消除他们的恐慌与戒备心。安慰他们,带他们熟悉环境,做他们喜欢的游戏以转移注意力,尽快忘记离开家人的悲伤和顾虑,同情、偏爱、牵就用在这时未尝不可。让孩子了解幼儿园任何地方都和家里一样安全,老师、小朋友关心他,喜欢他,同家人一样可以信赖。当孩子不急着回家,即使看到所有的同伴都离园他也不哭了,才表明他们心理调适过程结束。
  二、学习生活出现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由于孩子太弱小,承受能力有限,以及入园年龄的差异,智力因素、或换幼儿园、换班等因素都会给幼儿造成压力,大多数孩子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克服困难,对问题迎刃而解,而有些孩子对某个困难在短时期内不能解决,压力变成了负担,通常,他们不会把这种挫败感传达给别人,只想用不来幼儿园的办法逃避,例如:大班数学写数字“2”,有的幼儿不会写,又不愿意说,教师表扬其他孩子时,这个孩子无形中就感到有压力,因而在写这个数字的阶段就莫名其妙地哭泣,早晨入园时,边哭边和家长再见,家人走后,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若无其事的玩耍,暂时忘记了这种压力的存在,当困难再次出现的时候,他们重新感受到压力的来临,急得掉眼泪,有的孩子则放弃努力,或找出种种借口,回避问题,等到明天来园时再哭。
  这类幼儿,其实他们把问题看得很重要,否则他们不会有压力感,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排除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阶段性目标,同时,更要尊重幼儿间的个体差异,不能横向比较,要纵观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不会写“2”的幼儿可以让他写“1”,或让幼儿画些喜欢的东西,直到运笔灵活,准备充分了再写就会顺利多了,教师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要多表扬,多鼓励,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孩子就会树立起克服困难的自信心,让困难转变成兴趣。
  三、解决幼儿交往发生矛盾时产生的报复心理
  当幼儿之间有纠纷的时候,有的孩子用“哭”向老师告状,有的孩子觉得让老师参与达不到报复的目的,就等到家人来接时,立即扑过去,向家长哭述经过删减的事情,教师和家长参与这个小小的“官司”时需要注意“哭”的孩子也许委屈但不一定有理,他只想用哭博得同情,在潜意识里使自己在这场矛盾里处于优势地位,如果大人认为哭的孩子有理,用这样的判断处理矛盾,那另一个孩子也会哭,即使迫于形势没有哭,也是把矛盾慢慢升级,也会等待自己的家人或乘机采取报复行为。
  个别孩子很执拗,错了也不肯承认,不愿接受批评,有些蛮不讲理,我们要同孩子进行正面交流,讲清道理,在集体中要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成长。纵观当前社会,许多中小学生打群架,往往是因为个别孩子的矛盾引起的报复行为;青少年犯罪与报复心理有直接关系。因而帮助孩子平复报复心理,保持与人和平相处的良好心态,对孩子一生很重要。
  幼儿园的孩子,报复心理尚处于萌芽阶段,较容易平复,一个责备的目光、一句劝勉的忠告、一个小小的举措,就会解开这个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心”锁,小矛盾不重要,道歉也不是目的,重要的是在这件事情中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并学习与人相处的技巧、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引导他们走上心理健康发展之路。
  四、向外界发出的求救信号
  当孩子受到惊吓,或遇到袭击、伤害时,会发出刺耳的尖叫,然后“哇”的一声大哭不止,这样的哭声是在向人求援,即使没有发生伤害,也是他们正在面临着即刻发生的危险。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他们采取必要的保护。
  有的孩子身体不适也会“哼哼唧唧”,涕泪涟涟,眼丝发红,当教师的目光接触到他的时候,也会用哀怨的眼神向你求助,迫切希望得到抚慰照顾,以此排解疾病带来的痛苦。
  孩子的哭表达他们太多的心理,有无助、有委屈、有愤怒、有抗议……既然有那么多孩子想用“哭”以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我们就不要忽视他们,让我们在倾听孩子哭声的同时,走进他们的内心,正确引导他们,爱护他们,切莫忽视所有孩子的“哭”声。
其他文献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让学生知道音乐的美,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音乐艺术的规律,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心灵
期刊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以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审美体验是小学音乐课程价值的最主
期刊
一、了解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能力和对图书的需求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前提  0~3岁时儿童成长最迅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孩子在色彩识字、事物辨认、语言能力上有很大进步,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他们对图书的需求也不断改变。两岁左右的幼儿会看简单的图片,喜欢重复的字句,喜欢模仿新奇词汇,再慢慢学会应用。他们比较喜欢看一些熟悉事物的图片、图书,也爱听一些简单有趣的故事。三岁左右的幼儿基本上保持两岁幼儿的爱好,在阅读
期刊
操作活动是手脑并用的体现,是幼儿认识事物规律的有效受段。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利用材料和学具进行学习,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并能通过自身地探索活动获得感性经验,揭示事物的外延和内涵,达到真正理解事物的实际意义。  学龄前的幼儿对事物已有了一定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作为教师就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合理而有计划地创设环境,让孩子去操作、去探究。  成年人对自
期刊
一、在艺术教育中,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享受创造的快乐  《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这就明确了艺术的另一项功能,即幼儿自我表现,情感表达的渠道。例如,幼儿对涂鸦的喜爱,正是这一功能的体现。幼儿时期,其心理发展的一大特点是以自我中心,因此,他们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客体上,使呆板的无机世界生命化。例
期刊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  2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鲜明特点。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
期刊
幼儿园中游戏活动的时间比例非常大,他们的安全教育是与孩子们的游戏融合在一起的,并更多地与生活相结合,让儿童在玩中自己去体会什么是安全,逐渐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等。由于儿童敏感于成人的言行,他们会因为成人的担忧焦虑而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因此幼儿园中照料孩子的教师们开始关注给孩子以情绪情感上的安全经验。例如:经常给孩子以拥抱、微笑或身体接触等,给孩子确定的安全感,并确定自己是受关爱的;让
期刊
一、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胡锦涛同志是站在时代的巅峰,从国运兴衰,民族复兴的高度提出教育创新的。他深刻地分析了时代的特点,指出“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重要位置。”1.今天,知识经济已显端倪、信息社会初具雏形、全
期刊
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生活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善于抓住时机,注重随机教育。有许多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习得的。有一次,我请小朋友入厕,发现李昕阳、胡天宇、矫京轩三个小朋友争执起来,仔细询问后了解到,原来矫京轩小朋友没有排队,硬挤到卫生间,差点把他们两个挤摔交了。于是,我就把他们带回教室,请小朋友来说说谁对谁不对。小朋友们纷纷发言,最后得出一致结论:上厕所应该排队,如果挤队
期刊
幼儿园中的数学活动,强调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引导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操作。那么,如何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提问,以达到有步骤地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探索发现,真正地实现教师和幼儿之间有效的互动呢?  首先,教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层次和水平  在一日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运用各种提问。  1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问。这类提问可帮助幼儿组织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叙述操作结果,比较物体的异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