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超微颗粒与传统饮片临床疗效比较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o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对不同剂量理中汤超微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将60例符合中医脾胃虚寒证诊断标准的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汤剂组、1/3剂量组和1/5剂量组,分别予传统理中汤饮片制剂、1/3剂量的超微配方颗粒和1/5剂量的超微配方颗粒。比较分析3组用药1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3组在年龄、病程、治疗前证候积分、胃脘痛疾病疗效和证候疗效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能降低胃脘痛的严重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理中汤饮片制剂、1/3剂量超微配方颗粒和1/5剂量超微配方颗粒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且1/3剂量组与传统汤剂组的疗效十分接近。
  关键词:理中汤;传统饮片;超微颗粒;疗效评价;胃脘痛;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034-03
  理中汤源于《伤寒论》,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组成,功效温中散寒、补气健脾,为中医治疗脾胃虚寒的经典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此方能有效抑制实验性溃疡发生、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主治脾胃虚寒、胃脘疼痛、腹泻等[1-2]。中药超微配方颗粒是在传统的散剂和煮散剂基础上,采用现代超微粉体工程等新技术与传统炮制、制剂技术研制而成[3-4],具有节省药材、减少费用、质量可控、方便卫生等优点,备受医药界的关注[5]。本研究比较分析不同剂量理中汤超微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标准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胃脘痛[6]74和西医慢性浅表性胃炎[7]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脾胃虚寒证诊断标准[6]91:①胃脘隐痛;②胃痛喜按喜暖;③食后胀闷痞满;④纳呆少食;⑤便清腹泻;⑥乏力四肢酸软。具备3项以上,且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有齿痕,脉细沉者可诊断。
  1.1.2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65岁,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1.3 排除标准 具有阴虚、火郁、食积等证候;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患有恶性肿瘤或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病患者。
  1.2 病例来源与分组
  纳入2005年1-6月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门诊和病房患者60例[8],采用随机数生成器,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传统理中汤饮片制剂组(传统汤剂组)、1/3剂量的超微配方颗粒组(1/3剂量组)和1/5剂量的超微配方颗粒组(1/5剂量组)。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传统汤剂组、1/3剂量组、1/5剂量组分别予1、2、3号制剂。1号制剂为传统理中汤饮片用冷水浸泡30 min后煎制成口服液。2号制剂为由1/3剂量的传统理中汤制成的超微配方颗粒经沸水浸泡后制成口服液。3号制剂为由1/5剂量的传统理中汤制成的超微配方颗粒经沸水浸泡后制成口服液。所用制剂均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制剂研究所提供,3种制剂颜色、气味、药量和包装一致,分别贴标签“1号”、“2号”、“3号”。每日口服2次,每次100 mL,7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2.2 评价指标
  根据胃脘痛[6]74和慢性浅表性胃炎[7]相关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胃脘痛严重程度、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和体征等数据为疾病疗效性指标,按症状的轻、中、重分别计为1、2、3分。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74制定胃脘痛疾病和证候疗效标准。疾病疗效标准:主要症状明显减轻为有效,无变化为无效。证候疗效标准:疗效指数≥91%为痊愈,≥70%~90.9%为显效,≥35%~69.9%为有效,<35%为无效。
  2.4 统计学方法
  按照临床试验的目标,从基本情况、疗效和证候疗效3个方面收集整理数据,采用肖维勒准则处理异常数据,再结合Matlab2010b软件和Bonferroni、ANOVA方法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基本情况分析
  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分别从病例的年龄、病程和治疗前证候积分方面对3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测两两样本之间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在年龄、病程和治疗前证候积分方面,传统汤剂组、1/3剂量组和1/5剂量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3.2 疾病疗效比较分析
  根据疾病疗效标准,运用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分析传统汤剂组、1/3剂量组和1/5剂量组的临床疗效,采用多个样本率间多重比较法Bonferroni方法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传统汤剂组和1/3剂量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16 7),传统汤剂组和1/5剂量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3,P>0.016 7),1/3剂量组和1/5剂量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0,P>0.0167),且传统汤剂组和1/3剂量组疗效非常接近。见表2。
  3.3 证候疗效比较分析
  按照证候疗效标准,采用R×C列联表资料的关联性检验对3组数据进行分析,探求传统汤剂组、1/3剂量组和1/5剂量组证候疗效之间的关系。在建立检验假设并确定检验水准的基础上计算检验统计量、自由度和Pearson列联系数[9],并通过查表确定P值,作为推断结论的依据。结果表明,传统汤剂组、1/3剂量组和1/5剂量组组间疗效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4 其他情况比较分析
  运用两因子析因试验的ANOVA方法比较分析传统汤剂组、1/3剂量组和1/5剂量组对胃脘痛严重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治疗前和治疗后,传统汤剂组、1/3剂量组和1/5剂量组胃脘痛严重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疗效十分接近;各组均能降低胃脘痛的严重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4 讨论
  中药超微制剂是传统饮片剂型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中药超微制剂既保留了传统汤剂的优势,又避免了煎煮的麻烦,弥补了其加工方法不规范、使用不方便等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药的利用率,改善了中药品质。
  本研究以理中汤为对象,从基本情况、疗效和证候疗效等方面出发,通过定量分析法对收集的临床数据进行量化和分析,全面比较了理中汤传统汤剂和不同剂量超微配方颗粒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以揭示药物与疗效之间的关系。从分析结果可知,传统汤剂组、1/3剂量组和1/5剂量组治疗胃脘痛疾病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1/3剂量组与传统汤剂组的疗效十分接近。
  本研究分析了理中汤超微颗粒与传统饮片临床疗效关系,但没有对其相应的各个不同剂量进行对比研究,且样本数较小。今后,笔者将进一步对理中汤传统饮片和超微颗粒制剂对应的不同剂量进行全面比较,结合理中汤不同配比的制剂疗效进行研究,分析理中汤在不同剂量、不同配比和不同剂型之间的疗效差异,探讨同剂量或同配比的理中汤超微颗粒和传统饮片制剂间的疗效关系。这对于提高药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减少药物临床服用量、推动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医临床科学发展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羊燕群,郭文峰,李茹柳,等.脾阳虚大鼠模型建立及理中汤疗效观察[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9,20(1):83-86.
  [2] 祁琪,红梅.从脾胃为枢看理中汤的临床运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3):294-295.
  [3] 蔡光先.中药粉体工程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
  [4] Lgartua M, Saulnicr P, Hcurtault B, et al.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olid lipid nano particles loaded with magnetit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2002, 233(1/2):149-157.
  [5] 蔡光先,杨永华.单味中药超微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2.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S]. 199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S]. 1995:114.
  [8] 蔡光先,胡学军,郑爱华.不同剂量理中汤超微配方颗粒治疗胃脘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6):402-403.
  [9] 李克均,时松和,胡东生.列联表的行列关联度与对应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6,23(3):261-263.
  (收稿日期:2013-10-19,编辑:陈静)
其他文献
摘要:国外专科医师制度已经推行了百余年,而我国内地迟至2004年才开始专科医师制度试点工作。本文对比国外专科医师制度和我国专科医师试点工作情况,结合中医临床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建立符合国际惯例、与我国专科医师制度(试点)对接且符合中医学发展规律的中医类别专科医师制度。  关键词:中医;专科医师制度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4.003  中图分类号:R2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决明子敷脐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74例高血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10例,予盐酸依那普利10 m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86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决明子敷脐,24 h更换1次。2组均适度运动、合理膳食,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血压、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4%(822/
期刊
摘要:目的 觀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肝强脾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脑瘫肝强脾弱证的8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脑瘫常规治疗方案(运动治疗、作业治疗、引导式教育、物理因子及心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综合疗法(针刺、中药药浴),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每6个月进行中医临床症状评分,每3个月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测量量表(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通阳方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3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0例,予益气通阳方,每日2次口服;对照组81例,予阿托品,0.3 mg/次,每日3次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临床症状及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67%(148/150),对照组为41.98%(34/81),2组临床疗效比较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中医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现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截止时间2011年10月。按照所拟标准纳入中医穴位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RCT文献,采用Jadad评分量表、CONSORT声明修订版及自拟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32篇RCT,其中Jadad评分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部颁标准》)含黄芪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0)构建数据库,使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黄芪方剂主治疾病、证候规律及常用配伍组合。结果 通过对446首含黄芪方剂的分析,获取黄芪常用药物组合16组,主治疾病18种。基于黄芪的主治疾病,选择“不寐”“虚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防治食管癌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 将筛选入组的82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放疗同步联合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放疗同步使用康复新液。观察2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时间、级别,以及止痛药物用量。结果 2组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食管急性放疗反应。治疗组患者较高级别(RTOG分级Ⅲ级及以上)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7.3%(3/41),低于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討温经通络散外用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奥沙利铂4 mg/kg建立标准奥沙利铂周围神经毒性大鼠模型。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中药组予温经通络散浸泡大鼠四肢及尾部,模型组大鼠予去离子水浸泡作为对照,正常组大鼠腹腔注射等体积5%葡萄糖。检测温度和机械刺激下大鼠痛觉超敏和过敏反应,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L4~L6段脊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近10余年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状况,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国正式发表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文献进行检索和筛选,分别从年度变化、地区分布、研究机构、来源期刊、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文献总量呈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分布于中药化学物质组学、中医药基因组学、中医药蛋白质组学、中医药代谢组学和中医药信息学等领域,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红芪黄酮对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大鼠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为其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强的松组和红芪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博莱霉素气管滴入方法建立肺纤维化模型,自造模后第2日,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按时间点连续灌胃治疗14 d和28 d,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MVD。结果 模型组大鼠14 d肺组织内可见新生微血管显著增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