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面对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针对职校学生的个别差异,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传统偏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评价观,彰显学生的个性,使拥有不同天资和智能优势强项的学生都能够得到最适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对推动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借鉴 多元智能理论 改革
长期以来,职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普遍遭受批评和责难颇多,表扬却少得可怜,使学生总觉得事事不如人。他们虽然文化成绩不能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提并论,但他们的人格并没有缺陷,在他们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挖掘到真、善、美;虽然部分学生养成习惯差,但通过严格管理,教育与引导,相信他们也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的。如果说教师还是普通教育的观点和标准来要求中职学生,认为中职学生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是被普通教育淘汰出局的差生群体,甚至认为他们中有的已经是无可救药,那么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就会偏低,对学生的教育就只会出现埋怨、急躁情绪。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固执地透过唯一一片滤色镜去观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许多头脑将会被认为缺乏光彩”。由此,反思我们的中职教育,当我们感叹中职生素质低下,并为教育、教学的效果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用传统的智力理论去观察拥有多元智能因素的学生的结果呢?因此,要使中职教育摆脱目前的困惑与困境,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有必要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改革中职教育。
1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发展研究所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于1983年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该理论诞生二十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的“革命性”变革,国外有学者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将是21世纪的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多元智能理论给教育观念提出了新的视角,它倡导关注学生的差异,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教育在每个人身上获得成功。这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转变的课程改革有着极为有益的启示,也与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相吻合。
在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人的智能被划分为八种:①语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②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③空间智能。空间智能强的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④肢体运作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⑤音乐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⑥人际关系智能。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协商能力分析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⑦内省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⑧自然探索智能。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自然探索智能应当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2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中职教育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多样化人才,呼唤人类智能的多元发展。中职教育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环境,立足于职业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个人成才发展的需求,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进行探索。
2.1 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中等职业學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型期,大部分属于中考落榜者,长期受到教师、家长的批评,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面对中考的受挫,感到前途黯淡,对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生活目标,得过且过,总觉得“矮人一头,低人一等”。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最主要是树立他们的信心。多元智力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拥有八种以上各自独立存在的智能,只不过每个人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即人人有才。学校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职业教育的优势,用多元智能理论去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自身的智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指出学生只要发挥出职业学校的动作智能和交往—交流智力优势,学好知识和技能,也一样能成为像许振超式的人物,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选择职业学校并不是无奈之举,而是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在人格上自尊、在学习上自信、在生活上自立、在挫折面前自强的人。 2.2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看中职学生,他们或许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不够突出,但在身体—动觉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等方面却是很突出的。在教育过程中要认可每个学生在认知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否则,单凭主观臆断、想当然的看法去对待学生,很可能就导致错误的教育行为。尊重学生的水平,把学生当作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在他们身上必然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成熟甚至缺点和错误。即使一个学生在别人眼里一无是处,教师应发现他的发展潜力,并为他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采取适合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劳动习惯和身体与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发展,让他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长足的进步,发挥自身潜能,在中职学校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
2.3 在教学理念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在传统智力理论与评价体系主导下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这一教学理念的必然产物就是不断通过语言、数理逻辑等少数智力相关的知识考试和筛选,优胜劣汰。一部分人获得成功,另一部分被淘汰。而中职学生大多是在这一教学理念教育下的失败者。如果中职教育继续沿用这种教学理念,势必会恶性循环,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中职教育的发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八种基本智能,这些智能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由此给我们启发:中职教育要从教育理念上由学科本位的淘汰教育转变为潜能开发的职业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根据不同的智力结构创设“适当情境”,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努力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2.4 在教学组织上,张扬学生个性。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智力结构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中职教学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智力强项,张扬个性化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功效。为此,我们要关注教师职能的转变,要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资料,建立信息交流库,帮助学生诊断智力强项与学习需求;要根据学生基础、个性特长,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要根据学生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分析学习活动效果;要关注教学组织形式的区别化:就某一学科教学而言,同一年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打破原来的班级编制,实行按其能力水平不同分班教学,即使在同一班级内部也要设法创造条件,使学生按各自的教学进度、难度安排学习活动: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解放教师的有限时间,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区别解决问题:要关注学习方式的差异,要改变单一被动、集权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为主要形式,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及个性特征的多元化学习方式。
2.5 强化实践活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我国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视课外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的许多智能因没有接触到开发的某种环境而未被激发出来,得不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由于每个人所拥有的智能不同,构成了人与人的差异,就不能用一个模式,一个教育标准去培养学生,要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权利,强调以人为本。而职业教育是以能为为本位的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技术性人才的教育,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为了使学生毕业就能够适应社会,应不断给学生提供各种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提高专业技能的实践活动,由于中职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他们普遍对课堂理论教学不感兴趣的,却对动手操作的实践实习很感兴趣。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训基地和教学车间建设,在教学中,学校可以多安排实践实习,注重实践教学,重视技能培养和训练,让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至少一门专业技能,并达到规定的技术等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体验中尝试成功,使原本在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在动手操作上有更好的表现,让学生走出怀疑自我,否定自我的阴影。学生在模拟或实境中得到锻炼,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端正学习态度。
2.6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智能的平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娱乐生活,增强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如演讲比赛、五·四青年节、歌咏比赛、篮球赛、足球赛、文艺晚会等,给擅长音乐、身体—动觉智能等方面突出的学生提供一展身手的舞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技能比赛,如“汽车修理技能比赛”、“网页设计大赛”、“钳工技能比赛”、“电工技能大赛”、“礼仪大赛”等让视觉——空间、身体——动觉、交往——交流智能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和个性提供了场所,激发了个人潜能,使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智力“最佳点”,为普通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提供了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我们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相信学生人人有才,肯定每个学生的特点,告诉学生如何去选擇适合自己的职业,发挥自己的专长。学生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个性、具有不同智能强项的完整的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中职教育在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必须尊重学生的“多元”特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以积极评价为主,引导并鼓励学生多方位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信,正确认识自己,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个体差异,全面、辩证地看待每个学生,引导每个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 多元智能.最新修订版.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
2003.10
2 石伟平等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吴志宏等.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张广斌.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3,
(2)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借鉴 多元智能理论 改革
长期以来,职校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普遍遭受批评和责难颇多,表扬却少得可怜,使学生总觉得事事不如人。他们虽然文化成绩不能与普通中学的学生相提并论,但他们的人格并没有缺陷,在他们身上我们同样可以挖掘到真、善、美;虽然部分学生养成习惯差,但通过严格管理,教育与引导,相信他们也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的。如果说教师还是普通教育的观点和标准来要求中职学生,认为中职学生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是被普通教育淘汰出局的差生群体,甚至认为他们中有的已经是无可救药,那么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值就会偏低,对学生的教育就只会出现埋怨、急躁情绪。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固执地透过唯一一片滤色镜去观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许多头脑将会被认为缺乏光彩”。由此,反思我们的中职教育,当我们感叹中职生素质低下,并为教育、教学的效果感到困惑的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用传统的智力理论去观察拥有多元智能因素的学生的结果呢?因此,要使中职教育摆脱目前的困惑与困境,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有必要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改革中职教育。
1 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发展研究所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于1983年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该理论诞生二十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教育的“革命性”变革,国外有学者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将是21世纪的主流教育思想之一。多元智能理论给教育观念提出了新的视角,它倡导关注学生的差异,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教育在每个人身上获得成功。这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中等职业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转变的课程改革有着极为有益的启示,也与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与培训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相吻合。
在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人的智能被划分为八种:①语言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②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③空间智能。空间智能强的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④肢体运作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⑤音乐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⑥人际关系智能。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协商能力分析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⑦内省智能。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⑧自然探索智能。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自然探索智能应当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2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中职教育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多样化人才,呼唤人类智能的多元发展。中职教育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环境,立足于职业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立足于学生个人成才发展的需求,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进行探索。
2.1 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中等职业學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型期,大部分属于中考落榜者,长期受到教师、家长的批评,没有展示自我的机会。面对中考的受挫,感到前途黯淡,对学习没有动力,没有生活目标,得过且过,总觉得“矮人一头,低人一等”。因此,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最主要是树立他们的信心。多元智力理论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拥有八种以上各自独立存在的智能,只不过每个人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即人人有才。学校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职业教育的优势,用多元智能理论去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了解自身的智能,展示自己的才能。指出学生只要发挥出职业学校的动作智能和交往—交流智力优势,学好知识和技能,也一样能成为像许振超式的人物,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选择职业学校并不是无奈之举,而是对自己的前途充满希望。激发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在人格上自尊、在学习上自信、在生活上自立、在挫折面前自强的人。 2.2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了解和研究学生。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看中职学生,他们或许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不够突出,但在身体—动觉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等方面却是很突出的。在教育过程中要认可每个学生在认知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是不一样的,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自己的教育对象。否则,单凭主观臆断、想当然的看法去对待学生,很可能就导致错误的教育行为。尊重学生的水平,把学生当作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在他们身上必然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不成熟甚至缺点和错误。即使一个学生在别人眼里一无是处,教师应发现他的发展潜力,并为他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采取适合他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劳动习惯和身体与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发展,让他在现有的基础上获得长足的进步,发挥自身潜能,在中职学校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的育人目标。
2.3 在教学理念上,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在传统智力理论与评价体系主导下的学科本位,知识本位。这一教学理念的必然产物就是不断通过语言、数理逻辑等少数智力相关的知识考试和筛选,优胜劣汰。一部分人获得成功,另一部分被淘汰。而中职学生大多是在这一教学理念教育下的失败者。如果中职教育继续沿用这种教学理念,势必会恶性循环,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急躁情绪,从而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中职教育的发展。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八种基本智能,这些智能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由此给我们启发:中职教育要从教育理念上由学科本位的淘汰教育转变为潜能开发的职业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根据不同的智力结构创设“适当情境”,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面向全体关注个体。努力做到“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2.4 在教学组织上,张扬学生个性。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的智力结构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而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中职教学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智力强项,张扬个性化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功效。为此,我们要关注教师职能的转变,要通过收集学生的学习资料,建立信息交流库,帮助学生诊断智力强项与学习需求;要根据学生基础、个性特长,帮助学生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要根据学生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帮助学生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要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分析学习活动效果;要关注教学组织形式的区别化:就某一学科教学而言,同一年级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可以打破原来的班级编制,实行按其能力水平不同分班教学,即使在同一班级内部也要设法创造条件,使学生按各自的教学进度、难度安排学习活动: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解放教师的有限时间,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差异,区别解决问题:要关注学习方式的差异,要改变单一被动、集权式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为主要形式,体现学生主体精神及个性特征的多元化学习方式。
2.5 强化实践活动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我国传统的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强调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忽视课外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的许多智能因没有接触到开发的某种环境而未被激发出来,得不到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由于每个人所拥有的智能不同,构成了人与人的差异,就不能用一个模式,一个教育标准去培养学生,要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权利,强调以人为本。而职业教育是以能为为本位的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技术性人才的教育,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实践性。为了使学生毕业就能够适应社会,应不断给学生提供各种锻炼自身能力的机会,提高专业技能的实践活动,由于中职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存在的先天不足,他们普遍对课堂理论教学不感兴趣的,却对动手操作的实践实习很感兴趣。因此,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训基地和教学车间建设,在教学中,学校可以多安排实践实习,注重实践教学,重视技能培养和训练,让每一个学生必须掌握至少一门专业技能,并达到规定的技术等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体验中尝试成功,使原本在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在动手操作上有更好的表现,让学生走出怀疑自我,否定自我的阴影。学生在模拟或实境中得到锻炼,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潜力,端正学习态度。
2.6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智能的平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娱乐生活,增强学生主体的参与意识。如演讲比赛、五·四青年节、歌咏比赛、篮球赛、足球赛、文艺晚会等,给擅长音乐、身体—动觉智能等方面突出的学生提供一展身手的舞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技能比赛,如“汽车修理技能比赛”、“网页设计大赛”、“钳工技能比赛”、“电工技能大赛”、“礼仪大赛”等让视觉——空间、身体——动觉、交往——交流智能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为学生展示特长和个性提供了场所,激发了个人潜能,使每个学生发现自己智力“最佳点”,为普通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提供了建立自信和多元发展的机会。
总之,多元智能理论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理念,我们要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学生,相信学生人人有才,肯定每个学生的特点,告诉学生如何去选擇适合自己的职业,发挥自己的专长。学生不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个性、具有不同智能强项的完整的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中职教育在教学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必须尊重学生的“多元”特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以积极评价为主,引导并鼓励学生多方位发展,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信,正确认识自己,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学有所专。我们在教育过程中,重视个体差异,全面、辩证地看待每个学生,引导每个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 多元智能.最新修订版.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新华出版社,
2003.10
2 石伟平等著.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 吴志宏等.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张广斌.多元智能理论对个性教育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