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高校的现实价值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ugr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大学因为拥有人才、科研和信息等资源优势,在城市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地方高校在城市建设中的突出优势就显得更为重要了。试从地方高校与城市发展的定位、功能及特征入手,全面分析地方高校在城市发展中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地方高校;现实价值;城市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058-02
  大学通常要依托城市生存和发展,城市更需要凭借大学进步和提升,两者良性互动,相得益彰。当人们谈到北京,就会联想到北大和清华;谈到上海,就会联想到复旦。大学经过近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如今凭着自己在人才智力、科研成果、设施设备、文化底蕴等方面的优势, 对所在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的作用更不可低估。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与其所在地城市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城市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一)城市发展的内涵
  一个城市的发展包括很多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娱乐与配套设施建设等,因此,城市的发展是指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有效整合,达到经济持续增长、收入公平分配、生态平衡发展、科技迅速进步、生活充裕舒适安定等目标,即城市整个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目前中国,城市发展的重任更多地落在了政府的身上。因为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无论自然人的素质、企业的素质还是整个城市的素质的提高都主要依赖于政府的参与调控。
  (二)城市发展的特征
  1.目标多样性。城市的发展,除了经济目标,还有文化目标、各种社会目标等。多目标性要求发展城市时要将城市看成一个组织、一个系统,注意作为一个系统所应具备的属性。如目的性、相关性、集合性、整体性、阶层性、环境适应性。
  2.经济性。经济持续增长是城市发展的首要特征。因为经济是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发展论只能是空谈。
  3.文化性。城市可能是一种味道、一种品牌、一个灵魂,因此,每一个城市发展必然要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有很深的历史、自然、人工的烙印。
  4.生态平衡与可持续性。即城市的发展始终应把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原则。现在的发展不以牺牲未来的利益为前提,经济的发展不以牺牲环境和政治利益为代价。要做到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目标协调发展。
  二、地方高等学校的定位
  高等学校的“定位”,从教育系统纵向看,主要指各个高等院校在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中处在什么位置上。这种位置的形成有政府部门指定、规划的痕迹,也有社会竞争、自主办学的烙印。从社会系统横向看,主要是指高等学校与产业、城市发展、区域经济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实际是双方互动的结果表现。高等学校定位的含义包含了学校的层次、类型以及规模、与社会关系等方面。一般而言,层次对应着学历和学位上的差异,即专科、本科(学士学位) 、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对学校类型的划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可以分为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从学科结构的角度,可以分为单科性、多科性和综合性院校;从办学所达到的水平角度,可以分为教学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研究型院校。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因此,作为地方高校,首先就要有个非常准确的学校定位。这种定位应该本着现实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自身发展与地方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即应该将高校自身作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来考虑。这个子系统与所在城市发展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正是我们所要研究的对象。只有正确定位的高校,其发展战略才会是切合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只有正确定位的高校,其基本功能才会发挥得淋漓尽致;只有这样,高等学校才能和地方经济、所在城市同步发展,达到三赢的局面。
  三、地方高校在城市发展中的现实价值
  (一)地方高校是城市人才的培养基地
  一个城市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必须依靠人才;一个城市要发展成为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城市,更应重视人才。大学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可以向地方源源不断地输送城市经济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另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城市与大学交互式的人才教育机制,更加直接展示大学与城市的关系。所谓人才教育交互,是指大学、政府、社会、企业之间旨在提高人员素质和机构活力的人员交流。如政府、企业进入人才再培训,企业实验室嫁接在大学,大学通过人员交流充分理解政府、企业、社会的需求,需求带动创新, 带动大学内部机制改革,使大学更加有效地服务政府社会和企业。这种效应,大学与所在城市间体现得更加方便、更加直接、更加充分。因此,基于大学对所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有人提出“产值百亿以上,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如果各方面都有办学要求,就适合办一所大学。”
  (二)地方高校为城市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大学通过自己的技术投入、知识投入、资本投入直接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来,或与社会资本融合形成的企业和企业模式,甚至直接创造新产品、新设备、新技术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服务,现在企业和高校联合的模式更是常见。美国的“硅谷”科学工业园区就是一个典型。在那里,围绕着斯坦福和伯克利两所主要的研究型大学,分布着 3 000 多家高科技产业和许多研究开发机构,最大的是有3 500 人的斯坦福研究院。高校通过进行科学研究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直接促进城市的建设。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动以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二是围绕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课题进行调查研究,为各个部门提供战略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建议、咨询和设计。
  (三)地方高校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一张名牌
  很多大学进驻一座城市,很多城市也是因为有了一所或数所大学而出名的。一方面,城市是大学的物资基础,大学依托其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大学成了城市载体,大学即城市,大学是城市的品牌。某个城市因有了某所大学而骄傲。一些不知名的城市由于有了一所知名的大学,而使得该城市名扬四海;知名的城市由于有了一所知名的大学,至使得该城市增光添彩。很多人到某个城市后一定去参观某个大学;很多人出于对某个大学的倾慕而向往其所在城市。高校不僅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方面对城市的发展有显著的帮助,高校还可以从整体上提升一座城市的形象。高校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都对城市产生较强的辐射。优良的城市环境能够提升高校的吸引力,同样,一所好的高校也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大量学生的进入也将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
  (四)地方高校对城市的本土文化建构具有提升作用
  大学是城市的“人才库”,它为城市提供受过专门培训,掌握了先进思想、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使其充实到社会,进入企业或创办企业,这些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地方高校因为其地理位置特点,文化的形成也打上了本土的烙印。大学有一种内在的精神,有一种宽松活跃的氛围。这种精神和氛围使大学能够通过不断的学术研究去引领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作为一种亚文化,它为社会主流文化提供新文化要素。正是这些人本的、超前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气质,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联系在一起,才得以引领城市文化的发展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以契合新的时代精神。同时,大学文化具有超越世俗文化的特点,因此,大学文化来源于城市文化,又超越于城市文化。处于快速转型期的现代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精神方面的诉求便日益迫切,它需要超越羁绊,就要注意克服世俗文化的即时、感性、躁动、沉靡的倾向,大学文化的理性品格具有匡正时弊的作用,从而导引城市文化全面健康的发展。
  (五)地方高校是城市经济增长的拉力器
  除了大学为城市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使之转化为生产力以推动经济增长外。大学也通过投资消费来拉动城市经济增长。近些年,我国高校形成了一个规模扩张的新时期,许多地方兴建大学城或大学园区。伴随而来的是出现了阶段性高校投资规模的急速扩大。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城市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崔北军.浅谈建设文化强市的途径[J].蚌埠党校学报,2010,(3).
  [2] 朱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着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J].政策,2010,(1).
  [3] 王志宁,马谦.论高校文化和教材建设的关系[C] // 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2010.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自2009年5月开始试点、2010年春全面铺开三农服务社建设以来,三农服务社的发展状况一直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通过对三农服务社发展状况的深入调研,总结其成效及问题,为三农服务社更好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三农服务社:农业服务;农业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F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046-03  农村微观经济组织是构成农
期刊
摘 要:“主讲制”和校外教师“辅教制”的“双导师”制教学模式,目的在于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因此,对“双导师”制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论述,并认为实施“双导师”制在全面提升素质、培养实践技能、构建科学的体系等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教学;双导师制;国际贸易类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137-02  目前,“
期刊
摘 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当前,基础教育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城乡基础教育服务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已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对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标准、指标体系、现状和实现路径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从
期刊
摘 要:作为航海类高职院的一名大学生思政课教师,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已提到的人才强国战略、文化强国战略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高度,必须以强化海洋文化人才培养特色和服务人才技术技能培养重点为己任,提高航海类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以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市场需要;人才培养;大学生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观光农业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以河南省叶县福旺蔬菜种植采摘基地为样本,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此类产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平原地区;城郊型;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4 F592.7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0-0118-02  引言  观光农业,也被称为生态休闲
期刊
摘 要: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是我国正在建立的养老保障体系中的三大支柱(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保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在性质、筹资模式、缴费来源等方面既有区别又存在密切联系,通过两种制度的比较,目前,中国养老保障体系应以完善基本养老保险为主、发展企业年金为辅,两者共同构筑中国现代养老保险体系。  关键词: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比较  中图分类号:F480 文献标志
期刊
摘 要:以2006年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为基点,实证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代理成本的关系,以检验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利益相关者代理成本的影响,并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优化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代理成本最小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股权分置改革;股权结构;代理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
期刊
摘 要:资产收益率(ROA)是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一个良好代表指标,所以,以此为解释变量,以反映商业银行个体情况的代表指标净贷款余额占总资产的比重(NL/TA)、流动比率(LR)以及规模(TA)和反映宏观经济情况的代表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为被解释变量,以中国的15家上市银行一共1994—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探究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这几个变量联合起来对商业银行的盈利
期刊
摘 要:为了解重庆科技学院大学生的安全意识现状,对大学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调研。选取重庆科技学院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李克特量表对与大学生安全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表明,该校大学生在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等问题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引起关注,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安全意识;大学生;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
期刊
摘 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许多乡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一些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等等。因此,积极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并制定正确的对策具有重大意义。主要是从兴城市南大山乡新民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为出发点来进行研究。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