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吕剧是山东地区主要戏曲之一,被称为“省剧”,它是由山东琴书为基础演变发展而来的。本文主要从吕剧的演唱特色角度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概述,旨在让读者对吕剧的唱腔特点、唱腔板式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吕剧;唱腔;板式
一.吕剧概述
吕剧是山东地区主要戏曲之一,起源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是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的。它是由民间艺术花鼓、小曲、杂调开始起步,大量吸收了梆子、京剧和琴书的艺术成分,从而不断发展形成的。吕(捋)剧这一名称的叫法在山东滨州地区已经有130余年的历史,其中,最先是“捋”剧,后来逐渐演变为“吕”剧。经查实,1944年渤海根据地耀南剧团的彭飞在《渤海日报》上发表了名为“吕剧”的《双寻夫》剧本。从此“吕剧”这一名称便广泛流传开来。吕剧于1910年前后正式登上舞台进行演出,直到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后,才成为响遍全国的剧种。1952年以后,在对化妆扬琴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基础上,以原“山东省歌剧团”为基础正式成立了“山东省吕剧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也正式定名为“济南市吕剧团”。至此,吕剧这一名称被正式确定。
二.吕剧的唱腔特点
吕剧唱腔的音域不算太宽,但音区较高,生角音域一般为c2-c3,传统生角段子一般来说,是没有大段的范围超出这个领域的;在老生段中常见到个别音低于c2小三度或者大二度;旦角段稍宽,一般为c2-d3为主,常常能见到一些句子高于d3。吕剧在其发展初期,音乐是很丰富的,不仅有板腔体的四平和二板,还汇集当地流行的多种小曲、杂调。四平腔有慢、快、中之分,其演变过程从老顶板到捎顶过,再到三眼一板(4/4):二板有慢二板和快二板之分,慢二板为一板一眼(2/4),快二板为垛板(1/4)。主要伴奏乐器为弦乐器与打击乐器。其中,弦乐器起初为四根弦,后改为坠琴,此后又增加了三弦和二胡、板胡等。打击乐器有板鼓、大锣、手锣等。在吕剧的唱腔音乐上,经过数代艺人的演变、丰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唱腔体系。
三.吕剧的唱腔板式
吕剧的主要板式有“四平腔”(及其派生出的部分板式)、“二板”、“流水”、“散板”等。 1. 四平腔。四平腔包括“中四平”(即“四平原板”)、 “慢四平”、“快四平”、“快板”、“哭腔”、“散板”等由四平腔派生出的系列板式。四平腔是吕剧板腔体系中的主要板腔,为“一板三眼”。它的丰富表现力及在塑造多种人物形象中显示出的重大作用,确立了它在吕剧板腔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论是大戏、小戏,四平腔的“一腔多用,依情而变”,均显示了它很强的适应性。同是一套四平腔,既能表现大哭大叫的悲剧,又能表现风趣的喜剧。
四平腔的主要特点有:(1)唱腔的段式结构主要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分别为:头腔、二腔、三腔、四腔。这四句腔又有着明显的起、承、转、合与对称互应关系。(2)四平腔是“一板三眼”(4/4),以四拍(一板)为一节奏单元。唱句最短的不能少于一板,如少于一板则由过门来补充。唱句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五板,常用的多为二、三、四板。(3)四平腔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完整,俗称“四平八稳”。
其乐句的最小结构是两板(即两个节奏单元)。唱词以三、三、 四的十字句为基础,按照十字句节奏的自然排列,恰好占据八拍的时间。这种八拍的乐句是就最紧凑的句子而言的。在规整进行中,头腔、二腔均以三板的长度上下呼应、对称。 随之依情所需,三腔由“La”音腔节的加入,使本句唱腔成为十二拍(三板),突破了前面头腔、二腔八拍的长度,使整体结构有了新的发展。依次推进,四腔又在唱罢十字后, 增加了“Re、So、Si、La、So”贯穿尾腔,成为十六拍(四板)。这样,四腔的结构成了头腔、二腔两个乐句结构的总和, 从而形成了对称、完整的四平腔乐段。
2. 快四平、慢板。快四平由四平原板向快紧缩而成,板速比一般四平约快三倍。板式结构为一板三眼,七字句唱词作“四、三”安排。行腔趋势及句尾落音均与四平腔同。唱腔多从头眼开口,尾腔末字落板,长于表现人物的激切喧叙。 慢板是由四平腔向慢伸展,经过句幅扩充,腔体延伸,节奏拓变而派生出的一种抒情体板腔。其特点是:(1)板速每分钟 40 拍,比一般四平慢一倍;(2)突破四平腔每一乐句二腔节式,而代之以每句三腔节式;(3)在宽展的旋律行腔中贯串着多种节奏型的加花装饰。从总体上,慢板比一般四平腔更能从深度上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 二六。二六是以四平腔为基础,吸收梆子二八板节奏特点,及闪板夺眼的唱法所形成的。板式结构为一板一眼(2/4),上下句落音与四平腔同。其特点是:板头紧凑,强弱、 缓急、起伏分明,适于表现说理、激叙及快慰等情感。
4. 二板。二板又名“垛子板”,是吕剧的主要板式之一。一般用较慢速度演唱,是一板一眼的节奏,故称“二板”; 用较快的速度演唱,转化为一板,即称“流水”。二板的唱词以七字句为基础,上、下句为一番,其段式结构以四句为基础,还可依唱词需要构成多句连唱的大段。唱腔以四板为基本乐句,句尾落音一般是上句落“So”,下句落“Re”, 段落结束仍收在“So”音。
此外,吕剧还有快板、碰板、滚板、哭头等形式。
四.结语
吕剧作为山东文化的一个代表,曾在齐鲁大地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唱腔板式也独具特点。在全面推进吕剧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从而促进吕剧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涓 .[J] 《吕剧的唱腔唱词艺术》
[2].马冬莉 [J] 《论吕剧唱腔艺术的演进》
作者简介:
姚桂丽,(1978-)女,,汉族,山东荣成,硕士,讲师,山东大学(威海),声乐演唱与理论研究,264209,13506305303,104003361@qq.com,山東省威海市高区青州街小区31号楼706。
关键词:吕剧;唱腔;板式
一.吕剧概述
吕剧是山东地区主要戏曲之一,起源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是由山东琴书发展而来的。它是由民间艺术花鼓、小曲、杂调开始起步,大量吸收了梆子、京剧和琴书的艺术成分,从而不断发展形成的。吕(捋)剧这一名称的叫法在山东滨州地区已经有130余年的历史,其中,最先是“捋”剧,后来逐渐演变为“吕”剧。经查实,1944年渤海根据地耀南剧团的彭飞在《渤海日报》上发表了名为“吕剧”的《双寻夫》剧本。从此“吕剧”这一名称便广泛流传开来。吕剧于1910年前后正式登上舞台进行演出,直到1953年山东省吕剧团成立后,才成为响遍全国的剧种。1952年以后,在对化妆扬琴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基础上,以原“山东省歌剧团”为基础正式成立了“山东省吕剧团”,“济南市鲁声琴剧团”也正式定名为“济南市吕剧团”。至此,吕剧这一名称被正式确定。
二.吕剧的唱腔特点
吕剧唱腔的音域不算太宽,但音区较高,生角音域一般为c2-c3,传统生角段子一般来说,是没有大段的范围超出这个领域的;在老生段中常见到个别音低于c2小三度或者大二度;旦角段稍宽,一般为c2-d3为主,常常能见到一些句子高于d3。吕剧在其发展初期,音乐是很丰富的,不仅有板腔体的四平和二板,还汇集当地流行的多种小曲、杂调。四平腔有慢、快、中之分,其演变过程从老顶板到捎顶过,再到三眼一板(4/4):二板有慢二板和快二板之分,慢二板为一板一眼(2/4),快二板为垛板(1/4)。主要伴奏乐器为弦乐器与打击乐器。其中,弦乐器起初为四根弦,后改为坠琴,此后又增加了三弦和二胡、板胡等。打击乐器有板鼓、大锣、手锣等。在吕剧的唱腔音乐上,经过数代艺人的演变、丰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唱腔体系。
三.吕剧的唱腔板式
吕剧的主要板式有“四平腔”(及其派生出的部分板式)、“二板”、“流水”、“散板”等。 1. 四平腔。四平腔包括“中四平”(即“四平原板”)、 “慢四平”、“快四平”、“快板”、“哭腔”、“散板”等由四平腔派生出的系列板式。四平腔是吕剧板腔体系中的主要板腔,为“一板三眼”。它的丰富表现力及在塑造多种人物形象中显示出的重大作用,确立了它在吕剧板腔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不论是大戏、小戏,四平腔的“一腔多用,依情而变”,均显示了它很强的适应性。同是一套四平腔,既能表现大哭大叫的悲剧,又能表现风趣的喜剧。
四平腔的主要特点有:(1)唱腔的段式结构主要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分别为:头腔、二腔、三腔、四腔。这四句腔又有着明显的起、承、转、合与对称互应关系。(2)四平腔是“一板三眼”(4/4),以四拍(一板)为一节奏单元。唱句最短的不能少于一板,如少于一板则由过门来补充。唱句最长的一般不超过五板,常用的多为二、三、四板。(3)四平腔结构的基本特点是对称、完整,俗称“四平八稳”。
其乐句的最小结构是两板(即两个节奏单元)。唱词以三、三、 四的十字句为基础,按照十字句节奏的自然排列,恰好占据八拍的时间。这种八拍的乐句是就最紧凑的句子而言的。在规整进行中,头腔、二腔均以三板的长度上下呼应、对称。 随之依情所需,三腔由“La”音腔节的加入,使本句唱腔成为十二拍(三板),突破了前面头腔、二腔八拍的长度,使整体结构有了新的发展。依次推进,四腔又在唱罢十字后, 增加了“Re、So、Si、La、So”贯穿尾腔,成为十六拍(四板)。这样,四腔的结构成了头腔、二腔两个乐句结构的总和, 从而形成了对称、完整的四平腔乐段。
2. 快四平、慢板。快四平由四平原板向快紧缩而成,板速比一般四平约快三倍。板式结构为一板三眼,七字句唱词作“四、三”安排。行腔趋势及句尾落音均与四平腔同。唱腔多从头眼开口,尾腔末字落板,长于表现人物的激切喧叙。 慢板是由四平腔向慢伸展,经过句幅扩充,腔体延伸,节奏拓变而派生出的一种抒情体板腔。其特点是:(1)板速每分钟 40 拍,比一般四平慢一倍;(2)突破四平腔每一乐句二腔节式,而代之以每句三腔节式;(3)在宽展的旋律行腔中贯串着多种节奏型的加花装饰。从总体上,慢板比一般四平腔更能从深度上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 二六。二六是以四平腔为基础,吸收梆子二八板节奏特点,及闪板夺眼的唱法所形成的。板式结构为一板一眼(2/4),上下句落音与四平腔同。其特点是:板头紧凑,强弱、 缓急、起伏分明,适于表现说理、激叙及快慰等情感。
4. 二板。二板又名“垛子板”,是吕剧的主要板式之一。一般用较慢速度演唱,是一板一眼的节奏,故称“二板”; 用较快的速度演唱,转化为一板,即称“流水”。二板的唱词以七字句为基础,上、下句为一番,其段式结构以四句为基础,还可依唱词需要构成多句连唱的大段。唱腔以四板为基本乐句,句尾落音一般是上句落“So”,下句落“Re”, 段落结束仍收在“So”音。
此外,吕剧还有快板、碰板、滚板、哭头等形式。
四.结语
吕剧作为山东文化的一个代表,曾在齐鲁大地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唱腔板式也独具特点。在全面推进吕剧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从而促进吕剧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尹涓 .[J] 《吕剧的唱腔唱词艺术》
[2].马冬莉 [J] 《论吕剧唱腔艺术的演进》
作者简介:
姚桂丽,(1978-)女,,汉族,山东荣成,硕士,讲师,山东大学(威海),声乐演唱与理论研究,264209,13506305303,104003361@qq.com,山東省威海市高区青州街小区31号楼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