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思想品德中考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重要题型,这就是活动与探究题。这种题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中考改革的精神,是对课程标准“活动建议”的贯彻落实,反映了思想品德中考命题的科学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题型示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国情搜索:建设生态文明的依据是什么?
(2)政策点击: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必须坚持实施什么样的国策和贯彻落实什么样的发展观?
(3)思维拓展:请你策划一次以“打造绿色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并写出活动方式及主要内容。
(4)明理践行: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并说明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题型分析
从上例可见,活动与探究题设计别出心裁,既贴近课本,又结合学生实际,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的宗旨,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突出了创新性、参与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活动性等特点,在主观性试题中独树一帜,是典型的开放性试题。
一般说来,活动与探究题主要分为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设计活动方案类、应用写作类、活动探究综合类等。但从目前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活动与探究题来看,绝大多数是以上这些类型的综合。上面的例题就是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和设计活动方案类三者的综合。
活动与探究题形式活泼、多样,它常常通过活动或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究。活动与探究题设问开放性强,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创新。因其形式的多样性和答案的多元化,活动与探究题成了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拦路虎”,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思路。
解题支招
下面,笔者就活动与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支上三招,这就是活动与探究题解题“三部曲”——明、理、新。
一、明——要明确题型构成,明白题意
1,明确题型构成。
活动与探究题的呈现形式很多,如倡议书、建议书、小论文、主题班会、调查提纲(调查问卷)、活动方案(活动策划)、板报、宣传标语等。就题型构成而言,活动与探究题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活动,二是探索。所谓活动,就是通过题目本身所给的材料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以参与者、主人公的身份去完成题目;所谓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背景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寻求、探索其理论内涵或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2,明白题意。
在解题时,我们要认真阅读材料和答题要求,明确材料所反映的重要观点,明确答题要求,避免“答非所问”,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基础。
解答上例中第(3)题,我们就要从题型构成和题意要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该题题型构成来看,其活动要求是策划一次活动,要求写出活动方式及主要内容;从题意要求来看,要求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去探索“打造绿色校园”的途径、方法。进行了这样的分析之后,解题自然就有针对性了,答案自然就容易组织了。
二、理——寻找理论支撑
活动与探究题的形式虽然是开放的,但“理在书中”。因此,我们要注意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理论依据,组织答案,切忌东拉西扯、生拼硬凑。
解题时,我们应在明确题型构成、全面搜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境,根据题目规定的具体身份,去搜索相关理论,以此作为答题的依据。我们要认真分析情境材料(文字、图表等)蕴含的主要观点,根据设问要求,揭示出主要观点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基本理论观点。
阅读上例中的材料,我们应很快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搜索到相关理论: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等;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严峻的环境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国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理论作为支撑,答题就不会出现偏差。
三、新——答案要有创新性
活动与探究题是一种新型主观性试题,没有标准的、统一的答案,鼓励我们在组织答案时有所创新。那么怎样才能给出创新性的答案呢?这就要求我们在答题时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要设身处地,进入角色;二要结合实际,开放思维。
1,设身处地,进入角色。
这是活动与探究题对我们特有的要求,也是解题的一个关键。活动与探究题所给的情境材料来自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到生活中去。只有置身其中,才能设身处地地参与实践,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上例第(3)问通过创设情境,要求我们以主人公的身份,设身处地地为自己学校开展“打造绿色校园”活动献计献策。如果我们在解题时不能进人角色,所给出的答案就会脱离实际,空洞无物,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不会有创造性和创新性。
2,结合实际,开放思维。
活动与探究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这是开放性试题的共有特征,也为我们发挥创造性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应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基本理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性地、有理有据地给出答案。但活动与探究题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它往往要求答案既要符合课本的基本观点,又要体现综合实践性。因此,设计的答案应突出活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例题第(3)问就要求我们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感而发。如果我们联系学校开展“打造绿色校园”活动的实际情况作答,学校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人好事等自然就可以浮现于脑海中,为我们答题所用;随之献计献策也就自然合情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如举办主题班会、办黑板报、搞图片展览等。同时也可以反向思考,对学校目前环境、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活动与探究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准确把握题型构成和题意要求,找准理论支撑,结合生活实际,增强角色意识,科学规范答题,并在平时注意进行各类活动与探究题的研究与训练,及时总结,就能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解答好活动与探究题。
例题参考答案
(1)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等;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2)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国策;科学发展观。(3)略。(4)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會,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法: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宣传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等。
题型示例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国情搜索:建设生态文明的依据是什么?
(2)政策点击: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必须坚持实施什么样的国策和贯彻落实什么样的发展观?
(3)思维拓展:请你策划一次以“打造绿色校园”为主题的活动,并写出活动方式及主要内容。
(4)明理践行:运用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并说明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应该怎么做。
题型分析
从上例可见,活动与探究题设计别出心裁,既贴近课本,又结合学生实际,体现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的宗旨,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突出了创新性、参与性、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活动性等特点,在主观性试题中独树一帜,是典型的开放性试题。
一般说来,活动与探究题主要分为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设计活动方案类、应用写作类、活动探究综合类等。但从目前中考试题中出现的活动与探究题来看,绝大多数是以上这些类型的综合。上面的例题就是认识实际问题类、解决实际问题类和设计活动方案类三者的综合。
活动与探究题形式活泼、多样,它常常通过活动或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进一步去探究。活动与探究题设问开放性强,答案不唯一,鼓励学生创新。因其形式的多样性和答案的多元化,活动与探究题成了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的“拦路虎”,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学生没有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思路。
解题支招
下面,笔者就活动与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支上三招,这就是活动与探究题解题“三部曲”——明、理、新。
一、明——要明确题型构成,明白题意
1,明确题型构成。
活动与探究题的呈现形式很多,如倡议书、建议书、小论文、主题班会、调查提纲(调查问卷)、活动方案(活动策划)、板报、宣传标语等。就题型构成而言,活动与探究题一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活动,二是探索。所谓活动,就是通过题目本身所给的材料来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以参与者、主人公的身份去完成题目;所谓探索,就是让学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背景材料,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寻求、探索其理论内涵或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
2,明白题意。
在解题时,我们要认真阅读材料和答题要求,明确材料所反映的重要观点,明确答题要求,避免“答非所问”,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基础。
解答上例中第(3)题,我们就要从题型构成和题意要求两方面进行分析。从该题题型构成来看,其活动要求是策划一次活动,要求写出活动方式及主要内容;从题意要求来看,要求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去探索“打造绿色校园”的途径、方法。进行了这样的分析之后,解题自然就有针对性了,答案自然就容易组织了。
二、理——寻找理论支撑
活动与探究题的形式虽然是开放的,但“理在书中”。因此,我们要注意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理论依据,组织答案,切忌东拉西扯、生拼硬凑。
解题时,我们应在明确题型构成、全面搜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境,根据题目规定的具体身份,去搜索相关理论,以此作为答题的依据。我们要认真分析情境材料(文字、图表等)蕴含的主要观点,根据设问要求,揭示出主要观点间的内在联系,整理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基本理论观点。
阅读上例中的材料,我们应很快从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搜索到相关理论: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等;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严峻的环境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国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理论作为支撑,答题就不会出现偏差。
三、新——答案要有创新性
活动与探究题是一种新型主观性试题,没有标准的、统一的答案,鼓励我们在组织答案时有所创新。那么怎样才能给出创新性的答案呢?这就要求我们在答题时要抓住两个关键点:一要设身处地,进入角色;二要结合实际,开放思维。
1,设身处地,进入角色。
这是活动与探究题对我们特有的要求,也是解题的一个关键。活动与探究题所给的情境材料来自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到生活中去。只有置身其中,才能设身处地地参与实践,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上例第(3)问通过创设情境,要求我们以主人公的身份,设身处地地为自己学校开展“打造绿色校园”活动献计献策。如果我们在解题时不能进人角色,所给出的答案就会脱离实际,空洞无物,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更不会有创造性和创新性。
2,结合实际,开放思维。
活动与探究题的答案是多元的,这是开放性试题的共有特征,也为我们发挥创造性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应按照题目要求,依据基本理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造性地、有理有据地给出答案。但活动与探究题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它往往要求答案既要符合课本的基本观点,又要体现综合实践性。因此,设计的答案应突出活动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例题第(3)问就要求我们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有感而发。如果我们联系学校开展“打造绿色校园”活动的实际情况作答,学校里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好人好事等自然就可以浮现于脑海中,为我们答题所用;随之献计献策也就自然合情合理,并具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如举办主题班会、办黑板报、搞图片展览等。同时也可以反向思考,对学校目前环境、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活动与探究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准确把握题型构成和题意要求,找准理论支撑,结合生活实际,增强角色意识,科学规范答题,并在平时注意进行各类活动与探究题的研究与训练,及时总结,就能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解答好活动与探究题。
例题参考答案
(1)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等;我国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2)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国策;科学发展观。(3)略。(4)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會,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更好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做法:我们中学生要自觉向公众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宣传科学发展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环境、资源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