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工程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ola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基础教育,为此,要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努力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和谐发展,应大力实现以下五大工程:
  一、教育网络布局调整工程
  针对当前农村村村有校,网点过于密集,规模偏小的状态,根据城镇化建设、乡村建制调整和学龄人口变化等情况,统筹推进学校布局结构改革,统一规划,制定科学的中小学网点布局方案。科学合理地将义教项目、危改项目、寄宿制项目和地方资金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教育经费投入,采取撤、并、扩等措施对完小和部分薄弱学校进行适度调整收缩,集中有限的教育资源,做大做强中心学校和基点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二、薄弱学校限期改造工程
  在综合考虑交通、安全、经济、规模等因素的基础上,对条件不成熟,短期内不能撤并的薄弱学校,作出统一规划,制定限期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薄弱学校改进工程,通过分步实施,将义务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同时,建立城镇学校帮扶农村学校、优秀学校支援薄弱学校制度,区域内明确每一所薄弱学校都要有一所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进行帮扶。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为此,要求有帮扶义务的城区学校每年必须选派“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骨干教师到对口支援的农村学校进行支教,对支教的教师在年度考核、提拔任用和职称聘任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通过一系列帮扶措施的实施,可以明显提高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
  三、农村教师稳定工程
  为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鼓励更多的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应努力建立好增补机制、补贴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研训机制、支教机制等多种机制,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稳定,全面提升农村师资队伍水平。
  四、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加大对农村地区教师、校长培训的政策倾斜力度,持续开展对教师、校长的培训,优先在农村地区试行脱产带薪进修学习制度,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统筹安排好培训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依托专业教师培训机构,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培训。对在农村任教、任职满一定期限的教师、校长,实行每一定期限享受一学期脱产带薪进修学习的机会。另外,建立农村教师到城镇学校跟班学习制度,不断更新农村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育理念。
  五、农村义务教育关爱工程
  在切实做好政策助学、捐资助学的基础上,针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留守学生行动。诸如帮留守学生建立档案和成长记录袋,进行跟踪管理;开展“手拉手关爱留守学生”系列活动,实行“一对一”帮扶;设立“留守少年之家”“周末爱心课堂”,对留守生进行教育和心理辅导;开展“两地手,亲子情”书信活动;为留守儿童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等。
其他文献
Bronfenbrenner的生态系统论指出个体的发展会受到周围复杂环境系统的影响,包括学校系统、家庭系统乃至社会政治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在经济、文化及社会环
更名改版的第一期,我们曾从内容上把“党的喉舌、读者知音;忧心为政、真情为文”的办刊宗旨告诉了大家。当今年最后一期《新湘评论》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我们想把刊物形式的设计
随着列车轴重的增大、车辆编组的加长和行车速度的提升,钢轨磨耗问题日益严重。使用试验手段和现场观测来研究轮轨磨耗问题,存在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周期长,费用高;在采用
近年来,随着业务流程管理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特定的或通用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进行业务管理。业务流程管理系统与它们所支持的业务流程紧密结合,记录了大量反
碳捕集和封存(CCS)被认为是解决温室效应的重要技术手段。化学吸收法是目前相对成熟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但其存在解吸能耗高、吸收剂流失、变性、腐蚀等缺点,这使得新型吸收剂
在世界城市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市正在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商业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零售商业成为发展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自21世纪以来,
恩格斯说: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的荣辱观。这不仅是“德之大端”.也是一个民族思想道德的基点,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基石。总书记胡锦涛提出的“八荣八耻”.总计112个字.旗帜鲜明,内
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更
“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理念我们耳熟能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
森林是人类的老家。很早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森林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人类,给人类提供了吃、穿、住的条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