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理论与中国人文学术话语建构”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办

来源 :美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1年6月26日至27日,“西方理论与中国人文学术话语建构”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办。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办,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山东大学、美国杜克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2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其他文献
《抽象艺术》是重庆大学出版社“简明艺术史书系”中的一本,该书系汇聚了世界经典艺术风格的发展简史著作30种,开创性地集取每种艺术风格的历史发展精髓,浓缩演绎成最适合大众品读的作品,打破艺术风格史冗长乏味、晦涩难懂的局面。作者团队由世界知名艺术家、艺术历史学家、艺术工作者、艺术史研究员、艺术馆馆长等几十位专家组成。该丛书自2017年出版以来,版权已经输出到美洲和欧洲国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斯皮瓦克发展出其独特的美育思想。她对美育的定义是“为了认识层面上的表现训练想象力”,把美育看作是帮助人们解决全球化带来的困境的重要手段。这一理论建立在对席勒美学的建设性解构上,并借鉴了葛兰西的教育思想,强调将底层人作为美育的主体以及对教师的教育。斯皮瓦克的美育主要指的是文学教育,文学因而被赋予了重要的现实意义。
梁启超接续以政教为中心的文艺传统,立足政治革新和思想启蒙目标阐述小说的特殊功效,揭示了小说的审美本质与艺术特征,开启了文艺功用与本质同一的审美功利主义观念,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在教育极度落后的情势下,小说及其他通俗文艺形式对于儿童启蒙和大众启蒙都具有特殊效用;小说可以在政治革新和移风易俗方面发挥“不可思议之力”;启蒙事业和文艺创作都需要灵感、热情、意志和动力,美和艺术具有并且能够激发不可思议的精神力量;小说借助想象与虚构广阔反映生活、深刻表现心灵,具有熏陶、浸染美好心性、激发思想和热情、提升精神境界的功效。
福鼎饼花是福建省福鼎市特有的民间艺术.本文首先讲述传统福鼎饼花的特点及发展历史,然后阐述现阶段福鼎饼花的发展趋势、传统福鼎饼花与现阶段福鼎饼花之间的联系、现代饼花艺人如何进行饼花的实践和创新,最后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在20世纪初的英国,随着政治、经济、外交地位上的领先,英国人对中国的理解总带有文化上的偏见。中国作家兼画家蒋彝凭借自己深厚的传统文人积淀,积极参与到中国艺术在英国传播的过程中。他通过出版学术著作、举办画展、撰写旅游日记等一系列文化实践活动实现了对中国艺术的书写、展示与转译,这也意味着中国人第一次能够直接向西方观众展示自己的艺术与文化。通过蒋彝在英国的活动轨迹,可窥探出20世纪上半叶英国人对中国、中国人以及中国文化所发生的态度转变。
学校美育的生态艺术化,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其后的生存实践中自行展开生态美育的基础。经由教师对经典艺术的绿色解读特别是各学科的生态艺术性教学,学生走出校门后,有了生态艺术化生活与实践的底蕴,可以实现对人与世界的生态艺术化特别是天籁化培养,形成从学校到社会的可持续的生态美育。生态美育基于生态,促成天籁生态,使自身的本质规定与生态、自然、存在的终极目的同一,呈现出崇高的使命与担当。
在视觉文化语境下,约翰·伯格的观看理论把观者观看行为视作视觉图像理解的基石,建立了把视觉图像解读从以图像和作者为中心转向以观者为中心的批评理论。视觉性“看”具有多重维度,从以图像和作者为中心转向了以观者为中心,产生了抗拒式和期待式观看等机制与策略。
为了验证自觉的本质主义艺术定义是否对后现代艺术具有普遍的解释有效性,美国分析美学家诺埃尔·卡罗尔对迪基的制度理论、列文森的历史性定义、斯特克的历史性功能主义、丹托的艺术世界和艺术终结论进行分析与批判,指出制度理论是循环性定义、历史性定义和历史性功能主义太宽泛,艺术世界和艺术终结论为循环论证。因此自觉的本质主义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识别后现代艺术,但普遍存在的逻辑循环和太过宽泛等问题,使得反例依然不能杜绝。在卡罗尔看来,封闭的艺术定义无法将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实践容括进来,将新的艺术形式硬塞进一个陈旧的艺术定义中
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中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义务教育全学段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同样,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音乐教学设计与实施”面临义务教育全学段课程整体把握的需要。从语言结构隐喻角度揭示各个学段教学的主要特点,可阐释小学低年级、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段音乐教学设计的联系与区别。即,以“词汇”为特征的小学低幼年级学段教学,聚焦音乐语言要素为单位的音响聆听、想象、符号识别、记忆、运用、创造;以“句子”为特征的小学中高年级学段教学,侧重音乐主题旋律、乐句为单位的音响聆听、想象、符号识别、记忆、运用、创造;以“乐段”为
翻转课堂模式在近十年间成为全球教学领域的新模式、新风潮,其本质是将知识传授和课后吸收进行翻转倾覆,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居于主动性地位,同时实现课堂内容和时间的重新调整。当下,翻转课堂已逐步应用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学科建设,故在解析翻转课堂模式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可探索声乐教学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模式的科学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