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672855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自主学习应运而生,而问题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是思维、创新的起点。本文阐述了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问题组织教学,对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鼓励学生多疑,指导学生从问题质疑中获得方法,充分发挥自我驱动力的作用,让学生从问题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关键词】问题设计 教学 自主学习 思维创新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应运而生。自主学习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和提出,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的建构,需要有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都需要在精美的问题设计中来体现。学生只有在解决一个个学习中的问题之后,才能在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增强学习的动力,自我学习的意识增强,求知的欲望强烈,使得学生把学习的过程逐渐地转变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学习不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的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从而使学习变得快乐,教师教得自然,学生学得轻松。常常听学生说,上课听得懂,下课不会做;也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了多少次了,已分析得够透彻的了,讲得够明白的了,学生为啥还是表现出不明白、茫然不知所措,解题时张冠李戴、死搬硬套,表述时逻辑混乱、词不达意等,教师的最后结论是学生不是学习的料,难成大器。
  产生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性思维而变成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特别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通过精心的问题设计教学来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一、挖掘教材,设计问题,激发思维,突出主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驱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思想和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教师要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计、释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例如:我在《电动机》一节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线圈在平衡位置会停下来,但又不是立即停下来而是又摆动几下?学生知道是受平衡力的作用。接着我又问:怎样的力才是平衡力?学生依据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得出线圈各边的受力情况和平衡力的特点后,我又问:既然线圈受的是平衡力,为什么不是立即停下来,而是要摆动几下?学生自然想到惯性这一知识。这样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思维火花,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例如:我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根据实验要求,在大试管中装满水,然后将小试管放入其中,问学生:倒放松手,将会出现何种结果?根据学生的猜想,设计问题为:如果小试管下落,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原因,小试管会上升吗?让学生在一片猜疑中观看试验,最后学生经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寻求到正确的答案。这样通过挖掘教材、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新的需要与原有知识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域,不断缩短原有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心智品质。
  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教材巧妙设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本身就是学生主体的表现。在学习中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从本质上讲就是缺少主体性思维。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努力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联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思维,培养能力
  
  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纯知识的教学,教学者为了使自己讲得清、讲得多,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思维能力得不到有序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如《杠杆》一节的教学中,涉及生活中的杠杆实例,要求学生能将实物简化成模型。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刹车滑行、跳水运动、荡秋千、亮度可调的台灯、核裂变释放能量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将摩擦力问题、电路调压问题、摆动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教师以问题设计为中心组织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质疑、更好地创新,因而需要在问题设计的同时,给予学生质疑上的方法指导。1、要让学生搞清课本中的疑难。这些疑难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的知识难点、模糊点、是凭借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能理解的地方。此时需设疑,以备教师讲解时重点听、记,提高听课效率。2、借鉴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进一步思考,与同学、老师交流,对比不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3、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关注物理与社会的关系。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分析焦点、热点,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4、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提出质疑。在传统教学中,都是教师问学生答,一切答案都在意料之中。现在是学生问教师答,会有许多出乎意料的问题,有可能将教师置于尴尬境地,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好的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有对学生质疑的正确认识,保护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样,教师还可以在学生质疑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扩大知识视野,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最终通过教师精心的问题设计,学生获取质疑的好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会达到师生共同的教学相长。
  
  三、优化问题设,遵循认知规律,培养创新思维
  
  为了使设计的问题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规律。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问题设计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边、学生无从下手的情况。问题设计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可为了提问题而提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
  物理教学中问题设计应注意以下两方面:1、问题的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应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问题的设计又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即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时更要具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如一些能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能引起争论的问题或一些能将认知一步步引向深入的后续问题等。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邻近区域上,通过提问来引导思维,切忌直接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即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2、问题的设计要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思维模型:“你的看法……?”“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思维。
  总之,问题设计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意义是一种观念问题,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思维核心功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同。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给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主体。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提高,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目标才会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师大出版社
  2、王 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学苑出版社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能力既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又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教学论的许多原则以及教学活动的许多方面。在教学中,配合着理论知识的讲授,还要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例题和习题。对例题和习题要精心挑选、合理安排。要有明确的目的,防止盲目地进行互不联系的大量的机械的练习。例题教学要使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理解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基本技能;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期刊
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同舟共济的教与学的主导与主体互动过程。彰显“双主”互动,精彩“四性”课堂的内涵为:    一、“双主”互动,突破片面性,彰显互动的全面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片面进行“高密度的讲述”、“高强度的训练”。新课改要求突破课堂教学的片面性:1、由分数考核转向综合素质考核;2、由知识传授转向技能培养;3、由单一灌输转向“双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期刊
新《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应该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一、重视情境的创设,在情境的活动中培养儿童对数学的情感意识  儿童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是从生活实例开始的,在教学中创设让儿童感觉亲切、产生兴趣的情境,让儿童在情境中感知数学知识,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培
期刊
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数学思维训练,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因人制宜,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以人为本的学习会引导学生自信地做一个宣誓的手势——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一、主导拐折“更上一层楼”,触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教师如何才能“更上一层楼”触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学主导—
期刊
如何上数学课,对于每一位数学老师来说,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要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确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不仅在内容上精益求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激情等方面都要有很深地研究。笔者通过自己多年在教学中的不断实践,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本条件    没有充分准备的教师上讲台,充其量是“信口开河”,谈不上驾驭课堂的能力。
期刊
近几年来,中考英语书面表达占1-15分,约80字左右。通过书面表达能检验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时态、语态的掌握,灵活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正确地使用连接词和过渡词等,所以书面表达的训练一直为教师所重视,学生们往往花费时间多,但效果不理想,大部分学生总是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意思,写不出有深度的文章。因此,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历来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那么,怎样培养初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呢? 
期刊
随着全国中学英语新教材的深入使用,英语的听说读写等学科素质教育受到了普遍重视,中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这为高考英语科增设听力测试奠定了基础。随着听力测试的进一步推广,听力测试难度会逐步提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因此,近几年来对学生听力理解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听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听能要求    高考听力试题要求考生能听懂英美人
期刊
新版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了教学目的,小学英语侧重听、说、读、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行,听、读、写三项就容易了。叶圣陶先生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愿说    兴趣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它引导人们走向成功。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首先应激发
期刊
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就英语单科而论,师生均想提高英语学习成绩,但实际效果欠佳。  英语教学是师和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双方缺一不可。必须找到学生英语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思想观念认识偏差    好多学生把英语学不好的原因归咎于没兴趣或者怕记单词,而没有从自身努力找原因。我们英语教师要引导他们把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并在课堂上多
期刊
每到期末我们都要对所教的教材内容进行复习,大多数教师对怎样上好复习课感到很困惑,认为只是原封不动的重复、轻描淡写地提一下,或者是完全让学生自己复习,或者只做几套试题。我认为上好复习课不是那么简单,现谈谈我上复习课的一些体会。  在上复习课时,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亲自操作,把以教师引导、不断完善为宗旨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    一、书由厚读薄     把整本书每个单元的GrammarFocu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