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中职应用写作的特点、性质,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尝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中职应用写作的教学过程中,让思维导图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以便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积极开发左右脑的潜能,改善中职应用写作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中职;应用写作;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61-02
思维导图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是以模拟大脑链接及加工、贮存信息的方式建成的。利用可视化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建构中职应用写作的知识层级,使所要解决的写作问题逻辑清晰、结构层次分明,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写作方法的训练与记忆,有助于提升中职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一、思维导图的认识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不等同于概念图,也不是知识树的别称。它是上世纪中叶英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脑力开发专家托尼·巴赞先生创造的一种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符合大脑神经元的生理特征,属于全脑启动模式,能开发左右脑的无限潜能。它是借助色彩、图片、线条、词汇等形式组织信息,形成节点式和发散式的信息结构形式,把繁琐的文字信息转变成层次明晰的图,用这些图来表现各级信息主题的关系,借助画图和线条将思维形成发散性的结,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
(二)思维导图的特征
思维导图的主要特征:主题清晰集中地画在中央图上,围绕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辐射分支,一个关键词或图形均可构成分支,依次辐射,各个分支又相连接,形成节点结构,次级分支附在高级分支上,彼此存在逻辑关系,体现了人脑的思维过程。
(三)思维导图的绘制
思维导图是采用可视化的方法把思维过程通过放射状的图表绘制出来。它的绘制分两种,有软件绘制,即使用Mindmapper、Mindmanager、Freemind、Infomap等软件来制作,方便、简单、实用。但鉴于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实际、教学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手工绘制,准备好彩笔和白纸就可以了,其步骤与要求如下:
1.在白纸的中央绘一幅图画表达中心主题。要用尽可能多的色彩来绘制,一定是中央图,这样,大脑才能不受约束,围绕这幅图进行拓展、想象,随心所欲地表达出内容。
2.以中央图为中心,用图画或关键词拓展出各级分支,整理分支内容,寻找联系点,用多彩的曲线或箭头连接成有节点的层级图,以此来表现各级主题。注意用多种不同的色彩和图形绘制,尽量能用符号、颜色、图画和其他形象表达,图形、线条、字体等多一些变化,能用图形表达的就不用词汇,让五彩缤纷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容易记忆的图式代替枯燥乏味的信息,这与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能利用左右脑的协同作用,让思维活力四射。
3.尽可能发挥联想想象,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绘制有创造性的思维导图。
4.交流探索,在合作学习中体验绘制的乐趣。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
鉴于思维导图的种种优势,结合中职应用写作的特点、性质,尝试将思维导图引进到应用写作的教学中,使教与学真正落到实处。
(一)课前的应用
思维导图走进中职应用写作的课堂,是为了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写作学习情景中,能应用自我思维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完整的写作知识体系,快乐有效地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应打破传统的直线式或表格式的教案设计,大胆设计有创造性的图形教案。例如,教学《请柬》时,图形教案可以这样设计:在纸的中央画上美丽的“请柬”中央图作为主题,再围绕主题初步画出以下分支:检查预习导图、讨论导图、讲授写作知识导图、总结评价导图、学生重画导图、交流学习、布置作业等,以上的分支又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拓展,可以不断地添加修改,直到拥有一个适合教学的思维导图教案。这样的图形教案,不仅能使教学目标可视化,更能突出重难点,整个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教学内容比较完整丰富,教师的教学思维也得到了创造性的训练。
(二)课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发散性的特征与人的大脑神经元相似,与大脑寻求完整的特性相一致,因而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大脑较长时间地处于注意和创造的状态,它的应用能改善应用写作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得开心点,学生学得快乐点。
(三)“导图”预习
在预习这一环节,可事先布置学生先阅读教材,再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查找的资料绘制好思维导图,但鉴于中职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前预习很多时候是一种“虚布置”,仅有微效果,因此可以把预习放在课堂中,借助一些手段,例如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激发写作的兴趣,利用一点时间让他们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引导学生立足教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思维,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自我挑战。例如教学《请柬》时,学生能在纸上绘制出各式各样的中央图,有喜字图,孩子满月图、展览图等,再围绕主题展开联想想象,在头脑中快速地搜索出跟主题相关的案例、故事、诗词等,结合教材内容画下来,运用“左脑 右脑”的功能,把繁琐的文字信息转变成层次明晰的图,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作的热情。
(四)“导图”互动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应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是指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参与者,在引导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互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记忆,构建完整的写作知识结构,获得每一次写作训练的蜕变。如教学《请柬》时,可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和知识储备绘制思维导图,再组织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学生之间互换导图学习,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个体的思维在碰撞,群体的智慧在分享,学生的左右脑不断地协同作用,学生的潜能不断地被激发出来,思维导图得以不断的完善、丰富。教师再以研究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写好请柬”,结合课前设计的教学导图,借助案例等材料的力量,让学生自由发言,互动对话,不断补充,教师应注重学生对话的多元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挖掘对话的正能量,把“如何写好请柬”的主要知识点再一次用一种有趣的可视化为的思维导图表达出来,将知识由外化转化为内化,再由内化转变为外化。恰逢学校将要举办第三届社团文化艺术节,可就地取材,让学生给校领导写一份请柬,给写作知识由内到外的运用一个展示的平台。作为练习的参与者,我先邀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完成任务的思维,自己也画了一幅,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对比、争论,从标题、称谓、正文、敬语到落款都烙下了深刻的思维印记,任务的完成水到渠成。玩转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学生收获了知识、体验了乐趣、积累了素养。
(五)“导图”评价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还得正确有效地使用“评价杠杆”。不管什么形式、方法的评价,它的支点都应该是“完善导图、促进思维、提升能力”。教师需要营造轻松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氛围,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能放松自我,做到发散真正的思考、绘制真实的导图、规范真确的写作,不断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提升职业综合素养。
(六)课后的应用
课后,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互动学习的情况进行反思,用发散的、创造性的思维去看待学生的得与失、教师的得与失,研究教学规律,完善思维导图,改善教学设计,以便下次能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对自己在课堂中最终绘制的关于写作知识的思维导图进行深入探究、完善,利用思维导图加强记忆,逐渐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利用它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能对课程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完整的写作知识体系,使整个教学流程更加科学、高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会让师生在头脑中创设写作的全景图,开发了学生左右脑的潜能,加强学生对写作知识的完整记忆,并且可以帮助师生掌握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升对写作知识的传授与应用,师生也拥有愉悦学习的体验。
责任编辑赖俊辰
关键词:中职;应用写作;思维导图;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61-02
思维导图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它是以模拟大脑链接及加工、贮存信息的方式建成的。利用可视化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建构中职应用写作的知识层级,使所要解决的写作问题逻辑清晰、结构层次分明,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写作方法的训练与记忆,有助于提升中职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一、思维导图的认识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不等同于概念图,也不是知识树的别称。它是上世纪中叶英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脑力开发专家托尼·巴赞先生创造的一种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符合大脑神经元的生理特征,属于全脑启动模式,能开发左右脑的无限潜能。它是借助色彩、图片、线条、词汇等形式组织信息,形成节点式和发散式的信息结构形式,把繁琐的文字信息转变成层次明晰的图,用这些图来表现各级信息主题的关系,借助画图和线条将思维形成发散性的结,呈现一个容易记忆的顺应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自然表达。
(二)思维导图的特征
思维导图的主要特征:主题清晰集中地画在中央图上,围绕主题的主干从中央向四周辐射分支,一个关键词或图形均可构成分支,依次辐射,各个分支又相连接,形成节点结构,次级分支附在高级分支上,彼此存在逻辑关系,体现了人脑的思维过程。
(三)思维导图的绘制
思维导图是采用可视化的方法把思维过程通过放射状的图表绘制出来。它的绘制分两种,有软件绘制,即使用Mindmapper、Mindmanager、Freemind、Infomap等软件来制作,方便、简单、实用。但鉴于学生的实际、学校的实际、教学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是手工绘制,准备好彩笔和白纸就可以了,其步骤与要求如下:
1.在白纸的中央绘一幅图画表达中心主题。要用尽可能多的色彩来绘制,一定是中央图,这样,大脑才能不受约束,围绕这幅图进行拓展、想象,随心所欲地表达出内容。
2.以中央图为中心,用图画或关键词拓展出各级分支,整理分支内容,寻找联系点,用多彩的曲线或箭头连接成有节点的层级图,以此来表现各级主题。注意用多种不同的色彩和图形绘制,尽量能用符号、颜色、图画和其他形象表达,图形、线条、字体等多一些变化,能用图形表达的就不用词汇,让五彩缤纷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容易记忆的图式代替枯燥乏味的信息,这与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吻合,能利用左右脑的协同作用,让思维活力四射。
3.尽可能发挥联想想象,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绘制有创造性的思维导图。
4.交流探索,在合作学习中体验绘制的乐趣。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
鉴于思维导图的种种优势,结合中职应用写作的特点、性质,尝试将思维导图引进到应用写作的教学中,使教与学真正落到实处。
(一)课前的应用
思维导图走进中职应用写作的课堂,是为了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写作学习情景中,能应用自我思维整合教学内容,构建完整的写作知识体系,快乐有效地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中,应打破传统的直线式或表格式的教案设计,大胆设计有创造性的图形教案。例如,教学《请柬》时,图形教案可以这样设计:在纸的中央画上美丽的“请柬”中央图作为主题,再围绕主题初步画出以下分支:检查预习导图、讨论导图、讲授写作知识导图、总结评价导图、学生重画导图、交流学习、布置作业等,以上的分支又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拓展,可以不断地添加修改,直到拥有一个适合教学的思维导图教案。这样的图形教案,不仅能使教学目标可视化,更能突出重难点,整个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教学内容比较完整丰富,教师的教学思维也得到了创造性的训练。
(二)课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发散性的特征与人的大脑神经元相似,与大脑寻求完整的特性相一致,因而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大脑较长时间地处于注意和创造的状态,它的应用能改善应用写作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转变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得开心点,学生学得快乐点。
(三)“导图”预习
在预习这一环节,可事先布置学生先阅读教材,再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查找的资料绘制好思维导图,但鉴于中职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是很高,课前预习很多时候是一种“虚布置”,仅有微效果,因此可以把预习放在课堂中,借助一些手段,例如头脑风暴法、任务驱动法,激发写作的兴趣,利用一点时间让他们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作为引导者,可以引导学生立足教材,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思维,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也可以自我挑战。例如教学《请柬》时,学生能在纸上绘制出各式各样的中央图,有喜字图,孩子满月图、展览图等,再围绕主题展开联想想象,在头脑中快速地搜索出跟主题相关的案例、故事、诗词等,结合教材内容画下来,运用“左脑 右脑”的功能,把繁琐的文字信息转变成层次明晰的图,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作的热情。
(四)“导图”互动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应用文写作的教学应是一个师生、生生互动学习的过程,教师应是指导者、组织者、研究者、参与者,在引导学生互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发散学生的思维,互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加强理解记忆,构建完整的写作知识结构,获得每一次写作训练的蜕变。如教学《请柬》时,可先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和知识储备绘制思维导图,再组织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学生之间互换导图学习,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个体的思维在碰撞,群体的智慧在分享,学生的左右脑不断地协同作用,学生的潜能不断地被激发出来,思维导图得以不断的完善、丰富。教师再以研究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写好请柬”,结合课前设计的教学导图,借助案例等材料的力量,让学生自由发言,互动对话,不断补充,教师应注重学生对话的多元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挖掘对话的正能量,把“如何写好请柬”的主要知识点再一次用一种有趣的可视化为的思维导图表达出来,将知识由外化转化为内化,再由内化转变为外化。恰逢学校将要举办第三届社团文化艺术节,可就地取材,让学生给校领导写一份请柬,给写作知识由内到外的运用一个展示的平台。作为练习的参与者,我先邀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完成任务的思维,自己也画了一幅,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对比、争论,从标题、称谓、正文、敬语到落款都烙下了深刻的思维印记,任务的完成水到渠成。玩转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学生收获了知识、体验了乐趣、积累了素养。
(五)“导图”评价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还得正确有效地使用“评价杠杆”。不管什么形式、方法的评价,它的支点都应该是“完善导图、促进思维、提升能力”。教师需要营造轻松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氛围,让学生在互动学习中能放松自我,做到发散真正的思考、绘制真实的导图、规范真确的写作,不断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提升职业综合素养。
(六)课后的应用
课后,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互动学习的情况进行反思,用发散的、创造性的思维去看待学生的得与失、教师的得与失,研究教学规律,完善思维导图,改善教学设计,以便下次能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更有效的教学。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对自己在课堂中最终绘制的关于写作知识的思维导图进行深入探究、完善,利用思维导图加强记忆,逐渐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利用它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能对课程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完整的写作知识体系,使整个教学流程更加科学、高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会让师生在头脑中创设写作的全景图,开发了学生左右脑的潜能,加强学生对写作知识的完整记忆,并且可以帮助师生掌握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提升对写作知识的传授与应用,师生也拥有愉悦学习的体验。
责任编辑赖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