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林业产业的不断发展,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变化的情况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桉树林群落中,藤本以及草本植物的种类以及数量十分丰富。在桉树造林以及桉树再造林的过程中,群落植物多样性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采伐、整地以及铲草等几个方面。本文将就桉树造林桉树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变化的情况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桉树造林;桉树再造林;植物多样性;变化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可知,通过桉树造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虽然桉树造林会对木本植物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其后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自从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之后,国际上对物种多样性的重视程度获得了有效的提升,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严重破坏。桉树是我国的外来树种,在我国的引进时间已经超过一百年。当前阶段,我国的桉树种植区域分布在我国的大部分省市县,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00万公顷。但是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发展以及连栽模式的广泛使用,桉树人工林的生态脆弱性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对桉树造林以及桉树再造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能够为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本文将以广西的桉树造林和再造林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探究分析。
1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区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一片试验林。其位置靠近村庄,地理环境为低丘地貌,平均海拔不超过200米。其气候条件属于北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干湿季分布较为清晰。其地帶性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常见的植被为热带季雨林,但是所剩无多,当前阶段分布较为广泛的是马尾松林、湿地松林以及桉树林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农作植被。
2研究的材料与方法分析
在开展研究之前,技术人员在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了解之后,在研究地选择了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气候条件等类似的巨尾桉人工林以及马尾松林作为研究样地,分别在不同的类型设置了若干个样区,在每个样区内又设置了多个相同面积的样地。不同的样地中的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其形式分别为:其一,在种植桉树之前对马尾松林进行采伐,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种植巨尾桉。其二,在桉树采伐之后采用萌芽更新的巨尾桉人工林。其三,在采伐巨尾桉后进行一定的整地处理,之后采用植苗更新的巨尾桉人工林。
在桉树造林再造林的过程中,对于桉树植株行距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每年对其进行充分的施肥,并进行带状铲草保障其健康成长。在桉树生长的过程中,将样地分成大小相同的样方,并对不同样方内植物的名称、高度、数量以及覆盖度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以及记录[2]。对于样方内林木的胸径以及树高也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同时还对不同样地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测定。植物重要值计算过程中需要的数据包括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等。
3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层次
3.1遗传的多样性
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在长久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使得不同的物种种群间以及种群内部都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可以表现为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可以表现为物种种群之间的差异。遗传变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基因突变以及基因重组的积累。但是人为的干扰也是物种遗传衰竭的原因之一。
3.2物种的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是在植物多样性在物种层次的具体表现,一方面,物种的多样性指的是分类学角度特定区域内物种数量和分布特征。一方面则是指植物群落在组织水平上的分布特点。物种的多样性既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也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形成的基础。因此,有关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物种的多样性[3]。
3.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的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间的差异性,其中涉及到了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反映了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则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物种及其结构的多样性越强,复杂性越高,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性就越强。
4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4.1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群落植被优势物种的变化情况
在桉树造林再造林之后,群落中的灌木层以及草本层的优势物种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4]。其中灌木层的共优势种由原来的马尾松林的岗松、桃金娘、总状山矾或者桃金娘样、红叶藤以及总状山矾演变成烂头钵、黄牛木、桃金娘或者是桃金娘、野牡丹等。在草本层共优势种的变化层面,不同的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4.2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中植物生长性状以及功能性的变化
根据不同植物在生长性状方面的差异性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的功能群,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可知,在经过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之后,林地群落中植物的生长性状以及功能群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乔木、灌木以及木质藤本的功能群变化相对较小,杂草的数量出现了较大的提高,接近两倍。除此之外,其它功能性状类型的差异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4.3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科属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在桉树再造林实施之后,通过对各样地的调查统计可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之后,桉树再造林的物种丰富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其中,增长较为显著的植物物种为木本植物。虽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也实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相对于木本植物却不够明显[5]。通过对整个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的分析可知,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在提升群落物种丰富度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目前仍旧存在疑问,但是大致的方向已经可以确定,主要包括桉树连栽模式的应用以及造林后恢复时间的不同两个方面的因素。 4.4对研究整体的分析
当前阶段,我国国内在桉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争议,发展桉树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减少生物多样性两种观点相持不下。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了解到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不仅会影响群落植物的多样性组成,还会对部分植物的优势种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际上,人为因素的适当干扰不仅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多样性的提升。通过对群落植物的重要值的收集分析可知,桉树造林之后,一部分那植物的优势度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同时在再造林之后,群落植物的种类数量虽然会出现轻微的减弱,但是相较于种植桉树之前却实现了小幅度的提升。此外,桉树造林与再造林同样会推动杂草种类以及数量的提升,甚至会出现一些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这对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穩定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在桉树造林与再造林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当的采取整地、铲草抚育、施肥以及采伐等营林措施,通过林地环境的有效改善对林下植物的多样性的维持带来一定的积极效应。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关注力度正在不断提升。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的实施一方面会导致部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一方面又会增加部分物种的丰富度。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实践研究可以知道,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草本层植物优势种群以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提升方面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因此,只要通过人工的科学引导和限制就可以有效的消除其对物种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保障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同时,通过对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重要值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在马尾松林灌木层植物中,桃金娘以及岗松的重要值相对较高。此外,桉树造林会对物种在种群中的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部分物种的种类也会发生变化,在桉树造林再造林的过程中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其对桉树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平,秦晶,刘建昌,王华锋,王效科.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1,08:2227-2235.
[2]梁宏温,杨健基,温远光,杨瑶青.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05:40-43.
[3]庞琼.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J].北京农业,2015,09:80.
[4]黎耀凡.营林措施对桂南地区桉树工业原料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3.
[5]冯光钦,林思诚,古锦汉,马沛沛,丁健,黄华高.热带北缘地区种植桉树前后林下植被的变化[J].广东林业科技,2013,04:44-49.
作者简介:郑伟海(1982.05),男,汉族,广西贵港人,大学专科,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工作。
【关键词】:桉树造林;桉树再造林;植物多样性;变化
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可知,通过桉树造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虽然桉树造林会对木本植物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其后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1]。自从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之后,国际上对物种多样性的重视程度获得了有效的提升,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造成的严重破坏。桉树是我国的外来树种,在我国的引进时间已经超过一百年。当前阶段,我国的桉树种植区域分布在我国的大部分省市县,其种植面积已经超过200万公顷。但是随着桉树人工林的发展以及连栽模式的广泛使用,桉树人工林的生态脆弱性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对桉树造林以及桉树再造林群落的植物多样性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能够为桉树人工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本文将以广西的桉树造林和再造林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探究分析。
1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研究所选择的区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一片试验林。其位置靠近村庄,地理环境为低丘地貌,平均海拔不超过200米。其气候条件属于北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2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干湿季分布较为清晰。其地帶性土壤类型为砖红壤,常见的植被为热带季雨林,但是所剩无多,当前阶段分布较为广泛的是马尾松林、湿地松林以及桉树林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农作植被。
2研究的材料与方法分析
在开展研究之前,技术人员在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考察了解之后,在研究地选择了地形、地貌、土壤类型以及气候条件等类似的巨尾桉人工林以及马尾松林作为研究样地,分别在不同的类型设置了若干个样区,在每个样区内又设置了多个相同面积的样地。不同的样地中的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其形式分别为:其一,在种植桉树之前对马尾松林进行采伐,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种植巨尾桉。其二,在桉树采伐之后采用萌芽更新的巨尾桉人工林。其三,在采伐巨尾桉后进行一定的整地处理,之后采用植苗更新的巨尾桉人工林。
在桉树造林再造林的过程中,对于桉树植株行距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每年对其进行充分的施肥,并进行带状铲草保障其健康成长。在桉树生长的过程中,将样地分成大小相同的样方,并对不同样方内植物的名称、高度、数量以及覆盖度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以及记录[2]。对于样方内林木的胸径以及树高也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同时还对不同样地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和测定。植物重要值计算过程中需要的数据包括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显著度等。
3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层次
3.1遗传的多样性
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在长久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然属性,这种属性使得不同的物种种群间以及种群内部都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可以表现为个体之间的差异,也可以表现为物种种群之间的差异。遗传变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基因突变以及基因重组的积累。但是人为的干扰也是物种遗传衰竭的原因之一。
3.2物种的多样性
物种的多样性是在植物多样性在物种层次的具体表现,一方面,物种的多样性指的是分类学角度特定区域内物种数量和分布特征。一方面则是指植物群落在组织水平上的分布特点。物种的多样性既是遗传多样性的载体,也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形成的基础。因此,有关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大多数是针对物种的多样性[3]。
3.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指的是生态系统自身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间的差异性,其中涉及到了生境的多样性、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其中,生境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基础,生物群落的多样化反映了生态系统类型的多样性,生态过程的多样化则是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物种及其结构的多样性越强,复杂性越高,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性就越强。
4对研究结果的分析
4.1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群落植被优势物种的变化情况
在桉树造林再造林之后,群落中的灌木层以及草本层的优势物种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4]。其中灌木层的共优势种由原来的马尾松林的岗松、桃金娘、总状山矾或者桃金娘样、红叶藤以及总状山矾演变成烂头钵、黄牛木、桃金娘或者是桃金娘、野牡丹等。在草本层共优势种的变化层面,不同的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4.2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中植物生长性状以及功能性的变化
根据不同植物在生长性状方面的差异性可以将其分成不同的功能群,通过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可知,在经过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之后,林地群落中植物的生长性状以及功能群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乔木、灌木以及木质藤本的功能群变化相对较小,杂草的数量出现了较大的提高,接近两倍。除此之外,其它功能性状类型的差异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4.3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科属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
在桉树再造林实施之后,通过对各样地的调查统计可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之后,桉树再造林的物种丰富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其中,增长较为显著的植物物种为木本植物。虽然草本植物的丰富度也实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相对于木本植物却不够明显[5]。通过对整个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的分析可知,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在提升群落物种丰富度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具备一定的不确定性,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目前仍旧存在疑问,但是大致的方向已经可以确定,主要包括桉树连栽模式的应用以及造林后恢复时间的不同两个方面的因素。 4.4对研究整体的分析
当前阶段,我国国内在桉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面仍旧存在一定的争议,发展桉树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减少生物多样性两种观点相持不下。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了解到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不仅会影响群落植物的多样性组成,还会对部分植物的优势种群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际上,人为因素的适当干扰不仅不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多样性的提升。通过对群落植物的重要值的收集分析可知,桉树造林之后,一部分那植物的优势度会产生一定的波动。同时在再造林之后,群落植物的种类数量虽然会出现轻微的减弱,但是相较于种植桉树之前却实现了小幅度的提升。此外,桉树造林与再造林同样会推动杂草种类以及数量的提升,甚至会出现一些外来物种入侵现象,这对桉树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穩定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在桉树造林与再造林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当的采取整地、铲草抚育、施肥以及采伐等营林措施,通过林地环境的有效改善对林下植物的多样性的维持带来一定的积极效应。
结语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关注力度正在不断提升。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的实施一方面会导致部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一方面又会增加部分物种的丰富度。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实践研究可以知道,桉树造林以及再造林草本层植物优势种群以及林下植物多样性的提升方面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因此,只要通过人工的科学引导和限制就可以有效的消除其对物种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保障物种多样性的稳定。同时,通过对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重要值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在马尾松林灌木层植物中,桃金娘以及岗松的重要值相对较高。此外,桉树造林会对物种在种群中的地位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部分物种的种类也会发生变化,在桉树造林再造林的过程中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避免其对桉树人工林的物种多样性产生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平,秦晶,刘建昌,王华锋,王效科.桉树人工林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1,08:2227-2235.
[2]梁宏温,杨健基,温远光,杨瑶青.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05:40-43.
[3]庞琼.桉树造林再造林群落植物多样性的变化[J].北京农业,2015,09:80.
[4]黎耀凡.营林措施对桂南地区桉树工业原料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D].广西大学,2013.
[5]冯光钦,林思诚,古锦汉,马沛沛,丁健,黄华高.热带北缘地区种植桉树前后林下植被的变化[J].广东林业科技,2013,04:44-49.
作者简介:郑伟海(1982.05),男,汉族,广西贵港人,大学专科,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