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摇篮”到转型“先驱”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rti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年前,为响应国家号召,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向宁夏石嘴山市,在荒无人烟的戈壁上用汗水、鲜血和勤奋、自强,书写着青春的追求和为国家建设无私奉献的炽热情怀。宁夏的第一锹煤、第一度电、第一炉钢铁、第一吨水泥都出自这些拓荒者之手,他们的感人事迹及创业精神随着逝去的60年时光而永久光荣地载入宁夏工业发展史册和石嘴山市建设发展史。新时代石嘴山人秉持“五湖四海 自强不息”的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革命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胆识,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上奋笔疾书,砥砺前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传奇。
  筚路蓝缕 铸就宁夏“工业摇篮”
  位于宁夏最北端的石嘴山市,因贺兰山与黄河交汇处“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生的共和国综合国际国内形势,开始了我国工业史上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宁夏和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青海一起被国家确定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地处戈壁的石嘴山市凭借面朝黄河、背靠贺兰山的地缘优势和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而成为发展工业的理想之地。于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20多万热血青年从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南沿海等地区,满怀“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好人好馬过黄河,青春热血映贺兰”的豪情壮志,深深扎根宁夏。他们战风雪、斗酷暑,在这片不毛之地上打破了一个又一个困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用革命的理想主义和满腔热忱铺就了宁夏工业的基石,从而使石嘴山市成为“一五”时期国家确定的十大煤炭基地之一和国家“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工业基地、全国闻名的“煤城”,为宁夏乃至新中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石嘴山市基本形成了以煤炭、冶金、化工、金属制品等为主的重型工业经济体系,先后为国家贡献了20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
  2020年9月23日,在石嘴山市建市60周年表彰大会上,5个先进集体、55个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他们当中就有为石嘴山市乃至宁夏工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老一辈开拓者,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立下的卓越功勋。
  “腾笼换鸟” 奏响转型发展乐章
  石嘴山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一直是宁夏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提出工业要实行开发与节约并重,做到能源、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方针,石嘴山市的工业发展开始遭遇转型发展前所未有的阵痛。进入新时代,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完善和调整,加之资源日益枯竭,单一的资源禀赋已成为制约石嘴山市发展的最大瓶颈。
  面对发展困境,新一代石嘴山人在环境压力倒逼之下,开始了长期而又艰难的转型探索。他们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实施科技创新项目,助力企业突破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全市企业引进专家团队90个,54家企业建立了区、市各级研发机构,实施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80项,实现区、市科技成果86项。逐步形成了政府、园区、部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科技合作机制。260项市级科技合作项目与中科院、北京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139家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全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202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
  目前,石嘴山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多家,占宁夏总数的20%以上,石嘴山市被国家列为全国首批12个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之一,一举成为探索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先驱”。
  华彩蝶变 尽现生态靓丽容颜
  过去的石嘴山市气候干旱,常年风沙弥漫,生态环境极其脆弱。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单一,过分倚重煤炭业,使得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全国“十大污染城市”名单上,石嘴山市赫然在列。为彻底解决发展中遇见的难题,扭转发展中的不利局面,石嘴山市痛定思痛,在调结构、抓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并且从2017年开始,石嘴山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勇气,将中央第八环保督查组反馈意见作为整治重点任务,打响了贺兰山生态整治修复保卫战。关闭退出煤矿39家、非煤矿山61家。退出煤炭产能1600万吨,治理修复面积146平方公里。仅大武口区就实施贺兰山一体化综合整治项目46个,治理总面积17.109万亩,栽植8000余亩树木共19万株。播撒草籽5.4万亩,完成投资共计1.9155万元。根据自治区2019年出台的《贺兰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修复工作方案》,2020年,大武口区将贺兰山生态治理和工业旅游、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银汝铁路沿线“绿色长廊”,实施贺兰山石嘴山段生态修复示范区(大磴沟)等9个项目,概算总投入10443万元。到2021年,自然保护区及外围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将全部完成,贺兰山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扭转。
  同时,石嘴山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环境,争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依托国家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活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森林面积达52万多亩,森林覆盖率由1960年的1%提高到2019年的6.54%,获国家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开始了从黑到绿的转变,黄河石嘴山段平均水质保持在Ⅱ类。
  如今的石嘴山市天蓝、地绿、水净、城美。而石嘴山人并未就此停下前行的脚步,他们始终不忘初心、提振信心,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更大的决心、更高的追求,向着继续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砥砺前行。G
  责任编辑:何青芳
其他文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他在2020年6月视察宁夏时指出,自古以来,黄河水滋养着宁夏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今天仍在造福宁夏各族人民,宁夏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宁夏要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宁夏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期刊
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宁夏视察指导工作,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导航、解疑释惑、指路定策。全区司法行政系统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紧扣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要求,围绕“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努力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贡献法治力量。  做好“依法治区”文章,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竖起法治护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离不开法治,改革开放
期刊
2020年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人民利益,对重点群体就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再次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社会治理,联系着千家万户,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就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
期刊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共青团银川市委员会西部计划志愿者脱继龙:  9月8日,我有幸与全国各地的受表彰人员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那一天,我终生难忘!  在这次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无数的志愿者“红马甲”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不辞辛劳、奋勇“参战”,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非常认可青年一代在抗击疫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期间所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从战略与全局的高度,精辟阐释了关乎宁夏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宁夏改革发展赋予了新使命、描绘了新蓝图、确立了新坐标,是指引全区上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行动纲领。民政厅党组坚决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迅速传达学习,主动担当作为、扎实埋头苦干,全力以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落地落细。  强化政
期刊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自治区公安厅出入境管理总队党支部书记、总队长俞馨吾:  9月8日,我有幸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见证了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奖章的庄严时刻,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倍受感动!回顾抗疫工作开展以来的点点滴滴,心情难以平复,我们付出了努力和
期刊
争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任军  6月8日,是弘德村村民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宁夏视察,第一站就到了我们村。总书记考察扶贫车间、察看村容村貌,在村民刘克瑞家中看牛棚、水窖和厨房,问产业、问收入、问困难,悉心了解群众生活。总书记对弘德村的关怀、期望和嘱托,让我们备受感动和鼓舞。  总书记强调:“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
期刊
奔流不息的黄河水,滋养出宁夏的沃野厚土;温暖和煦的阳光,普照着塞上江南的一草一木。宁夏地处北纬38度上下,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日照3000小时以上,年均气温8.5℃,日照充足、气候干爽,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宁夏形成了现代化的奶牛养殖和奶产业发展优势,被业界誉为“黄金奶源地”。  “把奶产业打造成千亿级产业”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期刊
从风沙肆虐、一度沙漠逼近城区仅剩4到5公里,到如今人进沙退、“点沙成金”——回望中卫市的治沙之路,正是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中卫市不断探索防沙治沙用沙新模式,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走出了一条绿富同兴,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双赢的道路。  缚住黄龙  从中卫市区一路向西驶向西风口,透过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白杨树,放眼望去,满眼绿色,花棒、柠条等沙生植物随风摆动,让人很難相信这里就是中卫
期刊
9月22日,宁夏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开幕式活动在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举行。与此同时,宁夏多地同步启动系列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喜庆丰收氛围。本届活动以“庆丰收、迎小康——塞上江南美、特色农业优”为主题,旨在引导带动城乡共庆丰收、共享喜悦、传递幸福。活动总体安排为“5+N”:“5”是自治区层面的5个主会场,“N”是自治区相关厅局和各市县(区)举办的分会场。  在银川市,按照“一个主会场、多个分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