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新材料 提升掌握学习内容的效果

来源 :成功密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学生若对课堂不感兴趣,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系列问题,例如:上课前安静不下来,同学们喧闹躁动,其实根本原因是对课程内容没有期待感。
  上课过程中小动作不断,或者抽空说闲话,其实是因为可以随时随地在课本上找到所学知识,而且一看就会。
  上完本节课之后,也不会觉得有必要复习,因为不难,也因为觉得自己都知道,没有兴趣再回头看。
  如何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习内容的掌握效果?
  一、引入引人入胜的故事
  但凡有点思考能力的人都会厌烦说教,更厌烦持续40分钟没完没了的说教,就像厌烦一直在重复的脑白金广告。但是如果你说:我讲一个故事吧。他一定会马上瞪大眼睛直视你,同时将身体摆好一个舒服的姿势——完全一副乐于倾听的架势。
  在学习“生活需要法律”时,我引入一个法律案件“令人疑惑的遗嘱”,对于没有亲身经历案件过程的人来说,就类似于听故事。一波三折的案情,原告与被告每次交锋中对各种法律的娴熟运用,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令学生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这个认知印象极为深刻。特别体现在最后考试前的复习环节,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掌握和灵活运用复习目标——学生与老师都皆大欢喜。
  经过多次实践,我总结了故事的选择標准:
  第一,要考虑学生的熟悉度和亲切度——例如上述案件是围绕家庭、财产、未成年人展开的;
  第二,应该能从中发现核心价值,而且其中有激励事件——主角在事件中的行动能引发学生的关心、激起学生的共鸣、给予学生启示,学生从主人公的行动上或者事件的情节中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原来可以这样做”,进而会自然生发“如果是我可以考虑采取的行动是……”的想法。
  第三,选取的故事需要有转折点,在转折点上设置的问题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急于了解:“后来怎样了?”平铺直叙没有波折是很坏人胃口的,不仅这一次的效果差,而且以后再用也会让学生感到厌烦。
  我们在故事里感受情节、体会情绪、遇见自己未知的期待,也在其中发现人生经验。
  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领悟,正是故事在生活中广为流传的原因——人们总是将自己领会到的东西称为经验,而对他人的忠告,则默认设置了忽略操作。
  所以,如果你想说服他们而不得要领——先讲个故事试试。
  二、引入优秀的影视作品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思想品德课程实施者应增强课程的开放性,积极开发各门学科中的相关资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有机联系和融通,形成教育合力。”把影视作品引入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意在形成这种教育合力,同时也可以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改变学生原来对道德与法治课的认知。道德与法治课并不是多年不变的内容,不是古板的、老旧的面貌,更不是高高在上、说教的姿态,而是亲切的、时尚的,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心灵的课程。
  影视作品的引入,不应该只是欣赏影视作品取材好,演员好,获得奖项多,社会评价好。课堂学习引入影视作品,应该在欣赏电影本身之美的基础上,更侧重于课程内容,促进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最终获得新我。
  三、引入自编的课本剧
  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过: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编排短剧就给学生创造了这种亲身经历、直接参与的机会。
  在学习第十课第二节“我们与法律同行”时,采用了课本剧的展示方式。让每个班的同学都自主报名,分别选择其中四名同学排练名为《抢钱》的课本剧。讲的是中学生晓程放学路上被两名男生堵截、要钱的事。在我和“演员”们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极度容易笑场和缺乏排练时间等困难,“演员”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改变并自主设计了部分台词、动作和情节。每个班级的小节目都在保持小短剧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兼具班级特色。在课堂上展示时,这个小短剧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欢迎,已知相关的“依法办事,怎样做?”知识点,也让同学们极快地理解并当堂掌握,尤其是几个演员,对这个知识点更是了如指掌,每次说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还面带微笑——这也算是一种“乐学”境界了。
  总之,引入新材料,创建参与式、立体化课堂教学方式越来越深得学生的青睐,也越来越凸显提升课堂学习效果的成效。陈建翔博士说:“当孩子忘我地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她)就是天才。”我会一直坚持尝试的脚步,用实践和时间来推动课堂的进步,让学生学得更好!
其他文献
某日黄昏,我一个人沿着秀江河边散步,看对岸的灯光在暮色中次第亮起,在河水中辉映成一幅绝美的画面。  此情此景难免令人流连忘返。然而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几点小雨滴落到我脸上,凉凉的感觉沁入肌肤,只一下,又很快褪去。同行的路人们见下雨了,纷纷加快了脚步,意欲寻找一处避雨之地。我却慢悠悠的,仍在欣赏着水里摇晃的光影,似乎这突然而至的雨是不存在的。  有人从我身边跑过,回头看一下我,目光中有些诧异。  
期刊
任教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心骨,是整个学校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力量在整个学校的发展中至关重要。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而作为班主任需要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办法。本文就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突破口和各位同仁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一、班主任面临的困境  1.网络信息泛滥,老师的权威性逐步减弱  对多媒体的广泛接触,信息的大量吸收,使学生的思
期刊
我做过十二年高中班主任,我带的实验班在2017年的高考中,90%以上的学生考取了985、211等名牌大学,其中被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录取的学生就有15人。作为科任教师,我与各色班主任搭档,对于班主任应该如何促进班级良好人际沟通有以下心得。  一、善搭桥  1.搭建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开学初期,班主任向学生介绍各科教师的资历和特长,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也要将学生的特点、家庭状况等信
期刊
深圳市光明区公明第一小学历经75年的办学历程,基本实现了农村教育向现代化城市教育的转型。如今,面对智能时代,“科技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及生存环境,推动着社会深度变革和快速转型并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在“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加速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发展之路在何方?我们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一系列教育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读懂新的时
期刊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显著提高,信息化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已经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是人们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如何实现教育公平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而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值得我们不断地发掘和研究。本文就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的意义和具体方式进行简单的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和教育从业者们提供建议和参考。  一、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更好地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结合情境增强文本的直观性,辅助学生联想。所以,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使用非常有必要,也具有极大的可行性,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教学,提高学生们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参与的能力。  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可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学科改革,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但是,情境法所形成的直观学习的效果
期刊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教育探索过程中的重要收获。在发展核心素养的导向下,大力推行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语文学科是一门较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其他学科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所更新,其教学目的不再局限于提高小学生的学科成绩,而是更加看重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但并不是所有的语文教师都有这种观念转变,
期刊
初中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学科。同小学语文识字、辨音、造句、作简易文的特点相比,初中语文更侧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初中阶段,学生需要接触一些比较难懂的古文,涵养传统文化修为;需要独立创作难度系数较大的习作,筑牢文字功底;需要看懂各种体裁的文章内容,增强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一系列能力的培养锻造,在增进语文学识的同时,也养成的深厚的民族品格,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
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知识,识字是最基础的一项任务。受生活环境、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三年级的学生汉字基础不太牢固,他们仍旧会在理解、记忆等方面陷入误区。对此,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识字教学中,有助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对促进学习大有裨益。文章便由此出发,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展开了分析。  识字,是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词语、阅读并理解文章、写作并进行语言表达
期刊
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注重情感教育的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 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融情感教育于课堂之中。传授知识和情感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达到最佳效果。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教育。作为一种启蒙教育,在思政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离不开情感教育。 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健康快乐地成长,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