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格雷厄姆·格林短篇小说汉译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u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Beauty》是英國当代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短篇小说之一。目前该作品在国内的译本数量很少。因此笔者以自身译文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在归化和异化、改写和解释性等翻译策略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外国文学汉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传播学;《Beauty》;翻译策略;归化与异化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121-02
  一、引言
  格雷厄姆 · 格林,英国著名作家、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被世人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一生中文学著作无数,也深受国内广大读者的喜爱。国内学术界对格林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长篇小说,而对他短篇小说的探讨较少。有评论家赞誉格林,称自狄更斯以来,没有作家能超越格林。他高超的小说技艺以及忧患意识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擅长把故事的消遣性与严肃性结合起来,让读者在发笑的同时揭露深刻的主题,通过黑色幽默的手法对小说人物产生同情。其短篇小说《Beauty》亦是如此,语言辛辣尖刻,满满的英式幽默。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对《Beauty》的译文进行探讨分析,梳理了译文中有助于促进文学作品传播的翻译策略,并作了总结。
  二、理论基础
  传播学于上世纪中叶,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产物,诞生于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将传播过程的要素总结为五点: 传者、信息、渠道、受者、效果。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即源语作品通过译者的翻译,向译语国读者传播文化。有学者提出一种新的翻译理论,即翻译的本质就是传播,应该纳入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暂且不论其观点对错与否,可以看出,翻译与传播学之间,确实有着深厚的渊源,从传播学角度探讨翻译问题也不失为一种研究方法。
  三、翻译策略
  传播学的五大要素可以在翻译学中找到其对应内容。将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的五个内容应用到翻译传播活动过程中,与其对应的则分别表现为译者、译介内容、译文读者、译介渠道、译介效果。首先,译介内容即外国文化,译者应使用适当的翻译策略来迎合读者的胃口,才能达到译介效果,也就是最终传播效果。其次翻译和传播都是针对消费者或者是文化接收者的活动,受众是评价传播效果的主体,译者需要考虑读者接受度的问题。这一点与传播学不谋而合,因为在文化传播或者是翻译活动过程中,要考虑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语言的翻译,还需要考虑传播的文化能否被大众接受,或者以何种方式传播等诸多问题。
  (一)归化和异化策略的使用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最常见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采用归化策略则意味着译者需要考虑读者的需求,最大限度淡化原文的异域感。该翻译策略优势在于译文流畅通俗,容易被读者接受,但也存在丧失原文语言风格和文化的缺陷。异化策略的使用则讲究原汁原味地保留原语的语言风格和文化,以便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由于文化差异,译文往往会显得生涩,并且有些译文甚至会显得晦暗。但这两个策略并不是完全对立不能共存,大多译作都是归化和异化策略的结合体。下面就具体分析一下译本中对这两种策略使用的案例。
  例一:原文:her voice bulldozed through all opposition-the speech of her two companions, the young motor-cyclist revving outside, even the clatter of soup plates in the kitchen of the small Antibes restaurant which was almost empty now that autumn had truly set in.
  译文:她的嗓门好似推土机般——将她的两位同伴的高谈阔论,店外年轻人骑摩托车的呼啸,甚至是这家因为秋天到来而门可罗雀的昂蒂布餐厅的后厨传来的汤碟的碰撞声,全都掀翻了。
  首先,在通读全文后,译者理解到,在原文中,这几个人物形象都较为负面,所以译文在选词方面,也应与笔者的感情基调保持一致。“speech”最常用释义为“演讲,演说”,是一个非常正式且中性的用词,不适合用于原文中的餐馆这样一个市井气十足的场景。若是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则无法将作者选词的用意转达给读者。译者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用了一个四字成语“高谈阔论”来翻译,将人物夸夸其谈、矫揉造作的形象鲜明地转达给读者,而且使得译文更加贴合中国读者的口味。再者,“empty”一词,作形容词表“空的,无意义的”,若是原封不动地按照字面意思翻译,译文则显得过于苍白平淡,无法将餐馆因季节导致生意惨淡冷清的场景表达给读者,故而译者选用了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成语“门可罗雀”,加强了译文的文学气息与文字的画面感。
  例二:原文:‘There are difficulties,’ she said. ‘But if you two dear people are going to be in Venice in the spring ...’
  ‘I don' t suppose we'll have enough money,will we, darling, but we'd love to show you London. Wouldn't we, darling?’
  ‘Of course,’ he said gloomily.
  ‘I'm afraid that's quite,quite impossible, because of Beauty, you see.’   译文:女人说道:“困难重重,但是亲爱的,你们俩如果春天的时候去维也纳,”
  “恐怕我们没那么多钱,是吧,亲爱的?但是我们俩愿意带你在伦敦走走逛逛,是吧,亲爱的?”
  “当然了。”那男人有点沮丧。
  “你们也看到了,有‘美人儿’在,恐怕就更、更不可能了。”
  其一,译者首先采取带有叠字结构的四字格,将原文中“difficulties”的复数形式再现于译文中,加强语言形象性的同时又为文字增添几分音韵美。若只是处理如直译或是减译都显得太过生硬,破坏了行文的流畅,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其二,“Beauty”,原文中的重要角色,故事女主角的宠物,对其名称做出恰切的汉译,其重要性亦不言而喻,译者采取中国特有的儿化音,将其译为“美人儿”,体现了女人当下对哈巴狗的百般亲昵与喜爱,为后文这条狗被遗弃后流落街头的一幕埋下伏笔,同时,也拉近了读者与文章的距离,使得读者倍感亲切。
  (二)改写和解释性翻译
  改写也称为改写或重组,可以对原文的词组或者语序做出一定程度的调整,是以某种方式对原文本进行重新解释的翻译策略。而解释性翻译往往用在两种语言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如格言、谚语等难以直接理解的文本。解释性翻译并不是说仅仅需要做出简单的注释,其需要译者巧妙地将内容融合进译文中。改写的条件是顺从译入语文化的意识形态,而解释性翻译的条件是保持源语文化的意识形态; 改写须遵守翻译的母语原则,根据原文的核心语义,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二次编排;解释性翻译与此相左,改写要遵守译入语的诗学规范,解释性翻译在语言形式上尽可能贴近译入语的形式,但也不是一味追求。
  例三:原文:I don't care what you call them. They live in the Middle Ages.
  译文:我才不管你们怎么称呼他们。他们都是些老古董。
  原文中,女士觉得那些议员思想陈旧,难以言喻,犹如活在中世纪一般;然而“中世纪”一词,于国内读者而言,相当于是一个文化缺省词汇。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特指从公元五世纪后期到公元十五世纪中期,是欧洲历史上三大传统划分的一段中间时期;而我国对于这段时间,更多采用“封建社会时期”一词作为其表达方式。采取直译的策略会影响读者的理解,语言之间的衔接也过于生硬,无法将文中角色戏谑的语气传达给读者。故而,译者对这句话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将其中意象转化为目标读者更为熟悉的概念——“老古董”。古董,即古老或过时的东西,指人时形容人思想陈旧、冥顽不化。因此,译者选用该词,嘲讽那些议员思想守旧、顽固不堪,在保留了原作幽默意蕴的同时,又使得笔者辛辣的口吻得以展现,让读者在阅读时更有代入感。
  例四:原文:Her face was familiar to me; I had seen it looking down from the balcony of one of the reconditioned houses on the ramparts, while she called endearments to someone or something invisible below.
  译文:那个女人的脸看着不陌生,她住在城墙边一栋重新修缮过的房子里,时不时看到她从阳台探出头,朝着下方我看不见的某个人或者某物说着甜言蜜语。
  按原文表述,女士的房屋建于城墙上。然而,在我国的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中,不存在城墙上有住宅的情况,这一点难以为中国读者所接受,所以译者对于原文的内容做了一定的删改,将不可能出现于目标语文化的“城墙上的房子”转化为“城墙边”,这样的调整虽然导致了译文与原文在内容上的不对等,遵循了目的语文化的意识形态,有助于读者对文章的理解。
  四、结语
  将翻译与传播学相结合,有助于使翻译成为一个开放动态的综合活动。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播,不仅能丰富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同时也能为翻译实践探究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在传播过程中,译者要时刻考量诸多因素的变化,采取针对性的翻译策略,才能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到达文化传播的目的。唯有满足各个层次的受众需求,译者才能使这些名家大作的文学得以传播出去,使得译文在尽可能忠实于原作的前提下,又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Wilss,Wolfram.The Science of Translation: Problems and Method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方梦之.翻译策略的构成与分类[J].当代外语研究, 2013(3).
  [3]李德超.TAPs 翻译过程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翻译,2005(1).
  [4]吕俊.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报),1997(2).
  [5]張小曼,胡作友.归化异化翻译观在中国的接受[J].学术界,2009(5).
  [6]郑友奇,黄彧盈.传播学视域中的文学翻译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0).
其他文献
【摘要】 六合农民画的艺术形式是现代且具有美感的,有东方毕加索的美誉,而它的绘画主题则是当地的民俗生活。因此六合地区的民俗空间是其农民画艺术的生命之源,对当地民俗空间的重构,对六合农民画艺术语言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六合农民画;审美;民俗空间  【中图分类号】J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098-02  六合农民画主要
期刊
【摘要】 在跨文化交际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层出不穷,以尊重、包容的态度对待这些文化差异,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面子”在中西方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章首先描述中西方的“面子观”,接着进一步剖析中西方“面子文化”的差异,最后探究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中西方对待“面子”的表现以及跨文化交际中“面子”的重要性。  【关键词】 面子;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 本文对9个品行行为类的词语聪明、傻、能干、老实、滑头、直爽、大方、小气、缺德在山西祁县方言中的词语形式、具体词义、句法功能、与普通话对应词语的词义句法异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和分析。  【关键词】 祁县方言;品行行为类词语;比较  【中图分类号】H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119-02  本文从《普通话基础词汇集》中挑选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从维吾尔语格标记和汉语介词的分类和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主要探讨其所展现出的共性特点。  【关键词】 维吾尔语格;汉语介词;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2-0125-02  汉语和维吾尔语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的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它们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一定的差异。
期刊
【摘要】 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汉语语法结构中的两种关系。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而有时它们之间的关系则呈现出非一致性的特点。本文试图在以往语言学家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一致性表现入手,着重分析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非一致性的种种表现形式,进而说明制约非一致性的种种因素。通过对非一致性制约因素的分析,验证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应继续朝着“形式与意义相结合”的方向努力。  【关键词】
期刊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科技发展推动了各行各业的改革创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媒体技术也在动漫设计与制作当中大放异彩,给动漫设计与制作领域增添了活力,促进了我国动漫行业的发展壮大。由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代下数字媒体技术在动漫设计当中的应用和影响,期望能够助力我国动漫制作水平的提升。
期刊
【摘要】《魔桶》是美国20世纪著名犹太裔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最杰出的短篇小说。本文将运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理论来解读《魔桶》,分别从主题、人物、背景以及色彩象征四个角度逐一分析,从而揭示其深层结构下的故事主题、人物关系以及矛盾冲突。  【关键词】“二元对立”;主题;人物;背景;色彩象征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8-
期刊
【摘要】《长袜子皮皮》中“皮皮”这一形象的特征包括坚强、自立、乐观、善良、贴心、慷慨、勇敢、正义、爱吹牛、力大无比等。但在林格伦的笔下,作家用夸张的笔法赋予皮皮丰富的象征含义,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体验过后,还能嗅到一丝忧伤的味道。  【关键词】长袜子皮皮;人物形象;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8-0010-02  
期刊
【摘要】散文一词起源时间是北宋太平兴国时期,广义上讲是除韵文、骈文外,写作方式上无字句工整、合辙押韵等要求的文学体裁,后期延伸至现代散文时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泛指除了诗歌以外的文学体裁,其大致分为叙事、哲理、抒情三类。朱自清先生所著的《背影》正是抒情散文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文以《背影》这篇文章为例,做详细的鉴赏分析。  【关键词】朱自清;背影;父子之情;赏析  【中图分类号】I207
期刊
【摘要】弗兰肯斯坦是英国小说家玛丽雪莱的名作。1816年的一個夜晚,一场噩梦激发了玛丽雪莱写出这部哥特杰作。小说语言简洁优美,情节精彩动人,一经出版就引发许多评论家进行热议。在小说里,玛丽雪莱以三重视角和叙述向读者缓缓道来一个关于科学怪人的故事,通过三个视角,玛丽雪莱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人性冷漠和一些弊端。这其中的叙事手法和技巧值得人深入探索。本文主要运用费伦、布斯以及申丹的叙事交流理论,对弗兰肯斯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