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怎样自筹建房

来源 :商业2.0·豫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rmation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可否认,杜甫是大诗人,是才子,是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但他绝对不擅长养家糊口,在经济生活上,他的能力是不容乐观的。杜甫自己说:“文章憎命达。”意思是生活太优裕的人写不出好诗来。其实未必,跟他齐名的那些唐朝诗人,像李白,像白居易,都比杜甫富裕得多。
  想必大伙都还记得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写的是农历八月刮了场大风,把杜甫家房顶上的茅草刮走了,那些茅草被风卷着飞过江水,有的挂到了树上,有的撒到了地上。看得出来,杜甫家的房子很简陋,屋顶上只铺了几层茅草,要是铺一层瓦,也不会那么容易被风刮走。杜甫自己也明确指出,他的房子是茅屋,美其名曰“草堂”。
  这所草堂盖在成都,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很有名的。现在成都还保留着这个草堂,是后来重建的,搞成了旅游景点,不再用茅草盖顶了,用的是瓦,结实是结实,失去了草堂的本义——连半根茅草都没有,叫什么草堂呢?
  杜甫诗里说,这所草堂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选的址,占地大约一亩(《寄题江外草堂》:“诛茅初一亩,广地方连延。”)。盖了多少间他没说,估计最多三四间,因为太多了住不完,而且他的钱也不够。为了盖这处宅子,杜甫借了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的钱——高适当时在成都做市长(蜀州知州),还借了一个表弟的钱(《王十五司马弟出郭相访兼遗营草堂资》:“忧我营茅栋,携钱过野桥。他乡唯表弟,还往莫辞遥。”),才算把草堂盖起来。
  现在我们一说杜甫的草堂,就想起四川成都这所,其实杜甫先后盖过三所房子。
  第一次盖房是在30岁那年,杜甫娶媳妇,没有新房,去河南洛阳渑池县的首阳山下买了地皮,盖了一所房子,然后就在那里安了家。他的大儿子杜宗文,二儿子杜宗武,都是在那里出生的。安家以后,他撇下老婆孩子,去当时的首都长安找工作,天天往达官显贵家里跑,拿自己的诗集给他们看,希望能得到认可,进而获得一官半职。可是他始终没能如愿,不是别人不给他工作就是给他的工作不能让他满意。在这期间,他在渑池和长安两地来回跑,每年夏秋两季待在长安求官,天冷了就回渑池和家人团聚。
  第二次盖房是在43岁那年,杜甫觉得老是和家人两地分居不是办法,决定在长安买套房子,把家人接过来。那时候长安城中房价很贵,杜甫买不起,只能去郊区自建房。他在长安城南15里的一个村买下地皮,盖了第二所房子。
  房子建成后,杜甫把妻儿接了过来,一家团聚,其乐融融。问题是,杜甫没有工作,几口人坐吃山空,很快就揭不开锅了。恰好那年长安阴雨连绵,庄稼都淹了,收成很坏,粮价大涨,杜甫一家的生活成本更高。那时候,朝廷为救济低收入市民,开仓放粮,半价出售大米,每户每天限买5升,杜甫就天天去城里买半价米。唐朝的“升”是600毫升,最多装半斤米,5升米也就两三斤,根本不够一家人吃,杜甫一家基本上处于半饥饿状态。无奈之下,杜甫只好把妻儿送到山西蒲城——他的妻子杨氏有个本家亲戚在蒲城当县长,算是暂时解决了吃饭问题。杜甫自己呢,仍然留在长安,继续向达官显贵献诗求官。
  他非常热切地盼望能得到一个官职,在诗里写道:“何日沾微禄,归山买薄田。”意思是什么时候能让我做官呢?再小的官我都愿意做,再少的工资我都愿意领,我只希望做官之后能积攒一点儿微薄的收入,好回老家买一块农田,养活我的妻子儿女。功夫不负有心人,朝廷终于给杜甫安排了一个官职,让他做“右卫率府曹参军”,这是个负责管理禁军装备的八品小官,不恰当的比方,就像一个大型国企的仓库管理员。官职虽小,起码有固定收入,杜甫表示满意。哪知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不到3个月,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叛军占领长安城,杜甫仓皇出逃。
  逃出长安后,杜甫一路寻找先一步逃走的皇帝唐肃宗,在陕西凤翔见到了皇帝。唐肃宗很感动,提拔杜甫做“左拾遗”,这也是个八品的小官,不过地位和薪水都要比杜甫之前做的“右卫率府曹参军”要高一些,而且整天跟皇帝打交道,很容易升迁。事实上,唐朝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就做过左拾遗,很快白居易就升任“京兆府户曹参军”,相当于现在北京市的财政局局长。
  杜甫的运气没有白居易好,他在左拾遗的位置上不但没能升官,还因为惹恼皇帝,被降了级,杜甫愤然辞职,他短暂的官场生涯就此结束了。
  丢了官的杜甫把家人安排到他最初在洛阳渑池首阳山下盖的那所宅子里居住,自己出去寻找生计。他听说有个侄子在甘肃天水混得不错,就去了天水。到了天水以后,杜甫到处找地皮,想盖起第三所房子,再开垦一片荒地,把家人接过来务农为生。可是他没钱,在诗里嘲笑自己说:“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钱包里就剩一个铜板,还怎么买地盖房呢?他原本打算向侄子借钱来着,岂料他的侄子也在为经济问题困扰,没钱借给他。
  后来杜甫听说自己的老朋友高适在成都做市长,于是又携家带口赶赴成都。在高适和其他亲戚朋友的资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盖起第三所房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杜甫草堂”。
  顺便说一下,白居易和杜甫成家都比较晚,杜甫30岁结婚,白居易37岁结婚,在男人平均婚龄还不到20岁的唐朝,他们都属于典型的晚婚晚育。他们之所以晚婚,一方面是因为情感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房子——白居易34岁才买上房子,而且还是在渭南农村买的,距离单位100多里。
其他文献
当前河南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寡头地产时代”,本土实力房企做大做强,外来投资抢进郑州市场,土地供应僧多粥少,郑州土地供求矛盾仍很突出。所以,开发商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多的土地储量,成为立命的根本。  2月19日,郑州国土局挂牌出让郑政出〔2014〕17、18号地块,24家实力企业参与竞拍,其中18号地块最终由新东润地产旗下的河南天邦置业以7.9593亿元的价格拍得,溢价率高达240%,折合单价每亩地约1
期刊
由于集团角色已变为民企,也让洛阳钼业以后的海外收购更为便利,以往集团作出融资或收购都要经国资委批准,现在国家已不再是控股股东,国资委无法左右其决策。此外,民企的身份也有利于淡化外界对于洛阳钼业政治方面的忧虑。  2014年新年伊始,河南上市公司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洛阳钼业)的大股东悄然易主,民营企业鸿商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鸿商集团”)于二级市场增持洛阳钼业H股1.01亿股
期刊
“最好的”并不代表就是容易的,诚然,企业做服务不难,难就难在“复杂”上。如果仅仅是线上的服务,就会让企业的推广和宣传陷入困境——原因是没有线下活动的结合。如何实现微信营销线上和线下的完美结合,也成了王浩眼中的那件复杂的事情。  微信营销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一个不断“求新”的过程。微信的渗透和普及,吸引众多企业纷纷“入驻”微信,不管是服务号,还是订阅号,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宣传企业软文化,笼络消
期刊
甄选全球有机食品,与专业质检机构合作,建立内部质检标准,寻找社区体验中心的位置,思考公司发展战略,梳理商业模式,还要实现蓝天白云的梦想……柴艳平忙得不可开交。  为女儿做有机  年轻,文静,这是记者见到柴艳平时的第一印象,长发,白皙,话虽不多的柴艳平很爱笑,浅浅的酒窝若隐若现,虽说不上美得惊艳,但是用“邻家女孩”来修饰柴艳平一点都不为过。  可就是这么个“邻家女孩”,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在河南刮起
期刊
李梅花:中原瓷文化的传播者  一直在推广河南陶瓷文化这条路上前行的李梅花,总是不遗余力地向大家介绍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每当外宾和收藏者对作品赞不绝口时,她总是默默地告诉大家,这些精彩作品的背后,凝聚了几代人努力的心血。  坚持这么做,推广陶瓷文化和慈善是李梅花最关心的大事业。  “一片钧瓷值万金”说的就是这薄薄钧瓷片的背后是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李梅花是这条战线上最执着的推广者。  全娟:教育点燃
期刊
【胡爱芬,女,江苏省江阴市人,现为中国女书书法艺术研究院院长,国际女书书法第一人,中国女书书法艺术形象宣传大使,中国著名女书书法家,女书学者,中南民族大学女书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其女书作品在海内外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及收藏价值,被中外人士争相收藏。】  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一种奇特的文字,它只在女性之间流传和使用,靠着母传女、姐传妹一代代传承下来,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专用文字,被称为“妇女文字”、“女字”
期刊
糖醋软熘鱼焙面,又称鲤鱼焙面。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东京市场上已流行。它是以鲤鱼尤以黄河鲤鱼为上品原料,以过初步加工后,用坡刀把鱼的两面解成瓦垄花纹,入热油锅炸透。然后以适量白糖、香醋、姜末、料酒、食盐等佐料,兑入开水,勾加流水芡,泼上芡汁即成。  多年默默无闻的豫菜,最近被炒得沸沸扬扬,起因是因为豫菜名厨樊胜武接受央视采访,谈到中国菜的起源,认为起源于豫菜,央视新闻根据其谈话发微博称“
期刊
2013年可以说是微信迸发的一年,然而业界一向有纠结于微信推广的疑问,就当前状况而言,微信推广仍处于探究阶段,虽然有媒体时不时报道某某微信赚了多少钱,但微信推广至今仍没有固定的方式,只能通过一些成功的微信来总结一下其运营方式。  事例一:杜蕾斯微信  关键词:活动推广  广大订阅者所熟知的仍是杜杜那免费的福利,2012年12月11日,杜蕾斯微信推送了这样一条微信活动音讯:  “杜杜现已在后台随机抽
期刊
传统大型百货店、大型超市扩张的风光时代一去不复返了,面对商品销售额大幅下降,成本加大,利润下降的现实,其扩张速度明显减慢,市场表现是新开门店减少,一些难以经营的门店甚至被迫关闭。  据有关资料统计,2012年沃尔玛、家乐福、TESCO新开店速度平均降低27%以下,另外,主要外资连锁企业也关闭了近30家门店。在国内,由于物品的涨价,消费者对日常的消费也开始趋于理性,甚至在某些物品方面变得更加“小气”
期刊
生活的节奏,是一种怪异的事物,有些人怕被追上,有些人拼命地追赶,不管是在前还是在后,都是满腿的泥泞,满脸的风霜,当然,还有满心的疲惫。  这时,需要有那么一个地方,让你清理一下自己,由内而外。  有那么一个地方,低调地隐藏在青葱的植被背后,被一条条精致排列的老榆木木板包围,它似有意在躲避喧嚣,将自己隔绝于世。  这就是位于洛阳的唐邦·瑾瑜会所。  那地方很容易被忽略,但你不必怕找不到,只要你能不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