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儿童演员共同塑造电影角色

来源 :新闻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puter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拍摄电影时,导演与儿童演员的合作相较于与成年演员的合作往往会面临更多困难。儿童演员的人生经验还不够丰富,自我意识不成熟,情绪也较不稳定,对角色的理解能力较弱,他们通常很难理解角色状态与作品传达的思想,所以导演以及制作团队从选角到拍摄都要全程与儿童演员深入接触。对儿童演员进行正确指导是成功塑造儿童角色的过程,不要强行让儿童演员贴合角色,而要对其自然情绪进行引导,激发儿童演员在表演上的自主创作能力,创作者需要在选角、剧本创作、拍摄等阶段与儿童演员共同塑造角色。
  关键词:儿童演员;电影角色;形象塑造;创作手法;《小鞋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177-02
  当儿童成为电影主角时,其形象的成功塑造并不容易,儿童演员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若需要一个或多个儿童角色贯穿影片始终,支撑起影片叙事,完成影片的情绪表达、思想传达,就需要儿童形象的特殊性与电影所追求的情感色彩和诉求方向相契合。虽然儿童演员的心智发展不够成熟,通常很难主动进入角色状态,但是儿童演员的表演发挥也不是只能依靠导演给出的表演框架展现每一处情绪,在正确的引导下,儿童演员同样可以自发地完成正确的表演反映,表现出正确的情绪。导演在与儿童演员合作时,一定要注意双向的主动表达,儿童形象的塑造需要自然的表现,这与儿童演员真实情感的展现是分不开的。在前期选角时,故事编排时,拍摄前导戏时,需要让儿童演员与角色相辅相成;在拍摄中,既要利用视听语言充分展现儿童演员表现的情感,也要利用特殊的拍摄手法补充儿童演员情绪上的不足,完成儿童形象的塑造。
  一、选择情感反馈合适的儿童演员
  选角时,演员的形象、神态等条件与角色的贴合度非常重要,但是对儿童演员而言,合适的情感反馈是导演作出选择的重要参考,因为儿童演员的情绪有时较难控制,他们很难主动表演出角色所需要的状态与情绪,这时候,儿童演员的自然情感尤为重要,挑选一个自然情感、性格与角色天然贴合的演员,可以为角色的塑造奠定很好的基础[1]。例如,相较于让儿童演员按照剧本演绎然后根据表演状态确定选角,有时候抛开剧本,根据剧本角色特征设定场景与儿童演员进行自然的对话,利用与剧本相似的情节激发演员的回应,看儿童演员的真实反应,再确定其是否适合角色,可能给拍摄带来惊喜的效果;同时,剧本设定的角色不一定完全符合最初的人物构想,而与之有天然相似的演员则可能为角色的塑造带来更为真实的表现。电影《小鞋子》的导演马基德·马基迪在选角时十分谨慎,饰演阿里的小演员一直难以确定,后来他偶然在学校看到一个小男孩因为课业哭泣的样子,立刻选定对方作为男主角;而饰演莎拉的小女孩性格内向,因此,她的妈妈和几个月大的妹妹必须全程陪同拍摄。电影中的阿里经常会因为委屈、害怕而哭泣,妹妹萨沙则正好十分内向,两个小演员的某些状态与电影中角色的主要表现有很大的重合之处,他们对角色的经历所作出的反应可能比预想更加贴近。
  二、符合特定儿童形象的剧本创作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体格发育、语言发展、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上都有很明显的差异,不同生活环境下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在心理成熟度、生活能力上又有所不同,所以剧本中每一个儿童形象都要基于其年龄阶段和所处环境进行合理塑造。
  生活能够为演员提供艺术创造的实践指导,导演马基德非常讲究从真实生活取材,围绕符合构想角色的现实中的人物,深入调查其身处环境,创作出符合这一角色的故事,所以《小鞋子》营造的环境,兄妹在该环境中的反应以及符合角色设定的心理状态,都让人觉得合理且生活化。同时,儿童演员的理解水平与生活阅历有限,往往很难把握与自己境遇有差距的人物的性格和行动,但是让故事从生活出发,让儿童演员们进入创造的情境中,使他们逐渐沉浸于设定环境并实践人物的生活,有助于他们创造出真实的人物。
  三、情绪引导
  与儿童演员的磨合更多的是依靠天然的碰撞,对于儿童演员,导演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与之相处,增进情感,使小演员更加容易地充分表达情绪。对于影片需要的情绪片段,马基德导演会在拍摄练习时进行引导,通过反复激发演员的情感,找到演员最自然的状态。
  儿童演員很难理解完整的剧本,所以很难把握每一场景、每一种情绪的内涵,加上拍摄的顺序通常与故事发展顺序不一致,如果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告诉儿童演员,儿童演员表演的连贯性就会受到影响。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在电影中构建了无数儿童和青少年形象,在拍摄《无人知晓》的时候,是枝裕和充分总结了与小演员合作的经验,他发现与小演员进行和成年演员一样的剧本细节研读后得到的结果很不理想,而不与小演员们分享关于制作的任何内容或细节,会有更好的效果。他认为,指导缺乏经验的演员时,可以给出他想要的点,导演会告诉他们:“他会告诉你这个,这是你想要回复给他的。”这样他就可以得到他所需要的结果,他认为直接传达自己想要的东西比要求儿童演员记忆更有效果。限制儿童演员获取的信息量是一个有效的做法,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是枝裕和只给小演员们提供他们即将拍摄的场景所用的台词,这样可以将故事分割成多个部分,小演员们可以像体验生活场景中几段独立的故事一样完成表演,确保在整个过程中他们的反应是真实的,不受其他场景的干扰。不将故事完整地灌输给儿童演员,而是同儿童演员一起体验故事,这样小演员们的反应会更加真实自然,只有通过简单的情境建立起真实感,演员才会信任角色。
  四、利用拍摄手法捕捉及补充角色情感
  (一)捕捉拍摄
  正式拍摄时,儿童演员的情绪往往很难一步到位,所以导演需要时刻注意儿童演员的状态,捕捉合适的情绪表现[2]。拍摄《小鞋子》时,马基德的镜头并非只在正式拍摄时才启动,而是时刻准备捕捉小演员的喜怒哀乐,他甚至会为了捕捉影片中需要的情绪而制造一些激发演员情绪的小事故,并及时捕捉小演员的真情实感。马基德时常“做戏”,比如假装呵斥和小演员关系好的工作人员,“威胁”要辞退他,同时偷偷拍下小演员担忧和紧张的神态。在非正式拍摄时期,导演也可以与儿童演员继续保持在故事情境中,安排相同的场景,让儿童演员作出需要的反应,或者表演出行为,让儿童演员模仿。   在正式拍摄前,制作团队需要作好准备,在镜头前长时间表演对成年演员来说都是极其耗费精力的事情,对儿童演员来说更甚,所以镜头画面和摄影机位置都需要提前调整。
  (二)视听手法
  在电影拍摄中,儿童演员的情绪可能不够饱满,可能很难完全表现影片的重要情绪点,无法营造情感氛围,这时候合适的视听语言就可以派上用场。恰当的视听手法可以通过对镜头的运用、音乐的运用将儿童演员的情绪展现出来,甚至进行适当放大,还可以有效补充儿童演员未能表现出的情感,丰富影片叙事。
  拍摄儿童角色时,站在儿童的视角看世界很重要,所以可以利用特殊镜头完成儿童角度的叙事。影片《小鞋子》中有大量的主观镜头,主观镜头具有很强的代入感。例如,萨沙第一次穿着哥哥的球鞋去上课时,在去学校的路上停顿了两次,一次在家门口,一次在校门口的拐角处,镜头节奏很慢,两次停顿都插入了萨沙的主观镜头,与萨沙持平的视角能让观众感受到她内心的焦虑与纠结。萨沙参加考试的时候,因为急于回家将鞋子替换给哥哥,内心焦急不安,她不断地通过老师手腕上的手表确认时间,这里又出现了萨沙的主观镜头,同时还对声音作了特殊处理,镜头中低且压迫的视角代入感很强,再加上老师走路时鞋子摩擦地板的声音与手在课桌上滑动的声音被放大,萨沙内心的急迫与不安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影片中有一段剧情是阿里的朋友邀约阿里出去玩,但阿里拒绝了朋友的邀请,这里有一个固定镜头,阿里保持一个姿势停顿了很久,这样的停滞与阿里愁苦的眼神展现出了他的不舍与纠结。除了小演员本身的表演,镜头的长时间停顿也对情绪的渲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里的定格在情绪上制造的停滞感点睛之笔,有利于角色情感的表達。回到院子后,阿里坐在门槛上望着洗过之后正在晾晒的鞋子,这里利用主观镜头聚焦鞋子,虽然没有言语,但成功交代了人物行动的原因及其内心情绪。《小鞋子》的视听华彩部分在高潮部分,阿里参加跑步比赛,因为全程处于奔跑状态,所以角色心理状态较难表达,但是导演运用精彩的视听手法将情绪饱满地传达了出来。在竞赛的白热化阶段,客观镜头与阿里的主观镜头频繁切换,周遭所有声音被消去,只留下阿里的喘息声,然后开始插入妹妹放学后奔跑的画面与妹妹跑步时的喘息声,视听手法的运用与儿童演员奋力奔跑状态的呈现,充分展现了阿里的内心活动。
  五、结语
  探究如何成功塑造一个儿童角色或者成功创作一部儿童电影时,单方面地对角色进行文本创作,完全依靠镜头语言让儿童演员完成角色演绎是绝对不够的,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合作根本无法进行或者呈现的效果与预想偏离甚远。虽然儿童演员的表演意识较弱,但是像操纵提线木偶一样控制其表演绝不会有很好的效果。一个好的儿童形象的塑造需要儿童演员与创作团队双方的努力,儿童演员的表演方式不是刻板的,儿童的天性可能会创造很多惊喜,决不能用惯用的框架框住他们,而要有技巧地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情绪自然流露,让儿童演员与创作者共同感受故事。只有自然而真实地感受角色,才能成功地塑造角色。
  参考文献:
  [1] 黄晗.浅谈以儿童为主要角色的宣传片拍摄技巧——以宣传片《牵你的手》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9(17):100-101.
  [2] 展浩.中国儿童电影儿童角色的形象塑造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9.
  作者简介:龚祖(2001—),女,江西南昌人,本科,研究方向:电影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特效技术的提高,国内影视行业尤其是国产动画领域发展迅猛,但动画电影低幼化、制作粗糙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尽管国内已拍出《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故事内容相对饱满、制作相对精良的动画电影,但国产动画电影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市场需求、文化强国建设要求、政策支持、国外优秀案例,都为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结合国产动画现状,对国产动画发展的有利条件
期刊
摘要:如何充分发挥媒体优势,巩固和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开封日报报业集团通过运营维护地方政府门户网站,积极探索“新聞+政务”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了合作共赢,在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地方党报;政府网站;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1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8-0249-0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媒体融合发展不
期刊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教与学的形式,也推动着传统出版业不断革新、转型,向越来越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形式发展。本文分析纸质图书数字化融合的必要性、优势及数字化教材的呈现形式,并提出推进“纸”“数”融合、打造精品数字化教材的几点思考,证明“纸”“数”融合势在必行。  关键词:二维码;“纸”“数”融合;教材出版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地方广电媒体入驻短视频平台,成为融媒体建设的重要方向,各类媒体账号以新闻资讯类账号为主。其中,“四川观察”在抖音走红,是传统媒体转型的成功案例。本文从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现状入手,分析“四川观察”短视频账号的成功经验,总结地方新闻资讯类账号的发展策略,旨在为今后其他同类型账号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四川观察”;地方新闻资讯类短视频;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要: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肩负着重要的职责。校报的编辑理念指引着校报编辑的实践活动,对高校的形象塑造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重庆师大报》为例,分析其编辑理念,探究其在重庆师范大学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报;编辑理念;高校形象;《重庆师大报》  中图分类号:G2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8-0227-03  校报
期刊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期间,《人民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在引导舆论、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有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其职能,对疫情防控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其公开透明地向人民群众发布信息,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营造了积极的疫情防控氛围,充分发挥了作为主流媒体的喉舌作用。  关键词:《人民日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府;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要:本文从叙事结构、叙事词语、叙事视角层面分析《中国日报》塑造国家形象的叙事策略,为加强主流媒体新闻叙事话语建设、促进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提供叙事优化建议。  关键词:国家形象;叙事策略;《中国日报》;疫情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032-02  一、引言  美國政治学家布丁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与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形象,在国际大事中发出中国声音,成为中国媒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国际大会和重要活动中,地方媒体国际传播体系是国家对外传播体系的重要补充,地方党媒唱好对外传播的“本土声部”,有助于中国国际舆论话语权的构建,对塑造国家和城市的良好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方党媒;对外传播;国际会议;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要:截至2021年,微信用户数在国内APP中仍位列第一,其中微信朋友圈更是保持着每日100亿次的开启频率。与此同时,与朋友圈相关的隐私泄露事件层出不穷。本文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朋友圈权限设置,使用深度访谈法,结合传播隐私管理理论,研究大学生朋友圈权限设置行为特征及背后的心理动因、作用因素。  关键词:传播隐私管理理论;微信朋友圈;权限设置;数字原住民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种生活都值得被看见。“快手行动”自2017年诞生起始终致力于公益事业,以独特的平台、技术及社区优势,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本文以快手的公益项目部门“快手行动”为研究对象,分析快手公益短视频的内容及公益项目的传播特点,对短视频的公益传播进行展望。  关键词:短视频;移动;公益传播;“快手行动”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