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欧文.肖在他的《露西.克朗》中揭露了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和人际交往的淡薄。
关键词:欧文.肖;《露西.克朗》;革命;中产阶级
《露西.克朗》的作者,欧文.肖是一位典型的美国现实主义犹太作家。在美国文学界算得上是一位老作家,他的创作从三十年代开始,至今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他一共发表十部长篇小说,十部短篇小说集,十三个剧本,再加上十三部电视剧,真可谓多产。我国曾经介绍过他的一些短篇小说现在出版了一些长篇小说。他的父母是俄国犹太移民。在二战期间,欧文.肖加入了美国军队,所以说他是一位亲历战争的作家。他作品的内容涉及的主题也多为反对美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欧文肖是一位关心社会问题,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作家,他的题材很广泛,主要是涉及政治问题和社会、种族等问题。他说"我所有的作品总是贯穿着激烈冲突这一主线,"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是和许多社会问题紧密相连的。
作品《露西.克朗》是在1956年发表的,欧文.肖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沿袭他一贯的写作主题,而是由反应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的迫害,转为具有典型家庭伦理性质的小说。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故事中交织着一些环环相扣的矛盾。但是矛盾的起因是由妻子出轨引起的,接着儿子向父亲告发母亲的恶行,这样母子反目成仇。然而当丈夫知道这一切后,不得不原谅妻子,把儿子送到寄宿学校上学。二战爆发后,丈夫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不久后就被德国士兵打死。
作品主要是从三个层面来对当今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所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刻画的,即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子女,以及朋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想起一部最近热播的电影《革命之路》,它主要反映的也是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所面临的问题。所以说美国的中产阶级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却时刻在进行着革命的。
一、家庭中的革命。
露西坚持做了十几年的贤妻良母,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就背叛了丈夫和放弃了正在生病的儿子,也许这在情理上是说不通的,她以丈夫的独断专行为理由而做出背叛丈夫的事,似乎也有些牵强。但是作者在文中却通过一句话道出了其出轨的真正原因"通奸是美国上层中产阶级的女性表现自我的一种形式"①也就是说妻子无法忍受平静的生活和丈夫的"冷漠",而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在文中妻子露西的话也与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她说"许多女人都是这么干的",可以说露西的背叛是有社会基础的,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上层女性把在丈夫之外拥有一个情夫作为一种潮流。作者欧文.肖作为一名犹太作家,其身份对作品的情节也有相应的影响。露西的所作所为在犹太民族是完全不被提倡的,在犹太民族的价值观中,他们认为一个婚姻的幸福与否,女性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所以,露西就成为这个家庭革命中每个人的敌人,其自私、歹毒、绝情的一面也被刻画的淋漓尽致。但是话又说回来,露西这个形象仅仅是美国上层社会女性的代表,和犹太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没有什么关系。
从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亲情的冷漠和人性的脆弱和无奈。露西也许是有理由的,但是她在得知儿子告发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反省,也不是是其他和亲情有关的反应,却是对儿子产生了仇恨,并且对正在生病的儿子全然不顾一心把他送到寄宿学校。作为一为母亲,露西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责任一味的归咎于他人,我们从中不难窥视到,美国社会在家庭关系中所表现的距离和隔膜。另外,在作品中丈夫虽然表面上原谅了妻子,并且违心的把儿子送走,但是从一个小细节中我们知道,他是一直没有走出这件事,没有真正的原谅妻子,也没有原谅自己。在文中,丈夫参军,并且在法国的一个小镇被战败的德国军官打死,人们都议论他是特意来送死的。也许在丈夫的身上还是有感情存在的,但是他在面对问题时却没有勇敢地听从自己的意愿而是一味的选择逃避,使我们从中不难看出,美国中产阶级男子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脆弱和无奈。
以上是对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中的矛盾所进行的分析。革命就意味着变化,打破原有的和谐关系,真正的面对问题,但是在这里问题却没有真正的得到解决。妻子和丈夫以及儿子之间的一系列小矛盾就可以说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革命,是对婚姻和家庭围城的革命,如果说,露西和丈夫离婚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两个人是否就能冲出那沉闷和令人窒息的生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无论他们怎么选择,都无法拜托社会这张大网的控制,美国的社会本身就是这样,所以,他们无法逃避,只能革命,要么在革命中爆发,要么在革命中消亡。
二、人际交往中的革命
欧文.肖还经常把情节的描述与人类的内心活动结合起来,小说中不少情节是通过人类内心活动展开的。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形象、生动,增强人类的形象感。但是,作者在对这类描写中,不够集中,有一些散漫铺陈的笔墨,未免影响到对于人类性格典型化的提炼。在作品中不但对家庭关系进行刻画,对美国中产阶级虚伪的人际关系也进行了揭露。如露西在听说事情败露后,就报复性地告诉丈夫,他最好的朋友帕特森医生也曾经追求过她。帕特森是丈夫的校友,当他第一次见到露西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婚姻就是一个失败,并对露西展开强烈的爱情攻势,而且还找借口到露西的家里。写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到,"革命"这个词在人际交往中所蕴含的真正含义,朋友间可以为了一己私欲,去放弃朋友间真挚的感情,对朋友隐瞒,对爱人冷漠。在作品中作者并没有沿袭他以往对政治事件做强烈的刻画的风格,而是回归到家庭围城中,回归到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来,但是作品中那种灰暗和沉闷的气氛仍旧使人毛骨悚然。
对于婚姻围城中的问题,每个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露西选择了"爆发",丈夫选择了逃避,而帕特森却仅仅的选择了冷漠。他认为"妻子是一个坠入地狱的,听天由命的女人、、、在她十九岁就失去了自信,、、、也许我根本不了解她。"②看到这里,我们不仅会问,帕特森为什么不结束这段婚姻?但是作品中帕特森的回答很让我们吃惊,他说"似乎不值得找这样的麻烦。"③婚姻对于他来说有没有都已经无所谓了,他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外面找情人,可以对妻子进行欺骗,而不用对家庭负责任。帕特森对婚姻所采取的态度是比冷漠更可怕的东西--麻木。是啊,婚姻生活是空虚的,但是能承认绝望甚至是冷漠和麻木,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人类的侵蚀可见一斑。
作者在小说的结尾的设置上似乎有些意外,露西在巴黎的夜总会里,遇到了儿子,并最终两人言归于好。我们从这富有人情味的大团圆中不难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欧文。肖是希望自己所生活的社会能够多一些这样的人情味,同时也表现了美国社会在价值体系建构方面的缺憾。《露西.克朗》所提出的问题远超过他所给出的答案,或者说,它并没有提出走出革命之路的任何解决方案,而现实中并不是每个问题都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法,有时候,只有承认脆弱才会变得坚强,如果说非得要指出作者创作《露西.克朗》的写作意图的话,我想他是想告诉人们,虽然在革命的道路上充满了曲折,但是在绝望的尽头,是我们通过思考和反思所得到的新的希忘。
注释:
①《一个家庭的悲欢》钱玉润译 北京出版社 1998年
②《一个家庭的悲欢》
③《一个家庭的悲欢》
作者简介:王聪波,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欧美文学理论。
关键词:欧文.肖;《露西.克朗》;革命;中产阶级
《露西.克朗》的作者,欧文.肖是一位典型的美国现实主义犹太作家。在美国文学界算得上是一位老作家,他的创作从三十年代开始,至今已有四五十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他一共发表十部长篇小说,十部短篇小说集,十三个剧本,再加上十三部电视剧,真可谓多产。我国曾经介绍过他的一些短篇小说现在出版了一些长篇小说。他的父母是俄国犹太移民。在二战期间,欧文.肖加入了美国军队,所以说他是一位亲历战争的作家。他作品的内容涉及的主题也多为反对美国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欧文肖是一位关心社会问题,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作家,他的题材很广泛,主要是涉及政治问题和社会、种族等问题。他说"我所有的作品总是贯穿着激烈冲突这一主线,"也就是说他的作品是和许多社会问题紧密相连的。
作品《露西.克朗》是在1956年发表的,欧文.肖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沿袭他一贯的写作主题,而是由反应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的迫害,转为具有典型家庭伦理性质的小说。这部作品主要讲述的是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故事中交织着一些环环相扣的矛盾。但是矛盾的起因是由妻子出轨引起的,接着儿子向父亲告发母亲的恶行,这样母子反目成仇。然而当丈夫知道这一切后,不得不原谅妻子,把儿子送到寄宿学校上学。二战爆发后,丈夫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不久后就被德国士兵打死。
作品主要是从三个层面来对当今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所面临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刻画的,即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子女,以及朋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想起一部最近热播的电影《革命之路》,它主要反映的也是美国中产阶级家庭所面临的问题。所以说美国的中产阶级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却时刻在进行着革命的。
一、家庭中的革命。
露西坚持做了十几年的贤妻良母,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就背叛了丈夫和放弃了正在生病的儿子,也许这在情理上是说不通的,她以丈夫的独断专行为理由而做出背叛丈夫的事,似乎也有些牵强。但是作者在文中却通过一句话道出了其出轨的真正原因"通奸是美国上层中产阶级的女性表现自我的一种形式"①也就是说妻子无法忍受平静的生活和丈夫的"冷漠",而通过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表现自我。在文中妻子露西的话也与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她说"许多女人都是这么干的",可以说露西的背叛是有社会基础的,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上层女性把在丈夫之外拥有一个情夫作为一种潮流。作者欧文.肖作为一名犹太作家,其身份对作品的情节也有相应的影响。露西的所作所为在犹太民族是完全不被提倡的,在犹太民族的价值观中,他们认为一个婚姻的幸福与否,女性是起着决定作用的。所以,露西就成为这个家庭革命中每个人的敌人,其自私、歹毒、绝情的一面也被刻画的淋漓尽致。但是话又说回来,露西这个形象仅仅是美国上层社会女性的代表,和犹太民族的道德伦理观没有什么关系。
从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亲情的冷漠和人性的脆弱和无奈。露西也许是有理由的,但是她在得知儿子告发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反省,也不是是其他和亲情有关的反应,却是对儿子产生了仇恨,并且对正在生病的儿子全然不顾一心把他送到寄宿学校。作为一为母亲,露西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把责任一味的归咎于他人,我们从中不难窥视到,美国社会在家庭关系中所表现的距离和隔膜。另外,在作品中丈夫虽然表面上原谅了妻子,并且违心的把儿子送走,但是从一个小细节中我们知道,他是一直没有走出这件事,没有真正的原谅妻子,也没有原谅自己。在文中,丈夫参军,并且在法国的一个小镇被战败的德国军官打死,人们都议论他是特意来送死的。也许在丈夫的身上还是有感情存在的,但是他在面对问题时却没有勇敢地听从自己的意愿而是一味的选择逃避,使我们从中不难看出,美国中产阶级男子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脆弱和无奈。
以上是对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中的矛盾所进行的分析。革命就意味着变化,打破原有的和谐关系,真正的面对问题,但是在这里问题却没有真正的得到解决。妻子和丈夫以及儿子之间的一系列小矛盾就可以说是一场正在进行中的革命,是对婚姻和家庭围城的革命,如果说,露西和丈夫离婚了,在以后的日子里,两个人是否就能冲出那沉闷和令人窒息的生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无论他们怎么选择,都无法拜托社会这张大网的控制,美国的社会本身就是这样,所以,他们无法逃避,只能革命,要么在革命中爆发,要么在革命中消亡。
二、人际交往中的革命
欧文.肖还经常把情节的描述与人类的内心活动结合起来,小说中不少情节是通过人类内心活动展开的。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形象、生动,增强人类的形象感。但是,作者在对这类描写中,不够集中,有一些散漫铺陈的笔墨,未免影响到对于人类性格典型化的提炼。在作品中不但对家庭关系进行刻画,对美国中产阶级虚伪的人际关系也进行了揭露。如露西在听说事情败露后,就报复性地告诉丈夫,他最好的朋友帕特森医生也曾经追求过她。帕特森是丈夫的校友,当他第一次见到露西的时候,他知道自己的婚姻就是一个失败,并对露西展开强烈的爱情攻势,而且还找借口到露西的家里。写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到,"革命"这个词在人际交往中所蕴含的真正含义,朋友间可以为了一己私欲,去放弃朋友间真挚的感情,对朋友隐瞒,对爱人冷漠。在作品中作者并没有沿袭他以往对政治事件做强烈的刻画的风格,而是回归到家庭围城中,回归到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来,但是作品中那种灰暗和沉闷的气氛仍旧使人毛骨悚然。
对于婚姻围城中的问题,每个人所采取的态度是不一样的,露西选择了"爆发",丈夫选择了逃避,而帕特森却仅仅的选择了冷漠。他认为"妻子是一个坠入地狱的,听天由命的女人、、、在她十九岁就失去了自信,、、、也许我根本不了解她。"②看到这里,我们不仅会问,帕特森为什么不结束这段婚姻?但是作品中帕特森的回答很让我们吃惊,他说"似乎不值得找这样的麻烦。"③婚姻对于他来说有没有都已经无所谓了,他可以毫无顾忌的在外面找情人,可以对妻子进行欺骗,而不用对家庭负责任。帕特森对婚姻所采取的态度是比冷漠更可怕的东西--麻木。是啊,婚姻生活是空虚的,但是能承认绝望甚至是冷漠和麻木,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就的,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人类的侵蚀可见一斑。
作者在小说的结尾的设置上似乎有些意外,露西在巴黎的夜总会里,遇到了儿子,并最终两人言归于好。我们从这富有人情味的大团圆中不难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欧文。肖是希望自己所生活的社会能够多一些这样的人情味,同时也表现了美国社会在价值体系建构方面的缺憾。《露西.克朗》所提出的问题远超过他所给出的答案,或者说,它并没有提出走出革命之路的任何解决方案,而现实中并不是每个问题都会有相应的解决方法,有时候,只有承认脆弱才会变得坚强,如果说非得要指出作者创作《露西.克朗》的写作意图的话,我想他是想告诉人们,虽然在革命的道路上充满了曲折,但是在绝望的尽头,是我们通过思考和反思所得到的新的希忘。
注释:
①《一个家庭的悲欢》钱玉润译 北京出版社 1998年
②《一个家庭的悲欢》
③《一个家庭的悲欢》
作者简介:王聪波,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欧美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