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也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点。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部分的教材自然是研究的焦点领域之一。本文首先分析整理了课标对中学生学習要求中词汇的要求,然后参照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的对照法将教材词汇的设计安排和Cunningsworth词汇习得对照表对Go for it教材进行评估。
[关键词]词汇 教材评估 Go for it
一、 引言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英语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程晓堂,康艳,2009)。目前,针对Go for it教材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材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适用性问题。直接就词汇习得理论来客观的评估类文章不多。因而本研究参照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的对照法将中学课程标准中对词汇的要求同Cunningsworth词汇习得表进行对照,结合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来探讨Go for it教材中的词汇设计的合理与否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估内容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中对语言知识目标的描述中提高了掌握和运用词汇能力的要求。它不仅在听、说、读、写的描述中隐性强调了词汇的作用。而且明确的指出各级目标中要达到的单词、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总数。2012年,最新版的课程标准对词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所以随着英语学习对词汇要求越来越高,那么与课程标准息息相关的Go for it教材中词汇的设计究竟能不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课标要求?其词汇设计的合理之处在哪儿?不足之处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点。本文将从Hutchinson和Waters(1987∶99-104)提出的对照法来分析,即将Cunningsworth词汇习得理论作为依据,客观分析Go for it教材中词汇设计的特点来解决这些疑惑。
(一)Cunningsworth 的词汇对照表
Cunningsworth(2002:41)教材评估的词汇对照表大都覆盖了词汇学习的教材所应有的内容。具体如下:(1)学习材料本身是否包括了词汇量的问题?如果包括的话,词汇有多重要?是这门课程的中心还是枝节?(2)词汇量有多少?(3)选择这些词汇的时候是否有考虑到一些规则?(4)是否区分了消极和积极词汇以及课堂词汇?(5)词汇呈现的方式是否有系统有目的?(6)通过词汇练习题目学生是否词汇结构有所掌握比如说:语义关系、搭配以及语境关系?(7)教材是否能够通过帮助他们发展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让学生独自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二)评估结果
结合2.1列出的词汇对照表中的个项目,Go for it 教材的词汇编排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Go for it教材结构合理。首先,它每个单元都以一个主题明确的话题为中心而展开。每个单元都分为Section A、 Section B和Self check三个大部分,其中还有1a等小部分组成的层次分明的版块设计。这种编排很适合学生记忆和学习新的词汇。其次,教材中文字材料较少,大多语言内容是由生动有趣的图画组成的。尤其是书中的关键词汇所表示的物体都有图示。Sheldon曾在对教材评估的建议中提到“教材是有形的人类思维产品,因而作者需要认识到教材版面、模式、字体和插画也是教材的成功之道”。学生在看到单词的同时就能领会其意思,这对词汇学习效率的提高不言而喻。
第二,Go for it教材中词汇设计巧妙。教材里既有显性的词汇学习和检测,如Section A的1a右侧是一副图片,上方写了明确的语言目标,左侧要求写出和图片匹配的词语;Section B部分1a也是单词和图片搭配。又有巧妙地隐性词汇学习的设计,如Section B中1b根据录音听出对话和2b听录音用方框单词补全对话明是考试听力实也是考查的对词汇的掌握。
第三,就整本书的编排来说,词汇量设计适宜。例如在Section B和 Self check部分都重点关注词汇。另外,本书还有学习完前六个单元后会有一个复习板块的设计。这是为对前面所学词汇的检测和拓展题目训练。其中,la列出前面六个单元的核心词汇,并且单词后面都标注出了对应的页码。以便学生根据页码回查。例如列出上义词food,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写出下义词族。这样的教材设计凸显了参照表中的[(1)、(2)、(3)、(6)]条规则。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遗忘从识记后便开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到了相当时间则几乎不再遗忘。 因此,本书结合中学生认知特点经过这个有序的结构、隐性、显性循环反复的训练设计符合学习词汇习得规律。
第四,Go for it教材中设计的词汇类别恰当。教材中选择的词实用性强,每个单元话题的选材都紧紧地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这种教材语言真实、自然、地道,有便于学生学以致用。如教材中pair work, groupwork, games 等活动的设计利于学生技能的拓展学到的新词用在真实的语境中。这种举一反三的效果与[(5、7)]参照表相符。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Go for it教材中词汇的编排总体合理。理论上,学生通过这本教材的辅助是可以达到课标相应的要求。但是,任何一套教材都有优缺点,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教材,也不可能成为不朽之作。对于部分学生来说,Go for it中词汇难度偏高。例如,教材中众多人名和地名与农村学生生活较远或缺乏真实性,不益于实现“教材是学生的生活”转变为“生活成为学生的教材”的理念。王春芳(2011)提到文化教学除了对所学词汇进行必要的词义讲授外,还深入到更深层次——文化背景的角度,强化词汇的认知功能和文化功能。另外,Go for it教材中词汇如果前一单元学到的词汇能在后面单元的学习材料中涉及,那么将会更加完美。最后,本文也发现教材中活动设计板块鲜有中文拼音的名字即使是化名也很少。例如Go for it七年级第一单元的语言目标是自我介绍。图中所有名字都是英文[Jenny、Jim、Mary etc],而图片上却有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这种设计不仅不符合真实的生活环境更是一种倾英语文化意识。因为在中国,在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即使我们说了英文名字后面也会说中文名字或者至少会加个姓。如果说本教材是为了学地道的英语因而书中用英文称呼,那么也应该在书的前言部分先作出说明。这种隐性的中国文化的淡化现象也应调整。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 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99-104.
[3]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发中心,汤姆森学习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6.人民教育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程晓堂,康艳.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9 (03):39-45.
[7]王春芳.英语词汇文化教学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120-121.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湖南长沙)
[关键词]词汇 教材评估 Go for it
一、 引言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英语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材料和依据,也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程晓堂,康艳,2009)。目前,针对Go for it教材研究主要集中在教材在某一具体地区的适用性问题。直接就词汇习得理论来客观的评估类文章不多。因而本研究参照Hutchinson和Waters提出的对照法将中学课程标准中对词汇的要求同Cunningsworth词汇习得表进行对照,结合中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来探讨Go for it教材中的词汇设计的合理与否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估内容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3)中对语言知识目标的描述中提高了掌握和运用词汇能力的要求。它不仅在听、说、读、写的描述中隐性强调了词汇的作用。而且明确的指出各级目标中要达到的单词、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总数。2012年,最新版的课程标准对词汇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所以随着英语学习对词汇要求越来越高,那么与课程标准息息相关的Go for it教材中词汇的设计究竟能不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课标要求?其词汇设计的合理之处在哪儿?不足之处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点。本文将从Hutchinson和Waters(1987∶99-104)提出的对照法来分析,即将Cunningsworth词汇习得理论作为依据,客观分析Go for it教材中词汇设计的特点来解决这些疑惑。
(一)Cunningsworth 的词汇对照表
Cunningsworth(2002:41)教材评估的词汇对照表大都覆盖了词汇学习的教材所应有的内容。具体如下:(1)学习材料本身是否包括了词汇量的问题?如果包括的话,词汇有多重要?是这门课程的中心还是枝节?(2)词汇量有多少?(3)选择这些词汇的时候是否有考虑到一些规则?(4)是否区分了消极和积极词汇以及课堂词汇?(5)词汇呈现的方式是否有系统有目的?(6)通过词汇练习题目学生是否词汇结构有所掌握比如说:语义关系、搭配以及语境关系?(7)教材是否能够通过帮助他们发展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让学生独自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二)评估结果
结合2.1列出的词汇对照表中的个项目,Go for it 教材的词汇编排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Go for it教材结构合理。首先,它每个单元都以一个主题明确的话题为中心而展开。每个单元都分为Section A、 Section B和Self check三个大部分,其中还有1a等小部分组成的层次分明的版块设计。这种编排很适合学生记忆和学习新的词汇。其次,教材中文字材料较少,大多语言内容是由生动有趣的图画组成的。尤其是书中的关键词汇所表示的物体都有图示。Sheldon曾在对教材评估的建议中提到“教材是有形的人类思维产品,因而作者需要认识到教材版面、模式、字体和插画也是教材的成功之道”。学生在看到单词的同时就能领会其意思,这对词汇学习效率的提高不言而喻。
第二,Go for it教材中词汇设计巧妙。教材里既有显性的词汇学习和检测,如Section A的1a右侧是一副图片,上方写了明确的语言目标,左侧要求写出和图片匹配的词语;Section B部分1a也是单词和图片搭配。又有巧妙地隐性词汇学习的设计,如Section B中1b根据录音听出对话和2b听录音用方框单词补全对话明是考试听力实也是考查的对词汇的掌握。
第三,就整本书的编排来说,词汇量设计适宜。例如在Section B和 Self check部分都重点关注词汇。另外,本书还有学习完前六个单元后会有一个复习板块的设计。这是为对前面所学词汇的检测和拓展题目训练。其中,la列出前面六个单元的核心词汇,并且单词后面都标注出了对应的页码。以便学生根据页码回查。例如列出上义词food,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写出下义词族。这样的教材设计凸显了参照表中的[(1)、(2)、(3)、(6)]条规则。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的遗忘从识记后便开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到了相当时间则几乎不再遗忘。 因此,本书结合中学生认知特点经过这个有序的结构、隐性、显性循环反复的训练设计符合学习词汇习得规律。
第四,Go for it教材中设计的词汇类别恰当。教材中选择的词实用性强,每个单元话题的选材都紧紧地与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这种教材语言真实、自然、地道,有便于学生学以致用。如教材中pair work, groupwork, games 等活动的设计利于学生技能的拓展学到的新词用在真实的语境中。这种举一反三的效果与[(5、7)]参照表相符。
三、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Go for it教材中词汇的编排总体合理。理论上,学生通过这本教材的辅助是可以达到课标相应的要求。但是,任何一套教材都有优缺点,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教材,也不可能成为不朽之作。对于部分学生来说,Go for it中词汇难度偏高。例如,教材中众多人名和地名与农村学生生活较远或缺乏真实性,不益于实现“教材是学生的生活”转变为“生活成为学生的教材”的理念。王春芳(2011)提到文化教学除了对所学词汇进行必要的词义讲授外,还深入到更深层次——文化背景的角度,强化词汇的认知功能和文化功能。另外,Go for it教材中词汇如果前一单元学到的词汇能在后面单元的学习材料中涉及,那么将会更加完美。最后,本文也发现教材中活动设计板块鲜有中文拼音的名字即使是化名也很少。例如Go for it七年级第一单元的语言目标是自我介绍。图中所有名字都是英文[Jenny、Jim、Mary etc],而图片上却有中国小朋友和外国小朋友。这种设计不仅不符合真实的生活环境更是一种倾英语文化意识。因为在中国,在给别人介绍自己的时候即使我们说了英文名字后面也会说中文名字或者至少会加个姓。如果说本教材是为了学地道的英语因而书中用英文称呼,那么也应该在书的前言部分先作出说明。这种隐性的中国文化的淡化现象也应调整。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 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Hutchinson T,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99-104.
[3]课程教材研究所,英语课程教材研发中心,汤姆森学习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06.人民教育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程晓堂,康艳.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9 (03):39-45.
[7]王春芳.英语词汇文化教学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120-121.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 湖南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