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政治参与

来源 :行政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anh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政治参与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使网络政治参与走上健康、积极有序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是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网络政治参与需要内在文化的引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内在精神之魂。
  关 键 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网络政治参与;引导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07(2012)08-0042-04
  收稿日期:2012-03-10
  作者简介:刘桂兰(1955—),女,吉林四平人,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省行政学院)基础教研部教授,研究方向为拓展训练、体育教育;郝继明(1969—),男,安徽望江人,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领导科学、公共管理。
  所谓政治参与,也叫参与政治,是现代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就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1](p6)而按《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解释,政治参与是“参与制定、通过或贯彻公共政策的行动。这一宽泛的定义适用于从事这类行动的任何人,无论他是当选的政治家、政府官员或是普通公民,只要他是在政治制度内以任何方式参加政策的形成过程。”[2](p608-609)所以,网络政治参与,就是指公民以网络为媒介,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政治生活的行为。网路政治参与的具体表现形态一般分为网络政治交流、网络政治传播、网络政治宣泄、网络政治选举、网络政治结社、网络政治谣言等等。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13亿人,上网普及率接近40%。有81.7%的网民表示上网以后,比以前更加关注社会事件。也就是说,目前的中国,有4亿多网民会或多或少地参与网络政治,而且这个数字每年还以25%左右的速度在增加。面对如此强劲的网络政治参与,如何合理引导,使其走上健康、积极有序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必要性、紧迫性
  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所谓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长期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体系。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由于网络政治参与的最大特点是匿名性和自由性,如果没有规则的引领和制约,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参与的无序和混乱。“一个社会的文化规则为社会的内在制度,成文规则为外在制度。”[3](p3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然是当代中国文化的“魂”,那么,以其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文化规则,必定会推动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有序发展和社会主义网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⒈当前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无序问题,容易导致政治的不稳定,因而急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网络是一个真正自由的地方,甚至有人断言,网络是历史上存在的最接近真正无政府主义状态的东西。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描绘道:“一个个信息包各自独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讯息,每个信息包都可以经由不同的传播路径,从甲地传送到乙地。……正是这种分散式体系结构令互联网络能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客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讯息还是传送出去了,不是经由这条路,就是走另外一条路出去。”[4](p274)所以,网络的这种超自由传播容易被各种真伪难辨的信息垃圾所充斥。因为在网络里,任何团体和个人都可以自由地传播政治信息,表达自己的政治见解。面对网络上海量信息的不断轰炸,相当多的公众都缺乏驾驭这些信息风暴的能力,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这些信息。其结果是,表面上拥有无数的信息,实际上面对信息可能茫然不知所措。特别是在我国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网络政治参与的盲目和无序,使“引爆点很容易产生,它会让几千甚至几百万人,只因参考一些不知哪里来的信息就相信错误的事情。”[5](p97)“人们有理由担心,在政府难以发挥作用的电子荒野上,亿万个网民亿万种声音,多数同意的民主原则被伤害后难以找到有效协调社会整体利益的手段,可能导致日益严重的无政府状态。”[6](p225)因此,为了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急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网民的政治参与。
  ⒉低俗、落后网络文化的侵蚀,急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网络文化在为人们创造新的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同时,也是一把能毁坏社会文明和腐蚀人们心灵的“双刃剑”: 传播方式导致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依赖危害网民身心健康,淫秽色情污染网络环境,网络赌博引发社会问题,网络欺诈造成信用体系缺失,网络暴力危及个人隐私,数字鸿沟带来新的社会分化等。尤其是各种各样的低俗网络文化已成为毒害人们思想的“恶之花”。一些网站为了吸引点击量,采用各种办法在网上四处传播低俗的网络文化垃圾,有的甚至将色情作为BBS的主流论题。追逐商业利润成为这些网站不择手段毒害人们思想的原始动机。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警觉。网游玩家习惯于通过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并获得“升级”,在现实中也形成了暴力倾向;玩家尤其是青少年长期沉溺于游戏之中,会产生过度的心理依赖,严重的还会导致人格分裂、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等社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用先进的文化体系占领网络文化阵地已经刻不容缓。   ⒊西方的网络文化殖民以及国外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分子对网络的滥用,急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民辨别是非,站稳立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既加强了国际间的协作和相互依赖,也诱发了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因此,就网络技术在战争、霸权、殖民、主权、和平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来看,它实际上发挥了国际政治的某些功能。借助全球网络系统,在本国就可以发动对他国进行颠覆、威慑、施压的网络政治动员,从而对他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构成严重威胁。而且,西方发达国家凭借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大力推行自己的文化,使之成为网上的主导文化,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道德观、价值观通过网络渗透到其他地区和民族的文化中,造成了事实上的网络“文化殖民”,结果是其他国家、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精神支柱逐步被消解。美国、日本等国的情报机构每年花费数千万美元资助一批“网络汉奸”,专门在网上张贴攻击中国政府的文章和假消息,攻击范围涉及中国的政体、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伦理,并对中国网民进行思想渗透、策反。美国前国务卿托尔波特在谈到第三次民主化浪潮时就毫不掩饰地指出:“技术是一个重要因素。即使是最坚固的边境亦不断受到收音机、电视、传真机和电子邮件的冲击和渗透。”[7](p613)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也说过:“因特网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和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手段,也可能成为颠覆新秩序的有力武器。”[8](p674)况且一些对现实不满的人、恐怖组织、邪教组织等也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进行政治煽动,制造混乱,攻击和诋毁政府。正如埃瑟·戴森所指出的:“数字化世界是一片崭新的疆土,可以释放出难以形容的生产量,但它也可能成为恐怖主义和江湖巨骗的工具,或是弥天大谎和恶意中伤的大本营。”[9](p57)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最能激励中华儿女锐意进取,最适合引航中国网络的健康发展。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
  ⒈加强理论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政治参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政治参与,必须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在理论上“说服人”、在内容上“引领人”、在形式上“吸引人”。 强化理论研究的科学指导作用,主要是解决目前理论研究指导性不强的问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政治参与,对我们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尝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也没有现成的道路和模式供我们选择。虽然我们对于网络政治参与的一些知识已基本了解并达成基本共识,但到底什么是网络政治参与,其基本特点和内容有哪些,以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参与的基本任务和目的是什么,关键是什么,核心是什么,本质是什么,尚有不清楚和认识不到位的地方。由于理论认识的不足,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理论指导不强的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前进、实践又推动理论进步的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各级政府要下大力气重视和支持这方面的理论研究,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富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各地实际的理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网民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所掌握,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网络世界的感染力,对广大网民的说服力,对错误思潮的免疫力。
  ⒉提高思想认识,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舆论阵地的基础。网络以其及时、海量、互动和无地域限制等特点,已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平台、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因此,我们必须承担起把握网络舆论导向的重任,增强网络舆论导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形成舆论导向新格局。马克思指出:大凡需要变革现实的任何阶级、集团或政党,都必须占有和运用舆论工具这一斗争武器。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是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他还说,宣传工作这块阵地,社会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会占领。邓小平同志也曾指出,宣传工作就是一切革命工作的粮草。江泽民同志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胡锦涛同志在200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娱乐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2009年12月,李长春同志在出席中国网络电视台开播仪式时也指出,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主流媒体向互联网等新兴传播领域延伸是大势所趋,谁占领了新兴媒体阵地,谁的传播手段就更先进、传播能力就更强大。所以,我们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做到像胡锦涛同志希望的那样:“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⒊领导示范带头,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网民。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倡导主体、实践主体与示范主体,其行为举止及理论素养、理想信念、精神面貌、道德情操,对其他社会成员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群众的风向标,影响着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 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发挥表率作用,用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网民,引导网民远离网络恶搞,远离低级趣味,远离网络煽动,远离网络蛊惑,远离网络犯罪。要充分发挥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的互动沟通作用,使网民形成理性的、积极的、共同的、稳定的理念、情感和态度,以支配自己的政治参与行为。要在政府网站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成果及时推向各大新闻网站,抢占网络制高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斗力,使这一思想体系贯穿于网络社会各组织、各阶层,落实到网络经济、网络政治、网络文化发展之中,成为网络社会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评价依据、情感导向和行动指南,成为网民的行为导向和“主心骨”。 要在互联网上倡导文明办网、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动员各类网站开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页、专栏,为广大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有组织地建设一批非营利性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此外,还应要求学校加强对校园网站的管理,规范上网内容,防范和最大限度地消除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都确立了对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探讨著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的合理性,对于规范商标管理,形成统一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具有现实
中醫的「耳針」即「耳穴治療法」,據傳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一直是群众信得過、療
政府在低保政策的制定、低保对象的认定及低保对象的管理和服务等问题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践的开展,低保责任主体的责任划分、相关职能部门自身能
4月6日,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2380.HK,下称中国电力)公布了2005年年报。尽管面临电煤价格上涨等挑战,公司还是取得了6.61亿元的净利润。中国电力在公告中透露,2005年,集团合并营
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对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通过双机冗余、同城容灾、异地容灾方案,信息系统可以免除各类灾难对信息的破坏,备份加密避免了信息的泄露,而
摘要:近年来,吉林省的法制建设有了很大进展,无论是行政执法方面还是农村和城市社区的法制建设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为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还应做好包括制定吉林省法治政府指标体系,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依法行政;法治政府;法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07(2011)02-0015-03  收稿日期:2010-
晚饭后,即是户户簾幕低垂的黄昏。然而,天边的晚霞,傍晚的微风,却是舒适怡人。小婿亨利驾车送我两老和儿子、小孙女一行四人,到墨尔本火车总站。停车场早已塞满车辆,亨利把车
金蝶K/3基于WindowsDNA架构的大型分布式应用,是三层结构的EIKP产品,其三层结构分别为客户端、业务逻辑层(中间层)和数据层。它在安装及运行过程中需要系统必须满足其特定的环境要
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项目引发的争论凸显出公民对政府决策参与的缺失。公共选择理论从"经济人"的逻辑起点出发,为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决策环境的变化使公民
胡不歸乎,胡不歸? 家鄉福建東山邇, 四十年前晚雨急, 败軍過處抓青壮, 登艇悽悽海峡渡, 只因累月經年久, 今日家成欣子長, 一衣带水翼難越, 胡不歸,淚暗垂。久聞海峡藩籬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