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娱自乐中消费新闻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wy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使人们在接受新闻时,也在生产新闻。新闻不再仅是信息产品,也成了免费的消费品,因为新闻可以给我们带来娱乐,而人们也在娱乐中消费新闻。人们对待新闻的理性和非理性的界限也渐渐被模糊,被洗刷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
  【关键词】新闻 消费社会 娱乐化
  新闻作为一种社会资源,讲的是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故事,每天发生的故事有很多,单看那些滚动的字幕以每秒的速度在变换,就足以明白新闻事件无时无刻无处不在的发生。正如麦克卢汉所说的,我们仿佛生活在“地球村”里:在这个电子技术塑造的时代里,人们可以快速的交流并在第一时间里得知发生的事情。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角落,都如同生活在同一个物理空间。传播速度的提高促成了地球空间实质上的变小,而空间的越来越狭小又进一步保证了时间上的同步性。正如麦克卢汉所说:“时间停止了,空间消失了。我们生活的地球村里,事情在同步发生。”这些事情以新闻的信息形态传播于各个角落。好像我们可以知道任何新闻,然而,叫我们说说发生在最近的具体的新闻时,我们却一下子失去了时间的概念,因为了解过的新闻仿佛很远,仿佛又很近。而与此同时,媒体还在接连不断的告诉人们今天发生了什么,现在发生了什么,各种新闻内爆在媒体之中,媒体和社会内爆在大众之中。
  面对无休止的新闻报道,我们只要认真的听下朋友的谈话,爱人的密语,同学的问候,就会发现,新闻原来已然成为我们娱乐的谈资,而不再仅是沟通的信息。在传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慢慢模糊的情况下,似乎存在着这么一种微妙的现象:我们不再更多的跟熟悉的朋友或者同学甚至家人谈论今天发生了什么新闻,或者今天有哪些新闻,而是更喜欢谈论新闻附加上的特殊语境。
  “切糕”事件,一起在平常日子里发生的不平常的事件,作为新闻被报道之后,人们惊呼的不是新闻事件本身的内容,而是对新闻事件赋予了更多的价值诠释。2012年12月3日,湖南省岳阳市公安局岳阳公安警事发布了一则消息:“村民凌某在购买新疆人核桃仁糖果时,因语言沟通不畅造成误会,双方口角导致肢体冲突引发群体殴打事件。事件造成二人轻伤,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加损坏的摩托车和受伤人员共计20万。”对该新闻报道,人们不是理性思考新闻本身的内容,而是对新闻有种创造性的理解。同时,“切糕”也在一夜间成了流行词汇。网络流行语“高富帅”,变成了“糕富帅”;各种歌曲歌词,只要能套用成“卖糕的”或者“切糕的”,全部被替换,如凤凰传奇的《最炫民族风》被改成了《最炫切糕分》被广为传唱;在文化领域,也一样不能难逃“劫难”,如“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切糕”。不仅如此,就连莫言在瑞典领奖时,肢体动作也被赋予了切糕式语境。
  人们就是这样一方面接受新闻,了解信息,另一方面网络的便捷性使得他们可以对新闻的理解加以创造性的架构,重新创作并加以传播。而在这一过程中,创作的实质是在消费原始新闻,是通过某个片面或者某个代名消费新闻的过程。就如同“切糕”事件,只要与“切糕”有着一丝半缕的关系,都可以快速的传播开来。
  在消费社会里,鲍德里亚主张,我们的消费活动更多的是在符号层面上而不是物质层面上,也就是说,不仅要消费物质本身,更重要的还要消费物品的意义。然而,要成为消费对象,物品必须成为符号,也就是它的意义,来自于它和所有其他的符号——物之间,抽象而系统性的关系。①在“切糕事件”里,“切糕”已经是消费意义上的新闻流通品,“切糕”成为新闻事件的所指符号,它所代表的意义被消费在各种领域。
  如果“切糕事件”只是一个单方面的事件,还不足以解释我们消费新闻的真实面目,那么对于“元芳体”或可表明我们是在消费新闻。本是一部电视剧,却把一句经常使用的台词转化成了流行语,新闻首当其冲的给予报道,而后人们借用新闻报道来消费新闻。再看在“辽宁舰战斗机顺利起飞”的新闻中,人们并没有对战斗机顺利起飞的意义有多大的理解,而只是对于战斗机起飞时的指挥员的手势有兴趣,还被冠以了“走你”的封号,于是,人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生产“走你”式的信息,再通过网络媒介传播,最后,所有的领域都要赤裸裸被调侃一番。还有央视的新闻调查“您幸福吗”,自开始报道后,各种雷人语录成了人们的谈资,会议上、课堂上、食堂等,大家都会问上一句,“您幸福吗”……以上的种种,足见人们不是在单纯的传播新闻,最初的新闻也成为一种符号被消费,从这符号消费中可以发现,人们经常把新闻本身娱乐化,而这种娱乐化,不是传者的本意,却已经充斥于人们的所有传播和接收之中。
  在这里,笔者所要阐述的消费新闻,是指人们对于新闻的一种态度,即把一些应知须知的新闻通过取乐的方式传播于人际间,有别于往常我们讨论的“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这里所说的消费新闻或“娱乐”新闻,第一,这个娱乐是个动作,是指人们在对新闻的所形成的反应的结果;第二,娱乐新闻不仅存在于传播者之中,也存在于接受者之中;第三,娱乐新闻这个行为存在于接受新闻后的再生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一直在接受新闻报道,然而,却在一直以娱乐的态度面对新闻。新闻本身是严肃和持重的,人们未能把注意力放在对新闻内涵的挖掘,而是选择调侃新闻,创造新闻,消费新闻。把新闻本身作为一种娱乐进行传播,他们消费的同时,还得到了娱乐,不仅如此,还津津有味的生产和推广新闻中的娱乐成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对于新闻的娱乐似乎也存在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三点特征:一是内容上注重软性新闻,而是挖掘硬新闻中的娱乐性因素,三是形式上强调吸引力。②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回头看从“切糕”到“走你”,再到“您幸福吗”,这一系列的新闻事件中,我们都可以发现新闻娱乐了我们,我们也娱乐了新闻。
  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者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里指出,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新闻也难免于此,我们对此也是孜孜不倦,甚至是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在信息时代,新闻本是为传播信息,使公众了解最新应知而未知的事实,然而,对于这些事实,我们是把关注聚焦在了娱乐上,难怪波兹曼会通过列举电视机的三个用途(照亮书本的光源、电子布告牌、书架)来嘲笑那些利用电视机来提高文化修养的人。③与此同时,我们是否也该扪心自问,我们知道或是记住了多少新闻,有多少新闻把我们娱乐了,而又有多少时间我们娱乐了新闻?
  我们知道,人的一生离不开娱乐。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人生最好有一种正当的娱乐,即使没有财富,也能拥有快乐。”④但是,娱乐不能离开了理性,对于新时代文化知识分子来讲,新闻不能成了笑资,新闻本身也不是娱乐。如果仅是把新闻作为一种消费的形式,就有可能发生对新闻的传播过程中的不理解。就比如那些一直在作弄“切糕”的举措者,在一个不知道“切糕”事件的人来说,就会有很多疑惑,还会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如果本身“切糕”只是为了更加形象的宣传“切糕”事件,那么,无疑这样的消费新闻就有点差强人意了。有时候这样的谈论确实可以增添几分乐趣,但是秉着一种认真的态度,只是希望人们在娱乐生活中的新闻时,可以更加理性的思考新闻本身的内容所传达信息的意义,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娱乐而消费新闻。
  参考文献
  ①石义斌:《单向度超真实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②李良荣,《娱乐化本土化——美国新闻传媒的两大潮流》,《新闻记者》,2000(10)
  ③波兹曼 著,章艳 译:《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④李子坚:《纽约时报的风格》,长春出版社,1999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2012级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湖北枣阳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故里,素有“古帝乡”之美誉。多年来,枣阳狠抓县域农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大力培育绿色经济,以发展林特产业为支撑,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枣阳位于汉江
目的对比不同厂家明目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方法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波长为λs=540nm,λR=700nm。结果 6个厂家熊果酸含量在0.64~0.92mg/丸。结论不同厂家明目地黄丸中熊果
“深入基层,扑下身子抓活鱼。”今年以来,湖北广播电视台自觉担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积极践行“四力”,持续深化“走转改”,采编播记者团队深入一线下沉,足迹遍
公元2000年11月13日,粤北韶城。韶关学院鼓乐齐鸣、醒狮起舞。上书“热烈祝贺英东生物工程学院隆重奠基”大字的大型气模如一条彩虹飞跨学院上空,引来无数目光。上午9时30分,全
【摘 要】本文通过对《纽约时报》一则关于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新闻《Mo Yan Wins Nobel Literature Prize》的文本细读,分析其如何经过事实择取、观念凸显等过程建构新闻观念,并且在此基础上呈现该篇新闻建构的观念。基于全球传播背景下西方强势媒体掌握话语权的语境,本文试图为中国受众新闻语篇批评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纽约时报》 叙事框架 新闻语
近几年,一些号称以大制作,大场景见长,逼真再现历史事件的影视剧吸引了全国的亿万观众。但是笔者却发现,有些大制作场面竟然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 如水战镜头拍完后,当地的
〔关键词〕家庭教育;规律;习惯养成  一位女士在谈到自己的丈夫时,情绪特别激动。因为,结婚十多年,丈夫从来都没主动刷过碗。妻子再忙再累,丈夫也不知道体谅人。两人因为刷碗这件事,吵过很多架。妻子把原因归结为丈夫懒。经了解,我知道了背后的真相。小时候,他吃饭特别慢,妈妈就想了一个办法,谁最后吃完饭,谁就刷碗。开始几次,他总是最后吃完,妈妈就逼着他去刷碗,所以对刷碗特别厌烦。为了不刷碗,他加快了吃饭的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