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机遇下的旅游业发展探析

来源 :北方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zj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转型的关键在于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摆脱单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实现产业转型,使城市功能从不完善向强化和多元化转型。乌海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开采,已经进入资源枯竭、产业结构需要调整、城市发展乏力、经济亟待转型的关键阶段。被誉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因其低消耗、污染少往往成为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优先发展的产业。旅游业投入产出率高、关联带动性强、就业容量大,对经济发展具有乘数效应,对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发展旅游业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城市转型、经济转型的理性选择
  (一)旅游业可以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
  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产业是资源型产业,但其产业结构单一,而旅游业几乎覆盖了传统服务业到现代服务业的所有行业,资源型城市在转型中发展旅游业,可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辐射作用,全面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辐射第一、第二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以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发展旅游业可以为当地提供和创造就业机会
  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资源型城市,资源产业深加工规模小,产业链短,失业问题比其他综合性城市更加严重。而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对不同层次技能的劳动力都具有很强的吸纳能力,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就业门槛低,吸纳再就业人员能力强。
  (三)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跨区域交流与合作
  旅游业是外向型产业,发展旅游业能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商贸流通,从而实现跨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增强资源型城市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促进人才、技术的合作,促进资源型城市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还可以使当地特产、工艺品等商品进入国内甚至国际市场。
  (四)发展旅游业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一个城市要发展旅游业,旅游资源和环境是其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旅游业的开发有助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促进城市环境的美化。
  (五)发展旅游业可以改善城市形象
  随着旅游业的开发,资源型城市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不仅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还可以为城市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
  二、乌海市发展旅游业的着力点
  (一)在发展目标上从单向度衡量向多层次多维度转变
  旅游业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要牢固树立旅游产业观,把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要放宽眼界,以乌海周边300公里半径范围为规划背景,选准旅游业发展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和各阶段的发展任务,为乌海市发展旅游业提供科学指导。要成立专门的旅游产业小组,发挥他们在领导和协调现有旅游资源所属的文化局、宗教局、各级行政及企业等主管单位,制定共同发展的大旅游、培育大企业的具体可行的规划,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管力度等方面的作用。还要将旅游的发展纳入城市整体规划,确立“城市就是旅游,旅游就是城市”的发展新理念,立足旅游目的地建设,做到旅游与城市建设同规划、同部署。把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游、购、娱、吃、住、行要全面配套,要把乌海的旅游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建设结合起来,以城市建设促进旅游的发展,以旅游的发展推动城市功能的提升,使乌海市由工矿服务型城市转变为多功能服务中心城市,由环境脆弱城市转变为生态园林城市。
  (二)在发展格局上实现从旅游企业一元主体向多元发展转变
  要创新运营机制,对旅游资源进行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改革。在保证国家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实行政府管理、企业化经营,让企业成为拥有充分自主经营权的市场主体。将景区、景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分开,保护纳入事业管理,开发纳入企业管理,形成市场化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开发利用效益,确保旅游资源永续利用。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各类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旅游产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渠道。
  (三)在发展链条上从产业链短小、单向化经营向打造优质高效产业链转变
  在资源的整合开发中,要充分发挥产业的联动作用,发挥旅游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拉长产业链,找准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点,进一步思考如何把旅游和文化相结合、旅游和体育赛事相结合、旅游和科技相结合,开发相关产品,丰富旅游业。
  1.加强旅游与文化融合。充分利用乌海“中国书法城”、“中国赏识石城”这两张名片,依托“黄河明珠·国际书法产业博览会”、“中国观赏石乌海国际博览会”,进一步加大“书法城”、“赏石城”建设力度,将书法文化、赏识文化与旅游元素和城市建设项目结合,体现乌海特色。要把乌海的夜文化发展成城市夜间旅游项目,深入挖掘夜间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借助有利地域条件,将夜晚休闲餐饮、娱乐演出、文艺晚会和乌海灯光景观、黄河夜景完美结合起来,让旅游者体验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感受到城市的另一面,延伸白天的旅游内容,使游客延长停留时间甚至过夜留宿,实现旅游过境地向旅游住宿地的角色转换。积极培育节庆旅游品牌, 策划各类旅游节庆活动,不断探索和创新节会模式,通过参与各类大型旅游节、旅游商品展示会、交易会、博览会,提高乌海的知名度。
  2.加强旅游与体育融合。承办区内外各项体育赛事活动,努力培育沙漠越野、乒超联赛、网球比赛、环乌海湖自行车大赛等品牌赛事,积极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赛事活动,并使其常态化。这种由赛事带动的旅游业,对于名不见经传的西北小城市来说,是发展旅游业的最佳途径。
  3.加强旅游与科技融合。通过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和艺术的结合,设计主题公园,设计主题尽可能涵盖现代科技、未来科技、科学幻想、神话传说、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娱乐性,适应不同年龄层次旅游者的需要。   4.不仅要重视旅游的经济化和产业化,更要强调旅游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融合和渗透,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
  (1)与农业相融合,大力发展庄园游。比如,整合葡萄种植基地、葡萄观光采摘园、葡萄酿酒基地,实现资源开发和建设管理一体化,发挥托汉森酒庄、吉奥尼酒庄、岱山庄园和机场路葡萄观光长廊等优势资源,继续推进酒庄的A级景区建设,高标准建设葡萄酒文化博物馆、主题酒店,逐步打造葡萄种植、旅游观光、休闲度假,葡萄酒文化交流汇聚一体的葡萄庄园游,打造中国最大的“葡萄产业生态与文化旅游长廊”,逐步形成“生态+文化”的旅游发展模式。
  (2)与工业相融合,开发参观型、访问型、参与型、自助型等多种形式的工业旅游,使旅游者了解工业产品特性及其制作过程,以及优秀的企业管理经验、企业文化,进而使旅游者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同时还有利于开拓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比如:废弃的工业矿区进行环境整治后开发煤炭工业游,让游客了解煤炭形成过程、体验煤炭工人的艰辛,发动吸引煤炭行业的创业者故地重游,重温当年拓荒创业的激情岁月。利用工业园区现有的资源,开展针对学生修学、择业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针对投资客商以招商引资为主体的工业旅游;针对政府机关、研究机构以调研考察为主题的工业旅游;针对老年人新旧对比或“怀旧”等为主题的工业旅游等。推出工艺文化创意之旅、工业环保修学之旅、工业产品展销之旅等特色旅游线路。
  (3)与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有机结合,提高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拓展城市发展的空间。大力创新开发模式,推动各类旅游要素集聚发展,不断催生新的旅游消费形态,提高旅游商品的内涵。
  (四)在扩张路径上从区域分割向跨区域合作转变
  近年来,跨省市的旅游合作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模式。相关省市间联合宣传推广、旅游线路对接、统一市场管理的格局正在形成。乌海市面积小、人口数量少,更要进一步打破地区壁垒,创新区域合作机制。要加强与兄弟盟市和周边城市在市场营销、产品整合、线路延伸等多方面的合作,跳出小城市的圈子,做“大区域”的旅游文章。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乌海与周边城市的旅游合作,建立资源优势互补、客源相互输送、线路合理延伸的合作机制。倡导成立“中国西部旅游经济联合体”,加
  入中国北方旅游经济联合体、中国东部旅游经济联合体的销售网络。充分发挥乌海市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多方面加强与阿拉善盟、巴彦淖尔盟、银川的旅游合作,共同打造“大河套”文化旅游区,进一步提升乌海市的城市旅游功能,使之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旅游休闲中心、购物娱乐中心。策划若干条跨区域协作的旅游线路,努力争取与周边地区旅游线路的延伸,如延安至乌海--陕甘宁边区西大门的延伸、酒泉航天城至乌海的延伸、青海塔尔寺至乌海的延伸等,精心设计旅游经典线路,突出黄河文化、大漠风情、草原民俗的特色旅游主题,实现乌海市旅游业的先借“翼”起飞,做好中转游;再振翅飞翔,做好目的地游。
  (五)发展模式从单一发展模式向突出主导与注重互补的多样化模式转变
  乌海少数景区难以构成对游客的强大吸引力,加之受资金、地域区划等方面的限制,一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景区仍然不成系列,难以成为“目的地”产品。因此,在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对乌海市现有景区景点进行整合,形成规模大、系列全、品质高、配套完善的“大品牌”势在必行。
  1.要突出重心。当前,在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上,尤要在凸显黄河风光、蒙古风情、书法文化、生态文明上出品牌、出效应。
  2.要以旅游精品系列工程为抓手。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精心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档次的重要旅游景区(点),引导、扶持具备条件的景区(点)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将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与甘德尔景区作为一个整体,整合周边自然和人文特色景观资源,使甘德尔山旅游景区由单独的沙漠黄河旅游景区发展为多元的、历史文化与自然景观交融的、配套完善的大品牌景区,将其打造为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作为乌海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品牌。
  3.要以历史文化为主线,对文化类型相同、景观差异的景区景点进行整合。以知名景区为龙头,对周边小景区进行整合,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战国时期的岩画、秦始皇筑的长城、汉武帝筑的古城、唐代的古墓、满巴拉僧庙等景区整合,实行风景名胜区的统一宣传、整体促销,增强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对游客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整体效能,打造旅游地的文化品牌。
  4.要以地文景观为核心,对景观区域内的景区进行整合。如将金沙湾、四合木自然保护区、一线天旅游景区、龙游湾湿地等统称“乌海国家地质公园”,形成对游客有强大吸引力的目的地产品。
  责任编辑:康伟
其他文献
今年上半年,在深入实施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调结构政策中,内蒙古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从消费品市场需求结构看,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从进出口市场需求结构看,全区海关进出口总值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12.2个百分点,出口总值增速高于进口总值增速31.5个百分点;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2.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7个百分点;从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看,全区农村牧区常住
期刊
我区第一批自治区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名单出炉,包头市达茂旗希拉穆仁镇等15个镇、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奇乾乡奇乾村等4个村入选第一批自治区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名录。获得自治区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在各项基础设施投资上享受城关镇待遇的政策,对相应符合条件的镇村给予一定奖补。  ——内蒙古新闻网  乡村传统的风貌不是落后的象征,而是等待开发的文化资源。
期刊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就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和巴彦淖尔市等5个盟市进行首轮巡视,共发现被巡视地区在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自治区28条相关意见、执行组织纪律、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38个,发现涉及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376件。  ——新华网  发现问题及时遏制,既是对人民群众负责,也是对当事人负责。
期刊
作为畜牧大区,内蒙古在畜牧业和畜产品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日前正式启动的内蒙古物联网追溯技术地方标准体系建设,旨在以内蒙古的地方标准和标准体系建设引领全国,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模式,为制定物联网技术畜牧业和畜产品行业标准体系和国家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内蒙古晨报  这才是畜牧业强区应有的水准!
期刊
一、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功能区构建的现实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切实落实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根本途径,但如何转变发展方式:不同的经济类型及发展条件会有不同的着力点和方法。对于转变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经济发展方式而言,根本在于草原畜牧业资源区域整合,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改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必须以现代市场经济组织运营思维调整畜牧业经济发展战略。目前,传统畜牧业仍然是内蒙古畜牧业经济主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进行海外并购越来越频繁。商业银行主要通过海外并购实现跨国经营,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扩大海外市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1984年到2009年,商业银行共发生了28起海外并购案,涉及的金额约200亿美元。其中尤以工商银行在并购案例中独占鳌头。从2000年到2012年,工商银行收购了香港友联银行、印尼Halim银行、澳门城兴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
期刊
一、引言  在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消费引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从而决定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推进消费来增进国民经济增长是“十二五”规划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的战略。因此,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拉动,是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现实选择。  国内学者张邦科(2012)、朱琛(2012)、杭斌、闫新华(2013)等基于西方消费理论对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解释或
期刊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公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确立了十项有力措施:一要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二要抑制金融机构筹资成本不合理上升;三要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四要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五要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六要完善商业银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七要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八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九要积极发挥保险、担保的功能和作用;十要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
期刊
一、商旅融合的基础  商业和旅游业同属现代服务业的范畴,两者本身就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商业涵盖了住宿餐饮业,这也是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之一;另一方面,旅游业离不开商业,旅游活动的开展必须建立在商品流通、购买、服务的基础上。两个产业的融合具有天然的优势。  随着传统旅游购物模式的改变,未来以游客自主式的购物需求将给商旅融合带来极佳的机遇。自2013年10月1日起,新的旅游法规定:旅游团或者跟旅
期刊
一、红色旅游发展背景介绍  (一)全国红色旅游业发展现状  红色旅游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瞻仰革命圣地的热潮,但当时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旅游活动。8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旅游迅速崛起。革命圣地、纪念地凭借多年来一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条件,也开始发展旅游业。这个阶段也被认为是红色旅游的真正起步阶段。90年代中后期,抗战胜利50周年、建国50周年、建党8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为红色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