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幼儿园开展融合性表演游戏已经有一段时间,融合性表演游戏对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还能促进幼儿语言智能、音乐智能的发展,能锻炼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幼儿集体观念的发展和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都有很大的作用。
融合性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幼儿自身并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也不能完成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因此决定了教师对幼儿的融合性表演游戏进行指导的必要性。
一、内容的选择
选择内容是融合性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同时故事中的角色要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要易于为幼儿掌握和表演,有集中的场景,易于布置。道具要简单,可以利用现成的桌椅、积木、胶粒拼图及实物等。
如《小熊请客》中表演的动作明显,场景中的房子可用桌椅与积木搭成,扮演小熊、狐狸和小花狗的小朋友带上相应的头饰即可。又如:《小鹿历险记》中有幼儿熟悉并使人们憎恶的“大灰狼”,还有性格特征明显的“黄鼠狼”、“花狐狸”的“小青蛙”等动物,故事情节简单,角色对话多次重复,如“小壁虎!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不行,不行太疼了,我还是继续跑吧!”,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如“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把尾巴拉断掉,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放个臭屁,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各种动物的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故深受幼儿喜爱,在融合性表演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不论是自己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都会使幼儿气氛活跃,情绪高涨,通过游戏,幼儿了解了动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同时得到了合作表演的快乐体验。
二、环境的创设
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是幼儿能否顺利开展融合性表演游戏的先决条件。日常进行的融合性表演游戏,可以在活动室中,用小椅子、小桌子或大的積木围起来设置小舞台,角色相对少的融合性表演游戏也可以有一个较固定的表演区,如《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只有两个角色,我们就安排在活动室的一角即可。布景应简单方便,避免过大过重过烦,更不能妨碍表演,只要能起到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就可以了。如:《小熊请客》中有一棵背景树,由两块KT板合成,表演时打开,狐狸可以躺在树下睡大觉,表演结束直接可以合起来放好,非常简单方便。
角色造型、服饰和道具也是很重要的,它们不仅能激起幼儿进行融合性表演游戏的愿望,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游戏的趣味性、戏剧性和象征性。为了更好地表现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个性特点,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融合性表演游戏时,根据作品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角色造型。例如:幼儿在进行《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融合性表演游戏前,商议怎么进行角色造型,幼儿会按角色各自挑选头饰,教师要想办法支持幼儿游戏的开展,可帮他们在服饰上作简要的点缀性装饰,为乡下老鼠头上扎一条头巾,为城市老鼠戴上一条领带。在道具上给乡下老鼠准备一只小篮子,给城市老鼠准备一只小挎包,两张小椅子并排一起就算是老鼠家的大门。这样简单的造型与服饰,对幼儿参加融合性表演游戏的激励作用很大,能使游戏顺利开展下去。
三、游戏过程的组织与指导
(一)、游戏初期提示幼儿故事发展的线索
游戏的初始阶段,幼儿可能对游戏的串联有些困难,常常有脱节和游戏中断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充当旁白的角色或者请能力强的幼儿担当,提示幼儿故事发展的线索或相关情节,幼儿可以根据旁白的提示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进行对白。
(二)、游戏中期引导幼儿表现特定的情景。
(1)老师有重点的观察
融合性表演游戏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幼儿对情节的发展和对白已经熟悉,表演自如了许多,不再需要教师进行旁白。但由于幼儿受生活经验和表现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他们常常不能把握好角色特点,出现表演不适当的情况。这一阶段教师应深入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和需要并给予适宜的指导。如在故事融合性表演游戏《小鹿历险记》中,教师发现幼儿不知应如何表现小鹿的形象,此时教师就引导幼儿观察小鹿跑的形态,分析小鹿害怕的心理活动,孩子们互相讨论、切磋,对着镜子表演小鹿形象,最终表现出小鹿害怕寻求帮助的心理特点。又如当教师发现幼儿表演的动作和表情与角色特点不符时,也应及时的给予帮助。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也会出现遗忘故事中的部分情节或对话不流畅,教师可悄悄地用语言或动作提醒,不要指责幼儿,影响其游戏的情绪。
(2)引导幼儿合作、协商有创意的进行表演。
在大班,要引导幼儿学会协商、互谦互让、自己分配角色。分配角色可由表演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幼儿担任,要使幼儿懂得照顾同伴,让胆小的幼儿也能扮演角色但也要避免能力强的幼儿经常做主角的情况。
要放手让幼儿去表演,因为这种表演是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如:表演“小熊请客”,狐狸来了,砰砰砰的大声敲着门,嘴里喊着“快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小熊和好朋友一起商量对策。最初,孩子们在表演时,往往按故事原文的情节进行,用小石子掷狐狸,把狐狸赶跑。当表演多次后,他们就会想出许多办法对付狐狸,有的幼儿还把“三只小猪”和“小兔乖乖”的故事灵活地迁移过来。
(3)帮助幼儿提高表演技能
文艺作品中的内容和情节需要凭借幼儿一定的表现技能而得以再现和展示,因此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是完成融合性表演游戏的一个重要前提。
首先要提高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教师要分步要求与指导,首先要让幼儿能大胆地把角色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次要让幼儿能较清晰、流畅地用普通话表演;最后要让幼儿知道运用自己的语调来表达思想感情。让幼儿在理解领会作品的前提下,通过具体的练习和实际操作,逐步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力。
其次要提高幼儿的形体表演技能。融合性表演游戏需要幼儿的步态、手势、动作比日常生活中的要夸张一些,要有表演的舞台效果,各个角色因其角色特点不同,还要求幼儿在融合性表演游戏中要恰当而准确地把握。例如,《神气的公鸡》中小公鸡上场一摇一摆,小白兔上场用“兔跳”,小蜜蜂上场用“小碎步”双手叉腰前后摇动,大白马上场用手脚着地的动作,我在指导幼儿时,要求他们动作幅度要稍大,并带点夸张,以充分表现出各自的角色特点。
(三)游戏后期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表演
在每一个表演活动结束时,我们都会开展一次“小舞台”活动,提供给孩子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活动中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参与融合性表演游戏的兴趣;在观看他人表演的同时,幼儿也学到他人的长处,拓宽了自己思路,丰富了经验;游戏结束交流分享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表演自信心。
就幼儿融合性表演游戏的实际而言,幼儿的融合性表演游戏是复杂多样的,因为这是幼儿创造表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指导是灵活随机的。因此,幼儿的融合性表演游戏应尊重幼儿意愿,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自己来做主,想玩什么融合性表演游戏,怎么个玩法,让幼儿自己来选择、自己来设计、自己来表演,教师最重要的是应该善于观察幼儿的融合性表演游戏,尊重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灵活指导,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融合性表演游戏要经历一个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幼儿自身并不能完成从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提升,也不能完成从目的性角色行为到嬉戏性角色行为、再到更高水平的目的性角色行为的回归。因此决定了教师对幼儿的融合性表演游戏进行指导的必要性。
一、内容的选择
选择内容是融合性表演游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直接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凡是幼儿熟悉并喜欢的故事、童话、诗歌等儿童文学作品及幼儿周围生活中有趣味,有意义的人和事都是幼儿表演的基本素材,同时故事中的角色要个性鲜明、情节简单,拥有趣味、动作性强,对话多次重复、语言琅琅上口要易于为幼儿掌握和表演,有集中的场景,易于布置。道具要简单,可以利用现成的桌椅、积木、胶粒拼图及实物等。
如《小熊请客》中表演的动作明显,场景中的房子可用桌椅与积木搭成,扮演小熊、狐狸和小花狗的小朋友带上相应的头饰即可。又如:《小鹿历险记》中有幼儿熟悉并使人们憎恶的“大灰狼”,还有性格特征明显的“黄鼠狼”、“花狐狸”的“小青蛙”等动物,故事情节简单,角色对话多次重复,如“小壁虎!救救我!大灰狼在追我!”、“不行,不行太疼了,我还是继续跑吧!”,特别适合幼儿的语言特点,如“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把尾巴拉断掉,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别急,别急,我来帮你,你可以学我放个臭屁,大灰狼就抓不到你了!”各种动物的动作性强,适合幼儿爱动的特点,又易于表演,故深受幼儿喜爱,在融合性表演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不论是自己表演还是观看他人表演,都会使幼儿气氛活跃,情绪高涨,通过游戏,幼儿了解了动物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同时得到了合作表演的快乐体验。
二、环境的创设
为幼儿创设必要的游戏环境,是幼儿能否顺利开展融合性表演游戏的先决条件。日常进行的融合性表演游戏,可以在活动室中,用小椅子、小桌子或大的積木围起来设置小舞台,角色相对少的融合性表演游戏也可以有一个较固定的表演区,如《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只有两个角色,我们就安排在活动室的一角即可。布景应简单方便,避免过大过重过烦,更不能妨碍表演,只要能起到烘托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就可以了。如:《小熊请客》中有一棵背景树,由两块KT板合成,表演时打开,狐狸可以躺在树下睡大觉,表演结束直接可以合起来放好,非常简单方便。
角色造型、服饰和道具也是很重要的,它们不仅能激起幼儿进行融合性表演游戏的愿望,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游戏的趣味性、戏剧性和象征性。为了更好地表现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个性特点,教师要引导幼儿在融合性表演游戏时,根据作品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角色造型。例如:幼儿在进行《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融合性表演游戏前,商议怎么进行角色造型,幼儿会按角色各自挑选头饰,教师要想办法支持幼儿游戏的开展,可帮他们在服饰上作简要的点缀性装饰,为乡下老鼠头上扎一条头巾,为城市老鼠戴上一条领带。在道具上给乡下老鼠准备一只小篮子,给城市老鼠准备一只小挎包,两张小椅子并排一起就算是老鼠家的大门。这样简单的造型与服饰,对幼儿参加融合性表演游戏的激励作用很大,能使游戏顺利开展下去。
三、游戏过程的组织与指导
(一)、游戏初期提示幼儿故事发展的线索
游戏的初始阶段,幼儿可能对游戏的串联有些困难,常常有脱节和游戏中断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充当旁白的角色或者请能力强的幼儿担当,提示幼儿故事发展的线索或相关情节,幼儿可以根据旁白的提示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并进行对白。
(二)、游戏中期引导幼儿表现特定的情景。
(1)老师有重点的观察
融合性表演游戏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幼儿对情节的发展和对白已经熟悉,表演自如了许多,不再需要教师进行旁白。但由于幼儿受生活经验和表现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他们常常不能把握好角色特点,出现表演不适当的情况。这一阶段教师应深入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和需要并给予适宜的指导。如在故事融合性表演游戏《小鹿历险记》中,教师发现幼儿不知应如何表现小鹿的形象,此时教师就引导幼儿观察小鹿跑的形态,分析小鹿害怕的心理活动,孩子们互相讨论、切磋,对着镜子表演小鹿形象,最终表现出小鹿害怕寻求帮助的心理特点。又如当教师发现幼儿表演的动作和表情与角色特点不符时,也应及时的给予帮助。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也会出现遗忘故事中的部分情节或对话不流畅,教师可悄悄地用语言或动作提醒,不要指责幼儿,影响其游戏的情绪。
(2)引导幼儿合作、协商有创意的进行表演。
在大班,要引导幼儿学会协商、互谦互让、自己分配角色。分配角色可由表演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幼儿担任,要使幼儿懂得照顾同伴,让胆小的幼儿也能扮演角色但也要避免能力强的幼儿经常做主角的情况。
要放手让幼儿去表演,因为这种表演是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如:表演“小熊请客”,狐狸来了,砰砰砰的大声敲着门,嘴里喊着“快把好吃的东西拿出来!”小熊和好朋友一起商量对策。最初,孩子们在表演时,往往按故事原文的情节进行,用小石子掷狐狸,把狐狸赶跑。当表演多次后,他们就会想出许多办法对付狐狸,有的幼儿还把“三只小猪”和“小兔乖乖”的故事灵活地迁移过来。
(3)帮助幼儿提高表演技能
文艺作品中的内容和情节需要凭借幼儿一定的表现技能而得以再现和展示,因此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表演技能是完成融合性表演游戏的一个重要前提。
首先要提高幼儿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教师要分步要求与指导,首先要让幼儿能大胆地把角色的语言表达出来;其次要让幼儿能较清晰、流畅地用普通话表演;最后要让幼儿知道运用自己的语调来表达思想感情。让幼儿在理解领会作品的前提下,通过具体的练习和实际操作,逐步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技能力。
其次要提高幼儿的形体表演技能。融合性表演游戏需要幼儿的步态、手势、动作比日常生活中的要夸张一些,要有表演的舞台效果,各个角色因其角色特点不同,还要求幼儿在融合性表演游戏中要恰当而准确地把握。例如,《神气的公鸡》中小公鸡上场一摇一摆,小白兔上场用“兔跳”,小蜜蜂上场用“小碎步”双手叉腰前后摇动,大白马上场用手脚着地的动作,我在指导幼儿时,要求他们动作幅度要稍大,并带点夸张,以充分表现出各自的角色特点。
(三)游戏后期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表演
在每一个表演活动结束时,我们都会开展一次“小舞台”活动,提供给孩子们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活动中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提高了参与融合性表演游戏的兴趣;在观看他人表演的同时,幼儿也学到他人的长处,拓宽了自己思路,丰富了经验;游戏结束交流分享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表演自信心。
就幼儿融合性表演游戏的实际而言,幼儿的融合性表演游戏是复杂多样的,因为这是幼儿创造表现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指导是灵活随机的。因此,幼儿的融合性表演游戏应尊重幼儿意愿,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自己来做主,想玩什么融合性表演游戏,怎么个玩法,让幼儿自己来选择、自己来设计、自己来表演,教师最重要的是应该善于观察幼儿的融合性表演游戏,尊重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灵活指导,以促进幼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