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840150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少同学升入高中后,总觉得在语文学习上与初中阶段相比,有了较大的跳跃,面对注重能力的新题型,茫然不知所措,成绩在下降,心理上也很不平衡。如能适时调整心态,扎实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就能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就能实现语文学习从知识型到能力型的过渡。
  关键词:初中 高中 语文 衔接 过度
  一、高一学生语文成绩下降的原因
  1、初、高中课标的差异
  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不同,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从而导致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困难。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致使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语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
  如诗歌教学。初中阶段实际教学不是很重视,基本只要求学生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
  再如文言文阅读。初中阶段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而高中阶段则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2、教材的原因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语文“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语文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教法的原因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教师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方式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语文的学习。
  二、相关对策研究
  注重教法、学法的衔接。由于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初、高中在目标要求上的侧重点不同。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对学科知识体系的掌握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高中还面临着一个国家的选择性考试——高考。因此初、高中在教法和学法上必然存在差异。
  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我们觉得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
  1、多读。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兼而有之。读的内容也要杂,课本要读,报纸要读,科技文章也要读。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厚积薄发。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教材,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初中强调合作,高中更强调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自己分析判断。因此,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要求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
  2、多写。据统计,一个人要达到文通句顺,至少要写够十万字。显然,初中一学期按规定写六次作文,每次五百字,三年总计约两万字,即使加上小学阶段作文,考试作文等,写作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写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如日记、周记、笔记、感想,小作文、大作文等。同时要注意,作文不光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要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可互相评改,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3、多听。不光听教师说,听教师泛读,也要听课文朗诵录音。 指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学生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主动参与,积极的思维。强调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动态学习,重视能力提高。使学生认识到,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
  4、多练。高中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有的学生做过的试题,读过的文章,考试考到了,又不会了;有的学生这道试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就是因为他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只有找到了某一个知识点的运用规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练习的任务。
  总之,实施高一语文教学,既要紧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又要面对现实,瞻前顾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只有认真搞好初高中语文的衔接与过渡,才能较好完成高一语文教学任务,为高二高三语文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北省广平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它的两个重要分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在理念上的融合碰撞、目标上的思想统一、方式上的交汇对接都引起了许多教育学家的研究探讨。其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若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带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是我们每一个做校长的追求,而如何去带团队却各有各的智慧。俗话说“好舵手善借八面风”,借专家之口达自己之意是我做校长几年来一直坚持的一种做法,感觉不错,与大家分享。  一、借专家之力达自己之意,用在每学期开学之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是因为,每当一个新的阶段开始的时候,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会有一些新的打算、新的追求,因为人
期刊
有人开玩笑的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我带着对班主任工作的好奇心,一毕业就尝试着担任班主任这个重任。一开始我感觉非常新鲜、有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更感到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件非常繁琐、但同时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
期刊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出《论语》,说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孔子提倡学思结合,学以致用,这与我们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大体相同。但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时,我们却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学,更缺少思,也自然很难以实现学有所得。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自然会引发我们对“语文课应带给学生什么”的思考,笔者的浅思如下:  一、语文课首先应体现人文性而不是直奔考试。  新课程标准对新的语文课的指向是要具有
期刊
摘要:数学学困生并不是学不好数学,只有我们教师准确找出产生学困生的原因,理解学困生的心理,才能有效地采取措施来转化他们。这就要求教师在转化学困生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的主人。  关键词:学困生 教师 原因 转化  《教育学》指出学困生是指智力在正常范围内,但学习基础差,目的不明确,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上课注意力易分散,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
期刊
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  一、提高学生的热情及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用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教学环节去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设适宜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发挥其主导作用,轻松、愉快地学习。  二
期刊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与传统教学比较的基础上,新课标确定了小学语文教育的明确目标。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注意力很难集中,以至于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所以
期刊
摘 要:政治课教师要让每个学生知道学习的责任感,运用好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积极愉快的勤奋好学的整体学风与氛围,建立平等的尊师爱生的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提高教学时效。  关键词:学生 兴趣 政治课 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在教学中,运用好的教学方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不仅传授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
期刊
学校引入“27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近两个月,已取得明显效果:教师主体变主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教学楼一楼至六楼,各班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在这两个月的模仿和学习中,我发现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讨论、展示、点评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我对“如何组织学生有效讨论”一些比较粗浅的认识。  现在我们上课或者是听课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老师一宣布讨论,教室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应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从事多年语文教学的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课堂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阵地,而教师是这个阵地的组织者,如果教师组织不好,调动不了学生兴趣,那么,学生上课一会儿就“魂”飞“魄”散,时间长了也对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