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应该带给学生什么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haiwz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出《论语》,说的是学与思的关系。孔子提倡学思结合,学以致用,这与我们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大体相同。但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时,我们却发现很多学生不会学,更缺少思,也自然很难以实现学有所得。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自然会引发我们对“语文课应带给学生什么”的思考,笔者的浅思如下:
  一、语文课首先应体现人文性而不是直奔考试。
  新课程标准对新的语文课的指向是要具有人文性、实践性和民族化的特点,把人文性放在了第一位。我认为这正是新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本质的区别。传统教学是只见知识不管人,把人当成了盛知识的容器,这是由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决定的。而新课程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以人为本设计教学,以人为本组织教学,以人为本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过程与方法中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实现情感、态度的转变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人的全面成长。这与我们想要的考试成绩并不矛盾,但我们直奔考试忽略了人文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受到打击,定会“鸡飞蛋打”,什么都得不到。以七年级课文《安塞腰鼓》为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我们简单确定为:1、体味感情;2、品味语言。看似简单其实我们都能感到与传统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确定的本质区别,即我们是从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的角度,注意到有感情是人的第一特征,所以我们首先关注学生的第一需要,让学生“体味感情”,并在体味感情的基础上去“品味语言”。如果这两点做到了,那么新的字词、排比、修辞以及文章的结构、写作特色也自然装在了学生心中,而且会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因为触动人的感情的东西是有很强的冲击力的。
  二、语文课要注重实践性,体现知识好用而非系统性。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字、词、句、段、篇、语法,逻辑、修辞都要成系统,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新课程强调语文知识的实践性,强调好用,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学生对学习有用的体验性。而且只有学生有了体验性,才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才能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使后续学习越学越爱学,越会学,越学越好。还是以七年级课文《安塞腰鼓》为例,教学中我们不再按照传统的程序去分析解读课文,而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只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四次出现,仔细体会每一次出现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去读课文,不讲很多的道理和这样写的好处,而是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体会作者通过这样的语言实践带来的表达效果。只有具体才能深入,面面俱到则面面不到过去我们是深有体会的。
  三、语文课应与生命同行。
  人文性把人看成活生生的人,而非工具或容器;实践性注重了人的内心的体验、感悟与感动,这是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人的生命得到了应有的尊重,才能焕发出生命的生机,实现生命的成长。而构成课堂的不只是人的生命,还有文章的生命。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不管是中国的文章还是外国的文章,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作者带着生命的激情用有生命的文字书写成的,所以我们不仅要尊重人的生命,同时也要尊重文章的生命,乃至文字的生命。传统教学的做法是把一篇好好的文章肢解开来,从字词入手、写作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析段意,归纳中心思想一路分析下来,破坏了文章的生命,自然也难以唤起人的生命的呼应。缺少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破坏了文章的生命,也就消灭了课堂的生命,教学就难以进行。所有的目标都会被搁置,所有的努力也都会很茫然,很没价值。生命才是语文课堂的动力,语文课只有做到与生命同行,才会有活力有生机,才能实现师生的生命在语文的学习中共成长。还是以七年级课文《安塞腰鼓》为例当我们通过播放视频、指导学生真情朗读等措施把学生带入到作者用心、用情所书写的西北黄土高原那“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激烈而充满生命律动的情景之中,使之与学生年轻的生命律动共舞,想不让学生在感动中学习,想不让课堂充满生机都难!
  从生活出发,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我们才能理解新课程标准理念的精神实质,也才能认识到摒弃传统教法实施新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把语文课上成全新的语文课,真正承担起并力争较好实现新课程改革赋予语文教学的使命。
  (作者单位:重庆市云阳县新阳小学)
其他文献
“东施效颦”一语出自《庄子.天运》,书中记载美女西施生病时,皱着眉头,按着心口,格外楚楚动人。邻居一丑女见后,自以为这样很美,便照着做,结果难看至极。“东施效颦”讽谕的是现实生活中盲目模仿、结果适得其反的人与事。  诚然,东施追求“美”的心理是无可厚非的,只是选择的表现方式不对,导致事与愿违。无独有偶,如今校园里“追星族”的所作所为,比东施有过之而无不所不及,他们非但头型、发式、衣着、容貌发生了翻
期刊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者,我们担负着培养学生、塑造学生的重要任务,在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既会取得成绩,也会暴露出许多不足,面对学生的不足,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不同的态度对于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有些班主任似乎多了一些急躁,面对学生的不足,常常会把他们批的体无完肤,讽刺,挖苦的话语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伤害,甚至是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的逆反心理也增
期刊
摘要:记单词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汇,只有解决了效率的问题,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提高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词汇 记忆 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记忆单词。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笔者在试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记单词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
期刊
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在初三学习化学时,大家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只要认真努力并注意学习方法,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就是如此。  一、首先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
期刊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明在我们幼儿园的实践工作中,对幼儿的教育而言,须注重孩子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的思想早在古代就有,如在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可以说,养成教育是幼儿学会做人最基础、最重要的课程。有的家长认为,早期智力的开发是首要的,如识几个字、背几个字、背几首诗效果立竿见影。但大多数家长意识到孩子的良好
期刊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贯彻落实《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文化建设,首先要求我们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当前农村中小学文化建
期刊
【摘要】我是一个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的初中教师。三十多年来,为了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我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虚心吸取各种教育教学经验,并以自己的学生为实验对象,对每届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热爱和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也是搞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热爱学生 教育成功  时代的步伐已经踏进了二十一
期刊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它的两个重要分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在理念上的融合碰撞、目标上的思想统一、方式上的交汇对接都引起了许多教育学家的研究探讨。其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的教育目的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指出:“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若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带出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是我们每一个做校长的追求,而如何去带团队却各有各的智慧。俗话说“好舵手善借八面风”,借专家之口达自己之意是我做校长几年来一直坚持的一种做法,感觉不错,与大家分享。  一、借专家之力达自己之意,用在每学期开学之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这是因为,每当一个新的阶段开始的时候,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会有一些新的打算、新的追求,因为人
期刊
有人开玩笑的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我带着对班主任工作的好奇心,一毕业就尝试着担任班主任这个重任。一开始我感觉非常新鲜、有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更感到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件非常繁琐、但同时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做班主任老师是不乏味的、没有遗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