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与推广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三十六簧方笙是一种表现力丰富的加键半音笙。它音位排列科学、音域宽广,在演奏上和声丰富、转调便捷、音色甜美。如今,在独奏、小型民族乐队的伴奏、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合奏中都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围绕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与推广展开论述,对三十六簧方笙的形成轨迹做简单梳理,分析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技巧和优越性,并对其推广普及提出几点看法,以增进广大笙爱好者对三十六簧方笙的了解和关注。
  关键词:三十六簧方笙;形成;演奏;推广
  
  引言
  笙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也是世界簧管乐器的鼻祖。在民间吹打乐和民族乐队的演奏中,它起着重要的融合作用。它主要用于捧、抱伴、烘托气氛。要想使笙从一个伴奏乐器成为一种独奏乐器而出现于舞台,就必须要在笙的音域、音色、音量、演奏技巧等方面进行改革。
  自二十世纪中期以后,随着民族乐队的迅速发展和乐曲创作的复杂化,传统笙在实际演奏中出现许多不足和难以克服的困难,主要是:音量较小,音域狭窄、转调困难、不能按照作曲的需要演奏和声等等。为了满足笙独奏和笙在乐队中的需要,一些演奏家和笙的制造者对笙进行了改造,出现了加键笙、扩音笙、转盘笙、抱笙等多种形制的高、中、低音笙,音域也在不断完善。
  三十六簧方笙,是由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杨大明、笙制作技师张子瑞等人在方笙的基础上,从加簧、加键、扩音三个方面进行改良而形成的。它音域宽广、音量宏大、转调便捷,既可演奏传统和音,又可演奏大小三、大小七及其转位等结构复杂的和弦及和声进行,表现性能在传统笙的基础上得到大大拓展,成为现代笙族乐器里的主角。“1986年,在湖北武汉市召开了全国笙规范化研讨会,经笙演奏家、制作家们多次研究,推荐它为改革笙的规范笙。”下面,本文就三十六簧方笙的形成、演奏和推广三方面展开论述,对三十六簧方笙的形成轨迹做简单梳理,分析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技法和优越性,并对其推广普及提出几点看法。
  一、 笙的历史演变概况
  谈到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与推广,首先要對乐器的形成轨迹有个大致的了解。三十六簧方笙是在传统笙基础上改良而成的,不论音色、音质、形制以及发音原理和演奏手法都是在保持传统风格及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因此先对笙的发展轨迹作简要梳理。
  笙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十五世纪,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和”的记载,(古时大笙称之“竽”,小笙称之“和”),西周时期的著作《诗经•小雅•鹿鸣》内写有“吹笙鼓簧”,《尚书•益稷》中也有“笙镛以间”的记载。由此可见,笙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在先秦时期,笙作为重要的吹奏乐器,曾经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唐诗曰“凤凰三十六,碧天高太清”,“玉桃花片落不尽,三十六簧能唤凤”;在陈杨的《乐书》(成书于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 年) 记有“今太常笙浊声以十二,中声十二,清声十二,俗呼曰‘凤笙’孟蜀主所进。”此笙有浊、中、清三组音组成,每组都由十二个半音组成。以上证明唐代就有36 簧半音笙。
  然而自唐代以后,由于外域音乐传入,尤其是“燕乐”的兴起和弹拨乐的广泛使用,笙开始衰弱,并从原先的主奏、领奏乐器逐渐跌落为戏曲说唱乐队中的伴奏乐器。之后,笙离开宫廷,流入民间,发展非常缓慢,簧管数日益减少。到宋、元、明、清时期,普遍应用的笙为十七簧圆形笙,外观基本和现代笙一样,但受音域和转调困难等因素的限制,只用于民乐合奏或为地方戏曲伴奏,完全失去了领奏、主奏的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以著名的笙演奏大师胡天泉、闫海登两位先生为代表,他们以“ 凤凰展翅” 、 “ 晋调” 等曲目重新将笙推向了独奏舞台。为了满足笙独奏和笙在乐队中的需要,一些演奏家和笙的制造者对笙进行了改造,出现了加键笙、扩音笙、转盘笙、抱笙等多种形制的高、中、低音笙,音域也在不断完善。成功研制的现代笙完全替代了传统笙在乐队中的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笙在乐队中转调难、音域不全的缺陷。
  二、三十六簧方笙的形成及其性能的优越性
  (一)三十六簧方笙的形成
  三十六簧加键扩音方笙是由北京民族乐器厂管乐技师孙汝桂、中央民族乐团笙演奏家王慧中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笙演奏家杨大明共同研制的。其结构采用的是流行于河南、安徽一代的方笙形制,将36根笙管分前、中、后三排平行排列,左右两边开口,并在笙管上加共鸣管;其外观造型仍保持了“凤型”这一传统风格,有凤头(长的吹咀嘴)、凤身(笙斗部)凤尾(笙苗部),做工精美,不失民族特色(见下图)。在30 多年的不断研制、改革和实践中,三十六簧加键扩音方笙已经日趋完善, 音域g至#f3 (近三个八度), 极大地提高了表现力。
  三十六簧方笙图
  不少演奏家、教育家被该笙的优越性能所吸引,很快就接受使用,并创作演出了许多风格新颖的作品,丰富了演奏技法,提高了笙的演奏技艺。.
  (二)其性能上的的优越性
  三十六簧方笙由于吸收西洋木管之优点,扩展音域,构成三个八度的半音阶音律,转调方便,胜任大篇幅的旋律演奏,具备颗粒性强,音色华丽、清澈、悠扬等特质,在乐队中经常但任领奏、华彩的演奏。因此,演奏者在吹奏时,重要的问题就是了解它的特点,这样,才能在演奏时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音域宽广,音位排列科学合理。以下为三十六簧方笙音位音域图:
  此乐器采用了八度音苗并排的音位排列(见上图),这既可以两个八度、三个八度叠置使用, 也可只用其中任何一个。此排列指法有规律,在实际演奏中易于学习和掌握。传统的笙主要以十七簧笙为主,音域仅有一个半八度,而且半音不全,高音多,缺乏富有表现力的中、低音,乐曲进行当中无法演奏一些升降号较多的曲目。而三十六簧方笙拥有三个八度的半音阶音列,如图所示:音区从小字组的g跨到小字三组的升f,音域大大扩展,笙的表现力得到极大丰富,为未来乐曲的改编和创作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前景!
  2、按键控制发音,演奏指法灵活方便。在传统笙的基础上加簧加键改良而来的三十六簧方笙,不仅保持了外形的美观,而且演奏指法更加灵活方便。既能演奏传统四、五、八度和声,又能奏出完整的和弦,真正的做到了合理、方便和科学。克服了传统笙笙苗加的越多演奏越不方便的缺点,用加键取代按孔,在笙苗的上端开一音窗,用按键控制发音,解决了传统笙的漏气、费气问题,发音灵敏度得以提高,使其对演奏技法方面的潜力得到更大的挖掘,按指上也方便了许多。
  3、音量宏大,音色纯正甜美、清澈悠扬。高音区:音色明亮甜美,清脆透明;中音区:柔和、丰满、圆润;低音区:音质低沉、苍劲、和弦色彩浓郁,单音旋律亦感人倍至。实践证明由于方形笙斗四边为棱角形,气流冲击簧片发音时,笙斗内四面发生折射回声,因此,方形笙斗产生的音量比圆形笙斗大,声音具有穿透力。
  4、在演奏记谱方面。用该笙看五线谱演奏、参加乐队的排练演出,要比看简谱演奏方便得多,因为在乐队中,有的作品转调较多,而且主要演奏西洋和声,笙的传统和音较少,这样,用三十六簧笙看五线谱演奏,不需要过多考虑笙的把位,不用担心转到不熟悉的调上,只要熟悉了该笙的音阶,这个问题的解决就轻而易举了。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三十六簧方笙在演奏单音方面弥补了传统笙演奏单音旋律不流畅的不足。它能够快速、流畅的演奏各种风格的中、外乐曲,发音也更为丰满。
  三、三十六簧方笙的演奏技法
  天津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附中主办的“著名笙演奏家王慧中教学讲座”于2010年4月9日在天津音乐学院附中举行。他示范讲解了36簧方笙的各种演奏技巧并提出了“36簧加键方笙独奏艺术传统化”的独特见解。36簧方笙的独奏艺术不仅要吸收借鉴西洋管乐器键盘乐器的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中国笙的传统和声、传统技巧和笙的传统风格。王慧中还用三十六簧加键方笙现场演奏了多首不同风格的乐曲:有他创作的乐曲《傣乡风情》、还有传统风格的经典乐曲《凤凰展翅》以及外国名曲《野蜂飞舞》,最后还与笛子演奏家杜次文合作奏了传统乐曲《五梆子》,展示了36簧方笙的传统伴奏吹法。这充分体现了三十六簧方笙演奏技法及演奏风格的多样性。下面,就三十六簧方笙几种极具特色的演奏技法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 演奏中“悠舌”技巧的运用
  类似于弦乐揉弦的平均律就叫“悠舌”。要求吹奏者用舌颤气息的控制,使口腔吸入或呼出的气流产生迅速而有规律的波动,造成笙苗气柱的相应波动。
  悠舌技巧在演奏单音旋律和双音旋律中均可使用,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使音色变的优美柔和,从而增强旋律的感染力
  悠舌的运用一般不作具体的标记和规定,大多用在旋律中比较长的音符上,其大小、快慢、强弱对比也都由演奏员根据乐曲的内容风格、情绪表现等自由处理。但由于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以及个人爱好和艺术修养的不同,每个人对悠舌的处理都是各具特色的。因此,我们要掌握好悠舌呼吸的关系,奏出自己的个性。
  (二) “打音”技法在音乐表现中的多变性
  “打音”技法是由气、舌、指三者有机结合而成,是笙演奏中的重要技法之一。它是在吹奏某一旋律主音的同时将旋律主音之外的一些音(这些音一般不与主音构成小二度关系,并与主音在一个八度音域中) 同时按下并立即抬起而形成极具力度的音响效果。
  根据音乐作品表现内容的不同,打音技法在音乐的表现中呈现多样性特点,可分为“强打音”、“中打音”和“柔打音”三种。例如:“强打音”技法在张之良先生的《秦王破阵乐》的引子中的加入,将千军万马整装待发的古战场形象和秦王那种威严挺拔的王者风范描绘的栩栩如生;其次是“中打音”,它是常在日常吹奏过程中被用来烘托音乐气氛的一种手法。如《牧场春色》中第二部分 “中打音” 技法的烘托, 就给听众展示出了辽阔的草原上马队驰骋而来的热烈情景;还有在某一拍上自由加上的“柔打音”, 是在很多情况是指我们比较常用的没有给予很强力度的打音, 主要作为一般性的音乐烘托来使用。
  这三种打音的使用多是根据音乐表现的多变性的需求和演奏者自身对音乐内涵的感悟决定的。我们要准确的把握“打音”的力度变化从而准确的表达音乐的内在涵义。
  (三) 多织体演奏技法的运用
  多织体演奏技法也称笙的复调运用。在阎海登先生创作的笙独奏曲《晋调》中第一次出现了双声部复调,上方声部是一个音的十六分音符的固定音型,下方出现旋律音。 如今,除在笙的传统和声中运用持续长音和固定节奏型二种简单的复调外, 在现代和声的运用中还有以下新的发展。如由陈铭志先生创作的笙赋格曲《远草赋》、张之良先生创作的《伐木》、赵晓生先生创作的《晚风》等系列音乐作品中, 对笙的复调运用上有了更新的突破。《远草赋》中充分运用了二声部、三声部复调技法,而在《晚风》、《伐木》中, 在采用二声部复调中, 高声部运用不同节奏、节拍的两个固定的变化音, 以不变应万变, 低声部旋律却在近关系调上回荡起伏, 三声部运用上又是不同的调性模仿, 开创了笙曲多调性和无调性音乐家处理的新路。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有不少笙演奏家在尝试笙演奏赋格作品。陈铭志先生创作的《远草赋》是笙曲中的第一首发表的赋格作品,此曲运用赋格写作手法,使笙的演奏完全换了一个角度,并且给笙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思路。这首作品不仅把笙演奏复调的特点表现出来,而且把在一个笙上自由转调的能力也完全体现出来,更进一步发展了笙的多声部演奏,而且在演奏复调声部的速度上也有了新的提升。此外,还有赵晓生先生的二部、三部复调曲《唤凤》,中央音乐学院冯海云先生为三十六簧键笙改编的以民歌为素材的《中国传统民歌主题——笙复调曲集》二部、三部复调作品等等。
  此外,除牢固掌握此笙演奏技巧之外,吹奏时找准触键的感觉非常重要,手指的弹性要好,要特别注意是“点击”而不是“压击”,要特别注意音的颗粒性,感觉上要让声音“立”起来。这时演奏风格要努力向西洋乐器的风格上靠,“像单簧管那样结实透亮、像双簧管那样秀丽、像长笛那样飘逸、像大管那样憨厚朴实,这样,演奏风格呈显立体化状,给人以清新、内函丰富、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通过对所列部分三十六簧方笙演奏技法的分析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独特的演奏技法对于塑造音乐形象和演奏风格的重要性,以传统和音为代表的传统演奏技法以及传承至今的各种传统演奏技巧,是笙演奏艺术的立足之本;学习本民族其它艺术的特点,借鉴外国音乐的先进技法,是继续发展笙演奏艺术的助动力。这种中西融和的思路,正如国乐大师、国乐改进的先驱者刘天华在《国乐改进社缘起》中指出的那样:“一国的文化,也断然不是抄袭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反过来说,也不是死守老法、固执己见就可以算数的。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四、对三十六簧方笙应用现状的思考
  (一)三十六簧方笙的应用现状
  目前,从笙的母型中派生出的各类形制的笙达百余种,加之各流派对笙的风格追求、演奏形式、演奏方法不相统一,给笙的制作、演奏、教学和作曲、配器都带来诸多不便,影响着笙的规范化进程,严重阻碍了笙的发展、传播和普及。
  通过演奏实践证明三十六簧方笙是目前改良笙中较为成功的一件,它具有音域宽广,表现力强;半音俱全,转调方便;安装音键,省气灵便;能吹传统,能奏和弦;排列科学、易记、好按等一系列优越性。如今,在独奏、小型民族乐队的伴奏、大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合奏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尤其自1986年湖北武汉召开的全国笙规范化研讨会推荐它为改革笙的规范笙以来,36簧方笙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构造日趋成熟标志着中国笙已基本具备“世界性乐器”内涵的条件并且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前景,目前,在我国内陆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新加坡的各大民族乐团、音乐学院也大都采用了36簧方笙的演出和教学。
  (二)三十六簧方笙的普及推广具有必要性
  “笙,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随着国家的昌盛,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笙的传承与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发展,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学术的精神来继承与创新,建立合理的教育机制和完善的演奏体系。
  1.三十六簧方笙将笙由一件传统的伴奏、合奏乐器发展成一件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这对笙的推广和普及无疑是一种重大的贡献。
  2.三十六簧加键方笙在适应和推动中国民族管弦乐的发展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科学合理的音位排列,在客观上为推动笙音位排列的规范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3. 对学生而言,三十六簧方笙合理、科学的指法排列,宽广的音域,完整的三个八度的半音阶,使学生们在学习中,再也不会因为乐器自身的局限而更换曲目。任何流派任何年代的作品在该笙上都可以非常自如地演奏,为学生们专业课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关于推广普及的几点建议
  1.社会推广
  对社会而言,要逐步完善教育体系,培养众多职业化、高水品的专业人才。对于继承和发展笙的演奏体系,是必要的资源条件。
  2.高校推广
  建议各艺术院校和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专业能够广泛的引进并让学生掌握这种笙,以拓宽三十六簧笙的普及面,从而加快笙的系列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
  3.笙改革与乐曲创作改编齐头并进
  该笙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是具有强劲的生命力的, 但要更充分地体现它的价值,必须靠更多的优秀曲目来证明。 笙改革与乐曲创作改编齐头并进是笙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步,尽管现在已经有不少的新作问世,但在表现现代和声、复调、大型作品方面还只是探索阶段,现代作曲手法与“韵味十足”的民族音乐完美地结合,有影响的作品的数量还是太少。因此,需要我们更多的从事笙演奏的同行以及作曲家们继续去开发、挖掘、完善它, 期待此举能为三十六簧笙的完善和推广开辟一条宽阔的大道。
  4.规范并统一演奏技法的标识
  对演奏技法的概念进行更加准确的标识,简化相同或相近的技法标识,既有利于学笙者对技法的了解、体会和掌握,又会对此笙的传播与普及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五、结语
  如今,三十六簧方笙无论是形制改良、演奏记谱、笙曲创作还是技巧创新、专业教学都向着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促进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繁荣。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的不足之处: 体积较大, 带来一些不便;受竹材限制, 形制尚不完全一致;高音区发音尖锐刺耳,低音区声音飘忽不稳,笙的音色不够统一等。但我相信,随着演奏实践和逐步改良,三十六簧方笙会更加完善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希望这篇论文能让大家更加了解和关注三十六簧方笙的发展,为三十六簧方笙的完善及应用和推广贡献一份力量。
  參考文献:
  [1]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 中国笙艺术[M]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 2006.
  [2]谭军.谭军教三十六簧笙[M] .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4
  [3]胡天泉.略谈笙的演奏与发展[J].北京:文化艺术出版, 2006.
  [4]王磊.三十六簧方笙的发展轨迹[J].乐器,2009:11
  [4]胡天泉,杨守成,岳华恩. 笙曲集:第一册[M] . 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
  [5]李 强.浅谈中国民族乐器——笙的发展[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
  [6]牟楠.关于笙的教学与演奏的思考[J].山东: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3:4
  [7]唐富.双声部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应用[J].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8]牟善平、徐超铭、萧江.笙练习曲选[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涉法涉检信访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态势,要求我们必须全面、客观、科学地看待和处理涉检信访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妥善处理涉检信访问题的长效机制,推动涉检信访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这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也是检察工作今后面临的一项严峻课题之一。  关键词:完善;涉检信访;构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社会矛盾
期刊
近年来,崇仁县检察院党组把检察文化建设作为检察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认真按照《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纲要》的要求,积极构建富有崇仁特色和具有检察行业特点的检察文化体系,以“六种文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推动“文化育检”工作创新发展。  一、构建目标文化,树立“争创一流”意识  结合检察文化建设和“文化育检”工程,该院党组提出了争创“四个一流”的目标,即“一流的班子,一流的队伍,一流的业绩,一流的口碑”。“一
期刊
2009年11月27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检察机关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决议》在充分肯定全省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重申了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强调了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明确了司法、执法机关应当接受并配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责任。检察机关适用“因无逮捕必要”而不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是监督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
期刊
近段时间以来,全国发生多起直接以幼儿、小学生为侵害对象的严重刑事犯罪,严重影响了校园学生人身安全和教学秩序,校园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加强对校园的安全保障,广丰县检察院就2007年以来发生的危害校园安全案件进行了调查,深入分析了危害校园安全犯罪的原因,并对如何加强防范提出了建议。  一、危害校园安全犯罪的情况及特点  2007年以来广丰县检察院共受理批捕危害校园安全犯罪案件11件,提起该类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技术化、智能化的反侦查手段,贪污、贿赂犯罪越来越突出,相比反贪侦查手段却没能跟上科技进步的要求,针对此种状况,本文拟对反贪侦查中运用技术措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要及具体运用立法建议等作一探讨。  关键词:现代科技手段;反贪;运用    一、现代科技侦查手段运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需要  我国现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有权运用技术侦查措施,理论界对此争议也颇大,有肯定说,也有
期刊
摘 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以刑事法律的规定为基础,在刑法适用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就是要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就是应遵循程序法定原则。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讲求区别对待原则,做到罪责刑相适应、相均衡。  关键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罪责刑相适应    发挥刑事政策在刑事法律运用中的宏观指导作用,对于控制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时下,实务界和理论界倡导的合乎刑事法治理念的宽严相济刑
期刊
社区矫正是一个外来词,它是一种将罪犯放置于社会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刑罚执行方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有关规定,“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
期刊
摘 要:公安司法机关是行使国家执法权与司法权的国家机关,其本应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与法律的践行者,但实践中这一领域的职务犯罪仍层出不穷。本文在梳理全市近几年公安司法领域立案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的分析方法,力图找出其发案原因,以期对预防该领域职务犯罪有所裨益。  关键词:公安司法领域;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    近年来,我市公安司法领域的职务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200
期刊
摘 要:中國画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是一个辩证统一的过程。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而中国画传统的创新又不能脱离主体的个性,因为个性的缺少便会使创新成为空谈。  关键词:传统;创新;反传统;个性    一、中国画的传统与创新  谈到中国画的传统,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传统与创新的关系问题。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同时又是中国画问题的理论家们和画家们在理论和实践的过程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对于
期刊
一、提高反贪侦查科技含量的必要性  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肩负着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的神圣使命。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检察职能的有效发挥,关系到人民群众权益的保障,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和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随着我国民主和法治建设的发展,反贪部门办案更要体现对人权的保护,传统的侦查取证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反贪形势的需要。目前传统的侦查取证方式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犯罪嫌疑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