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记忆的当下痕迹

来源 :焦点·风土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1194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曾说过,留下深刻印记的童年早期记忆会长久沉淀在个体的潜意识中,会长久而潜在地影响着个体,并会在适当的联想刺激下再次浮现出来。以这样的观点审视文学、艺术的发展史,不难发现,以表现“浮现”出的记忆为题材的画家和作家不在少数。不少画家画“自我记忆”中的图像,不少作家写“自我回忆”中的细节和场景。不过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一个成人对自我6岁时生活的描述和他6岁那时对自我生活的描述不会是同样的版本,记忆再现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当下的记忆”包含了“历史演变的痕迹”、“自我经年的阅历和见识”以及凭借勤奋和感悟修炼来的“自我表达的功力”。


  我的“信号·远方”系列作品的创作过程,恰好能对上述观点给以最直接的说明。在离开铁路环绕的家乡近30年后,近期我又按捺不住地画了一系列以铁路元素为题材的作品。探寻这一系列作品的叙事逻辑,从中不难发现,铁路、信号灯一直伴随着我的视觉讲述,并构成了视觉讲述的主题。这些无疑是源于我早期文化记忆和生活经历的一种外在呈现。画中,看似有点荒凉的车站,我依稀能感觉到火车呼啸而过时所产生的震撼力,黄色的俄式车站建筑,让我感觉出久远的祥和、宁静和封闭。火车与小站的旧影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感,形成了一种张力,使得记忆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优美的诞生。一切与历史相关的东西必然伴随着某种时间的经验,因此,用空间中的物象来描绘时间,就是必然的选择了。而表现旧物的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其时代性——能把相对古老的过去变成现在,成为可触摸之物,在消解过去的过程中又构成了现在。 实现这一点的前提,当然是凝视者作为一个“成人”,一个勇敢地承受着流逝,并让希望与现实的交错在自己身上的人,这样的凝视也就是把自己投回遗忘的经验中寻求自身的回答。因此,以回忆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想象的图像,通过对幼年生活的诗化描述,表现出了“旧物”与“经验”的特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记忆还原是一种对时间的质的改变,艺术家在悬置的本质化还原中,将经验注入万物,将每一个瞬间的记忆从时间中释放出来。在此,幼年经验被显示为一种永恒而持续的线性时间,快乐而真实的存在。
  艺术家们通常也是希望将某种记忆的发生和观者希望发生的某种记忆有效地链接起来,并在它们扭结的夹缝之间,抓住观者的注意力。在凝神关注中,实现过去与现实的对接,实现自我与他人的联系;让观者在所表现的生活中参照现实、有所领悟,恻然看清梦想和现实的区别。正是这样一种凝视的距离,去掉了对现实的遮蔽,如同拨开大雾而从最清晰的角度向人们展现出无法发现的可能性。或许可以这么说,艺术家将真实记录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一般记忆的精神力量——用历史的事实消解一切关于梦想、爱和记忆的意义;同时又在那看似不可到达的记忆深处,在“幼年经验”的映照下,看到人们各自的真实倒影,看到无法追溯的回忆在那里汇聚、整合,在希望中把经过“拯救”的旧物形象重新树立在人们面前,凝聚大众的目光。


  (二)
  笔者很认同英国绘画大师弗洛伊德说过的一句话,“我不希望创作看上去是为了解决问题,我希望是不可避免地想画的结果”。少年时代我在寒冷的东北,每当看到铁路上信号灯亮起来的时候,就会感到一种希望,心里觉得非常踏实温暖。思乡、怀旧是人类最珍贵的情感。在社会飞速向前的今天,常常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告别,事物就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我们要再度造访那个消失的过去,便只有通过艺术。


  但是又有谁能够真的再度造访那个消失的过去?就如同“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一样。作为一名铁路子弟,在见证了中国铁路的繁荣和辉煌、见证了东北工业的困惑和调整、见证了国企的改制后,那个把铁轨当玩场的小男孩已经长大了。因此即使是留有童年记忆印痕的画面,已不可避免地承载了更多复杂而孤寂的情感。时过境迁,儿时的记忆已经淡化,火车和信号灯在画面中更主要的是符号作用,它们充当了表达各类情感的载体。可以看到,铁轨、火车头、老厂房、信号灯等旧工业符号被反复地组合在一起,用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表达怀旧情结,试图把观众带进时光的隧道——过去与现在、历史与自然交会。在这里,创作者对火车与信号灯等旧物的这种凝视,似乎呈现出过去与现实之间的另类观照——尽管天空往往明亮,但阴霾犹在;尽管略带点忧伤,但也孕育着希望。通过对挖掘旧物的自然之美,融合自然与想象、过去和今天,将遥远的难以把握的感觉世界赋予亲和力的方式彰显出来。对旧物的情感表达,介于日常的感性和理性之间。而对现实的日常想象,又绝不是“不真实”的表象;或者反过来说,实际上,正是这种日常想象构成了作品现实意义中的特定形象。因此,日常叙事以及个体经验植入当代艺术的表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选择能融入个人情感的内容作为绘画题材,更重要的功能不在于怀旧,而是为了得心应手后更好地驾驭题材。对于熟悉的、有感觉的内容,创作时画家对其形象的把握可以达到不假思索的下意识状态,思想不受物象的羁绊和困扰,因此能够进入一个自由表达的境界,能够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对意境的营造、技法的处理、色彩的渲染及意义的表达。我们希冀画出“心灵的真实”,而不是“事实的真实”。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从批评家的角度敏锐地指出:“画家梁宇在对物象存在状态的关注中,融进了自己的切身感受,也融进了当代人精神的体验。那些工业的产品和历史的产物对于他来说,不仅是自然的实体,也是心境中的实体。因此,他能够站在对象的历史时间和心境的当下时间之中,持续地表达,在叙述中贯注定力,激发出形象的表情,营造出作品的意境。”


  (三)
  艺术家个体的形式语言及风格是一位艺术家之所以存在和被认可的标志。风格的张扬绝非出于造作的需要,而是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坚持忠实于自我感受的自然结果。艺术家的风格形式与其个性特点、艺术修养,对艺术的认识度等有非常重要的联系,它反映了艺术家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和看法。可以说,任何的经验和历练都可能成为铸造个人风格的一块基石。个人感受、个人爱好、个人性格、个人的顿悟等荟萃而成“个人风格”。


  我在创作“信号灯”系列作品时,风格的追求似乎是自然而然无需刻意的,当时的感觉是“只有这样才是合适的”。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看过画展后指出:“梁宇的作品在力量和美感之间找到了和谐的平衡点,也可以说,他在主题的关注和语言的表现二者关系上找到了独特的结合点。”范迪安认为,“梁宇的画面中有一种洗练概括的空灵,表现性的笔调和黑、白、灰的韵律构成迫近的主题形象”。笔者以为,一位画家面对自己的作品时就如同一位父亲面对自己的孩子,真挚和彻底是一种下意识的表达,热情的倾注完全是心甘情愿的。在这批“信号灯”系列作品中,我挥洒了大片鲜艳的黄色、蓝色或用红色做图像背景,这些艳丽的色彩与灰旧的火车工业品结合出一种幻觉的氛围,效果非常奇妙,观者会觉得这样的颜色恰如其分、不可替代。创作时的感觉是,只有这样的颜色才能酣畅淋漓地表达当时的情感并表现出时空的隔离。原创作品的魅力往往就在于观者通过作品能直接感受到创作者鲜明的个人气息和创作时的情绪。就如同面对同一部肖邦作品,100位演奏者会表现出100种风格一样。艺术作品的强大生命力在于每个创作者都只表现自己头脑中的那个“现象场”,而载入史册的艺术家往往是那些不仅表达了自我的“现象场”,而且有能力用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风格进行表现。任何一位艺术家都在追求创造形式。当画家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属于他自己的形式时,这形式即已成为内容。


  不少观众认为,选择信号灯作为绘画题材本身已经具备了独特性,我的感觉是独特的题材要配上与之相配的风格和创作者想要达到的意境。我在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对油画、版画、工艺美术等美术门类进行了多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兼收并蓄的结果在创作时和创作后都能够被清晰地呈现出来。批评家范迪安所指出的我“画面中的洗练概括和空灵效果以及表现性的笔调和黑、白、灰的韵律”等艺术语言,主要得益于版画的功底。油画、版画、工艺美术等多种技法融于一身,创作时能够自然而然地达到一种不刻意却很自然的艺术效果。面对工业题材,我采用了唯美和力量的表现手法。唯美,是为了不让它那么沉重;力量,是题材本身的品质以及画家自身力量的灌注。我希求在纯净的时空里心无杂念、为所欲为,我也希望将坚实的力量感以恢弘大气的作风在画面上表现出来。当然,同样是信号灯,观者亲眼见过的信号灯和画家表现出的信号灯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都是头脑中的“真实印象”。我始终认为,独特的艺术形式应该源自艺术家对艺术真挚的理解和执著的追求,艺术形式的形成是自然而然、发自内心的,是艺术家对艺术的理解和认识,表现出艺术家本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绝非昙花一现的“花把势”。不能为了“新锐”而“新锐”,哗众取宠折磨自己,更折磨别人。不论哪种“独特”,都不能脱离创作者自身的文化修养与生存状态;不论哪种“创新”,都应该是画家在长期创作实践中忠实于自己的感受之后,水到渠成、天赐而成的结果。


  名 家 寄 语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画院院长 董小明:
  梁宇的油画和版画作品,擅长以写实的手法将通常沉重轰鸣的铁道和机车塑造成静谧的景象,画面中渗透着一种洗练概括的空灵。而其近期的新作则出现了画风的转变,加强了主观色彩,尤其以表现性的笔调和黑、白、灰的韵律构成主题形象,绘画语言的力量感显得更加强烈。他在主题的关注和语言的表现二者关系上找到了新的结合点,从而画得更加从容和富有兴味。


  中国美术馆馆长 范迪安:
  那些工业的产品和历史的产物对于他来说,不仅是自然的实体,也是心境中的实体,因此,他能够站在对象的历史时间和心境的当下时间之中,持续地表达,在叙述中贯注定力,激发出形象的表情,营造出作品的意境。


  著名美术批评家 贾方舟:
  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也许也会淡化。但梁宇不想画一幅褪了色的老照片,他要将他的生存记忆纯化、诗化、清晰化。所有琐碎之物一律删除,让空气净化到一尘不染,让天空和大地成为这些“工业时代的遗存”的展场。在这样宁静的画面上,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慨叹,一种淡淡的感伤渗透在诗性的怀旧之中。
  著名美术批评家 鲁虹:
  实际上,梁宇的近作不但以个人独白的方式突显了他儿时的心结,同时还以一种个人化的方式守护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因为他画中的信号灯、蒸汽火车头、守车、俄式站房等等,还自然地携带着特定时代的故事、意识形态与浪漫情怀,是非常富于启迪意义的。
其他文献
我的画是一种民族画,我的画是为自己的民族而画。我出生在一个祖辈居住在广西融水大苗山深山里的苗族民间艺术家庭里,奶奶和妈妈都是方圆百里知名的刺绣和蜡染的高手,由于受到苗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种对自己民族文化敬畏的自豪感,打小就在自己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我最初爱上民族绘画应该是小学时帮妈妈画苗绣图形开始,我们苗族刺绣是以五色彩线绣成,图形主要是以规则的几何图形和花草图案组成。在我们的苗族妇女中
期刊
摄影/赵登文  3月7日,乌鲁木齐达斡尔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了达斡尔民族的传统节日“霍·乌都如”节,“霍·乌都如”节也叫“抹灰节”、“平安节”。按照达斡尔民族的习俗,正月十六这一天,全国各地的达斡尔族人都会用各种形式来庆祝这个喜庆祥和的节日。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新疆作为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过“霍·乌都如”节的历史悠久。自2013年乌鲁木齐达斡尔文化交流协会筹备成立之后,协会每年
正如近代以来涌现诸多粤籍奇人异士一样,李铁夫在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与其扑朔迷离的生命历程,同样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纵观目前李铁夫研究的现状,如果涉及中国
期刊
一rn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从俘获的一个匈奴军官口供中获知,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曾有一个大月氏游牧部落,被匈奴打败后,迁往遥远的伊犁河流域.汉武帝突发奇想:联合
期刊
广袤大地必然有生存环境、生活习性的异同,由此而形成的多元文化左右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价值取向.地域对艺术特征的决定作用非常明显,这可以从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剧种中看到:
期刊
学校围绕“培养有抱负、有担当、有品位的现代公民”的育人目标,以课程涵养、文化体验、实践养成、主题教育为主要手段,以行为习惯养成等为工作抓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引导学生学会承担社会责任、提升领导能力、主动参与社会服务,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生活品位与文化素养。  1.校园辩论赛——辨析明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17年,学校举办首届“博学杯”辩论赛,之后,每年的辩论赛都备受学生期待,高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的讨论和实践层出不穷,音乐学科作为专业性极强的二级学科,如何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时代性和发展性,一直是高等音乐院校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课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等音乐院校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竞争力的突破点。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等音乐院校;人才培养  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征  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中图分类号:G623.5  圆锥曲线是自然界中美丽而且抽象的曲线,我在圆锥曲线教学过程当中,经过长时间的教学经验和与同行教师交流的心得,总结出了圆锥曲线的一些问题和心得。在此写出与大家共同探讨:
计算机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计算机教学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与文化等基础学科有许多不同之处。计算机学科技术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颇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需要具有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