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礼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
关键词:礼仪教育;德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08-1
一、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是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切入口。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有些人对应有的礼仪不够重视,礼仪观念有些淡薄,导致他们的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老师的深思。可见在学校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在学校中学生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人的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教育与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礼仪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二、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
学校要立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诚、智、礼、信”为标准加强每位学生“心、知、言、行”四方面的自身修养,以自我教育管理為主,检查监督引导为辅,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使其从关心自己的人品、学业、健康、前途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要长抓不懈。
1.学校德育处在各个学期每个阶段的德育工作计划中,要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并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礼仪教育内容和要求,措施到位,组织落实,要在全校形成班班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百分考核优秀班”,人人争做“文明礼貌人”的氛围,扎实推进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2.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用《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落在指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
3.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根据学校、班级、学生个人实际情况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
4.开展学校礼仪教育。包括升降国旗礼仪;进校离校礼仪;上课礼仪;课间师生、同学交往礼仪;集会礼仪;食堂就餐礼仪等。
5.班团队活动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能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的能力。活动内容大都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将自己的生活用小品、诗歌、歌曲、舞蹈等形式自己创编出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说、唱、表演中,又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6.为人师表作示范。学校要依据“师德规范”建立“文明教师评比制度”,制订教师“待客礼仪”、“对待学生礼仪”。要求教师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7.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要加强对家长的礼仪教育,并及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和要求向学生家长通报,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社会是一个大德育环境,青少年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影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和各种公共场所的影响作用不能忽视,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青少年学生尽快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才能代代相传。
关键词:礼仪教育;德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08-1
一、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礼仪教育,是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切入口。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有些人对应有的礼仪不够重视,礼仪观念有些淡薄,导致他们的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粗言烂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老师的深思。可见在学校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和非常重要的。
在学校中学生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
其次,学习“礼仪”,要以提高人的自尊心为基础。自尊,即自我尊重,是希望被别人尊重、不向别人卑躬屈节,也不容别人侮辱、歧视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自我意识的表现,并以特定的方式指导人的行动,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动机。正确的自尊心应具有待人谦逊、不骄不躁的品格。青少年学生在学会尊重他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他人的尊重,自尊心在提高的同时,其内心的道德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培养青少年学生高尚的人格,养成自尊、自爱、自律的良好品德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作为动力和导向,在学生的个体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学习“礼仪”要重在教育与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才能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礼仪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遭遇到不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要教育学生树立信心,懂得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二、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礼仪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手段之一
学校要立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诚、智、礼、信”为标准加强每位学生“心、知、言、行”四方面的自身修养,以自我教育管理為主,检查监督引导为辅,实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培养学生责任意识,使其从关心自己的人品、学业、健康、前途到自爱、自尊、自立、自强。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要长抓不懈。
1.学校德育处在各个学期每个阶段的德育工作计划中,要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进行安排,并根据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礼仪教育内容和要求,措施到位,组织落实,要在全校形成班班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百分考核优秀班”,人人争做“文明礼貌人”的氛围,扎实推进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2.我们要坚持正面教育与引导,教育和培养青少年学生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用《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常识等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落在指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
3.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应结合学科特点,遵循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相一致的原则,运用教材内容,根据学校、班级、学生个人实际情况有机地进行礼仪教育。
4.开展学校礼仪教育。包括升降国旗礼仪;进校离校礼仪;上课礼仪;课间师生、同学交往礼仪;集会礼仪;食堂就餐礼仪等。
5.班团队活动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也能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的能力。活动内容大都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能将自己的生活用小品、诗歌、歌曲、舞蹈等形式自己创编出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在说、唱、表演中,又充分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6.为人师表作示范。学校要依据“师德规范”建立“文明教师评比制度”,制订教师“待客礼仪”、“对待学生礼仪”。要求教师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
7.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要加强对家长的礼仪教育,并及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和要求向学生家长通报,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最后,我们还应该看到,社会是一个大德育环境,青少年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影视、报刊、网络等宣传媒介和各种公共场所的影响作用不能忽视,应该在全社会倡导和营造文明礼仪的氛围。崇尚礼仪,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重视,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促使青少年学生尽快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才能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