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如何巧用“从众”现象

来源 :项目管理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在街头做个随机采访:你是个有主见的人吗?估计大多数人都会给出肯定的答复。假设一个场景,当大家就工作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时,其他人都众口一词赞同某个解决方案,而你對这个被大家认可的方案却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甚至认为这个方案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呢?是附和大家的意见,接受这个令你质疑的方案,还是据理力争、坚持自己的观点?这看似因人而异、充满个性化的决策,其实涉及一个复杂的心理学现象:从众。
  从众实验测试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儿”。哪些人容易从众?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从众的行为?从众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美国的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1951年做了一个著名的从众实验,这个实验也被认为是心理学领域最著名的实验之一。
  阿希把参加测试的人员进行分组,每组8个人,其中只有1个人是真正的实验对象,其他7个人都是阿希事先安排好的“托儿”。当然,那位真正的实验对象对此并不知情。一共测试18道题,内容是很简单的视觉判断。测试者出示两张卡片,第一张卡片上画了一条线段,第二张卡片上画了长短不同的3条线段A、B、C,要求实验对象从这3条线段中选出与第一张卡片上的线段长度最接近的一条,并大声说出来。参加实验的8个人按要求坐成一排,而真正的实验对象被有意安排在最后或倒数第二个回答问题。
  测试开始,为了让实验对象心理上放松,前面的两道题都按正常的方式进行,从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人,都能快速而自信地给出正确答案。就在实验对象觉得这个测试简直“So easy”的时候,坐在最前面的人却突然给出了错误答案,这让刚刚放松的真正实验对象大吃一惊,更让他吃惊的还在后面,接下来的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后面所有“托儿”的回答都是错误的,而且和第一个人说的是一样的!“怎么回事儿?是他们瞎了还是我瞎了?”很快,轮到他给出答案了,真正的实验对象心中满是疑问,“怎么回答呢?究竟哪个答案是正确的?相信前面的人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在这18道题里,这种情况一共出现了12次。原本很简单的问题,经过心理学家的“加工”,一下变复杂了,真正的实验对象会给出怎样的答案呢?
  阿希实验的结果是,经过多组相同的测试,面对这18个简单的问题,真正实验对象平均回答正确比率只有63.2%,75%的人至少给出1次明显错误的答案,5%的人从头到尾跟随“大部队”一错到底!而这显然与他们的观察力和智力无关。作为对照组,另一批实验对象被要求将自己选择的答案写在纸上,没有其他人的干扰,他们的回答正确率高达99%。
  实验结束后,这些测试对象被问到为什么要顺从同一小组其他人的意见,他们中的大多数表示,其实他们自己也知道给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只是因为有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这个答案,而他们也不愿意在一组人当中表现得太与众不同。
  从众现象分析
  从众现象的发生,是否和参与测试的人数有关系呢?在标准实验的基础上,阿希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整。他让实验对象分别和不同数量的“托儿”组成不同的小组接受测试,结果发现:如果一组只有两个人,也就是只有一个“托儿”和实验对象在一起,当“托儿”故意给出错误答案的时候,实验对象几乎不受干扰,与自己单独回答问题时正确率一样高;如果“托儿”的数量增加到2个人,实验对象给出答案的错误率就上升到13.6%;如果“托儿”的数量增加到3个人,实验对象给出答案的错误率则上升到31.8%;但如果继续增加“托儿”的数量,实验对象给出答案的错误率就不再有显著的改变。
  通过对从众现象的研究,阿希得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导致人们产生从众心理和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人们主观上有希望遵守规矩的倾向,这个规矩不仅包括那些被白纸黑字写下来的,也包括群体一致的行为产生的规范性影响;二是人们相信,群体和自己相比,往往能够掌握更多的信息,具有更强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因此群体给出的信息更值得信赖。阿希还发现,在实验中,如果给出的第二张卡片上的3条线段长度越接近,实验对象越难以给出准确的判断,这时出现从众现象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说明当个人对问题越难做出判断,人们就会越依赖别人,希望团队替自己做出判断。
  项目管理中的从众现象
  “从众”,这个词听起来好像不太积极,因为缺乏主见的人才会从众!而实际上,从众行为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自己不确定的情况下,身边其他人的行为确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项目经理和团队其他成员在观点、行为、思想上保持一定程度的统一时,对自己所处的团队就会产生高度的认同感,这既有利于我们被团队接纳,也有助于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执行力。
  但在项目活动中,作为团队成员,如果过度地从众,一味附和,又会丧失主见,不利于不同观点、主张的碰撞,甚至出现“集体决策失误”的情况。在一些问题的讨论中,为了避免个人因受到群体影响,不敢、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出现从众现象,项目经理在征求大家意见时,不妨可以采用书面的形式,让参与问题讨论的人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并且以匿名的方式提交给项目经理。这样做的好处是,消除了外部群体的干扰和压力,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想法充分地表达出来。因为是相同的问题,大家的反馈意见中总会有一些主张是相同的、相似的,这些主张就是达成一致的观点。相反,反馈来自不同的人,所以也会有各自不同的想法,这些不同的想法,可以作为新的问题再交给集体,大家针对这些问题再次给出自己的判断,同样采用书面的形式,匿名提交。项目经理依然按照“相同的保留,不同的讨论”的原则,经过几次讨论后,将团队相同、相似的观点整理并集合,就可作为最终的成果。这种通过匿名获取信息,最终获得群体一致观点的方法又被称为“德尔菲技术”,它的最大好处就是避免了群体对个人的影响,进而消除盲目从众的现象。
  阿希的从众实验给我们揭示了个人从众的心理原因,但关于从众心理的研究还没有结束。从众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具备哪些特质的人会给我们更大的影响?当从众心理和内心的良知发生碰撞,我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这些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
其他文献
跳广场舞的大妈、嬉闹的孩童、觅食的蚁群……自组织现象随处可见。  “自组织”是当今时代的高頻词,但并非新发明,而是传统事物的新形态。究其根本,自组织的流行是VUCA时代的呼唤。  VUCA时代,组织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模糊且充满不确定性。“羊毛出在狗身上,由猪买单”“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等说法都形象地描述了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传统的组织架构需要颠覆与重构才能助力企业应对挑战、拥抱变化。以小型化、扁
期刊
自组织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很久之前在军事作战过程中就存在自组织形态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能而君不御者胜”都表明需要因势、因地、因时和因人等临机、自主决定采取不同的作战方式才能增加获胜的可能性。由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的VUCA同样来自军方词汇。在VUCA环境下
期刊
当今社会的商业竞争已经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合作共赢、协同共生”。在这样的环境下,组织需要对自身架构进行颠覆、创新、重塑,由此自组织管理日渐流行。不论是海尔的员工创客、华为的“三人战斗小组”,还是百度的小团队制、韩都衣舍的“产品小组”,都是企业对自组织敏捷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本期《项目管理评论》搭建互动平台,邀请中外敏捷专家与自组织实践者面对面,共同探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  自组织团
期刊
2020年,IPMA研究大会的主题是“自组织”。自组织现象自古有之,为何在VUCA时代自组织一跃成为管理界的宠儿?在项目环境中,如何建立高效自组织团队?组织高层应该如何为自组织保驾护航?组织该如何从传统模式向自组织管理进军?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专访了IPMA理事会主席莱因哈德·瓦格纳。  自组织是一种自然现象  记:在项目环境下,“自组织”具体指什么?什么是自组织?  莱因哈德·瓦格纳:自组织是一种
期刊
“敏捷宣言”(Agile Manifesto)共有12条敏捷原则,其中,第11条是:“最好的架构、需求和设计源于自组织团队。”那么,高效自组织团队有什么样的特征?建立自组织团队需要遵循什么原则?自组织团队成员需要注意什么?组织文化和领导风格如何为自组织团队铺平道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专访了敏捷企业联盟总监彼得·科斯曼。  自组织是手段而非目标  记:“自组织”不是一个新术语。您认为自组织愈加流行的
期刊
定额与清单计价模式的完善以及各类造价软件的出现,使得造价核算逐步成熟并具备了向更高等级的造价管理模式提升的条件,标准设计、典型造价编制方法的广泛应用使得造价管理迈入了标准造价管理阶段。随着电网企业管理精益水平的提高,造价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亟需进一步提升完善。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网”)践行国际先进的造价管理理念,运用精益造价管理先进的方法和工具,对企业管理的全要素和全流程进行优化,
期刊
时间的指针拨回2014年5月,在上海市召开的重大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上,虹杨500kV输变电工程荣获该年度“上海市重大工程文明示范工程”和“上海市重大工程文明示范工地”称号,且均列榜首。上海市有关领导指示:要以虹杨500kV输变电工程为样板,推动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再上新台阶。  虹杨500kV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虹杨站工程”)位于上海市区东北部,地处上海市杨浦、虹口、宝山三区交界地带。虹杨站工程于2
期刊
項目是企业战略落地的载体,企业的愿景和战略在实现过程中需要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并且化解为可执行的项目目标。在制定项目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准确的战略定位能够帮助企业精准地将战略转化为清晰明确的项目目标。国内很多企业由于注重战术层面而缺乏对战略层面的重视,对自身的战略定位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在制定项目目标时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差异化战略缺乏真正的差异特征,多元化战略、重大投资项目决策失误等,这些问题
期刊
欧立雄教授曾说,“VUCA时代意味着变化、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加剧,我们在面临困难与挑战的同时也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无穷的可能性。如何管理机会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以前我们强调应对变化,现在我们应该重点考虑拥抱变化; 以前遇到变化,我们要考虑是不是项目出现了什么问题,现在我们要学会在变化中寻找机会”。PMI教育基金会董事会成员奥利维尔·拉扎尔(Olivier Lazar)也强调在风险管理中要进
期刊
近年来,项目集管理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大有星火燎原之势。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业界对项目集管理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对项目集管理的培训工作也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为推动项目集管理在国内的应用,记者采访了项目管理者联盟项目集管理专家团队的林勇老师和宣晓锋老师。  项目管理者联盟自2012年以来一直在国内推广国际项目集管理标准与最佳实践。值得一提的是,林勇是国内首位同时拥有PMP、PgMP和PfMP认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