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poo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弱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必须从学校教育做起,让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自觉地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理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必然在学校环境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育中,在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育之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环保意识 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与环境意识的培养
  我国的环境教育真正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较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事业的要求。重视和加强我国环境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当前我国环境教育工作应该将重点放在三个方面:一是各级政府的党政干部的环境教育;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体系中的师生进行系统而科学的环境教育;三是面对劳动者的社会环境教育。尤其是对广大劳动者的社会环境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更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污染,是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努力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养成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任务。坏境意识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养成的,环境意识是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实施环境教育成为环保工作的基础问题和首要问题。
  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现行高中地理课本从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着眼,交给学生有关地理环境的基础知识,从而使学生对如何利用环境、改造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面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認识。整个课本知识体系是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最后又归结到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上去。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贯穿于整个教材的始终。正在使用的地理新教材更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本前四单元以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等四大环境取代了传统的四大圈层;第五单元至第八单元,从人类利用资源和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到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阐述了自然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活动场所,也为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人类的发展中,又存在着诸多的环境问题,这是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过分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苦果。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支配自己的行动,则生态、经济、社会等都可以朝着协调、与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的教学操作
  从高中地理教材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环境问题是地理知识体系的核心,在中学的各门学科中地理学科非常直接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因此,做好环境教育就成为高中地理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使学生深深懂得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把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成为人自然的一员,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地理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阳光、空气和水以及广袤的空间和活动场所离开了环境人类将无法生存。为此,必须向只顾眼前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严重损害环境的行为作斗争。防范和制止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无节制地占用农田和抽取地下水,对矿产资源采富弃贫,滥采滥用,造成全球性的气候恶化、土地沙化、地面下沉、耕地减少、淡水资源短缺等严重的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发生。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危机感和责任感,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处理生活、指导工作。地理教学中还应该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人口观,并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增长要和资源、环境相协调,从而自觉地宣传和执行党的人口政策。因为人口的无限制增加,势必导致盲目地、无节制地发展生产和消费,必将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环境的污染和退化,如果环境的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破坏,就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进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并且自觉地宣传和执行我国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应该从小培养,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让学生懂得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出现空洞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本身。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与环境的对立和统一的关系,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增强解决环境问题的参与意识,达到具有理性的环境行为。一方面,按自然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设法提高人类自身的科学技术水平,主动地去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努力促成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地理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的作法
  环境教育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是搞好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须经过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教育才能完成。“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学地理教育在新形势下必须加强的一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育过程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野外考察,使课堂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扩展。
  四、环境教育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
  平时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请环保专家到学校作环境科学的专题讲座,普及环境保护知识,组织以环境保护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和以环保内容为主的知识竞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寒暑假中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同时组织学生写好环保小论文,让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本身。
其他文献
2014中国(上海)国际投资洽谈会(下称投资会)定于2014年4月22-23日在中国上海浦西洲际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投资会以“跨国投资与自由贸易”为主题,搭建实体企业、投
在煤矿井下,由于空间狭小、环境潮湿、照明不好,作业条件差等多种因素影响,设备的安装、管理和使用都存在较多的问题。井下生产短暂性的中断对安全及 In the coal mine, du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些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就必须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的情感因素,运用情感的语言,去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即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
摘要:儿童的美术欣赏心理及欣赏习惯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感情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和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我们不妨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  关键词:小学美术 欣赏 习惯 特征  强烈的色彩刺激能激起儿童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蓝蓝的天,红红的花,绿荫荫的树木,黄澄澄的果实,鲜明艳丽的颜色
摘要:开发学习潜能是各学科统一的教学目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潜能,是能力的一种,即潜在的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内容。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藏着无穷的价值,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未知前提,潜能开发就是在学龄阶段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条件而促使其生理、心里潜在的“可能”变为现实的“能”。本文就初中英语中学习潜能的开发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学习潜能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1、改变教
在猪瘟病毒(CSFV)编码的蛋白中,E2是最易发生变异的一种蛋白,但又是猪瘟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鉴于E2蛋白在CSFV感染、复制及诱导免疫等方面的
  鸡球虫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呈世界性流行分布。本研究通过对商品肉鸡群球虫卵囊排出动态的监测,调查了广东佛山顺德、高明、南海等地不同的商品肉鸡(石岐杂
本研究构建了分别表达 RVFV 囊膜蛋白 G(N+C)、GN 及 GC 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G(N+C)、rBac-GN 及 rBac-GC。SDS-PAGE、Western-blot 表明分子量分别为56KD、58KD 左右的 GN
自从K.F.特鲁姆普于937年首次提出分配曲线以来,已有许多人对分配曲线的形成问题进行了探讨。笔者早就试图寻求另一种形成分配曲线的方法,即通过对正态分布曲线进行积分导出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及其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它对学习活动具有定向、启动、调节和维持的作用,是数学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所有非智力因素都伴随着情感因素,因而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现代教学理论指出,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之间知识输出──输入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