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储户来说,更多需要提高自己的风险甄别能力和
资产配置处置能力。
文│金融分析师陈凯歌
2013年,金融改革大幅拉开序幕,以银行业改革为重点的金改开始逐步延伸,以便为最后的市场化道路打开一个稳健的金融通道。银行业是目前中国金融资产最大、系统性关联程度最高的金融行业,也是整个国民经济最直接的金融推动者。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历来存在几个问题:一是靠相对无节制的放贷做大规模,再考融资完成资本金以及存贷比的考核,同时伴随着比例较高的资产错配,一旦遇到流动性风险,连锁负面反应就显现出来;另一是隐性的国家、政府担保,即使出现小范围的系统性风险,最终仍然会由国家来进行不良资产处置或者指定托管,以实现不良资产和债务的转移。
这种体制为什么需要改变?一个是体制内聚集的风险,另一个是这种被国家所保护的银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发展。
制度的配套
所谓的存款保险,就是银行业机构由政府牵头组成一个存款保险机构,然后更具各个银行的资产风险水平与规模,向该保险机构缴纳保费,费率的确定需经过银行业认定并执行。一旦某些银行出现挤兑或破产风险,储户的存款可以由该保险机构补偿。在国外,存款保险已有非常成功的尝试,美国金融危机倒闭的诸多中小银行,最后都通过存款保险完成了对客户的赔付。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存款保险制度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不可能全额赔付,只能设定一定的标准和限额,或者按照超额累计的比例赔偿,目前央行放出的消息是最高对个人赔付50万元,超过50万元部分或许不能获得赔偿,对企业的存款赔偿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如何确定赔付标准,将直接决定了银行风险经营意识的高低和市场化水平的高低。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存款保险制度倒主要不是为了约束既有的五大行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主要是针对运营能力不那么成熟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和未来即将搅局的民营银行,因为一旦利率市场化铺开,银行的银饭碗被砸破,局部性的银行风险和破产将成为必然,而民营银行的可能性很大。
存款保险更大程度上是给新开的民营银行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市场化担保功能。此外,保险存款制度也给大行敲响警钟,以往的风险触发机制需要引入市场化的更多考虑。
救命稻草?
对于银行来说,存款保险给予了保障。那么,对于普通的储户来说,存款保险制度是否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呢,显然不是。客观上来说,存款保险制度是和利率市场化配套的,最终都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任何保护都是有成本的,存款保险制度也一样。对于储户来说,不能完全依靠存款保险来实现自己的资产保全能力,而更多需要提高自己的风险甄别能力和资产配置处置能力。
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储户缺乏这种市场化的风险预知和甄别能力,造成了把大量存款放在银行而不加“理睬”,听之任之的状况。这也需要通过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来逐渐进行风险意识的启蒙。要让储户了解银行资金经营的风险,让客户在风险对价和回报对价中自己选择最佳的银行,而不是被动的思维:反正由国家担保,存款利息回报都差不多。
最终的市场化,不光是银行业资金定价的市场化,储户、投资者的资金和风险意识也要市场化,这也正是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的另一层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是希望通过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的,没有其他途径下的保险赔偿机制,更鼓励市场和储户在风险甄别能力中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自我保护。
应该是这样的逻辑,现有自我意识的资金保护意识,然后才是存款保险制度。
资产配置处置能力。
文│金融分析师陈凯歌
2013年,金融改革大幅拉开序幕,以银行业改革为重点的金改开始逐步延伸,以便为最后的市场化道路打开一个稳健的金融通道。银行业是目前中国金融资产最大、系统性关联程度最高的金融行业,也是整个国民经济最直接的金融推动者。
对于中国的银行业,历来存在几个问题:一是靠相对无节制的放贷做大规模,再考融资完成资本金以及存贷比的考核,同时伴随着比例较高的资产错配,一旦遇到流动性风险,连锁负面反应就显现出来;另一是隐性的国家、政府担保,即使出现小范围的系统性风险,最终仍然会由国家来进行不良资产处置或者指定托管,以实现不良资产和债务的转移。
这种体制为什么需要改变?一个是体制内聚集的风险,另一个是这种被国家所保护的银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发展。
制度的配套
所谓的存款保险,就是银行业机构由政府牵头组成一个存款保险机构,然后更具各个银行的资产风险水平与规模,向该保险机构缴纳保费,费率的确定需经过银行业认定并执行。一旦某些银行出现挤兑或破产风险,储户的存款可以由该保险机构补偿。在国外,存款保险已有非常成功的尝试,美国金融危机倒闭的诸多中小银行,最后都通过存款保险完成了对客户的赔付。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存款保险制度有一定的特殊性。
首先,不可能全额赔付,只能设定一定的标准和限额,或者按照超额累计的比例赔偿,目前央行放出的消息是最高对个人赔付50万元,超过50万元部分或许不能获得赔偿,对企业的存款赔偿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如何确定赔付标准,将直接决定了银行风险经营意识的高低和市场化水平的高低。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存款保险制度倒主要不是为了约束既有的五大行和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主要是针对运营能力不那么成熟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和未来即将搅局的民营银行,因为一旦利率市场化铺开,银行的银饭碗被砸破,局部性的银行风险和破产将成为必然,而民营银行的可能性很大。
存款保险更大程度上是给新开的民营银行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市场化担保功能。此外,保险存款制度也给大行敲响警钟,以往的风险触发机制需要引入市场化的更多考虑。
救命稻草?
对于银行来说,存款保险给予了保障。那么,对于普通的储户来说,存款保险制度是否是最后的救命稻草呢,显然不是。客观上来说,存款保险制度是和利率市场化配套的,最终都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任何保护都是有成本的,存款保险制度也一样。对于储户来说,不能完全依靠存款保险来实现自己的资产保全能力,而更多需要提高自己的风险甄别能力和资产配置处置能力。
中国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储户缺乏这种市场化的风险预知和甄别能力,造成了把大量存款放在银行而不加“理睬”,听之任之的状况。这也需要通过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来逐渐进行风险意识的启蒙。要让储户了解银行资金经营的风险,让客户在风险对价和回报对价中自己选择最佳的银行,而不是被动的思维:反正由国家担保,存款利息回报都差不多。
最终的市场化,不光是银行业资金定价的市场化,储户、投资者的资金和风险意识也要市场化,这也正是利率市场化和存款保险的另一层含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是希望通过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的,没有其他途径下的保险赔偿机制,更鼓励市场和储户在风险甄别能力中降低投资风险,实现自我保护。
应该是这样的逻辑,现有自我意识的资金保护意识,然后才是存款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