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实验具有真实、生动,探索性强等特点。以实验促教学,可以从强调知识内容向获取知识转变,从强调单纯积累知识,向探求知识转变。浙教版《科学》(7~9年级)教材就有大量的课堂实验。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课堂实验由于某些原因无法直接演示,需要借助多媒体模拟。
一、运用多媒体模拟课堂教学实验
1.模拟无法进行实验演示的实验
《科学》七年级(上)(浙教版)第三章“地球和宇宙”,有很多教学内容抽象且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比如一些天象的变化。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演示,将晦涩难懂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如:“月相”、“日食和月食”等节内容即可采用如上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时,避免了用二维思想去想象三维空间的天体运行,造成学习障碍;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在同学们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学习内容过于复杂而失去信心。又如《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水的循环”,第二章“常见的天气系统”、“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等均属于此种情况。
2.模拟需要让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
新课程《科学》的课堂教学有大量的实验。许多实验在新课教学中演示讲解后,还需反复观察思考,才能掌握知识。然而,由于时间、进度等限制,许多实验往往没有条件让学生反复观察,此时就可通过多媒体模拟来实现,尤其是复习课教学。如:复习实验室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法,就可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过程让同学们反复观察、复习巩固。还有部分联系实际的实验,课堂实际操作不现实,即可利用多媒体反复模拟演示,并采用局部放大、停留、慢动作等方式,提供鲜明的视觉信息。如:讲解离心式水泵模型及其工作原理,就可做成flash动画,让学生全面观察后,再反复观看局部工作过程。这样便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模拟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科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受实验条件(如仪器尺寸大小等)的限制,实验可见度低,教室后面的同学往往不容易观察清楚。此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或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完成。如在教学“pH值的测定”时,可用视频展示台展示,后排同学也能观察得清清楚楚。又如演示“将水注入浓硫酸”这一实验时,同学们很难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同学们看得清楚,也安全。
4.模拟较难成功的实验
有的实验,由于条件限制,课堂演示时往往不容易成功。如“水的净化”中的蒸馏实验,上课演示用滤液蒸馏前后水体净化现象不明显。又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即使透过蓝色钴玻璃也很难观察到淡蓝色的火焰,实验结果与教材内容有出入,容易误导学生,因此,相当部分教师索性不做这个实验。像这些实验如果采用多媒体模拟,不仅可以达到与演示实验同样逼真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防止因演示失败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5.模拟难以再现的实验
科学家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的一些特殊实验,教师不可能再次在课堂上演示,只能借助图片、文字来表述,让学生通过想像在头脑中再现。如人类对火星的探测、“神舟五号”飞天等场面。但是,若用多媒体,则可顺利再现其壮观的场面,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官获得。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又如《科学》八年级(上)第三章“生长素和植物的向光性”课堂教学有两个实验“达尔文向光性实验”和“温特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假如没有多媒体模拟重现实验过程和现象,学生的课堂学习必定要靠死记硬背。
二、对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的思考
引起教学质量变化的不是多媒体本身,而是如何科学、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
1.多媒体模拟实验的教学地位
多媒体模拟演示时,要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模拟过程,对他们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及深层次分析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把答案过早呈现给同学们,不可忽视同学们的思维发展过程。即不能让多媒体辅助手段“喧宾夺主”,而要尽量让它发挥“辅助”作用,真正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
2.多媒体模拟实验不能替代所有课堂实验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科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空间。但作为教师必须要明确——多媒体模拟技术再好,也只是课堂实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课堂实验是人与人的活动过程,对学生的教育是多角度、多方面的。科学的实验活动应体现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性、师生共同讨论的合作性和学生思维的自主性;这个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7~9年级)[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运用多媒体模拟课堂教学实验
1.模拟无法进行实验演示的实验
《科学》七年级(上)(浙教版)第三章“地球和宇宙”,有很多教学内容抽象且无法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比如一些天象的变化。此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演示,将晦涩难懂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出来,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如:“月相”、“日食和月食”等节内容即可采用如上方法,使学生在学习时,避免了用二维思想去想象三维空间的天体运行,造成学习障碍;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在同学们抽象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由于学习内容过于复杂而失去信心。又如《科学》八年级(上)第一章“水的循环”,第二章“常见的天气系统”、“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等均属于此种情况。
2.模拟需要让学生反复观察的实验
新课程《科学》的课堂教学有大量的实验。许多实验在新课教学中演示讲解后,还需反复观察思考,才能掌握知识。然而,由于时间、进度等限制,许多实验往往没有条件让学生反复观察,此时就可通过多媒体模拟来实现,尤其是复习课教学。如:复习实验室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制法,就可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过程让同学们反复观察、复习巩固。还有部分联系实际的实验,课堂实际操作不现实,即可利用多媒体反复模拟演示,并采用局部放大、停留、慢动作等方式,提供鲜明的视觉信息。如:讲解离心式水泵模型及其工作原理,就可做成flash动画,让学生全面观察后,再反复观看局部工作过程。这样便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模拟现象不明显的实验
科学中的一些演示实验,受实验条件(如仪器尺寸大小等)的限制,实验可见度低,教室后面的同学往往不容易观察清楚。此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或在视频展示台上操作完成。如在教学“pH值的测定”时,可用视频展示台展示,后排同学也能观察得清清楚楚。又如演示“将水注入浓硫酸”这一实验时,同学们很难观察到清晰的实验现象,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演示,同学们看得清楚,也安全。
4.模拟较难成功的实验
有的实验,由于条件限制,课堂演示时往往不容易成功。如“水的净化”中的蒸馏实验,上课演示用滤液蒸馏前后水体净化现象不明显。又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实验,即使透过蓝色钴玻璃也很难观察到淡蓝色的火焰,实验结果与教材内容有出入,容易误导学生,因此,相当部分教师索性不做这个实验。像这些实验如果采用多媒体模拟,不仅可以达到与演示实验同样逼真的效果,而且还可以防止因演示失败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5.模拟难以再现的实验
科学家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的一些特殊实验,教师不可能再次在课堂上演示,只能借助图片、文字来表述,让学生通过想像在头脑中再现。如人类对火星的探测、“神舟五号”飞天等场面。但是,若用多媒体,则可顺利再现其壮观的场面,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官获得。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爱科学、爱祖国的热情。又如《科学》八年级(上)第三章“生长素和植物的向光性”课堂教学有两个实验“达尔文向光性实验”和“温特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假如没有多媒体模拟重现实验过程和现象,学生的课堂学习必定要靠死记硬背。
二、对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的思考
引起教学质量变化的不是多媒体本身,而是如何科学、合理、巧妙地使用多媒体。
1.多媒体模拟实验的教学地位
多媒体模拟演示时,要让同学们积极参与模拟过程,对他们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接受科学思维及深层次分析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能把答案过早呈现给同学们,不可忽视同学们的思维发展过程。即不能让多媒体辅助手段“喧宾夺主”,而要尽量让它发挥“辅助”作用,真正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
2.多媒体模拟实验不能替代所有课堂实验
毫无疑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科学实验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空间。但作为教师必须要明确——多媒体模拟技术再好,也只是课堂实验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课堂实验是人与人的活动过程,对学生的教育是多角度、多方面的。科学的实验活动应体现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索性、师生共同讨论的合作性和学生思维的自主性;这个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7~9年级)[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