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积淀式”校本研训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中小学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案例积淀式”校本研训,是指在校本研训活动中以案例为载体,通过成长剖析、问题讨论、阅读思考、课堂诊断、专题研究等活动,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深入反思,以案例的形式记录各自学习、思考、成长的全过程。
  
  成长剖析
  
  所谓成长剖析,就是教师通过剖析优秀教师的成长个案,探索总结教师成长的规律,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明确自己的成长目标和途径,形成“教师成长案例”。
  1. 剖析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近年来,我校开展了“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大讨论,组织教师学习了《清华大学附小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专业成长之路》,聆听“从平凡到灿烂—探索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报告,阅读《红烛颂—优秀教师事迹录》。在学习的基础上,要求教师认真总结优秀教师的成长规律,撰写“优秀教师成长案例分析”,然后对照自我,写出学习体会。学习不仅帮助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激发了教师的内在动力,更重要的是帮助教师找到了自己努力的目标和途径。
  2.制定自我发展规划。在总结优秀教师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学校要求教师剖析自我,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势、不足,以及影响和制约个人发展的因素,引导教师找到自身发展的立足点,明确发展的方向,然后从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组织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出具体可行的奋斗目标,以及具体的行动方案。
  3. 形成“教师成长案例”。每个教师的发展规划以及他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都会被纳入教师成长档案袋。对于进步特别明显的教师,学校将结合他们的成长历程,形成“教师成长案例”,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
  
  问题讨论
  
  所谓问题讨论,就是要求教师大胆提出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然后组织教师进行讨论,形成“教育教学问题案例”。
  1. 鼓励教师详细记录教育教学问题。我校在网站上开辟了“问题讨论” 栏目, 鼓励教师用教育叙事的方式,详细描述教育教学中经历的具体事件和自己的感想、困惑,然后上传到“问题讨论”栏目,作为案例供大家讨论。叙事的过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
  2. 引导教师了解同伴的教育教学困惑,开展“互助支着儿”活动。在同伴讨论的基础上,最初提出问题的教师吸纳大家的观点、建议,进行再次的教育教学实践和反思,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教学案例。
  3. 组织教师专题讨论,形成问题案例。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各教研组选择当前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专题讨论,形成典型的“教育教学问题案例”,然后汇编成册。
  
  阅读思考
  
  学习是反思的基础,更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本途径。为此,我校积极开展阅读反思活动,鼓励教师撰写读书体会,形成“阅读反思案例”。
  1. 扎实开展“读书节”活动。每年“读书节”期间,学校都要为教师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这些书目中不仅有教育名著,也有教学实践著作,还有学生爱看的各种书籍。
  2. 开设“阅读推荐”栏目。我校在网站上开设了“阅读推荐”栏目,要求每位教师在每月10 日前上传一篇优秀文章,全体教师要认真阅读这些文章。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选择其中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阅读体会。为了提高推荐文章的质量,学期结束后,学校开展“最受欢迎的推荐文章”评比。
  
  课堂诊断
  
  所谓课堂诊断,就是对课堂教学进行“医生会诊式”的深入反思与剖析,“ 听” 教师上课,“诊”课堂优点、缺点,再根据“会诊”结果,给出“药方”,教师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形成“课堂教学案例”。
  1. 反复磨课。学校鼓励教师按照“独立设计—讨论交流—二次设计—教学实践—评课反思—三轮设计—再次实践—再次反思……”进行反复磨课。磨课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一人同课异构”,即一位教师围绕主题,针对同一教学内容,选用不同的班级,用不同的教学设计连续上几次研讨课;有“多人同课异构”,即备课组的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选用相同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先后上一轮研究课;有“多人同课续构”,即备课组的几位教师围绕同一主题,分别在不同的课时上课;还有“多人同课同构”,即不同的教师围绕同一主题,针对同一教学内容,用相同的教学设计,先后上一轮研讨课,分析同样的设计产生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原因。不管是哪种形式,最后都要求以案例的形式详细记录磨课过程,反思磨课的收获。
  2. 微格分析。即用摄像机、录音笔记录课堂教学实况,然后教师分成小组,从手势体态、教学语言、目光表情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对于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细小问题自己领悟、共性问题组内讨论、疑难杂症专家会诊”。同时,组织教师学习《听课“ 三字诀”》、《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等文章,以提高教师的课堂观察和分析能力。
  3. 撰写案例。学校要求教师在磨课和微格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进行追踪研究,形成“课堂教学案例”,使教师在实践中学会反思,逐步形成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课例重建的能力。
  
  专题研究
  
  在问题讨论和课堂诊断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某个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从而实现从“问题”到“课题”的转变,最终形成“课题研究案例”。例如:新学期开学后,很多一年级教师提出现在新生的学习水平差异太大。于是,我们鼓励一年级教师深入观察,记录学生的具体差异表现。随后,教科室组织教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全面测试,分析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差异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课题确立之后,所有任课教师要对学生的差异情况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讨论教育教学的对策,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学校要求教师树立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意识,把备课作为一种策划性研究,把上课作为一种生成性研究,把听课作为一种对比性研究,把评课作为一种诊断性研究,从而使研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成为教师工作的习惯。
  “案例积淀式”培训使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了持续学习的动力。大家把学习、反思渗透到教育工作的每个细节,边学习、边探索、边实践、边提高。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名教师、骨干教师, 一大批青年教师也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发展趋势,形成了学校优良的教师梯队,同时,积淀了大量物化的思考实践成果,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思考的范本。
  (编辑林飞)
其他文献
前不久,《陶西平教育漫笔选集③:涌动的潮流》和《陶西平教育漫笔选集④:为生命而为》陆续出版。两部选集共收录陶老2012年以来的教育漫笔107篇。这些闪耀着智慧之光的文字,无论对我们品读陶老个人的教育思想,还是反思这一时期复杂而生动的教育改革历程,都弥足珍贵。  两部选集都贯串着陶老对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的高度关注。作者以其独有的教育敏感与教育慧眼,洞察时代关切,对当代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的总趋
最近多位名人因癌突然离世让人感叹:怎么突然就患癌了呢?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个“急症”,且也有“高危人群”。临床观察表明:部分人处于某种特定状态或罹患某些疾病,日久有可能演变为癌症,这种有可能发展成癌症的前期状态也称作为“癌前状态”。  这些人可能处在“癌前状态”  ●本刊记者:哪些人可能处在“癌前状态”?  ○何裕民:根据我们的经验,常见的“癌前状态”大致有——  1.高龄老年人。据研究,约有1/4的
摘要西安交通大学智力超常少年培养历经32年,基本实现了中学基础教育和大学高等教育间的有机衔接。在超常人才选拔方面,形成了“两阶段四模块”招生选拔模式,并通过选拔效度自评估机制检验选拔结果。在超常人才培养方面,实现了联合预科中学、出版相应教材、加强素质教育,健全体制机制的完整模式。  关键词英才教育;超常教育;少年班;钱学森学院;拔尖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摘要]重庆市永川区为了实现“城校互动”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立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把整个城市作为大社区的层面上,建设大职教、大社会间的关系。同时,改变政府角色,政府从原来的“管理者”变成为学校发展提供服务的统筹者,从原来的“领导者”变成促进各界参与职业教育的引导者,为政校关系的进一步变革铺路。  [关键词]政府;职业教育;城校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
摘要 性别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社会文化对两性性别角色发展的期望,对受教育者的性别认知、性别观念以及性别行为的社会化施以影响的过程。西方学校性别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单一性别教育”“无性别教育”“单一性别教育的再兴起”“分性别教育”四个阶段。科学的学校性别教育应以性别平等、因性施教为基本原则,以双性化教育为理想模式,走多元化教育途径。  关键词 因性施教;分性别教育;单一性别教育;双性化教育;男女
众所周知,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但人口大国不一定是教育大国。建国初期,中国有4亿多人口,而全国学龄儿童入学率仅为20%,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6初等教育当量年。今天,我国的教育人口有3.67亿,比美国的全部人口还要多,占世界教育人口的22%,可谓是个教育大国。这样的教育规模是在短短的50多年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中迅速形成的。就基础教育而言,2007年,小
摘要公立学校在编教师作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辞职权与企业中的劳动者适用于《劳动合同法》不同,受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律法規调整。教师辞职权之所以受限制,主要基于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聘用制度公开招聘的程序要求和人才流动要保持适度性等三方面原因。公立学校在聘用合同管理中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积极看待教师的辞职与流动;改变管理策略,加强教师职后培训和梯队建设,防范教师辞职后的人才断层;在推进依法治校的大视
在兴趣课程论的启发下,我们认为课程的“真正中心”是儿童,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原则建立校本课程体系;与此同时,通过课程的实施研究儿童,发现、认识、陪伴儿童兴趣的持续发展,也可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抓手。因此,近年来,北京光明小学结合学校“以德为先,以学生为本,健康治校”的育人理念,以儿童为中心,开展基于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校本课程实践,助力学生发现兴趣、寻找爱好,并逐步形成特长,真正促进了学生的
时下,一些大型商场在顾客购物达到一定金额后,就给顾客发一张赠券:顾客收集若干张后,可向商场换取物品。美国心理学家拜恩博士指出,在人类的所有行为中,人们积累过去的感觉,就是在收集“心理赠券”,然后以完善或伤害自我、报答或报复他人等方式进行兑现。在学校中,教师在接受管理的同时,也在收集校长送给他们的“心理赠券”,如信任、怀疑、肯定、否定、表扬、批评、赞赏、讽刺等。这些“心理赠券”,在潜移默化中促进或抑
2008年,在华盛顿樱花盛开的时候,我们访问了美国教育部。教育部大楼的楼门正在装修,所以在门外搭建了一座红色的临时楼门,在这很像校门的临时楼门上,写着一行大字:“不让一个孩子落伍”。这句话正是当前美国基础教育的主题。  美国教育部前副部长苏珊是《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的主要起草者之一,她陪同我们会见了现任教育部副部长凯瑞博士和部长助理麦斯卡尔博士。大家都是教育界的同行,所以寒暄几句就立刻进入了《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