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审辩:让思维走向高阶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nv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慎思】
  一、关于审辩式思维
  审辩式思维是指发现某种事物、现实和主张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做出主张的思考。相比常规的课堂教学,审辩式思维课堂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推导、演绎的能力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思想的开放性、独立性、乐观性和真理性;注重培养学生对思维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的习惯。“认识千米”一课中,“千米”单位比较大,无法比画,学生很难直观感受。1 千米=1000米,長度单位的进率为何从10变成1000?米和千米各自的适用情境和优缺点是什么?本课例将通过对话、讨论、推理、辩论等审辩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系统构建长度单位,多维建立千米表象,明辨长度单位适用情境,同时积累审辩思维经验。
  二、关于本课分析
  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认识毫米、厘米、分米、米这些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也总会看到千米、公里等单位。往常本课教学后会出现两个现象:(1)学生缺少十米、百米推理累加过程和经验的支撑,即便课堂上反复强调和生活场景联系,学生对远距离估测的能力依然较弱;(2)因课堂时间有限,只能让学生感受离学校或家1千米左右的地方的远近,即便联系操场等弯曲路线,也仅仅是横向空间,学生体验不够丰富和多维,一旦情境改变,学生估测的数据和现实相差较大。这两个现象都表明,学生的千米量感并未真正建立。另外,学生的审辩思维弱,常规教学虽然有对话、讨论、辨析等内容,但大多以师生交流为主,生生互动不足,思维碰撞少且审辩经验没有得到积累。
  基于以上两点,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在想象中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 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辩论,厘清米和千米各自的优点和适用情境,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推算单位之间的进率,培养学生分析、审辩、推导与演绎的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多角度、多感官建立1千米长度表象的过程,发展空间想象力、估测意识,养成对思维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的习惯。
  (3)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在审辩过程中发展学生思想的开放性、独立性、乐观性和真理性。
  【课中笃行】
  一、创造任务,营造审辩氛围
  导语: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1.创造任务
  师:如果人们创造出了第五个长度单位,你觉得这个长度单位应该放在哪里?它与现有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要求: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审辩
  生:微米、千米……
  生:我们之前学过的单位进率都是10,怎么一下子变成1000了呢?米和千米之间还有没有长度单位?
  3.推理、认识十米和百米
  小结:这些长度单位的进率都是十进制,1000米=1千米。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十米和百米,这两个单位原来是存在的,但是因为不常用,慢慢地被人们淡忘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认识千米。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经历了审辩思维的五个步骤。第一步:分析。学生回忆生活现象,整理分析已有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第二步:审辩。学生发现学过的单位进率都是10,怎么从米到千米一下子变成1000了呢?第三步:推导与演绎。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十米和百米;第四步:自我调节。重新认识1千米=1000米;第五步:发展创造力。学生选择更小或更大的单位,创造出更多的长度单位,完善长度系统。学生不仅系统掌握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知道1千米=1000米,更发展了分析、审辩、推导与演绎能力和创造力,养成对思维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和调节的习惯。)
  二、推理任务,提供审辩素材
  导语: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老师根据我们班同学的家庭地址,制作了一张彩色地图。
  1.推理任务
  要求:①从地图上找到你家离学校的距离,完成表格第三列(课前已经完成其他列);②根据地图,推理从学校门口到(
其他文献
【摘 要】历史发生原理提出个体知识的发展遵循人类知识发生的过程。学生个体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过程遵循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历史发生原理对小学數学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要根据历史发生的主要步骤设计教学的“序”;要根据历史发生的主要问题设计教学的“关键问题”;要根据历史发生的主要困难干预学习中的“障碍”。  【关键词】历史发生原理 小学数学教学 启示 用字母表示数  一、历史发生原理的基本思想  历史发生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小节“探索发现(二)”  【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启思引入  师:(课件呈现各种不同的图形)你能从中找出三角形吗?  学生纷纷举手,很快找出了所有的三角形。  师: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  生2:不对,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师:说得非常好。
近两年来,笔者在各种场合多次执教“小数的意义”一课。通过对本课的研究与解读,结合数学团队的智慧,笔者对小学阶段“数的认识”的教学增进了很多理解,这一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以生活情境为入口、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学习途径、以发展学生数学活动经验为主旨。  【教学研究】  1.创设生活情境,唤醒学生的认知经验  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数学教育的有效途径。微信红包是大家经常接触的素材,教师从0
【摘 要】计数器是学生认识、建立和理解十进位值制概念的重要工具,也是突破退位减法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以课例的形式对计数器在计算教学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借助计数器可以有效整合计算教学的内容、拓展计算教学的范围;借助计数器还可以突破连续退位减法的难点、理解小数减法的算理。  【关键词】计数器;计算教学;退位减法  计数器是学生认识、理解十进位值制概念的重要工具。笔者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
【摘 要】数学绘本能使概念和问题情境化,它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独特的作用。对史宁中教授在《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一书中介绍的小学数学学科中的30个核心话题,可以从合理选择运用数学绘本和有效把握合适的阅读时机两个方面入手,对数学绘本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绘本;课堂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数学阅读能让数学知识真正“
在教师退休养老金上动刀,不可行!  针对国家人保部提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率先改革,与企业退休人员看齐,并在山西、上海、广东、浙江、重庆5个省市进行试点的情况,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77名委员联名提案建议:暂时停止在教师队伍中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根据《教师法》,教师收入应当不低于公务员,这应该包括退休收入不低于公务员,故教师退休养老制度改革应与公务员退休养老制度改革同步进行。而另一种
教学的架子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之物。  课堂内外的严格区分,课堂常规的严密规定,以及课堂角色的严肃限制,使得教学如同演戏,台上台下的身份判然有别。“这是在上课”等指令强硬而又木然地化作师生共同的内心语言,机械地调整着、制衡着。倘若有一两位乱了这教学之伦,以生活化甚至享乐化的心态步入课堂,一定难逃被指责的命运。更有甚者,将课堂当作攻克知识高地的战场,学生要对老师教学语言保持十二分的警惕,对各类题目要像敢
即便是专业健身人士也有情绪低沉的时候。但是,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总能克服自身的惰性,并不断坚持下去。下面这7个方法便是一些健身专家介绍的他们克服自身惰性、保持高度运动热情的经验和诀窍。  1. 目标的力量是无穷的  制定目标,这种目标可以是“穿上小一号的衣服”,或是“为公路赛跑做准备”。Reebok训练师皮特拉·考伯说:“每年我都会去尝试学习一项新的运动或健身方法。最近,我利用休假的8天时间,学会
【摘 要】“求联练习”采用“习题模块”的练习方式,以打破单一的“讲解—练习—辅导”的课堂练习模式,创设系统化、简约化、模块化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把数学的“知识结构”内化成个体的“认知结构”。以人教版六上第五单元“圆的面积练习”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求联”设计,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求联;圆的面积;练习设计  求联,由已知的或熟悉的人、事、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个周末,也是李镇西老师接到一届新生开学后的第一周,他给学生口授了一封家长信,请学生记下来拿回家给他们的爸爸妈妈看(信的全文附后)。我从这封信中读出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策略和教育智慧。  第一,口授家长信给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教育策略。信的内容让家长看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用这样的方式向学生倾诉自己的心声,并总结第一周的情况,不直接说,这样更委婉,让学生更能接受。的确是教育专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