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里的最后一个爱情版本

来源 :民族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2009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候,她只有20岁。太多时候她感到自己的生活很静,静得自己可以听得见自己血液的流动。
  11岁时,父母出去旅游,发生车祸,就那么走了,她被奶奶带大,供她考上这所大学,家里已捉襟见肘。
  他是她的老师,化学老师。那时他还年轻,刚刚40岁吧,有着学者的儒雅,也有着学者所没有的健朗。
  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见他。那天,阳光如同隔了一层薄纱似的,朦朦胧胧地过滤过来。树上的叶子打着旋飘落一地,落英缤纷,星星点点的枯黄在空中飞舞起来,不时落在她的发上,衣服上。那天,他迟到了一会儿,同学们在教室里等待着他的出现。这时,天忽而亮了,刮来一丝风,还让人感到有点冷,阳光却从外面射了进来……一个身影倚在了教室门口。他的身影侧转着,很白,近乎于苍白,嘴也紧紧地抿着,阳光仿佛偏爱他似的,在他的身上镀了一层薄薄的金光,使他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闪亮的。
  那是他第一次给她们上课,他注意到了她。那个女孩子,不动,也不说话,安静地只有眼睛在动,小巧的嘴总仿佛害怕一样抿着。他讲课时,她总拿着一只笔在那里微微地写着,他不知她在写什么。后来他想,我讲课有那么多东西可写吗?想着想着他就笑了。
  后来他知道了,她叫子吟,她也知道了,他叫方亚舟。
  她上大二那年,有一天他来上课,她突然发现他老了许多,眼角的皱纹很明显,而且她注意到他的衬衣袖上有污垢。他这是怎么了,她想。后来,她知道了,他的妻子得了脑血管病,瘫痪了。
  从那时起,她看到他不再在课堂上有平稳的眼波,他总是急匆匆地上课,急匆匆地下课。她知道,他有一个还在上初中的儿子,家里所有的事都落在了他的头上。其他学生们只看到了一个老师的风采在一两年之间迅速地不见了,而她,是明白的。
  常常在黑夜的深处,在花坛旁,她在漆黑中看着教师家属院,看着他的家里亮着的灯。在那样漆黑的夜里,她的目光久久地望着,以至于夜的漆黑让她感到了一种蜜糖般的温柔……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她想他从来不知道她曾在这样漆黑的夜晚凝望过他的家。后来她毕业了,主动报了他的研究生。那时他们已经很熟了,在这个城市,她没有亲人,会常去他的家里。在那里,她看到了他的生活,那么让她寒心,她努力地笑着,一边笑一边帮他做事情,直笑得心里落泪。但,这一切,他并不知道。
  她见到了他的妻子,那是个善良的女人,她也见到了他的孩子,那时,他已经上了高中,很高大,嘴唇上有一层淡青的茸毛。他很喜欢和她说话。
  渐渐地,她和他的家庭也很熟了,她帮他给他的妻子擦背,偶尔给她梳一梳头,有时还化点妆。她也给他的儿子补课,还偷偷教他怎样讨女孩子的喜欢。
  没有人的时候,他会坐在阳光下面想,为什么这个女孩子会出现在他的家里,为什么她会对他的家人那么好,这一切仿佛都是那么不真实。
  上海要召开一个学术讨论会,学校指定他去参加一个月的会议,他想了许久,去找她,把家里交给了她。她笑,你放心吧。
  这一个月里,她就住在他的家里,和他的妻子聊天,帮他的妻子洗澡,负责给他的儿子做饭和游戏。在夏日的黄昏,推着他的妻子去散步……他的妻子摸着她的手说,子吟,你真是个好姑娘,我知道你的心……听了这话,她吓了一跳,问你知道什么呀。两个女人在这样的黄昏里,这样充满热浪的空气里,沉默地笑着。
  他回来的前一天晚上,她给他的妻子擦洗完了之后,在他家的浴室里洗了澡。站在莲蓬头下,她突然脸红了。她想像着他也是这样站在这个莲蓬头下洗澡的,那么他也就踩在自己现在踩的地上洗澡。突然之间一种蜜一样甜的空气就在这个几平方米的浴室里很隐秘地弥漫开来。
  他回来了,给妻子和儿子都买了东西,还给她带了一块真丝的头巾。她很高兴,不见她时,她总带着,但去他家时,她从来不戴。
  一个月后,他的妻子病情突然加重了。两个月后,他的妻子自杀了,没有任何征兆,用自己仅会动的一只手割腕自杀了。
  时间水一般地滑过了,这时她已念完了研究生,分在了一个生物研究所做研究员。她还是一个人过着,在写字台上种了一盆水仙,没事时便对着水仙发呆。有时,他也自己拿个小锅煮挂面,里面卧个白胖胖的鸡蛋,再下几片青菜,滴上几滴香油。做好了饭,她却又不吃,她想,不知他现在在吃什么。
  28岁那年的春天,她接到了他的电话,他说,小吟呀,星期天有事吗?没事过来吧,一起吃个饭。她很高兴,她穿了米色的长裙,第一次系上了他那年从上海给她带回来的方巾去见他。
  这时他的儿子已在外地上大学了,而他还是一个人孤零零的。走进屋子,她看到屋里还有一个年轻人,戴着眼镜,个子很高,比他高出半头,穿着西服。他躲进厨房,让他们待在一起,她明白了,他这是在给她介绍男朋友。那个人说了些什么她不知道,她的脑海里只晃着他佝偻的身影,听到他重重的咳嗽。这时他已经吐很浓很浓的痰。
  最后走时,他望着她说,你嫁给他,我也放心,那个人也是他的学生,一个得意门生。
  半年后,她嫁给了那个人。再过了半年,那个人带她离开了那座城市,离开了中国,去了加拿大。
  想了很久,走时,她去看他。那天,他张罗了一桌的菜。其实他已很久不再做饭了,都是买的一些半成品,回来一拌。他很不好意思地说,吃,吃吧。说话时,一支筷子掉在了地上,他弯腰去拾,接着又去洗。看着他的身影,她几乎要哭了。那是怎样的一顿饭呀,那么艰难。
  天黑时,他送他们走。她的丈夫去取车,她站在楼道里,看着他,他也看着她。她感到他的目光里有什么的,可她又看不出来。这时,她甚至有点憎恨他,哪怕给她一点点暗示也是好的呀,可是没有。她明明感到那目光里仿佛望出一座城市来的,可是真的有吗?……那或许只是她的感觉。
  她终于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是繁忙的,丈夫接着在加拿大又办了一家公司,再接着她生了一个女儿。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心便慢慢平实起来。渐渐地,她感到以前那些事是抓也抓不住了。很长时间,她不给他电话,因为不知道说些什么,说自己好,说自己不好,都觉得不怎么对劲。
  谁也想不到的,他的得意门生,她的丈夫,在和她结婚的第九年时爱上了一个法国女孩。他对她说,你是一个没有激情的女人。她并不恐慌,在加拿大她已有稳定的工作,而且孩子和她过,丈夫为离婚要支付给她高额的费用。只是这一切突然之间让她觉得世界更静了,她已许久没有了20岁时的那种感觉,她又听到了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哗哗哗的。
  她离婚的第二年,一天,有人打来了电话,是他的儿子打来的。那个曾经嘴上有着淡青色茸毛的 小伙子在电话里对她说:我爸爸死了,晚期肝癌。挂了电话,她一点都没有觉得悲痛,隔得太远了,好像悲痛还没有传过来。她只觉得那句话长久地在她的房间里荡啊荡,带着哨音,接着是炽白的光让她睁不开眼。
  谁能想到一个人这样去赴另一个人的葬礼。她慢慢地修饰,如同去赴一个约会,她还找出了很久以前的那块方巾。
  当到了他的楼底下时,她突然害怕了,腿软得怎么也抬不起来。她知道二楼的那个地方就是他的家,他现在就躺在那里,等待着她。可是她怎么也走不动了,她让他的儿子将她的女儿带走,自己坐在花坛上,想怎样蕴积力气走上去。这么些年了,这个花坛还是这个样子,她记得当年,就是在这里,在漆黑的夜里,她望过他家的灯……
  终于走到了他的家里。那里便躺着他的身体。她走过去,并不哭,也并不看他的脸,只是跪下去,紧紧地抱住了他,咬了牙,将头深埋在他的身体里。人们很奇怪,只是劝她:节哀吧……节哀?谁能明白这么多年她刻骨的思念。
  在里屋,他的儿子看着她,什么也没说,将一本日记交给了她,还有一个小盒子,然后走了出去。她打开日记:
  “昨天晚上,我给阿珍洗完脚后,她看着我,我想她可能有话对我说。她用手指在我的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后来我才明白,她写的是‘子吟’。我摸了摸她的头,让她别乱想……
  “说真话,子吟真是一个让人心动的姑娘,可我……让美好的就那样美好着,观看美好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我能怎么样呢?
  “阿珍自杀了,为什么我那天晚上一点也没有察觉出来呢?她太了解我了,知道我什么时候会放松警惕。这让我一时真接受不了,这么多年了,我的生活仿佛突然空白了。我知道,她是不想拖累我;我也知道,她是觉得瘫在床上已让她太没有尊严;我还知道,她想让我和子吟在一起……
  “昨天半夜,我又把子吟的耳针拿出来看了看,想着这耳针曾戴在她几乎半透明的耳垂上,真的是很美的。本来那年是想要把耳针还给她的,可终是留下了,是不是有点过分呢?儿子已经上大学了,我也能从子吟的目光里看出一些东西来。可,我这样的年纪,又能给她什么幸福呢?越来越像个老人家了,我发现我现在那么怕冷……”
  打开那个小盒子,她惊奇了,这是她当年戴的那对银耳针。在他去上海的那个月,她在他家的浴室里洗澡,忘在那儿的,再去找也没找到,还以为让水给冲到下水道里去了。那对耳针在阳光下放出了耀眼的光,想是被他不知抚摸了多少遍了,还带着他的体温。
  直到现在,她才明白,那年她走时,他在楼道里看她的目光里真的有一座城的,那不是她的幻觉呀。可为什么,为什么是现在才明白?
  那天晚上,所有人都走了,她第一次在一个夜晚陪伴他。她一遍又一遍地摸着他的脸,然后问自己,这是他吗,再回答自己,是的。她很幸福。
  很久以后,她的女儿长大了,她看着自己的女儿谈恋爱时又哭又闹的样子,给她讲自己的故事。她往往会睁大了眼,满眼的迷茫和不解。是呀,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爱情版本,她无法让她懂。只能微笑着说,要珍惜呀。
  紫藤推荐
其他文献
“哎哟,你哪儿来那么多话啊!真想用棉花塞住你的嘴!”阿西尔大哥一出去,老婆就开始唠叨,“你不要跟教小孩子一样,这样开头,那样结尾说个不停,人家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嘛!还举例,真是的……”  “你是怎么了?”我打断她的话。  “怎么了?闲了没有事可干了似的,那人怎么老往我们家跑啊!”  “想让我指点指点他自己写的东西,解释解释有什么不好?”  “还说有什么不好,你想解释,那就把他带到你们单位再给他解释好
期刊
“洁白的毡房炊烟升起,我出生在牧人家里……”  当夕阳落下,牛羊入圈时,辉映在霞光里的蒙古包,就像镶嵌在草原上的珍珠。这就是那悠远歌声里的毡房,它留存在孟根其其格的记忆里,念念不忘。  和大多数蒙古人一样,孟根其其格已经结束了游牧生活,拥有固定的房屋。但如果有机会,她还是愿意再回到大草原上,搭建一座蒙古包,与天地相拥,与牛羊为伍……  告别蒙古包  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巴勒森道尔吉和孟根其其格
期刊
沙发配上小木桌,空间宽敞,往旁边走,还有餐桌、微波炉。台湾的台铁“客厅车”内观设备就像住家客厅,加挂在列车后,让民众包车观光,过去就有人包车娶新娘,没想到台铁“客厅车”却变成了“移动性爱”包厢。日本A片“痴汉电车”在台铁列车真实上演。  在2月19日下午2时30分,一行共25人,男的穿西装、女的穿套装,前往台北车站北三门集合,搭上附挂在第521次“莒光号”的“客厅车”,七堵到高雄的班次。车内有冰箱
期刊
赫赫有名的拿破仑,是举世公认的军事家。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拿破仑真正看重的是科学家。作为法兰西科学院至高无上的145位院士的其中的一员,他是一名货真价实的科学家。尽管他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从事军事行动,但他更喜欢与科学为伍——在他的身边总是簇拥着数学家、化学家、天文学家……即使在行军作战时,他也总是兴致勃勃地跟学者们讨论科学问题。“尊敬的院士们,”拿破仑说,“让我给你们出一道题,不用直尺,仅用圆规
期刊
半夜饿了,嚼口香糖,煲电话。随手画了张画,让另一头的符郁随便配点文字,二十分钟后她发了过来,如下:  有一种东西,不知道是谁发明的:  初尝时甜,嚼得几口,便寡然无味;  虽然无味,仍会习惯性地嚼下去,非要两腮酸痛、累到极点,才肯放弃;  价格低廉,容易到手;  品种丰富,且不断翻新,有清爽如薄荷、甜蜜如柑橘、腻人如香蕉……甚至有出人意料内藏夹心果酱的,惊喜多多。  有的人品牌忠诚度极高,只偏好—
期刊
旧社会,“十里洋场”的上海法租界内,有一座远近驰名的“大世界”游乐场。它的创始人,就是赫赫有名的商业资本家黄楚九。这里讲一讲他早年制造一种“补药”的一段传奇故事。  这种“补药”叫“艾罗补脑汁”。  黄楚九,1872年生于浙江余姚,祖辈行医,16岁那年来上海的时候,包里揣着祖上传下来的一本药书,在城隍庙的春风得意楼前,黄楚九摆起了药摊,按着书里的药谱卖起了药丸。  二十世纪刚开始的时候,上海是土洋
期刊
穷人太想改变现状,往往就有投资的冲动。而几乎所有教导穷人致富的书,为了迎合穷人的心理,也都异口同声地劝穷人投资。其实,投资并非灵丹妙药,很多穷人都是被投资整得更穷的。  中国的投资渠道就那么几条,炒股是条捷径,可是有几个人是炒股炒发了的?神话倒是听了不少,具体到自己头上,不亏就已经是万幸了。有的大户、中户,一百万炒成了三十万,五十万炒成了二十万,本来还算个富人,这下也要在穷人的边缘徘徊了。散户就更
期刊
法国的“明天超市”是一家很大的公司,在同行业属于一流的。但超市开业初期,却很不景气。大家找了许多原因,始终得不到一个合理的答案。  董事长费尔一筹莫展,有一天,他将自己的苦恼告诉朋友凯恩。凯恩是一位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凯恩来到“明天超市”转了一圈后,认为是通道出了问题,超市里的通道过于宽敞,建议费尔将店里的所有通道由宽变窄。  费尔大惑不解,但还是照做,重新布置了通道。没想到,这一看似不起眼儿的改
期刊
本来她已经做好了分手的打算。她不知道自己哪来那么大的脾气,鸡毛蒜皮的琐事,也会令她大动肝火。吵完架后照例是一个人抹泪,咬牙切齿地尽想着他的不是。有一段时间,她看街上的每一个男人,都比他顺眼。  我们劝她,不行就分手吧。  她说好。却总是拖下去,“我仍然是爱他的,不过这样下去,分手是早晚的事。”同事聚会的酒宴上,她边抹泪边诉苦。  吵完了,和好,抱头痛哭一番;几天过去,再吵,再和好,再抱头痛哭山盟海
期刊
“视窗”(WINDOWS)无疑是上世纪最伟大的产品之一,这个无形的神奇玩意儿改变了成千上万人的生活与工作。而假如没有比尔·盖茨,就可能没有这个神奇的发明。这个20岁辍学创业的小伙子,31岁时成了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从39岁开始连续12年“霸占”世界首富位置。几十年间,盖茨统领下的微软帝国以对数字技术的创新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国家,而盖茨本人则成为无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