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律维系亲情,该是不该?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fu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一曲《常回家看看》,风行大江南北,唱得游子纠结而黯然,唱得空巢老人凄婉而喟叹。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是表达孝意的基本方式,也是朴素而必需的人之常情。如今这人之常情也有可能纳入法律了,据报道“常回家看看”拟纳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此次修订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一石激起千层浪,父母对子女的爱从未停止,可是谁让老人们情感缺失?儿女们在忙于打拼时,是否该抽空常回家看看了?温暖的亲情真的到了只能用冰冷法律维系的地步了吗?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来寻求答案。
  
  一、如何安放我们的“亲情”
  
  1、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从即刻开始
  赵艳艳34岁销售助理
  “忙呀、忙呀,在外面闯荡拼着事业养着房子,带着孩子养着车子,忙着应酬发展关系……”这就是我的生活现状:孩子幼儿园一个月1000多,房供、车供、吃饭、穿衣、油钱、应酬、水电煤气费……各种花销让我和老公恨不得一天24小时轮轴工作。
  刚结婚那阵我和老公还一个月往各家跑一次,有了孩子,轮到父母往我们这跑。我们也就过年才会回一趟家,心里的念想是:多赚点钱,给双方父母各买一套房,让老人们搬我们这儿来住,离得近,互相有个照应,可房价像坐了火箭似的一个劲地往上涨,团聚之日遥遥无期,连那点买房的念想也成了空头支票。
  前段时间我去外省跑业务,右眼皮跳得我心神不定,担心家里有事,给老公打电话获知:婆婆突发心梗正在医院抢救。我心急如焚,这些年婆婆一个人住,说住在城市不习惯,自己还硬朗着,婆婆就老公一个儿子,拿我当女儿待,我想等物质丰裕了接婆婆来家住,好好尽孝道……越想越懊悔。
  幸好,抢救及时,转危为安。醒来时候,母亲跟老公说,“要是走了,火化之后别下葬,把骨灰撒在周围的河流里,这样我就能一直保护你们一直陪着你们。”
  听到那句话,我像小时候那样咧着嘴哭。出差回来第一时间去看婆婆,婆婆那略显苍白的面容让我揪心,不等以后物质丰富时接婆婆一起住了,就现在,50多平也可以3代同堂。岁月不待人,我可不想将来遗憾。
  点评:现代生活让他们忙坏了,占走了大量尽孝的时间,父母反倒成了被忽视的一角;老人们往往选择默默孤独的方式,裹紧对儿女们的依恋,甚至,有的儿女一生追悔没有见成长辈们最后一面。追求物质的步伐从未停歇,慢下脚步,腾点空闲多陪陪老人,不要让尽孝迟一步……
  亲情箴言:不要让亲情在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变革中越来越脆弱地面对冲击,至少我们可以从自我做起,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俗话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趁现在为自己的双亲送上一份不算奢侈的温馨问候!
  
  2、父母需要的是什么
  王慧38岁会计
  我和大哥都早已成家,老父亲非常倔强宁愿一个人留在原来的房子。大哥是公司老总非常忙碌,一年到头见不着。我抽空就来看父亲,但一个月也来不了几次,老父亲就养了条叫“丢丢”的狗。那条狗是老爷子的宝贝,形影不离的可亲了。
  上个月丢丢和老爷子逛公园的时候丢了,老爷子饭也吃不下,我们兄妹各自忙都没当回事,再见老爷子,竟然瘦了一圈,一条狗没找着,再买一条,有那么重要吗?
  老爷子抛出话:“丢丢是我的老伴儿。你们都不如丢丢。”
  “爸,女儿哪不如一条狗了?每次来看你大包小裹的。逢年过节给你带礼物,衣服、裤子、鞋样样不差你的,每年都买新的,你过生日还去酒店办……”
  “可你一个月才看我几次?丢丢天天陪着我……上次我摔厕所里起不来,丢丢跑楼下去扯着张老头的裤子给拉到楼上……”
  “除了过春节时能热闹一阵子外,家里总这样冷冷清清的。总说忙,其实都是借口——如果真的没有时间给家里电话,那么每天和客户电话的时间又从哪里来呢?”
  我心里一酸。“爸,我错了。”
  老爷子突然像孩子似的求我,“经常打电话回来好不好?我在家太闷了没人说话。”“爸,你想跟哥还是跟我一起住?家里都有地方。”
  年岁大了,爸没以前坚强了,自责地说,“爸就一个人住,是爸爸没用,小时候没让你兄妹过上好日子,现在爸不想给你们添麻烦,有时间常看看我就行,我想你哥。”
  点评:老人们往往并不需要太多物质上的满足,更在乎的是心灵的温暖和慰藉。满足老人的需求很简单,耐心坐在他们身边,有子女肯听父母唠叨,他们就不再感到孤单;子女跟他们讲自己的事儿,他们会有被需要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往往花钱买衣服给父母,抵不上“知冷知热”几句贴心话在父母心中的分量。哪怕漂泊在外,也要常常拨通那个代表“家”的亲情号码。
  亲情箴言:家有一老,就有一宝,老人也“争宠”,老人也“撒娇”,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对待、呵护,那就是孝敬,让他们时刻感受着被关注、被关心的温暖。
  
  3、用“爱”把亲情紧紧握在手中
  肖雪29岁市场策划
  我家在东北,老公家在山东,一年回婆婆家一次。节前买火车票回家,老公走不开,老妈怕我耽误工作扣钱非要她负责买票,扭不过她。第二天早上9点就在售票口等着,直等到两点售票。火车票一票难求,冻了5个多小时还没买到卧铺,回到家就冻病了。
  老公下班赶到我娘家,熬了红糖姜汤给咱妈喝,咱妈喝着姑爷熬的姜汤说,“冲着这碗姜汤在外面呆5个多小时也值。”
  老公单位过年分点年货,没跟我说直接拿咱妈家。我娇嗔地问他,怎么不告诉我一声?人家振振有词,“咱妈给我做好吃的,给你东西就败家了。”
  因为离娘家近,我一加班,我老公就带着菜、水果、肉跑我娘家蹭饭。我妈高兴,这嫁女儿又拐进来一个大儿子。这娘俩在厨房一答一和的唠个没完,简直把厨房当欢乐场,我妈掌勺他打下手,一阵忙活,五六盘菜上桌,一家三口吃得其乐融融。
  老公月月抢着买米买面买油买鸡蛋地往我娘家送,一有时间买点水果就溜到我娘家蹭饭,按他的说法是妈妈饭好吃,有家的感觉。
  老公喜欢旅游,每到节假日,我父母、我、老公4个人就省内一日游。那年老公休年假,我请假跟着他回山东老家,老公坚持让我父母一起去,借此机会登泰山、游孔庙,妈妈脸上笑得开了花,老了来次“结婚蜜月行”。
  回到山东老家,婆婆宠着我,把我当她亲生闺女待,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今年春节前夕,婆婆告诉我早点过来吧,这边为我买了电暖器、电褥子、棉裤、棉鞋。过年时我大包小拎地快把“家”搬过去了,给公婆一人买一件羊毛衫,婆家DVD坏了,又买了DVD,婆婆有手癣,我带了一大包治手癣的药,婆婆逢人就夸媳妇懂事。婆婆真心喜欢我,我投桃报李,也认真地爱着公婆,用行动表达着我的爱。
  点评:爱是维系亲情的纽带,爱更需要表达,需要传递,需要用心呵护,相互感知。用心体会一餐一衣的感动,随时随地传递牵挂,只须一句暖心窝的话,一件适时的衣服,一个无语的拥抱,一通远隔千山的电话。
  亲情箴言: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血雨腥风,回到家就拒绝工作、忘记烦恼,只须贪享家的温馨与呵护。
  
  二、亲情计算题:你还能陪爸妈多少天?
  
  俗话说:“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我们每天都在“算计”,工作后算计收入,算计开销;结婚生子后,算计奶粉钱、算计教育费。可你仔细算过吗?自己还能陪父母多久?
  亲情计算题:——假设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除掉应酬朋友、睡觉,你有多少时间真正和爸妈在一起?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2岁,就算爸妈能活到85岁,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爸妈相处多久?
  抽样调查:——参考答案
  许多人算出结果后,震惊而伤痛,愧疚父母,好想马上见到亲人。
  海风——没想到,这辈子,我也许只能和老父亲再相处21天了。“我家在广西,毕业之后在抚顺上班,一年春节回家一次,呆5天,有三四天时间出门应酬、聚会。除了睡觉外,真正能陪父母的时间顶多20小时。我父亲今年60岁了,如果上天眷顾他能活到85岁,25年里,我在他身边的时间不超过500小时,也就是20.8天。还不到一个月!我这个大男人一想到这儿,眼睛湿润。”
  林明——我是朋友圈中典型的孝子,但未来陪妈妈的时间才不到8个月。“一个月我会带着老婆、孩子回家一趟,陪父母一天,算12小时,节假日时会陪父母:中秋节1天12小时、国庆节两天24小时、春节两天24小时,一年大概也就200小时左右吧,按母亲57岁的年龄,5600小时,大概233天,折算下来还剩不到8个月时间。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没有意外,没有额外的应酬,实际时间肯定还会缩水。”
  
  儿女是父母的全部,而父母在儿女心目中又占几分?很多算过这道亲情计算题的人,都忍不住掉了眼泪,忏悔于自己对父母的这份情感疏忽。
  “父母年迈我们还能见多少面?”就像是一根针插进我们感情的胸口,触动我们那麻木的神经,每个人都会感到沉重和自责。当我们用“多少”这个词来标注与父母见面的次数时,才发现这份感情原来是那么的宝贵。
  
  三:2011亲情给力秘笈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对父母子女的关系这么描述:“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不求子女的回报,只须孩子们时常联络、报个平安、嘘寒问暖。现实,有太多的无奈让我们无法守在父母身边,如何尽“孝道”,看专家建议:
  1.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要过度依赖父母,把他们当成生活上的“提款机”和情感上的“垃圾桶”。结婚、生子,完成必要的人生过程,就是解决了父母最大的后顾之忧。
  2.常常“亲情关怀”。在一个城市,每周看望一次,或带着父母出去吃饭、逛街;如果分隔两地,时常电话问候,亲情不关机。
  3.多“嘘寒”多倾听。家长里短,才显出亲人间的亲近。通常亲人都是报喜不报忧,电话里多听音,才会知晓家中近况。
  4.不能遗忘的生日。祝寿不仅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也是让父母自豪的一种方式,更是表达子女对父母的爱。
  5.金钱礼物慰问。就像小时候父母给我们零用钱一样,偶尔经济补贴父母,过年发父母“红包”,时常买点礼物,要的不仅是惊喜,更是爱的传递。
  6.享受“绕膝之乐”。老人最想享受的就是天伦之乐,鼓励孩子常去长辈家,常给长辈打电话、问候。
  
  四:时事探讨:“常回家看看”该不该立法?
  
  我国1.67亿老人中,有一半过着“空巢”生活。《老年法》草案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当某项道德需要靠法律来维护时,你怎么看?
  众网友各抒己见:
  可行性不大——网友“起伏”说:以后子女不‘经常’回家看望老人,老人可以诉诸法律,以前这种诉讼法院一般不会受理,但现在法院要立案审理。我担心的是裁决后在执行上会遇到阻碍,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诉讼,最后的结果是多方面决定的,既有司法上的判决,也有行政上的督促,还有调解组织的调解等……细究起来,可行性不高。
  可以引导、不宜强制——网友“杜鹃”说:子女“常回家看看”父母竟然要靠法律来框住,虽在当下有其合理性,但是看望这种行为,完全是一种道德要求,是父母子女间情感交流的结果,值得鼓励,可以引导,但是不宜强制。
  硬性规定让亲情“变味”——网友“寒心”说:这还需要立法?照料父母是应该的事情,天经地义。本来“常回家看看”老人应该是由孝心驱使,自发完成的,是一个温馨的举动。但是如果这样的举动必须得通过法律来保证的话,就有些变味了,亲情仿佛被抽空,“常回家看看”变成冷冰冰的一条法规。
  亲情的缺失是现实的无奈——网友“芝麻”说:空巢老人增多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包括CPI上涨、房价攀升,很多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压力很大。通过刚性的立法来规定柔性的亲情,似有不妥。
  是唤醒亲情重视的警钟——网友“无奈的哥”说:不是我们不想常回家看看,只是愧对父母,不混出人样难有脸面见双亲。“常回家看看”的立法,让我觉得揪心,有压力,却也是警示我们:父母想在外的儿女们啊。
  小结:亲情应该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情感里,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回家看看”应当得到提倡。道德和法律是相辅相成的,全社会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弘扬孝敬老人这种美德,会使得“常回家看看”更具有可执行性、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会起到比强制性法律规范更好的作用。
  
  五、本刊观点:
  
  “常回家看看”并不是子女身体的简单到场,更需要的是那份“心,”是子女带给父母的慰藉,带来的欢乐,一种精神的温馨、安全而充实的家庭氛围,是发自心底深处最浓烈的爱与关怀。本该理所应当的“常回家看看”被冰冷的法律囚禁起来,被法律强制“拉”回家的子女,可想而知,很难营造理想的温情效果,甚至可能会对家庭关系和家庭成员的心理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更深层次的伤害。其实,由衷地不愿回家看望父母的毕竟是少数,一假难求、经济拮据、巨大的工作压力才是绝大多数游子难回家的隐痛,我们提倡“有心人”常回家看看,用法律强制“回家”或许并不妥帖。ma-ch-ch@163.com
其他文献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不要让孝心迟到!光看了标题,就让我心里一震。那一刻,我的脑海里立即展开了丰富的联想,越想越怕,越想越紧迫。我当场决定,让老爸老妈前些日子总是纸上谈兵的“下江南”计划在近期得以实现。  我提前一个月,就把机票订好了。之所以这么早,不仅是因为有折扣,更重要的是我把出行的日期订好了,就是要明确那时候的第一要务就是陪爸妈去旅行,其他的事情都可以靠边站。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我当初的英明
期刊
我和阿发都在小县城工作,是同事,也是好友,还住在同一个小区里。我和他都是1997年买电脑,并向电信局申请拨号上网的,当时的县城里,私人拥有电脑的家庭,不超过20家。  这些年来,电脑可以说是我和阿发的情人。他玩游戏、打扑克、下象棋、QQ视频聊天、网上偷菜……反正网上时髦的玩意儿,他是无所不会,无所不精。而我只会利用业余时间在电脑上写文章,打开百度查查资料,登陆QQ投投稿什么的。别的,我则是摸不着东
期刊
她对朋友宣布了订婚的消息,10年感情终于尘埃落定。新近的朋友,只知道她的未婚夫是一个极好的男人:他会把工资卡交给她,下班回家还会帮忙洗碗,周末会耐心地陪她去探望父母,每一年都会请假陪她出国游。朋友们问她,究竟怎样才能找到一个这么好的男人。  对此,她只会浅浅一笑。只有一两个闺蜜知道,这10年来,她流过多少泪,伤过多少次心,动了多少次离开的念头。一开始的他,刚毕业,工作没着落,整天玩游戏。加上他是独
期刊
女友离婚后,我这个媒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一年前,我认为男同事老实、诚恳、勤奋,是个值得托付一生的人,便将漂亮贤淑的女友介绍给他,谁知,婚后一年,男同事就沾花惹草,弄得满城风雨不说,还强烈要求离婚。一边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一边是亲密无间的女友,况且是我搭错了桥,支持谁都有些过意不去。  我一直觉得女友的不幸是我的过错,所以,他们离婚伊始,我总是时不时,在她面前贬低男同事的人格、行为,揭露他的丑恶行径
期刊
近期,《金婚风雨情(简称金婚2)》在各电视台热播。这次,王宛平和女儿丁丁共同担任编剧,母女编剧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鲜为人知的是,无限风光背后,王宛平却历经了很多坎坷:忙碌的工作让她的婚姻以失败告终,带着女儿居无定所。但在磨砺面前,梦想始终照亮这对母女的生活……    为了梦想,愧对女儿    对王宛平来说,1985年是她的人生分水岭。这一年,已是国家干部的王宛平,决定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研究生,报上名
期刊
下面是一份江平按照咨询师谭健的要求,根据妻子婚前婚后的表现填的一份对比:  婚前优点:容貌端庄,职场精英,上得厅堂、入得厨房,成熟果感。  婚后缺点:强势、敏感多疑,自我保护欲强,情绪多变,过分依赖婚姻,淡泊亲情。  委托人:江平  >>>头痛,我那“出身”不好的媳妇  妻子刘娜总是说我在婚姻里歧视她,只因为她是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那么,我就针对表格说说她在婚姻里让我不能忍受的“4桩罪”吧!  我
期刊
马来西亚柔佛州一名6岁华裔女孩不幸遭遇车祸,头骨严重破裂,医生宣布脑死亡。女孩生前心地善良,常在街上看到她为人捐款。平时更喜欢助人为乐。   因此,当医生建议她的父母捐献女儿的器官时,父母决定征询一下女儿的意见。母亲流着泪俯在女儿耳边问:“宝贝,你同不同意将器官捐献出来,救助其他不幸的人?如果同意,就让心跳加速一下吧。  令父母和在场的医生们感到惊讶的是,尽管女孩的脸部依旧毫无表情,但仪器却显示,
期刊
从小,我就被长辈教导要做一个淑女。端庄稳重,温柔平和,谦恭礼貌,忍耐克己。  长大后继续被书中的智者教导: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哪怕一时吃点小亏,可天长日久,自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善待。  我是听话的女孩,自然对长辈和书中的教导奉若神明。于是从小到大,我处处忍耐克己,与人为善,成为一个完全符合规范的标准淑女。  可似乎,却烦恼无穷。常常面对别人的欺负,温柔容忍惯了的我,竟已不会据理力争,只
期刊
“妻管严”高压下,他开始存私房钱  结婚前,李乐就听哥们儿讲,男人无论如何得藏点儿私房钱,否则将会活得“狼狈不堪”。当时李乐觉得不可思议:夫妻应该坦诚相待,要是都藏着掖着,那日子还怎么过?于是,新婚之夜,他就信誓旦旦地向妻子晓眉保证:“放心,我绝不会藏私房钱,否则任你处治。”  婚后,李乐说到做到,把工资、奖金一分不少地全部交给晓眉。可晓眉还不满足,经常旁敲侧击地探问李乐是不是还有别的“灰色收入”
期刊
“菜价又涨了,这工资咋总是不见涨!”“小莉买了一件貂皮大衣,故意在我面前炫耀,气死我了。““领导老是让我做事,却不提拔我!”每天回到家,我和老公都有一肚子怨气要发,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气,我将气撒在手中的锅碗瓢盆上,故意弄出很大的声响;他则向8岁的儿子发火:“到一边去,别烦我!”家里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  一天,我去好友晓婕家做客。傍晚,她老公回来了,晓婕忙迎上去,满面笑容:“今天运气真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