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黄芩苷调控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对肝纤维化的作用

来源 :医学研究生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dong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的共同病理特征,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理想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文章旨探索汉黄芩苷在肝纤维化和肝星状细胞活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C57BL/6雄性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汉黄芩苷组(10、20和40 mg/kg).除正常组外,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第4周开始给予汉黄芩苷灌胃.各组小鼠于造模第8周末处死.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肝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α-SMA、COL1α1和fibronectin表达情况.体外实验分组为正常组、PDGF-BB组、汉黄芩苷组(40、60和80μmol/L).采用PDGF-BB诱导HSC-T6细胞活化,并加入不同浓度汉黄芩苷,MTT检测HSC-T6细胞活力;免疫荧光和qRT-PCR检测α-SMA和COL1α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OCS1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结果 HE染色显示,模型组小鼠肝小叶排列紊乱,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空泡增多;而汉黄芩苷高剂量组(40 mg/kg)中肝小叶排列较规则,炎性细胞以及空泡明显减少.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结果均显示,模型组α-SMA、COL1α1和fibronectin在肝纤维化瘢痕周围大量表达,在汉黄芩苷组(40 mg/kg)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SOCS1基因和蛋白水平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汉黄芩苷给药组可显著升高SOCS1基因以及蛋白水平表达(P<0.05).qRT-PCR以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RNA 2和siRNA 3均能明显下调SOCS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P<0.05),其中siRNA 2的靶向效率达到0.286.与PDGF-BBα-SMA(1.0±0.1)、COL1α1(1.0±0.1)和fibronectin基因组(1.1±0.3)相比,汉黄芩苷组(1.1±0.1、1.3±0.1、1.1±0.3)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而加入SOCS1 siRNA 2后,α-SMA、COL1α1和fibronectin基因水平(2.0±0.1、2.0±0.2、2.1±0.2)升高(P<0.05).结论 汉黄芩苷通过调控SOCS1水平,抑制HSC-T6细胞增殖,从而有效缓解肝损伤和肝纤维化.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健脾利水方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效果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收的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健脾利水方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总体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BUN、Cr、ALT和SB等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试验组BUN、Cr、ALT和SB等肝肾功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78.79%(26/
目的 关于氧固醇结合蛋白OSBPL3在自噬中的作用以及对胃癌迁移的影响鲜有报道.文章旨在探索氧固醇结合蛋白OSBPL3对胃癌细胞自噬和迁移的影响.方法 使用GST-LC3沉淀实验和质谱分析检测LC3的结合蛋白;GST-pulldown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OSBPL3与LC3的相互作用;构建OSBPL3过表达胃癌细胞株,Western blot法检测OSBPL3对胃癌细胞自噬的影响;采用小室迁移实验来检测OSBPL3对胃癌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 质谱分析、GST-pulldown实验和免疫共沉淀实验均表明
目的 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ECR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用普通抗原卵清蛋白(OVA)联合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来诱导小鼠ECRS,建立小鼠ECRS实验模型.方法 将24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磷酸缓冲盐(PBS)]、SEB组(腹腔注射PBS,鼻腔滴入SEB)、OVA组(腹腔注射及鼻腔滴入OVA)及SEB+OVA组(腹腔注射OVA,鼻腔滴入SEB+OVA),每组6只.在d103获取小鼠鼻腔灌洗液(NLF),采用ELISA检测NLF中IFN-γ、I
目的 LINC00511对滋养层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是否与miR-16-5p有关尚未完全明确.文中旨在探讨LINC00511对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60例剖宫产产妇的的胎盘组织.检测30个子痫前期(PE)胎盘和30个正常胎盘组织中LINC00511和miR-16-5p的表达水平;体外培养HTR-8/Svneo细胞,将其分为pcDNA组、pcDNA-LINC00511组、
目的 单一18 F?FDG PET显像对高分化HCC诊断敏感低,因而探讨荷人肝细胞癌HepG2细胞裸鼠中18 F?乙基胆碱、11 C?胆碱、18 F?FDG的活体生物学分布以及18 F?乙基胆碱(18 F?FECh)、11 C?胆碱、18 F?FDG microPET显像检测荷瘤鼠肿瘤的价值. 方法 荷人肝癌细胞HepG2裸鼠3只,行18 F?FECh、11 C?胆碱、18 F?FDG microPET动态扫描,分析不同时间点3种显像剂在脑、心腔、肝、肺、肾皮质、肌肉、肿瘤的组织摄取值(%ID/g)和瘤/
目的 TCY?NH2对胰腺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作用尚不明确.文中旨在通过构建大鼠脑死亡模型,探讨TCY?NH2对脑死亡大鼠供胰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3组:假手术组,除不加压诱导脑死亡,余操作同脑死亡组;脑死亡组,采用颅内缓慢间断加压诱导大鼠脑死亡,维持脑死亡状态6 h;TCY?NH2组,在加压诱因脑死亡时TCY?NH2(0.6 mg/kg,iv)处理大鼠,余操作同脑死亡组.在脑死亡6 h后留取胰腺标本.免疫组化检测MPO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IL?1β、TNF?α
目的 基孔肯雅病毒(CHIKV)广泛分布于非洲、南亚以及东南亚地区.文章拟制备抗CHIKV nsP1蛋白单克隆抗体,建立CHIKV的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合成nsP1编码基因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sP1,大肠埃希菌表达并纯化获得重组nsP1蛋白,免疫小鼠后用常规方法制备筛选可稳定分泌nsP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SDS-PAGE和ELISA鉴定抗体特异性,并建立免疫学检测方法.结果 成功获得了6株阳性细胞株,纯化和筛选得到特异性良好的抗nsP1配对单克隆抗体,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
目的 多种原因引起的脑血流量减慢会导致脑组织受损.文章研究肉豆蔻提取物对慢性脑低灌注诱导的脑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雄性大鼠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肉豆蔻低、中、高剂量组(2.5、5、10 mg/kg),每组8只.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诱导大鼠慢性脑低灌注模型,术后20 d给予不同浓度肉豆蔻提取物干预40 d,运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海马依赖性空间学习功能;运用HE染色技术,检测肉豆蔻提取物对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形态学变化;运用ELISA技术,检测抗衰老因子Kl
目的 依达拉奉通过抗氧化效应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依达拉奉右莰醇抗氧化作用强于依达拉奉,文章主要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对EAE小鼠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方法 将40只雌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注射等渗盐水;EAE模型组:制备EAE模型;依达拉奉右莰醇干预组:制备EAE模型+依达拉奉右莰醇干预(12.5 mg/kg);依达拉奉干预组:制备EAE模型+依达拉奉干预(10 mg/kg),每组10只.均采用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14 d.观察小鼠
目的 秋葵中提取的总黄酮(TFA)具有抗氧化、抑制纤维化等作用,心肌细胞在长期高糖刺激下出现过度的氧化应激,产生并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导致糖尿病心肌病(DCM).文章将探讨TFA对DCM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将4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分成4组:对照组、TFA组、糖尿病心肌病组(STZ组)及糖尿病心肌病+TFA组(STZ+TFA组).利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100 mg/kg构建DCM模型,STZ+TFA组在STZ注射后每日喂食300 mg/kg TFA.通过血清生化检测、心脏超声及心脏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