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体意识的自觉,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isn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体作为文本的外在形式是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规范,不同文体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侧重点。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有深刻的影响,强化文体意识是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文体意识,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 文体 文体意识 语文阅读教学
  文体意识是人们在文章写作和阅读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文体意识不仅是写作教学中应关注的,而且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失的思考。它是读懂和理解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教学目标定位是否恰当、准确,以及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高低。
  一、强化文体意识是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其实,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都必须关注教材本身。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仍是主要的依据。而长期以来,语文教材大多是“文体结构”,即以文体作为单元编排的体例,不论是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
  拿现行的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来说,必修课程有“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以文体划分为若干个单元。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计的五个系列,是根据不同的文体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的,即诗歌与散文(系列1)、小说与戏剧(系列2)、新闻与传记(系列3)、语言文字应用(系列4)和文化论著研读(系列5)。由此可以看出,文体意识的培养和运用,是语文教材的潜在要求。在语文新课标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出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要求,但处处涉及文体意识培养和运用的内容,可以说缺少文体意识和对文体意识的培养,就没有真正落实新课标语文教学。
  因此,根据教材以文体作为依据对课文进行单元划分的具体情况,以及文体在理解、体验、感悟课文中的特殊意义,真正理解和落实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培养和运用文体意识,这是真正读懂和理解语文教材的基本的、原则性要求。
  二、文体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文体归属,任何一种文体都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鲜明地表现在内容的选择、结构的安排、技巧的运用和语言表达等方面。语文教师除了关注学情外,更要顾及文体特点确定教学内容,这就是教学中的文体意识。它需要教师对文体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逐渐帮助学生习得一种文体阅读的思维和方法。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指导应该有所侧重。比如,阅读论述类文本,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阅读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事实与观点的关系、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等。
  根据不同的文体确定不同的教学着力点,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是语文教师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以诗歌教学为例。诗歌是情感的艺术,也是语言的艺术。由于表达形式的限制,诗歌中情感的抒发更需要语言的提炼和纯化,而且常常借助比喻、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法。因此,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具有很强的模糊性,是虚化而空灵的,表现出来的往往只是一个个的意义支点,其中蕴涵丰富而复杂的心理积淀和思想情感,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诗歌教学应以这些特征为着眼点,只有抓住意象和意境,突出诗歌情感这一主线,才能品出诗的感觉和味道。如教学《再别康桥》时,意象的把握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分析意象时,要着眼于这些意象与作者的情感的关系。抓住诗人的情感,才是教学的核心,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诗人为什么不是与人或校园告别?诗人眼中的康桥是怎样的?意象的选择突出了什么特点?与表现诗人的情感有何关系?在思考时,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联系诗人的生活与情感经历,并借助个人的生活体验,从而把握诗人的“情”。这样学生不难体会到,诗人表面上是与云彩、金柳等自然景物告别,实际上是在与自己的“梦”告别,与自己的回忆告别。之所以选择宁静与沉默,是因为诗人内心的隐秘无法向人诉说。于是他“轻轻的来”,“悄悄的走”,其中的爱恋、缠绵、沉醉、洒脱、沉重等,需要读者借助联想和想象加以补充与还原。这种通过诗性语言走入诗人心灵深处的教学,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
  相对诗歌,散文的情感更多的是表现一种沉淀后的心境,是内在情感的自然流淌。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是最自由、最灵活的一种抒情方式,而且写的是真人真事,真实地体现作者的人格和性情,这种真实感、独特性与个性美,以及蕴涵其中的人文底蕴,是散文的最大魅力,也是散文教学的着眼点。同样是散文,类型不同,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如果是一篇说理的散文,文本解读就应该从“说什么‘理’,如何‘说理’”展开。
  小说、戏剧作为不同的文学样式,有着各自不同的鲜明的文体特征,这决定了应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设计思路。在阅读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文体意识,加强对不同类型文体的个性研究,才不致使文体的特性淹没于共性之中。
  三、文体是阅读理解的规范
  文体是写作的形式规范。对作者来说,写作的过程就是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恰当地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具体包含体裁的特征、功能、作法、要求等),建构自己的作品,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的过程。尽管不同作者的写作或艺术风格有其独特性,但都以某种文体模式为坐标和参照系,都必须遵循某一文体的基本框架和规格。
  文体作为文本的外在形式也是对阅读理解的一种规范。对读者而言,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按照文本所提供的具体内容或形象,运用头脑中先于阅读的某种体裁类型,解读、接受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同时又在它的未定空白处赋予新的含义的过程。   可见,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文体模式就是作者与读者之间信息得以畅通传递的桥梁和保证。英国的卡勒在《结构主义诗学》中曾说,文体概念提供了“指导读者同文本遭遇时的标准或期望”,把读者的阅读“纳入规划”,给它以可知形式,赋予它以语境和框架,减少复杂性,使读者严格按照文本原意“阅读”。
  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就是教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时应用一定的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钱理群先生说过,要读懂并讲清一篇文章,关键在要弄清其文体。在阅读教学中,文体意识是不可或缺的,要教会学生用适合文体特征的思维阅读。
  阅读思维换言之就是文体思维,阅读技法受制于文章体式。同样一个题材,用不同的文体加以表现,行文思路会有所不同,它的意义和内涵也会发生变化。可见,文体不同不仅仅是外在形式的不同,更体现了不同的认识和不同的表达需要。因此,在阅读时必须根据文体特征去把握文章思路,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是否具有文体意识,对文本解读是有很大影响的。有人说,好的阅读教学往往基于合适的文本解读。不那么好的阅读教学,其原因往往是不顾文本体式,而采用莫名其妙的解读方式、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不顾文体特点,千篇一律地使用模式化教学方式,则在抹杀文本的文体特点的同时,也会使对文本的理解概念化、表面化,甚至造成对文本的误读。
  “教是为了不需教”,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授予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并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让学生明白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华;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行的习惯。因为阅读也是习惯方面的事,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阅读能力就难以体现。
  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必须充分地意识到文体意识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以自身的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文体意识对于形成语文综合素养的价值,从而唤起他们培养文体意识的自觉性,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韩向东.找回失落的文体个性[J].语文建设,2008(01).
  [2]杨永良.谈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08(09).
  [3]钱理群.说什么“理”,如何“说理”[J].语文建设,2009(04).
  [4]潘新和.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J].语文教学通讯,2006(08).
其他文献
摘 要: 伴随着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众多教师开启了改革探索之路。作者认为教师的个性便是点燃学生思维的阿拉丁神灯,物理教学的改革创新离不开教师的个性。本文从四个方面开展论述:幽默的个性,课堂导入的法宝;创新的精神:课程改革的关键;宽和的为人:教学相长的源头;个性的崇尚: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改革 教师个性  “一个教师如果失去了激情和敏锐,只靠娴熟的技巧从事教学,就
摘 要: 高考历史不回避热点,特别是“长效热点”,基本上每年高考题都会直接或者间接涉及,研究高考题发现试题在必修及选修中的比例不是均匀分布,而是有所侧重。这种“侧重”考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知识点大多属于长效热点,在教育教学中要高度重视。  关键词: 高考历史 长效热点 教学启示  近年来,高考历史“长效热点”主要有历史上的民本民生、改革开放、“三农”问题、和平与发展、和谐社会问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摘 要: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小学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大部分农村小学的资源配置、教师学历、年龄层次、教学观念等远远落后于城市小学。本文将以县级行政区口岸县为例,分析城乡小学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的现状与差距,研究城乡小学教育资源均衡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 均衡性 小学教育资源 城乡差别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积极丰富的情感能推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是强化语文教学效果、优化语文教学的最佳手段之一。营造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诱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摘 要: 当前,流行文化对传统的语文教学造成了极大冲击,面对语文教育与流行文化关系的失衡现象,教育工作者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流行文化元素,让课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文章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实用语文》课程改革为例,阐述了语文课程在流行文化背景下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坚守自己的阵地,实现二者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流行文化 实用语文  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科学
摘 要: 文章提出用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贯穿化工原理的知识点讲授,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大局观。  关键词: 化工原理 系统思维 逻辑思维  化工原理是化工工艺类及其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是一门很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在系统地学习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工程测试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化工原理实验具有承上启下
摘 要: 传统教育的缺失,让很多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认知非常淡薄。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效对高职院校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是必要的。本文以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的综合素质课程《文学鉴赏课程》为例,从教师、文本、作者三个方面挖掘生命教育在文学鉴赏课程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生命教育 高职院校 文学鉴赏课程  《孝经》开宗明义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1]当今社会是快节奏
在2013年的高考中,我校高三(1)理科奥赛班取得优异的成绩,全班学生都上一本线并被全国各大重点院校录取,高考平均分高出一本线80多分,其中张梦捷同学以666分荣获甘肃省理科第四名,嘉峪关市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这是我校理科在高考中取得的最好名次。作为该班班主任,在和市一中全体老师分享高考成果之余,总结近十年的奥赛班带班和教学经历,我感慨万千。  一、上下一心齐奋进  市一中校领导高瞻远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之源。能从根本上激发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艺术的体现。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一、更新教学方法激发求知欲望  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森认为:对于一种刺激重复多次而达到一定的水平后,便失掉它开始时引起兴趣的效力。教学也
摘 要: 语文活动课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老师的引导和设计。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强调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讨论,才能充分发挥活动课的积极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语文课 综合性学习 教学方法  阿基米德曾说:给我一根杠杆,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豪言壮语固然令人振奋,但阿基米德到底没有撬动地球,因为找不到一根这样的杠杆。现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关主,表现在综合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