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广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u1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旅游英语”为例,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广西高职旅游院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中学习动机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等问题,提出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构建多元混合式教学手段、采用新式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等建议,以期推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英语  课程改革  学习动机  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0C-0050-03
  随着中国旅游市场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增速最快及潜力最大的旅游市场,旅游进入了“全民旅游”时代,旅游需求的雷同化、单一化逐渐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全民消费模式进入了体验经济模式,进而促使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智慧旅游”概念被提出。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国内旅游市场迅速与国际接轨,如何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国际视野、互联网技能及双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重点。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是中国对接东盟的桥头堡,东盟现已成广西最重要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目前,广西共有15所高职院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而课程教学作为岗位技能培养的着力点,在“互联网+旅游”新业态背景下,开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就尤为必要。旅游英语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视野及双语能力的根本任务。然而,目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所开设的旅游英语课程存在教学方法较为传统、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教学内容陈旧、网络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不利于培养新形势下旅游人才的岗位技能。基于此,本文选取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旅游英语”作为研究对象,在广西高职院校中开展问卷调查,系统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方法與手段运用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互联网+”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经验参考与方法借鉴,最终实现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与新形势下岗位需求的合理适配。
  一、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运用现状调查
  (一)调查问卷设计及发放
  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学习动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四个方面。笔者分别在线上与线下收集问卷数据,以开设旅游英语的5所高职院校(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桂林旅游学院、北海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与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有效率达90.63%。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学习动机不足。问卷调查显示,在“学习旅游英语动机”一题中,36.36%的学生选择“喜欢该课程”,63.63%的学生选择“为了获得学分毕业”,这说明超过一半的学生仍处于“要我学”阶段,学习积极性较低,依赖教师完成知识内化。针对学生喜欢的学习资源调查发现,在“文本对话与视频对话”一题中,65%的学生更倾向于视频对话教学资源,在“单向输入资源与交流互动资源”中,64.78%的学生选择交流互动资源,在“纯英语语言学习与基于行业情景知识”中,67.85%的学生选择基于行业情景的学习资源。90.35%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未涉及实际工作场景,对以后就业帮助不大,因此产生学习倦怠心理。52.36%的学生认为网络教学资源不够多样化,这说明教师在选择教学资源时未考虑到当代大学生学习习惯,未能将互联网与教育相结合。此外,多数学生自主能力较弱,84.41%的学生在没有教师全程监督时不经常登录网络教学平台查看信息,导致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内容、课后延伸内容无法及时被学生掌握。学生缺乏按计划学习的能力,容易被社交应用软件分散注意力,导致信息化教学资源浪费,这说明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学习兴趣点调整线上学习内容,未能从外部因素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运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力较低。
  2.教师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调查数据显示,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堂已普及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93.77%的旅游英语教师几乎每节课都使用PPT课件,但多数课件只是将课本文本内容原封不动电子化,教师常常对照朗读,播放一两段内容陈旧的视频。此种教学手段表面上是使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实则为“电子化填鸭式”教学。这说明教师运用互联网查找最新教学资源的能力较弱,在制作课件时简单照搬,不能灵活应用互联网进行课件再创新,较难创造出丰富的教学成果。而采用单纯讲授的教学手段不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规律,致使学生学习热情低迷,无法体现学生主体性。35.58%的旅游英语教师会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教学资源,但没有很好地将线上线下内容相结合,单纯的微课或慕课存在一定局限性,如单人线上学习会有孤独感,线上学习时容易被广告分散注意力,以及碎片化学习难以形成完整知识结构。此外,据笔者了解,广西大部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并未引进智慧旅游教学资源,如“翻转课堂在线教学资源”“导游实战演练平台”“导游三维实景软件”“旅行社管理模拟软件”等通过互联网进行互动体验式学习的教学平台。
  3.教学方法墨守成规。调查数据显示,70.86%地学生认为自己在旅游英语课堂上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往往采用“阅读+翻译”教学方法,以及其他传统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句型练习法、情景对话法和快速回应法。学生仅从教材与教师传授两处来源获取知识,机械记忆、重复语言点,在课堂上较少拓展语言使用能力,这说明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教学过程中仍在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相反,新型互联网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的使用比例较低,分别是14%、10%、5%,其他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讨论法、问题中心法基本未得到使用,由此可见,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未采用新型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培养出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双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4.教学内容陈旧。业态的改变,也给旅游从业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手段等多方面带来了深刻变革,相应地,对旅游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要求主要体现为跨学科型旅游人才,这种人才,不仅擅长旅游专业技能,还通晓信息科学技术,能灵活应用各种信息技术进行在线营销与管理。尤其在“一带一路”旅游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高校旅游英语人才需要使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收集数据,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资源,熟练运用国内外旅游APP,掌握国际旅游电子商务等方面双语知识与技能。然而调查显示,目前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74.41%的旅游英语教师认为课程教材未能及时反映旅游国际市场最新动态,85.42%的旅游英语教师认为课程涉外内容严重不足,仍以用英语讲解中国各省景点为主,缺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语介绍。82.21%的旅游英语教师认为应当增加线上旅游营销双语知识、计算机知识、电子商务知识,培养学生外网旅游信息搜集能力、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当前旅游英语教学过于重视理论,忽略了使用英语服务于旅游行业这一学习目的,且过于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点,忽略了将语言与“互联网+”旅游服务技能相结合的专业特殊性。
  二、广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互联网+”为高校英语教学方式转变和创新提供了可能。网络载体有很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视频、音乐、动画、电子书等方式进行内容的学习,将课本教材中静态的知识转变成为动态的英语教学内容,从而来更好地促进学生吸收知识。因此,教师应开发出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特点的网络学习资源,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行业情况密切挂钩,将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任务。首先,教师在线上发布国内外旅游新闻资讯,刺激学生对本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产生好奇心;其次,在慕课中上传介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的英文纪录片、电影,通过视听资源培养学生情感体悟,激发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产生兴趣,进而愿意学习本课程;最后,在答疑解惑环节,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堂匿名提问与解答,避免学生产生“想提问又怕被同学取笑”的尴尬情况,保护学生自尊心;并利用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动机理论,在网络教學平台上设置学习任务积分奖励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构建多元混合式教学手段
  智慧旅游,又称智能旅游,它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全新形式,是大数据、云计算、高性能信息处理、物联网、新一代通信网络等技术在旅游产业发展、体验、管理服务等方面应用的实践。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协同发展,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获得大发展,其中翻转课堂是教育技术现代化的重要产物。慕课与微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优质教学资源和新兴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因此,构建多元混合式教学手段是旅游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
  第一,采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多元混合教学,创新英语教学手段。“互联网+”旅游发展所需旅游英语人才应掌握开发国际旅游线路、面向外国游客的旅游产品网上营销、旅游电商双语客服等重点内容,如在教授“为外宾定制个性化旅游线路”时,课前,教师将主题下的英语语言点与设置国际旅游线路流程范例制成微课视频,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学习观看掌握后,以小组合作形式,在手机APP上编写一条针对特定目标客户群的个性化7日国际旅游线路,并为其撰写双语推荐词与定制理由。课上,组长用英语介绍本组旅游线路的特色与定制理由。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互动,点评学习成果,总结归纳。课后,翻转课堂模式下,由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变成围绕慕课、微课视频和课上作品展示进行深入交流,全面回顾本单元内容,串联知识链。最后,教师对学生最终作品加注批语,制成数字资源,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供全班同学互相学习。此种手段避免了传统英语课堂只学习语言而忽略技能的弊端,更锻炼了学生在实际工作情境中运用“互联网+旅游”所需技能。第二,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加大英语实践力度。在完成线上学习之后,教师应当在课上安排丰富的互动环节,将线上知识运用在线下实际工作场景中。如借助手机APP在线语音打分技术,学生截图评分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英语口语自测的及时反馈,课堂上,学生当场进行会话配音表演,展示自学效果。此种手段可以夯实学生英语基本功,将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于提高实际面客能力。第三,课上课下教学密切联系,延伸课堂教学。“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游客由传统线下咨询、购买转为线上操作,线下营销技能已无法适应市场发展,传统教学中以导游和讲解技能为主的形态不利于学生就业,未来旅游业将需要具有旅游电子商务技能的旅游英语人才,强化“互联网+”旅游应用技能是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课下应多开展“互联网+”旅游英语比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互联网收集国外游客数据,创建模拟英语旅游网站,建设全英旅游微信公众号,利用模拟旅游智能平台软件营销国际旅游产品,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语言与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并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智慧旅游产品服务、旅游营销以及旅游管理多重技能。
  (三)采用新式教学方法
  第一,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应在旅游英语各主题教学中融入国内外优秀“互联网+”旅游企业案例,分析案例中运用互联网思维助力旅游发展的可借鉴之处,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主题模块讨论,既帮助学生掌握互联网旅游英语的主题词汇与句型表达,又能激发学生对“互联网+”旅游行业的兴趣,加深对行业发展的认识。第二,采用情景教学法。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在课堂上设置与实际工作场所相关的情景,渲染气氛,以问答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该语境下的核心词汇与表达句型,然后采用角色扮演形式,模拟旅游工作中常见问题,让学生在全英虚拟情景中使用网络工具解决问题,既可以使学生在情景学习中活学活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优化利用网络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将不同的学习项目分配到各学习小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定项目计划后,通过线上线下信息收集初步掌握工作流程与相关英语专业词汇。接着,教师将学生带到优秀互联网旅游企业深入学习。真实的行业情境有助于学生亲身体验工作环境,将理论内容与行业现实有效结合,也使学生了解到目前旅游业发展现实需求与自身短板之间的距离,为以后就业做准备。然后,小组在信息收集与实地考察后完成学习项目,编写一段该项目下的英文对话场景。最后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评价、教师评价,总结本次项目活动。此种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使用行业英语,而且项目内容与实际工作所需技能高度结合,如网络信息搜集、数据分析、自主撰写英语旅游策划书等数字化技术运用能力;并且,在参观优秀互联网旅游企业时,学生可直接学习到智慧导游、智慧旅游线路设计、互联网旅游企业运营等行业最新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四)丰富教学内容
  “一带一路”是国际合作的一个伟大构想,也是国际旅游的金字招牌,其实施为国际旅游的品牌推广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国际旅游合作作为一种国际的商业合作,发展潜力巨大。因此,旅游行业人才只有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正确把握国际市场走向,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内容应根据市场要求,突出“互联网技能+旅游英语”特点。一是增加多元化、跨学科的教学内容,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旅游资源英语介绍、国际旅游线路开发、国际旅游活动策划;二是增加“互联网+”旅游服务技能的教学内容,“互联网+旅游”时代,原本的工作岗位如导游、计调、销售、领队、酒店预订员等不再有确切界限,涉外导游除了带团解说外,还需负责部分幕后工作,如国际旅游电商产品线上营销、旅游网站英文版页面设计、利用互联网收集国际旅游信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高品质旅游产品选择、运用社交软件与自媒体发布国际旅游服务信息,从而为学生日后就业夯实语言基础与技能基础。
  “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旅游业面临着转型升级,对未来智慧旅游人才提出新要求,因此,广西高职院校旅游英语课程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手段亟须改革创新。通过对广西5所高职院校中的旅游英语课程展开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存在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缺乏灵活性与多样性、教学方法墨守成规等问题。对此,笔者提出相应改革建议,即运用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构建多元混合式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采用新式教学方法等,助推广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创新升级,以期培养更多适应“互联网+”旅游新业态背景下行业所需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晓云.智慧旅游背景下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高等教育,2018(7)
  [2]陈晖.智慧旅游新业态下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人才培养,2018(1)
  [3]应世潮,付岳梅.互联网 + 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7)
  [4]刘丽群,许英.基于协同創新理念的“智慧旅游”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 (10)
  [5]叶玲,章国英,姚艳丹.“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J].外语电化教学,2017(6)
  [6]谢金艳.“一带一路”战略下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6(11)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广西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GXGZJG2017B0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云帆(1992— ),女,广西北海人,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经济与管理系专任教师,助教,研究方向:旅游英语教学与研究;劳国炜(1987— ),男,广西北海人,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与研究。
  (责编 王 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柳州建筑装饰职教集团为例论述职教集团视阈下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基于职教集团平台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应精准对接行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互动互享,架设资源共享平台;校企相辅相成,构建多样化实践平台,以达到优势互涨,紧接行业,服务经济发展,实现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职教集团 创新技能型人才 对接行业 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构音语音障碍的评估与训练课程为例,采用行动研究方法,对课程诊改周期目标运用大的静态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对诊改实施过程中各问题解决目标运用小的动态的PDCA循环模式进行管理,形成8字形螺旋上升的双PDCA循环模式,探寻课程质量管理的新PDCA循环模式,以促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并为其他课程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课程质量管理 双PDCA循环模式 构音语音障碍的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企业对订单培养参与的深度不够、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不足、“订单式”培养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订单式”培养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应构建校企协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教材、共建实训基地、优化育人环境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训练中的课后作业设计技能训练为例,探索在经验学习圈理论指导下,通过环形结构的“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主动实践”四个适应性学习阶段,帮助高职高专师范生完善教学设计思路,提升教学实施成效。  【关键词】经验学习圈 高职高专 师范生 小学英语 课后作业设计技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148-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论述基于协同效应的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从“课程思政”的内涵出发,剖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实现渠道,通过建构“融合课程”“协同课堂”“师资协同”等方式形成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的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课程思政化”建设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协同效应 “同向同行” “融合课程” “协同课堂” “师资协同”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建档立卡贫困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构建包括精准资助、心理扶志、创业助学、就业包干、孵化基地引导、创新创业实验班等方面的“6+1”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模式,从机制建立与教学改革方面为建档立卡贫困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成才路径,有效地提升建档立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建档立卡 贫困生 就业创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对百色当地媒体、自治区内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媒体单位工作的往届毕业生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剖析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论述传媒产业对融媒体新闻人才的能力需求,包括学科融合能力、全媒体应用能力、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引领能力、新媒体运营创新能力。  【关键词】新文科 地方本科院校 融媒体 新闻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
期刊
【摘 要】本文从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困难、区域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人才的需求、新能源汽车的售后技能人员的主要来源等方面分析新能源汽车企业后市场服务人才需求,并对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人才专业素质和能力需求进行分析,针对广西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人才培养提出建议: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实训投入,校企联合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服务中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后市场服务人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基于校本旅游资源的导游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可行性,以《活用导游讲解方法》教学单元为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从课前“做中学”环节、课中“学中做”环节、课后拓展提升环节实施导游实务课程信息化教学,并反思教学过程,提出利用校本各类实训基地作为课程的实训资源、结合虚拟仿真实训技术和网络教学资源进一步加大校园导游真讲解的实训力度等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导游实务课程 校本旅游资源 信息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工匠精神和职业心理素质的关联性,提出通过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论述具体的实施途径:开展“知识教育+素质拓展+职业体验”三结合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模式、构建13个对接职业岗位的职业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利用仿真实训室帮助学生获得真实职业体验、组建一支“双证多能”的心理素质拓展培训师队伍。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心理素质 拓展训练 工匠精神 途径  【中图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