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与火之舞

来源 :山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工人在新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曾有着重要的代表意义,以至于被作为工人阶级的代表,印刷在第三套人民币5元纸币上。
  重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工业城市。过去,钢铁制造业一直占据着重庆工业举足轻重的地位。重庆钢铁公司、重庆特殊钢厂等大型钢铁企业支撑着重庆工业的半壁江山,但随着近年来重庆经济主体的转型和国际化都市的步伐加快,曾让市民骄傲重工业之魂的钢铁企业大都已迁离主城或者破产消失,火红炼钢炉和轧钢机前的工者身影也日渐稀少。在沙坪坝区童家桥的小巷里,这家叫做双碑轧钢厂的企业已是重庆主城仅存的老式轧钢厂,在一台出厂日期比许多工人的年龄还要长的旧式轧钢机前,他们仍然日复一日挥汗如雨,仿佛这座城市最后的工业舞者。
  没有亲眼见过轧钢的人,绝对无法理解,在一大堆灰色的轧钢机器上,竟然色彩丰富。整块的钢铁,被冒着鲜红火焰的高温熔炉加热,再被工人轻巧地用钩子一拉,红彤彤地滑落在地,很快又被一个长夹钳轻巧地捡起,塞进轧钢机的一头,火星四溅。每进一次轧钢机,它都会瘦身,变长,最后成了一条红色的彩条,在轧钢机前毫无规律地弯曲,扭动。而熟练的轧钢工人,便在旁人看得心惊胆颤的目光中,悄悄地侧身腾挪,挥舞夹钳准确地捻着“彩条”的顶端,牵引着它们再次进入轧钢机。感觉轧钢工们是在上千摄氏度的高温钢材旁舞蹈。
  双碑轧钢厂最辉煌的时候,有300多职工。这个轧钢厂成立于1984年,至今已有30多年。这里最辉煌的时候在1993年左右,曾有300多名工人,工人上班都是三班倒。而如今,厂里一共只有70多名员工,轧钢流程上只有19名工人。厂长介绍说,别看这里使用的是最传统的轧钢工艺,他们生产的产品大多属于特殊钢材,用在仪表、设备等高精度领域,甚至会出现在航空用途上。厂长感慨道,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型的钢铁企业都已经使用“连筑连轧”的技术,产量和规模都是他们无法企及的。但因为一些特殊钢材要求的产量小,精度高,所以反而给了他们这样的小企业在夹缝中生存的空间。不过,随着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这样的小轧钢厂几乎在重庆主城绝迹,工厂附近已经是高楼林立,用不了几年轧钢厂也会消失。据他所知,在一两年内,工厂也会也会搬迁停产。
  放眼整个国家来看,双碑轧钢厂并不是个例,他们的命运真的应了那一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即使他们都逐渐老去,以至于湮没无闻,对于我们来说,也都无法忘怀。因为我们大都迷恋过机床的汽油味,大都沉醉于机器的轰鸣声,大都在破败的工厂大院里斗殴追逐过……回忆像璀璨的钢花一样,永远不会陨灭。
其他文献
2015年3月31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5年全省“文化惠民、服务群众”16件实事,其中省委宣传部牵头负责8件,省文化厅牵头负责5件,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牵头负责2件,省文物局牵头负责1件。据测算,全省16件实事省级以上财政资金预计投入6.2亿元。这16件实事是:  1.深入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全省扶持24个试点单位进行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2.深入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百镇千村
期刊
三月三放纸鸢,还未及农历三月三,缤纷的风筝已扶摇蓝天——『纸花如雪漫天飞』,好不热闹。风筝本体的自然放飞,是城市心情的竞相绽放,是每年春季的仰首眺望,也是对独具匠心的文化的传承。  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一个光注视脚下土地的民族。抬头仰望天空,千年穹顶和云端上的传说总是让人着迷和向往。风筝,凭借被扎制在一起的竹条和毛边纸,把人们的好奇、期冀和梦想从肺腑间捧出、托起,直送至蓝天白云间。  作为中国最早
期刊
2012年4月,山东省选派2.6万名优秀干部深入到1.8万个基层单位任“第一书记”,深入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第一书记”活动在全省从此轰轰烈烈地展开,活动像一缕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齐鲁大地,似一场春雨滋润着贫瘠的土地。赵坤是省直机关选派的582名“第一书记”中的一员,他像一丝细雨,悄悄地落进了省级贫困村泗水县泗张镇罗家庄,这块多年贫瘠的土壤由此焕发了生机,罗家庄706口村民从此有了梦想、有了追求
期刊
刘继胜,一名普通却又特殊的乡村医生,29年间,他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垫付了药费6万余元,让不少看不起病的村民重获健康。他用坚守把乡医之路走成了一个简单而崇高的信仰。  岱岳区黄前镇官地村坐落于泰安、济南、莱芜交界的大山深处,四面环山,地广人稀,有14个自然村,大多数自然村交通不便,道路崎岖。刘继胜年少时,缺医少药的卫生状况和村民小病拖大病的无助哭喊,让他立志当一名好医生,方便父老乡亲能小病不出山,大
期刊
1997年,大学毕业的房晓莉被分配到了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原本学习时装设计的她今后要面对的工作却是设计一台台儿童剧的演出服装,这让房晓莉有点不知所措。尽管有些不情愿,可她还是硬着头皮拿起了皮尺和剪刀。这一刀下去,却剪开了她16年的儿童剧服装设计生涯。从1997年到今天,经过房晓莉设计服装并公演的儿童剧已有20部,另外还有4部话剧和1部歌舞剧。2013年,济南儿艺打造了多部儿童剧献礼“十艺节”,剧中
期刊
“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是清代乾隆年间,时任潍县知县郑板桥笔下中国北方小城潍县(今潍坊)的一幅春日图景:风和日丽、草长莺飞的春光里,潍县的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到河岸游春踏青放风筝,花式繁多的风筝如同漫天飞舞的雪片,美丽得真实,生动得浪漫。这样让人心心念念的画面,在今天仍旧是鸢城潍坊最美最独特的丽景。也许两千多年前墨子在潍坊境内放飞第一只风筝的时候,就注定了
期刊
“是不是要方便?”68岁的李长奎望向妻子,眼里满是柔情。  轮椅上,长丈夫一岁的陈功英吃力地“嗯”了一声。  李长奎推着轮椅走向里屋,底下腰,双手紧紧环抱起陈功英不足90斤的身体,轻轻放到便携式马桶上,然后背过身子抹掉了额头上涌出的细汗。  这样特殊的生活方式,这对夫妻已经用了8年多。从2005年开始,陈功英就渐渐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掌控——开始是双腿,接着是腰,现在已经蔓延到胸部,呼吸一口都会剧烈
期刊
风筝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承载着人类脱离大地的梦想。它轻快地遨游于青天,直上云端,借人类之手高高地俯瞰着沧海桑田和历史变迁。春来踏青的欢声笑语,战争年代的历史寒流,最终都会化为记忆里的烟火。任岁月荏苒,唯一不变的是那亘古的飞翔。  凭添春色水云间  春日花开,暖风徐来,趁时放风筝,实乃人生乐事。小小的纸鸢,御风而上,承载的不仅是人间的喜乐,这一线所牵的,更是绵延不绝的民族历史。两千多年以前,我
期刊
他们是一群8至11岁的孩子,他们来自农村,他们租住在城市的一角,他们苦练跳水两年。几天后他们将接受检阅,然后回家,一切将恢复平静,因为他们是业余队。  最后一堂训练课  上午10时,跳水馆里一片热闹。9岁的倪佳迅速爬上3米高的跳台,排在同伴们的后面,等待下一跳的开始。几个小伙伴们蜷缩着身体,打着哆嗦,刚刚从水里钻出来,身上的水滴没有擦去,显得有些寒冷。  几分钟后,几个同伴陆续完成自己的一跳,倪佳
期刊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手工艺正在消失,速度之快,令我们吃惊。杆秤制作这一行业就是其中之一。千百年来,手杆秤也可算作华夏“国粹”。它制作轻巧、经典,使用也极为便利,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度量工具,活跃在大江南北,代代相传。天地间有杆秤,人们不断赋予秤新的文化内涵,秤是公平公正的象征,天地良心的标尺,一桩桩交易就在秤砣与秤盘的此起彼伏间完成。即将消失的杆秤制作工艺,也为现代生活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