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品质是健康、语言、认知、社会、艺术学习与发展的交叉部分,是那种可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对未来成长有预测作用的内容。学习品质包括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内容。挑战性正是这些学习品质的一个核心要素。比如,当儿童面对新的人、事、物时,是否敢于挑战、冒险,体现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儿童面对一个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的任务时,是接近还是退缩,体现了是否积极主动;儿童面对困难、挫折、失败时,是继续还是放弃,体现了坚持、专注。挑战性不仅仅是学习品质的内容和要素,也是培养学习品质的途径。换句话说,正是通过有挑战性的活动,才能更好地培养儿童的学习品质。
然而遗憾的是,儿童的挑战性以及培养儿童挑战性的环境正在丧失。去年,有两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到中国做研究,她们在对大量幼儿园观察的基础上,指出我们的幼儿园活动缺乏挑战性。她们说,中国幼儿园房子不错、玩具很多,老师对幼儿的态度很亲切,活动很丰富,儿童也在活动,但就是活动的挑战性不够。问老师,老师说我们也知道挑战性重要,但是我们得首先保证幼儿的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存在于家庭教育中。我个人认为,比利时学生的看法击中了我们的要害,也与几年前我们在一个研究课题中所得出的“老师安全压力越大,儿童越不幸福”观点基本一致。
作为儿童工作者(包括家长),如何把握挑战性问题呢?
认识挑战及其意义
当谈及儿童活动的挑战性时,我们通常与冒险、危险、安全等联系起来,而且容易产生担心、害怕的情绪,尤其是当新闻媒体不断报道各种与儿童有关的事件、事故之后。事实上,挑战更可能是积极的,是在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当提及挑战时,我们通常容易想到对儿童身体的挑战、运动的挑战,比如,较大的活动量,有较高的活动难度,玩一个很刺激的玩具。事实上,挑战也指向儿童的心理,如对儿童认知的挑战、对社会行为的挑战、对情绪情感的挑战等。
儿童接受挑战,在挑战性的活动里,他们能够接触新东西,学习新东西。不敢接受挑战,也就关闭了学习通道,不能够更充分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认识自己的潜能。
平衡好挑战与安全
有挑战性的活动,同时也就意味着安全隐患。有一位北欧学者,对儿童行为经过大量观察研究之后,归纳出户外活动中儿童的六种“挑战-安全”行为,即高度、速度、工具、环境、打闹、丢失。每一种行为,既意味着有安全隐患,也意味着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比如,一个有高度的地方,儿童可能摔下来受到伤害,但也意味着儿童可以有攀爬、从上往下跳、平衡、悬吊、摇荡的机会,这也正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我们可以把这些户外活动的研究结论推到其他方面。比如,一个孩子加入到其他孩子中去一起玩,可能会有纠纷、打架、被欺负,但也意味着学习交往、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挑战与安全之间取得平衡,任何只强调其中之一的想法、做法都是不妥当的。但在当前整个社会(不仅仅是中国)对儿童过度保护的现状下,我们有必要指出挑战性活动的益处。西方有研究指出,越是不挑战、越是过度保护,儿童越容易出安全问题。挑战性活动能够让儿童有机会去经历有一定危险的活动,有利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危险。而且这种活动的危险是被成人监控的,降低了儿童鲁莽、随意冒险的机会。事实上,儿童在这些有挑战性的活动里,他们也会观察、会估算危险有多大,自己的能力有多强,会分析、综合,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
注重差异
有的孩子似乎天生有点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事情都要去尝试、挑战,而有的孩子则不太敢于尝试新东西,成人应注意到这种区别,分别对待。有的家长自己喜欢接受挑战、冒险,而有的家长则可能正好相反,这本身就在向孩子传递各种信息,儿童正是在模仿、观察中学习这些学习品质。有人从冒险的角度,将儿童分成了五类:无所畏惧的冒险者、分析的冒险者、谨慎的冒险者、拘谨的冒险者、没有风险的冒险者。我们必须正视儿童的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明确目的
学习品质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那些知识技能,而是指儿童如何去获得知识技能的、面对知识技能的态度。因此,与应对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相比,儿童面对挑战的态度更有意义和价值。目前有些大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会布置一些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查的正是应聘者面对任务、面对困难、面对挑战的态度。
在保护基础上开展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
我想首先讲讲自己的经历。在我女儿上幼儿园时,我们经常跟她一起玩“探险活动”。比如,到公园、农家乐去玩,我会与她一起专挑一些她觉得危险的地方去探险。去一些地方旅游,也可能选择人少的地方甚至人们认为不是景区的地方,来一次大探险。对于城市儿童来说,农村的一切似乎都是探险。有趣的是,这些幼儿园时期的探险活动在她的小学作文里也时常出现。
在TED里有一个名叫“5件你应该让你的孩子去做的危险事情”(5 dangerous things you should let your kids do)的演讲,非常有启发性。这五件事情是:玩火、用刀、扔标枪、拆机器、开汽车。事实上,这位作者还写过一本书,叫“50件你应该让你的孩子去做的危险事情”,比如:在暴风雪中玩耍,翻跟斗,像法国人那样用亲吻打招呼,钉钉子,玩吸尘器,扔小石子,在高处让东西往下落,用放大镜点燃东西,从学校步行回家,把眼睛蒙住生活一小时,把铁条弄弯,制作自己的飞行物,观察太阳,学习击剑,制作弹弓,爬树,在大街上表演,拦出一条小溪,去一次垃圾场,在大风中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寻找一个马蜂窝,用绳子做一个秋千,把手指全部粘在一起,在野外睡觉……
在《小脑袋,大世界》一书里,来自德国的专家在150次访谈基础上,罗列了一个7岁儿童应当有过哪些经历和心理体验、掌握哪些本领的清单。其中有不少很好的挑战性活动。比如,在小溪中筑一个水坝,掌握野地里生火灭火的技巧,在别人家里过夜,爬树,提出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不小心掉进一条小溪,在农田里撒种子、收割农作物,使劲想象自己出生前几个月或几个星期时是什么样子的,钉钉子,拧螺丝,换电池……
这些活动未必都适合你的孩子。但是,如果我们有培养儿童合理冒险、适度挑战的意识,就随时随地都有精彩的活动。
然而遗憾的是,儿童的挑战性以及培养儿童挑战性的环境正在丧失。去年,有两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到中国做研究,她们在对大量幼儿园观察的基础上,指出我们的幼儿园活动缺乏挑战性。她们说,中国幼儿园房子不错、玩具很多,老师对幼儿的态度很亲切,活动很丰富,儿童也在活动,但就是活动的挑战性不够。问老师,老师说我们也知道挑战性重要,但是我们得首先保证幼儿的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存在于家庭教育中。我个人认为,比利时学生的看法击中了我们的要害,也与几年前我们在一个研究课题中所得出的“老师安全压力越大,儿童越不幸福”观点基本一致。
作为儿童工作者(包括家长),如何把握挑战性问题呢?
认识挑战及其意义
当谈及儿童活动的挑战性时,我们通常与冒险、危险、安全等联系起来,而且容易产生担心、害怕的情绪,尤其是当新闻媒体不断报道各种与儿童有关的事件、事故之后。事实上,挑战更可能是积极的,是在促进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当提及挑战时,我们通常容易想到对儿童身体的挑战、运动的挑战,比如,较大的活动量,有较高的活动难度,玩一个很刺激的玩具。事实上,挑战也指向儿童的心理,如对儿童认知的挑战、对社会行为的挑战、对情绪情感的挑战等。
儿童接受挑战,在挑战性的活动里,他们能够接触新东西,学习新东西。不敢接受挑战,也就关闭了学习通道,不能够更充分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认识自己的潜能。
平衡好挑战与安全
有挑战性的活动,同时也就意味着安全隐患。有一位北欧学者,对儿童行为经过大量观察研究之后,归纳出户外活动中儿童的六种“挑战-安全”行为,即高度、速度、工具、环境、打闹、丢失。每一种行为,既意味着有安全隐患,也意味着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比如,一个有高度的地方,儿童可能摔下来受到伤害,但也意味着儿童可以有攀爬、从上往下跳、平衡、悬吊、摇荡的机会,这也正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我们可以把这些户外活动的研究结论推到其他方面。比如,一个孩子加入到其他孩子中去一起玩,可能会有纠纷、打架、被欺负,但也意味着学习交往、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挑战与安全之间取得平衡,任何只强调其中之一的想法、做法都是不妥当的。但在当前整个社会(不仅仅是中国)对儿童过度保护的现状下,我们有必要指出挑战性活动的益处。西方有研究指出,越是不挑战、越是过度保护,儿童越容易出安全问题。挑战性活动能够让儿童有机会去经历有一定危险的活动,有利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危险。而且这种活动的危险是被成人监控的,降低了儿童鲁莽、随意冒险的机会。事实上,儿童在这些有挑战性的活动里,他们也会观察、会估算危险有多大,自己的能力有多强,会分析、综合,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
注重差异
有的孩子似乎天生有点天不怕地不怕,什么事情都要去尝试、挑战,而有的孩子则不太敢于尝试新东西,成人应注意到这种区别,分别对待。有的家长自己喜欢接受挑战、冒险,而有的家长则可能正好相反,这本身就在向孩子传递各种信息,儿童正是在模仿、观察中学习这些学习品质。有人从冒险的角度,将儿童分成了五类:无所畏惧的冒险者、分析的冒险者、谨慎的冒险者、拘谨的冒险者、没有风险的冒险者。我们必须正视儿童的这些差异,因材施教。
明确目的
学习品质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那些知识技能,而是指儿童如何去获得知识技能的、面对知识技能的态度。因此,与应对挑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相比,儿童面对挑战的态度更有意义和价值。目前有些大公司在招聘新员工时,会布置一些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查的正是应聘者面对任务、面对困难、面对挑战的态度。
在保护基础上开展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
我想首先讲讲自己的经历。在我女儿上幼儿园时,我们经常跟她一起玩“探险活动”。比如,到公园、农家乐去玩,我会与她一起专挑一些她觉得危险的地方去探险。去一些地方旅游,也可能选择人少的地方甚至人们认为不是景区的地方,来一次大探险。对于城市儿童来说,农村的一切似乎都是探险。有趣的是,这些幼儿园时期的探险活动在她的小学作文里也时常出现。
在TED里有一个名叫“5件你应该让你的孩子去做的危险事情”(5 dangerous things you should let your kids do)的演讲,非常有启发性。这五件事情是:玩火、用刀、扔标枪、拆机器、开汽车。事实上,这位作者还写过一本书,叫“50件你应该让你的孩子去做的危险事情”,比如:在暴风雪中玩耍,翻跟斗,像法国人那样用亲吻打招呼,钉钉子,玩吸尘器,扔小石子,在高处让东西往下落,用放大镜点燃东西,从学校步行回家,把眼睛蒙住生活一小时,把铁条弄弯,制作自己的飞行物,观察太阳,学习击剑,制作弹弓,爬树,在大街上表演,拦出一条小溪,去一次垃圾场,在大风中放飞自己制作的风筝,寻找一个马蜂窝,用绳子做一个秋千,把手指全部粘在一起,在野外睡觉……
在《小脑袋,大世界》一书里,来自德国的专家在150次访谈基础上,罗列了一个7岁儿童应当有过哪些经历和心理体验、掌握哪些本领的清单。其中有不少很好的挑战性活动。比如,在小溪中筑一个水坝,掌握野地里生火灭火的技巧,在别人家里过夜,爬树,提出一个任何人都无法回答的问题,不小心掉进一条小溪,在农田里撒种子、收割农作物,使劲想象自己出生前几个月或几个星期时是什么样子的,钉钉子,拧螺丝,换电池……
这些活动未必都适合你的孩子。但是,如果我们有培养儿童合理冒险、适度挑战的意识,就随时随地都有精彩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