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强调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语言。英语语法教学常常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文章以人教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语法项目——情态动词的教学实践为例,分析基于体验学习理念的英语语法教学设计。
【关键词】英语语法 体验学习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14-03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倡导学习语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重视学生“用语言做事情”的体验语言的学习过程。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语言。众多的学者在探讨如何把体验学习理论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试图摸索出一套体验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大卫·库伯(D. Kolb)(库伯著,王灿明等译,2008)认为,体验学习是由具体体验(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和主动实践(active experimentation)所组成的“体验学习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在体验学习这个包括四阶段的循环周期里,具体的体验是观察与反思的基础,观察的东西会同化到由于演绎推理所产生的心得认识或理论中去,然后,这些认识或假设作为行动的指南将会指导将来的行为,产生新的体验。
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体验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反思感悟和情感升华,突显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当中,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互动参与、尝试体验和反思感悟等方式,构建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教育技术学基础: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一书指出:体验学习方式可分为反思回味式、心理换位式、交流互动式、实践活动式、情景沉浸式、艺术陶冶式等(罗明东等,2007:416-417)。
基于以上理论,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新教材NSEFC Module 3 Unit1 的语法项目——情态动词的教学实践(瑞安十中? 段湘萍)为例,分析基于体验学习理论的英语语法教学设计。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语法教学。新教材每单元的教学中,语法几乎不再以单独的Grammar项目出现,而是通过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对某一语法功能进行操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为这些变化和导向,部分教师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认为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了,只是将教材上的语法练习过一遍,结果可能导致不少学生因为基础语法掌握不牢,不能运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也不能写出完整的句子。要求改变以前传统语法教学的某些方法和倾向,并不是要弱化或是放弃语法教学。只有改变语法课中的沉闷气氛,激起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让语法课堂充满乐趣,才能有效地激活语法课堂教学。
(二)教学内容分析
情态动词一直是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本课语法项目为can and could(表能力、客观可能性、请求、允许);may and might(表许可、允许、大概、可能性、祝愿);will and would(表打算、愿望); shall(表将来、征求意见)and should(表劝告、建议、推测、委婉语气); must(表禁止、必须) and can’t(表不可能),要求掌握它们各自的含义和用法。单纯的讲解和做练习显得枯燥乏味,效果不好,而通过设置语境、布置任务、探究、实践、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在真实、有意义的语境中如何运用情态动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情态动词。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是接触过这些情态动词的,但要真正掌握其用法、做到运用自如还是不那么容易。语法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规则,而是应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和交际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内化语言规则,从而能准确运用所学的语言项目。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高中语法教学的目的,改变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段湘萍,2009)。
三、教学设计
片断一:表猜测的情态动词can, may和表推测的情态动词must(事先安排一名学生晚些时候进教室,和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老师提问:Hello, is everybody here?
学生回答: …isn’t here.
老师提问:Can you guess why he\she isn’t here?
学生回答:
S1: He\She may go to the toilet.
S2: He\She must go to teachers’ office, because I ……
S3: He\She might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now. He\She is never late for class. 设计意图:本环节活动创设了一种轻松、民主、自由的环境,温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愉快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最快、最自然的状态融入课堂。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创造了良好环境。
理论依据:该教学片断体现了情景浸润式的体验学习理念。这是本节课的引入阶段,虽然老师故意安排了一个学生迟到,但下面学生所处的情境是真实、有意义的,因为这种情境时有发生,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之中,猜测同学为什么迟到,并推测其可能性,体会表猜测、推测的情态动词的用法,自然而生动,毫无矫揉造作之嫌。
片断二:表示可能性(possibility)、推测(guessing)的情态动词could\may\might\should\must\can’t(学生呈现课前布置的任务:4~6人一组,收集或拍摄身边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的照片。)
老师活动1:Ask the students to share pictures or photos in groups of 4-6, and discuss
the traffic problems in the pictures or photos.
学生活动1:Share and discuss in groups.
For example:
S1: Cross the road while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S2: Overtake other cars too fast on the road.
S3: The drivers don’t slow down to avoid the walkers on the zebra crossing.
老师活动2: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sequences of the problems with the sentence pattern like “what may/might/can/could happen if you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学生活动2: Discuss the sequences by using may/might/can/could/must.
For example:
S1: What may\might\can\could happen if you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S2: I may\might\could be hit by cars.
S3: What may\might\can\could happen when the drivers overtake other cars in a
dangerous manner?
S4: They may\might\could lose control of the car.
老师活动3:Show a picture of a traffic accident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 may cause the traffic accident?”
学生活动3:Observe and discuss the causes by using may/might/can/could/must.
For example:
T: What may cause the traffic accident?
S1: It must be rush hour. The road is so crowded.
S2: The tyres may\might burst suddenly.
S3: Some drivers may\must be too tired and sleepy when they are driving.
S4: Some drivers can’t drive carefully.They may\might\
could do something else when driving.
设计意图:设计各种情境让学生使用情态动词表达思想,体会表猜测、推测的情态动词在各个情境中的使用,同时也体会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
理论依据:该教学片断体现了实践活动式和交流互动式的体验学习理念。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或拍摄身边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的照片,这些交通隐患问题其实就是他们平时看到的,甚至是自己经历过的,为下一步的讨论准备了必要的信息。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相互交流、讨论,通过分享图片和照片讨论并罗列出有哪些交通安全隐患,讨论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最后,教师呈现一张交通事故图,让学生讨论该事故发生的原因,实际上老师借助于图片再现了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惨烈的事故现场来分析、猜测事故原因,进一步巩固了may/might/can/could/must的用法。学生会在这种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may/might/can/could/must/can’t等表可能性或推测的情态动词的用法,同时,在讨论中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片断三:表示禁止(forbidding)、建议(advice)、习惯
(custom)的情态动词must\should\will\would
老师活动1: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what should we do in order to avoid traffic accidents?”
学生活动1:Discuss by using should/ must/will/would.
For example:
We should cross the street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green.
We must stop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red.
We should drive at the proper speed.
We mustn’t drive after drinking wine.
老师活动2: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what good habits should we develop in public areas?”
学生活动2:Discuss by using should/ must/will/would.
For example:
S1: We mustn’t throw rubbish on the ground.
S2: We mustn’t walk on the grass or climb the trees.
S3: We must keep quiet in the reading room, in a hospital and at the cinema.
S4: We should turn down the radio or TV at home so that we will not disturb others.
设计意图:遵守交通规则是一种文明行为。讨论如何避免交通事故和在公共场合如何做一个文明人,让学生体验到should, must, mustn’t等表禁止(forbidding)、建议(advice)、习惯(custom)的用法,学生也在讨论中意识到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公共礼仪习惯。
理论依据:该教学片断体现了情景沉浸式和交流互动式
的体验学习理念。教师让学生在前面情景体验的基础上讨论“为了避免交通事故,我们应该怎么做?”以及“在公共场合应该养成哪些一个文明的行为习惯?”表示禁止(forbidding)、建议(advice)的情态动词must/should自然会出现在学生的讨论中,学生会领悟到其使用语境。生动的情景和热烈的讨论使学生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并且在这种情景和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并产生自觉地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文明人和这一自身
行为的变化。
四、体会与反思
在这几个教学片段设计中,老师没有单纯地要求学生记忆语法规则,而是把教材中所出现的情态动词按照用法进行分类,设置几组活动,内容均是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过的事情,让学生处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环境中,理所当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需要掌握的语法知识进行探究、分析、运用。
体验的获得无法来自老师的灌输和传授,它必须是学习者自己的反复亲身经历、领悟反思的结果。老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听、可看、可触摸、可经历、可操作的机会,运用各种体验方式尽可能把抽象的知识还原成事实,让学生面对需要去思考、讨论、合作,让学生去体验事实、体验问题、体验过程、体验结论,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真正感受到感情与思想的萌生、形成和交流的过程,感受到引人入胜的探究过程(武莹,2011)。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体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学习模式。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研究,运用体验学习理论指导英语教学工作,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过程,从而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库伯(著),王灿明等(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张雅君.论体验学习理念在英语教科书中的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9期。
[4]罗东明等编著.《教育技术学基础: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7。
[5]段湘萍.体验式教学模式激活高中英语语法教学2009。
http://www.cersp.net/userlog30/232309/archives/2009/1275706.shtml
[6] 武莹,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 http://www.wjxx.xze.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781.
【作者简介】朱海英(1967-),女,四川仪陇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苏爱琼(1971-),女,四川资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关键词】英语语法 体验学习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4)03-0014-03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提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属性,倡导学习语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体验,重视学生“用语言做事情”的体验语言的学习过程。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语言。众多的学者在探讨如何把体验学习理论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试图摸索出一套体验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大卫·库伯(D. Kolb)(库伯著,王灿明等译,2008)认为,体验学习是由具体体验(concrete experience)、反思观察(refl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括(abstract conceptualization)和主动实践(active experimentation)所组成的“体验学习圈”(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在体验学习这个包括四阶段的循环周期里,具体的体验是观察与反思的基础,观察的东西会同化到由于演绎推理所产生的心得认识或理论中去,然后,这些认识或假设作为行动的指南将会指导将来的行为,产生新的体验。
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体验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反思感悟和情感升华,突显了学习者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者置身于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当中,通过他们的亲身实践、互动参与、尝试体验和反思感悟等方式,构建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教育技术学基础: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一书指出:体验学习方式可分为反思回味式、心理换位式、交流互动式、实践活动式、情景沉浸式、艺术陶冶式等(罗明东等,2007:416-417)。
基于以上理论,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英语新教材NSEFC Module 3 Unit1 的语法项目——情态动词的教学实践(瑞安十中? 段湘萍)为例,分析基于体验学习理论的英语语法教学设计。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语法教学。新教材每单元的教学中,语法几乎不再以单独的Grammar项目出现,而是通过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对某一语法功能进行操练。《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因为这些变化和导向,部分教师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认为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了,只是将教材上的语法练习过一遍,结果可能导致不少学生因为基础语法掌握不牢,不能运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也不能写出完整的句子。要求改变以前传统语法教学的某些方法和倾向,并不是要弱化或是放弃语法教学。只有改变语法课中的沉闷气氛,激起学生学习语法的兴趣,让语法课堂充满乐趣,才能有效地激活语法课堂教学。
(二)教学内容分析
情态动词一直是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本课语法项目为can and could(表能力、客观可能性、请求、允许);may and might(表许可、允许、大概、可能性、祝愿);will and would(表打算、愿望); shall(表将来、征求意见)and should(表劝告、建议、推测、委婉语气); must(表禁止、必须) and can’t(表不可能),要求掌握它们各自的含义和用法。单纯的讲解和做练习显得枯燥乏味,效果不好,而通过设置语境、布置任务、探究、实践、讨论、合作交流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在真实、有意义的语境中如何运用情态动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正确使用情态动词。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虽然学生在初中阶段是接触过这些情态动词的,但要真正掌握其用法、做到运用自如还是不那么容易。语法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规则,而是应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和交际功能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内化语言规则,从而能准确运用所学的语言项目。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高中语法教学的目的,改变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段湘萍,2009)。
三、教学设计
片断一:表猜测的情态动词can, may和表推测的情态动词must(事先安排一名学生晚些时候进教室,和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老师提问:Hello, is everybody here?
学生回答: …isn’t here.
老师提问:Can you guess why he\she isn’t here?
学生回答:
S1: He\She may go to the toilet.
S2: He\She must go to teachers’ office, because I ……
S3: He\She might have something important to do now. He\She is never late for class. 设计意图:本环节活动创设了一种轻松、民主、自由的环境,温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愉快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最快、最自然的状态融入课堂。为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创造了良好环境。
理论依据:该教学片断体现了情景浸润式的体验学习理念。这是本节课的引入阶段,虽然老师故意安排了一个学生迟到,但下面学生所处的情境是真实、有意义的,因为这种情境时有发生,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之中,猜测同学为什么迟到,并推测其可能性,体会表猜测、推测的情态动词的用法,自然而生动,毫无矫揉造作之嫌。
片断二:表示可能性(possibility)、推测(guessing)的情态动词could\may\might\should\must\can’t(学生呈现课前布置的任务:4~6人一组,收集或拍摄身边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的照片。)
老师活动1:Ask the students to share pictures or photos in groups of 4-6, and discuss
the traffic problems in the pictures or photos.
学生活动1:Share and discuss in groups.
For example:
S1: Cross the road while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S2: Overtake other cars too fast on the road.
S3: The drivers don’t slow down to avoid the walkers on the zebra crossing.
老师活动2: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sequences of the problems with the sentence pattern like “what may/might/can/could happen if you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学生活动2: Discuss the sequences by using may/might/can/could/must.
For example:
S1: What may\might\can\could happen if you cross the road when the traffic light is red?
S2: I may\might\could be hit by cars.
S3: What may\might\can\could happen when the drivers overtake other cars in a
dangerous manner?
S4: They may\might\could lose control of the car.
老师活动3:Show a picture of a traffic accident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 may cause the traffic accident?”
学生活动3:Observe and discuss the causes by using may/might/can/could/must.
For example:
T: What may cause the traffic accident?
S1: It must be rush hour. The road is so crowded.
S2: The tyres may\might burst suddenly.
S3: Some drivers may\must be too tired and sleepy when they are driving.
S4: Some drivers can’t drive carefully.They may\might\
could do something else when driving.
设计意图:设计各种情境让学生使用情态动词表达思想,体会表猜测、推测的情态动词在各个情境中的使用,同时也体会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危害。
理论依据:该教学片断体现了实践活动式和交流互动式的体验学习理念。首先,让学生课前收集或拍摄身边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的照片,这些交通隐患问题其实就是他们平时看到的,甚至是自己经历过的,为下一步的讨论准备了必要的信息。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相互交流、讨论,通过分享图片和照片讨论并罗列出有哪些交通安全隐患,讨论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最后,教师呈现一张交通事故图,让学生讨论该事故发生的原因,实际上老师借助于图片再现了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惨烈的事故现场来分析、猜测事故原因,进一步巩固了may/might/can/could/must的用法。学生会在这种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may/might/can/could/must/can’t等表可能性或推测的情态动词的用法,同时,在讨论中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片断三:表示禁止(forbidding)、建议(advice)、习惯
(custom)的情态动词must\should\will\would
老师活动1: 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what should we do in order to avoid traffic accidents?”
学生活动1:Discuss by using should/ must/will/would.
For example:
We should cross the street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green.
We must stop wh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red.
We should drive at the proper speed.
We mustn’t drive after drinking wine.
老师活动2:Ask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what good habits should we develop in public areas?”
学生活动2:Discuss by using should/ must/will/would.
For example:
S1: We mustn’t throw rubbish on the ground.
S2: We mustn’t walk on the grass or climb the trees.
S3: We must keep quiet in the reading room, in a hospital and at the cinema.
S4: We should turn down the radio or TV at home so that we will not disturb others.
设计意图:遵守交通规则是一种文明行为。讨论如何避免交通事故和在公共场合如何做一个文明人,让学生体验到should, must, mustn’t等表禁止(forbidding)、建议(advice)、习惯(custom)的用法,学生也在讨论中意识到应该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公共礼仪习惯。
理论依据:该教学片断体现了情景沉浸式和交流互动式
的体验学习理念。教师让学生在前面情景体验的基础上讨论“为了避免交通事故,我们应该怎么做?”以及“在公共场合应该养成哪些一个文明的行为习惯?”表示禁止(forbidding)、建议(advice)的情态动词must/should自然会出现在学生的讨论中,学生会领悟到其使用语境。生动的情景和热烈的讨论使学生有了深刻的情感体验,并且在这种情景和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并产生自觉地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文明人和这一自身
行为的变化。
四、体会与反思
在这几个教学片段设计中,老师没有单纯地要求学生记忆语法规则,而是把教材中所出现的情态动词按照用法进行分类,设置几组活动,内容均是学生亲身经历、体验过的事情,让学生处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环境中,理所当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需要掌握的语法知识进行探究、分析、运用。
体验的获得无法来自老师的灌输和传授,它必须是学习者自己的反复亲身经历、领悟反思的结果。老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可听、可看、可触摸、可经历、可操作的机会,运用各种体验方式尽可能把抽象的知识还原成事实,让学生面对需要去思考、讨论、合作,让学生去体验事实、体验问题、体验过程、体验结论,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真正感受到感情与思想的萌生、形成和交流的过程,感受到引人入胜的探究过程(武莹,2011)。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体验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学习模式。所以,我们要积极探索研究,运用体验学习理论指导英语教学工作,使语言学习的过程转变成一种栩栩如生的互动体验过程,从而达到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库伯(著),王灿明等(译).《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张雅君.论体验学习理念在英语教科书中的实现,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9期。
[4]罗东明等编著.《教育技术学基础: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7。
[5]段湘萍.体验式教学模式激活高中英语语法教学2009。
http://www.cersp.net/userlog30/232309/archives/2009/1275706.shtml
[6] 武莹,小学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 http://www.wjxx.xze.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781.
【作者简介】朱海英(1967-),女,四川仪陇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苏爱琼(1971-),女,四川资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