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磨洗剔 明心显性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r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中学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而在诸多问题中最根本的就是人文精神的失落。多年来片面追求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使语文已失去了原有的生动、形象、趣味性和文艺性。语文内容变得干巴,语言知识变得支离破碎,语言的文化传统教育、情感熏陶、审美鉴赏等作用被淡化。特别是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语文教学变成了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成了扼杀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技术性训练,这就严重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如今,我们呼唤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劳动素质、身心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发展。因此,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教学才能走出应试教育的魔圈。而素质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能否将人文精神贯穿到教育教学中来。
  二
  人文精神,简而言之,就是“立人”,即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最终目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而且更要重视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人格。也就是给学生足够的“人文关怀”,以丰富的“食量”滋润其灵魂,使他们的灵魂不断地得到修炼。这才是教学的最根本的目的和任务。
  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主要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对此,古人云:“诗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也。”“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也。”因此,语文除了传播知识之外,更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明心”、“明道”;可以“化成天下”。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立足点。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勇于实践、孜孜躬行,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彻底的改革。
  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就是语文教师队伍中进行语文教改的成功者,他的教学就体现了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特质。他经过十年的苦苦研究,彻底告别了原先那种学生“活跃的思维扼杀在一个‘人造’的标准里”“花了很大力气,却没有多少收获”,至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独立人格、自由的精神更是无从说起”的陈旧模式,义无反顾地“从一个‘知识点’的贩卖者变成一个引路人,“返璞归真”,怡然自得地把他的“羊儿们”领到“水草丰茂的原野上”,用甘泉雨露滋润学子们的心田。正是这样,他的学生最显著的地方就是“人的精神在成长”。学生们拥有了厚实的文化底蕴,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来读书,他们的创造力、想像力和美好的人性因子被开发,他们的内在精神发出了耀眼的光亮。
  凡是坚定不移地走在改革前列,并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优秀教师,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立足于这一点,如魏书生、李镇西、胡道明等。魏书生老师在他的《教学经历回顾》一文中写道:“这世界上,由于自己的存在而多了一颗真诚、善良、美好的心灵,那我便获得了生存的幸福,有了一份生成的价值。”而“教师显然是最有利于培养真诚、善良、美好心灵的职业,于是我便迷恋上了教书。我便决心在学生的心田里开辟一片绿地播撒上真善美的种子。”他认为:“一位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一名人师。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李镇西老师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他深刻地指出:“真正充满生命力的语文教育应该有两个指向:生活和心灵。具体的说:语文教育一方面要把学生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育是无源之水的‘死教育’。另一方面,语文教育又要深入学生的心灵,指向他们的人格——惟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人格,我们的语文教育才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由此可见,黄玉峰等几位老师的教学理念是极为相似的。事实上,他们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与中外许多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也是十分相通的。陶行知先生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学。”夸美纽斯说:“教育就是把人藏在内心的善的种子培育出来,是发展人的过程。”
  三
  那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贯彻这种教学理念,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独具魅力的人文关怀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这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要用大语文观统领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把语文教学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立足课堂,面向社会,深入心灵,将课堂延伸到校外,让学生真正感悟生活。
  其次,坚持“文与道的统一”,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激发和培养学生坚强的信心、拼搏的毅力和远大的志向。
  最后,狠抓阅读、写作两大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把教的过程变为学的过程,努力创造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人文气息和氛围,在这种充满人文情怀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积累。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习运用语言的文字的规律,并体现人文精神;广泛地写作、练笔,让他们的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正所谓“教人在心性上用刮磨洗剔之功,以明心显性。”
  总之,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摒弃一切“反人文”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充分发挥其刮磨洗剔之功,陶冶学生的情感,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以明心显性,使他们在思想、意志、情感、能力、个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高中化学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提升自己的科学认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提供必备的知识和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让其在富有效率的课堂教学中去拓展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方面探讨高中化学课程的情境创设。   一、利用新闻热点创设情境,感知科学时效   化学现象与现代生产生活紧密
期刊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些新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将幼儿园和家长工作的重心从以往的“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使家长切实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   一、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应在真诚的沟通中与家长达成共识。笔者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先向家长
期刊
摘 要:胡锦涛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五个必须”和“五个希望”,其中一个希望便是希望广大青年坚持刻苦学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刻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同时,注重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这是党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待,对于激励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青年;当代大学生;刻苦学习;讲话精神  
期刊
摘 要:纸建筑模型的制作过程让学生非常着迷与投入。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多个角度探讨纸模型造型与建筑造型相联的美学特征,即构成中的韵律美、仿生物之曲线美、民族文化元素中的特色美。手工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教育对于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鉴定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纸建筑造型;韵律美;仿生美;民族文化元素  纸的可塑性,决定了它有着无穷的让人着迷的乐趣。在多年教授手工课过程
期刊
摘 要: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语文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能力;个性  学生在接受高中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教育和引导得当,他们的创造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多措多举,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用多种思维解决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
期刊
Lesson 6 My Birthday Party(book2)选自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本。本课是一篇阅读文章,课文描写的是作者在美国时朋友们为他举行的一个难忘的生日party。  一  备课时,为了搜集跟这课有关的内容,我从班主任处拿来了学生的出生信息,发现我上课的那天刚好是一个学生阳历生日。于是我就为他准备了蛋糕和蜡烛,准备在上课时给他一个惊喜。  上课前,利用学生出
期刊
由于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的实践能力成为人们价值实现的根本保障。对职业人才来说,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和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体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求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为培养职业人才的学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就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强有力的改革。为培养高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我校对Auto CAD 2008基础与实训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
期刊
北周的庚信在《燕射歌辞·角调曲》中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意为文章、语言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影响范围小,激发不起人们的共鸣。  2012年,温总理在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随口吟诵古代经典诗文,诗词歌赋旁征博引,经史子集信手拈来,使他的每一次发言都令人期待并引起广泛的关注。这些发言体现出他极高的史学、文学素养,听众如置身课堂,聆听这位大国总理讲述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他以史为鉴的忧
期刊
一、春秋时期论辩兴盛的背景  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其所分封的各诸侯国逐渐摆脱了中央政治的影响各自为阵,周王室所建立的政治和文化体系逐渐松懈毁坏,在这“礼崩乐坏”的历史背景下,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和矛盾,各国间交锋和言和的故事在不断上演。国際关系的纷繁复杂,却是诸子百家生发的沃土,也孕育了不少游说之士,他们在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精彩,他们独到的思想观点和高超的论辩艺术、娴熟的外交辞令
期刊
在开放互动的课堂上,多种类型信息得到交流,学生的各方面潜能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上经常发生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的意外情况,这一切就构成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資源。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奇思异想”转化为能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学资源呢。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首先要对生成资源进行甄别  合理利用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不能偏离了整体目标,既要求教师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