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不少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有的优等生也不例外。学生厌学问题是困扰教师和家长的一大难题,教师和家长把责任都推给了学生,其实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五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旨在呼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联手,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 厌学问题 原因 对策 分析
1. 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1.1 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
1.2 错误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
1.3 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2. 教师 枯燥的教学模式
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去做。那么怎样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旁征博引的教学风格、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较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广泛的联想,博得学生的好感和敬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因此,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教师积极的诱导,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不良的社会倾向
“读书,读书,越读越苦;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新的“读书无用论”观点在社会生活中再次抬头,“唯金钱论”思想再度兴风作浪。崇尚金钱、崇尚实用主义的某种浅薄的社会风气,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铜臭之气。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在许多家长与孩子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成绩的好坏与金钱的多少直接挂钩,考多少分给多少物质奖励,学生自然把学习当成应付差事,达到了一定的目标就理所当然地去“领赏”。长此以往,有何积极的动机可言?如果一旦达不到父母预定的目标,无“领赏”资格,对学习只好听之任之,久而久之,自然就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4. 优越的家庭环境
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舒适富足的生活环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使一些意志薄弱者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勤思考、肯钻研、敢于面对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少,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养尊处优的学生越来越多,娇气十足、懒惰散慢的学生却愈来愈多。当前的中小学生普遍缺乏爱心、关心和进取心,缺乏勇敢和自信,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喊爹叫娘,很少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许多教师大发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懒,无论你怎样督促他,他总是无动于衷”!因此,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这些意志薄弱者手足无措的事常有发生。报载中日少年学生一起外出观光比赛,中国的学生各种素质比日本学生就差得多,这一事实无情地证明,优越的家庭环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意志。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学习以至愈来愈弱,这势必引起学生成绩与老师、家长期望之间的矛盾。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成绩也必定不尽人意;由于缺乏独立钻研的意志,学习成绩往往令人大失所望。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使学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失落感包围着他们,使他们失去了自己应有的自信、自励,长此下去就只有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在学校混日子,越来越无进取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应该培养学生的坚强的学习意志。意志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之一,它对人的认知活动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实验证明,优良的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持性等会使认识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自觉克服认识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积极地认识客观事物,深刻掌握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有效地发展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消极的意志品质如受暗示性、独断、优柔寡断等则会影响认知活动的方向,降低认知活动的主动性和效率。
意志对人的情绪、情感的培养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实验证明,意志薄弱的人往往易受消极情绪的控制,使行动半途而废;意志坚强的人则可以控制个人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干扰,把意志行动坚持到底。因此,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锻炼、磨练自己,让学生参加学校、家庭必要的劳动,让他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今天的拥有,自觉磨练自己的意志。
5. 自身顽劣的惰性
学习目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明确的学习目的会使学生懂得“为谁学”、“为什么学”的问题,使学生对学习总是积极主动、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努力。学习目的明确的学生他们会始终如一地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行为,丝毫没有勉强的味道。遗憾的是,由于部分学生自身的惰性,养成了干什么都懒懒散散、自由随便、拖拖拉拉的习惯,没有责任感,没有进取心,任你老师千万遍苦口婆心地教育,任你家长千万次的嘱咐,依然我行我素,从来不把学习当一回事。这种学生的厌学情绪基本上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是由其自身的顽劣惰性所造成的。
6. 解决这类问题的路径
6.1 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要克服学生的厌学现象,首要的是从思想工作入手。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竞争还会更加激烈,自己不能依靠父母一辈子,今后的路要自己去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要多找学生个别谈心谈话,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同时,还要发动同学之间互相教育、互相帮助。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工具,如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形式,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特别是要大力表彰和树立由后进生变先进的典型。通过积极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6.2 家校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坚持从严治校,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是克服学生厌学情绪的又一重要途径。首先要对那些严重扰乱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其次,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开展各种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良好的环境熏陶和感染下,能逐步走上恋学、勤学的阶梯。
6.3 让学生感受关爱,张扬个性。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总之,小学生厌学的成因是复杂的,后果也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1] 王云芳.《小学生厌学问题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2期.
[2] 陈阿泽.《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18.
[3] 王博文.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初探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3期.
【关键词】小学生 厌学问题 原因 对策 分析
1. 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1.1 家长的过高要求与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当家长的心愿。可是,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
1.2 错误的教育方式。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
1.3 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
2. 教师 枯燥的教学模式
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当成一件轻松快乐的事去做。那么怎样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旁征博引的教学风格、先进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能较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广泛的联想,博得学生的好感和敬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因此,我们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和教师积极的诱导,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好,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 不良的社会倾向
“读书,读书,越读越苦;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新的“读书无用论”观点在社会生活中再次抬头,“唯金钱论”思想再度兴风作浪。崇尚金钱、崇尚实用主义的某种浅薄的社会风气,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铜臭之气。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现在许多家长与孩子之间似乎达成了一种默契,成绩的好坏与金钱的多少直接挂钩,考多少分给多少物质奖励,学生自然把学习当成应付差事,达到了一定的目标就理所当然地去“领赏”。长此以往,有何积极的动机可言?如果一旦达不到父母预定的目标,无“领赏”资格,对学习只好听之任之,久而久之,自然就对学习毫无兴趣可言,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4. 优越的家庭环境
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舒适富足的生活环境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也使一些意志薄弱者缺少艰苦锻炼的机会。勤思考、肯钻研、敢于面对困难的学生越来越少,好高骛远、异想天开、养尊处优的学生越来越多,娇气十足、懒惰散慢的学生却愈来愈多。当前的中小学生普遍缺乏爱心、关心和进取心,缺乏勇敢和自信,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喊爹叫娘,很少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许多教师大发感叹:“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懒,无论你怎样督促他,他总是无动于衷”!因此,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加深,这些意志薄弱者手足无措的事常有发生。报载中日少年学生一起外出观光比赛,中国的学生各种素质比日本学生就差得多,这一事实无情地证明,优越的家庭环境消磨了学生的学习意志。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由于长期养尊处优,学习以至愈来愈弱,这势必引起学生成绩与老师、家长期望之间的矛盾。由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成绩也必定不尽人意;由于缺乏独立钻研的意志,学习成绩往往令人大失所望。教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使学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失落感包围着他们,使他们失去了自己应有的自信、自励,长此下去就只有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在学校混日子,越来越无进取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应该培养学生的坚强的学习意志。意志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之一,它对人的认知活动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实验证明,优良的意志品质,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持性等会使认识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自觉克服认识过程中的各种困难,积极地认识客观事物,深刻掌握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有效地发展人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相反,消极的意志品质如受暗示性、独断、优柔寡断等则会影响认知活动的方向,降低认知活动的主动性和效率。
意志对人的情绪、情感的培养也有着巨大的作用。实验证明,意志薄弱的人往往易受消极情绪的控制,使行动半途而废;意志坚强的人则可以控制个人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干扰,把意志行动坚持到底。因此,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锻炼、磨练自己,让学生参加学校、家庭必要的劳动,让他们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珍惜今天的拥有,自觉磨练自己的意志。
5. 自身顽劣的惰性
学习目的明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明确的学习目的会使学生懂得“为谁学”、“为什么学”的问题,使学生对学习总是积极主动、心甘情愿地付出自己的努力。学习目的明确的学生他们会始终如一地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行为,丝毫没有勉强的味道。遗憾的是,由于部分学生自身的惰性,养成了干什么都懒懒散散、自由随便、拖拖拉拉的习惯,没有责任感,没有进取心,任你老师千万遍苦口婆心地教育,任你家长千万次的嘱咐,依然我行我素,从来不把学习当一回事。这种学生的厌学情绪基本上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是由其自身的顽劣惰性所造成的。
6. 解决这类问题的路径
6.1 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要克服学生的厌学现象,首要的是从思想工作入手。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竞争还会更加激烈,自己不能依靠父母一辈子,今后的路要自己去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今后就很难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要多找学生个别谈心谈话,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困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同时,还要发动同学之间互相教育、互相帮助。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工具,如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形式,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特别是要大力表彰和树立由后进生变先进的典型。通过积极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6.2 家校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坚持从严治校,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是克服学生厌学情绪的又一重要途径。首先要对那些严重扰乱学校的教学生活秩序、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其次,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开展各种有趣味,有吸引力的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这种良好的氛围和环境能够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良好的环境熏陶和感染下,能逐步走上恋学、勤学的阶梯。
6.3 让学生感受关爱,张扬个性。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学生觉得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起来就会觉得特别有劲。因此,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在摸清情况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师生心连心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作为教育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
总之,小学生厌学的成因是复杂的,后果也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
参考文献
[1] 王云芳.《小学生厌学问题成因分析与矫正研究》《新课程(小学)》,2012年第02期.
[2] 陈阿泽.《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小学教学参考》,2004年18.
[3] 王博文.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初探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