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与学生的课前合理预习是学生较好掌握初中地理知识的必由之路。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做好常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热点知识的训练,学生做好“读、画、练”三合一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地理教学 计划 预习 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55-02
初中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会考科目,受到了高度重视。怎样才能让初中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好地理这一门课程呢?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要有合理的课前预习
《现代汉语词典》释“预习”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自主学习。因此,预习是是一种学好地理的学习方法。以学定教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预习活动可以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的“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温家宝说:“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所以搞好预习是改变“注入式”最好的方法。学生怎么预习呢?可用三个字概括:读、画、练。
所谓读,即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教材:
1.读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从标题可大致明确文章的内容,预习时仔细品味标题,可以领悟出许多东西。
2.读教材。
浏览教材时,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找出新课的重点和难点,读教材时可速读,可慢读,也可边读变画,还可以按教者的要求带着问题去读,如教湘教版自然资源这一章节时,我给学生列出了以下自学目标:什么叫自然资源,它分几类,有何特征,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又分哪几类,矿产资源分布及特点。这样学生在自学中有的放矢,学生通过读教材很容易在书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无需教者多言,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3.读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语言,是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述,初中地理教材中图片资料很丰富,真正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读图,学生易接受理解,又能牢固記忆。因此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地图和地图册。
所谓画,即阅读时对课文中有关的概念、定理和重点知识做记号。做记号的地方应该是教材内容的要点。不要小看这阅读中所作的记号,它留下来的往往是阅读者随课文内容而展开的思维痕迹。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会有一套自定的符号,既简便又实用。
所谓练,即适当做些题目,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这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经过预习,初步掌握了新的知识点。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预习,教师轻松,学生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过程
俗话说:瞎子吃饺子,心中有数。教师应胸怀全局,对学生现状、教材知识系统和结构、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有良好把握,此后才能展开教学过程。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
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强调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做好常规课堂教学
作为一个教者,要吃透课标和教材,要明确每节内容,上好每节课。如湘教版中国的地形一节。首先确定学生必须对中国的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认知,通过中国地形图的判读,了解阶梯的分界线以及阶梯内的主要地形区,从而领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对农业、气候、环境等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爱乡的情感。
3.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开展多种教学形式,适当运用多媒体,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可以将各章节的知识用图表的形式加以归纳。
4.加强热点知識的训练
学生在学会读图、填图等基本技能的同时还需重视基础知识与时事地理的联系,近年来,地理越来越关注现实生活,应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并进行专题复习,才能从容应对中考。
总之,教者应根据国家新课标标准和考标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以新的教育理念钻研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循序渐进,学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教者所教的地理也一定会出彩。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者应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还要指导好学生进行合理预习,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让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和谐共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雪岭.《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出探》[J].教育革新,2012,(8)
[2]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意义及基本要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7)
[3]温家宝.《温家宝谈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关键词】地理教学 计划 预习 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155-02
初中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一门基础课程。作为会考科目,受到了高度重视。怎样才能让初中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好地理这一门课程呢?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要有合理的课前预习
《现代汉语词典》释“预习”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它的特点是先人一步,它的本质是自主学习。因此,预习是是一种学好地理的学习方法。以学定教的教学理论认为,学生的预习活动可以启动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教师的“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温家宝说:“在认知方法上我们还有缺陷,主要是灌输。”所以搞好预习是改变“注入式”最好的方法。学生怎么预习呢?可用三个字概括:读、画、练。
所谓读,即课前预读,也就是阅读新课教材:
1.读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从标题可大致明确文章的内容,预习时仔细品味标题,可以领悟出许多东西。
2.读教材。
浏览教材时,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找出新课的重点和难点,读教材时可速读,可慢读,也可边读变画,还可以按教者的要求带着问题去读,如教湘教版自然资源这一章节时,我给学生列出了以下自学目标:什么叫自然资源,它分几类,有何特征,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又分哪几类,矿产资源分布及特点。这样学生在自学中有的放矢,学生通过读教材很容易在书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无需教者多言,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
3.读地图。
地图是地理学科独有的语言,是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述,初中地理教材中图片资料很丰富,真正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读图,学生易接受理解,又能牢固記忆。因此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地图和地图册。
所谓画,即阅读时对课文中有关的概念、定理和重点知识做记号。做记号的地方应该是教材内容的要点。不要小看这阅读中所作的记号,它留下来的往往是阅读者随课文内容而展开的思维痕迹。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会有一套自定的符号,既简便又实用。
所谓练,即适当做些题目,尝试练习检验预习效果,这是预习不可缺少的过程,学生经过预习,初步掌握了新的知识点。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预习,教师轻松,学生愉快,何乐而不为呢?
二、教师要有科学的教学过程
俗话说:瞎子吃饺子,心中有数。教师应胸怀全局,对学生现状、教材知识系统和结构、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有良好把握,此后才能展开教学过程。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
学习新课标,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强调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做好常规课堂教学
作为一个教者,要吃透课标和教材,要明确每节内容,上好每节课。如湘教版中国的地形一节。首先确定学生必须对中国的山脉、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认知,通过中国地形图的判读,了解阶梯的分界线以及阶梯内的主要地形区,从而领会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对农业、气候、环境等的影响,通过对中国壮丽山河的认识,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爱乡的情感。
3.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
开展多种教学形式,适当运用多媒体,形成完整的、系统的地理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可以将各章节的知识用图表的形式加以归纳。
4.加强热点知識的训练
学生在学会读图、填图等基本技能的同时还需重视基础知识与时事地理的联系,近年来,地理越来越关注现实生活,应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并进行专题复习,才能从容应对中考。
总之,教者应根据国家新课标标准和考标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以新的教育理念钻研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循序渐进,学生的成绩才会提高,教者所教的地理也一定会出彩。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者应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还要指导好学生进行合理预习,把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打造高效的地理课堂。让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和谐共存,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雪岭.《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出探》[J].教育革新,2012,(8)
[2]陈雪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意义及基本要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27)
[3]温家宝.《温家宝谈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