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红泥坡铜矿原生晕特征及找矿方向

来源 :中国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ves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红泥坡铜矿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康滇地轴中段的铜金属成矿带中,近年来在深部和外围找矿中取得了重大突破,是一处典型的“拉拉式”铜矿。其赋矿层为古元古界河口群天生坝组和落凼组,矿体呈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具有明显的“层控”特征。本文通过对矿区P-3勘查线上的5个钻孔进行原生晕样品采集,并对349个样品中的18个元素进行了分析测试和原生晕特征研究。主成矿元素Cu主要分布在天生坝组下段和落凼组上段,多元统计分析显示Cu与Ag、Co、Mo、As、Sb等元素的相关性较好,利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获得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由上到下):F、Nb、La→Au、Ag、Bi、Mo→Cu、Zn、Pb、As→Sn→Co、Sb。通过构建地球化学参数指标,建立了红泥坡铜矿的找矿预测模型,初步认为红泥坡铜矿的1号矿体向西部还有一定的延伸。
其他文献
党的领导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制度自信,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思想引领优势、政治稳定优势、战略规划优势、决策执行优势、统筹协调优势、选贤任能优势、联系群众优势、自我革命优势。
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建构是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之一,是对“过去如何取得成功、过去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继续成功”的深层次解答。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贯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经历了初步建构、继续探索、发展推进、守正创新四个阶段,分别展现出革命斗争、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强国奋进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遵循着主体责任伦理塑造、中国伦理精神引领、人类命运关怀的伦理发展逻辑,形塑了当代中华
党风问题是实践中提出的永恒课题,它是一个政党内部关系的真实体现。党内关系虽然直接决定党的作风表现,但通过党风也可有效规范和调节党内关系。党风建设关键是要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这既是党的一种自我扬弃,也是党的一种自我修复。我党一定要勇于“自我革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历史主动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通过先进的价值追求、科学的历史选择、深刻的历史总结和勇毅的历史创造等得以彰显和体现。它凝结了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力量,标识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和政党品格,具有价值引领和激励凝聚功能。新时代需要在担当使命、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敢于斗争以及自我革命中弘扬历史主动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
“自我革命精神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另一方面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探索自我革命,在党章这个党的根本大法中对如何进行自我革命进行了长期谋划,形成了初步探索、重要探索、独立探索三个历史阶段。由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勇气,坚持问题导向,党的建设才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提供了政治上、思想上和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