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嚼慢品方知味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ckens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熹曾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忌一个“死”字,最宝贵的是要“活”。要教活学生,就要教他们细嚼慢品、涵泳玩味的功夫,不是照本宣科,不是读死书。因此我们要引领学生,尊重文本,沉入词句,不急不躁,细嚼慢品,从文本表面沉入到文字底层,借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慢慢走,欣賞啊”!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细致品味,慢慢积淀,濡养语感和鉴赏能力,得到精神的享受,生成智慧的花朵。
   一、细嚼字词知景致
   教材中有大量文质兼美的文章,字面上浅显易懂,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容易在表面粗略地“滑”过去,而不是像犁地一样深入地仔细地“犁”过去。“滑”过去和“犁”过去,是不同的功夫,不同的体验和过程,学生的收获和启发也肯定是不一样的。
   例:教学《醉翁亭记》时,学生都会翻译“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但醉翁的情趣到底在哪些字里行间流露出呢?于是逐字逐句细读第二段,发现“日出而林霏开”中的“开”字,注释为“消散”,“云归而岩穴暝”中的“归”字,注释为“聚拢”,那能否把句子改为“日出而林霏散,云聚而岩穴暝”呢?学生说,“散”和“聚”都是客观的描述,而“开”字结合《岳阳楼记》中“淫雨霏霏,连月不开”之“开”,则更给人以清晨林中雾气消散时心境逐渐明朗之感。“归”字则仿佛是整日游于四方之烟云终于傍晚回家之情趣!一开一归,仿佛笑看故人来来往往,亲切愉悦,难怪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啊!
   二、玩赏特色知风味
   不同的作者,先天禀赋不同,后天经历有别,生活的时代和环境都不相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定然迥异,写出的文章、语言的表达也就有了各自特殊的风格。例如,李白清新飘逸,杜甫沉郁顿挫,苏轼豪放旷达,陶渊明闲适恬淡,鲁迅深沉冷峻,朱自清温静典雅,老舍清新明快,徐志摩秾丽华美……风格各异,精彩纷呈,阅读教学中赏析语言风格和特色,品味其中丰富的意蕴,那是一种美的享受。
   例:汪曾祺的白话味。
   教学《端午的鸭蛋》,孩子们说鸭蛋“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这句话有味道,若把“蠢”改成“难看”,把“秀气”改成“好看”,就没有味道了!甚至把“秀气”改成“漂亮”,虽说都是拟人,那味道也不同!“漂亮”只是外表,“秀气”那是一种内在的神韵和气质!是一种小巧可爱、清秀灵动、贤惠温婉的小家碧玉的感觉!我说:“这哪是挑鸭蛋,分明是挑媳妇嘛!”这话引来学生开怀大笑,而这课堂上开怀的笑声,皆得益于汪曾祺平易自然、幽默风趣的白话味儿!
   语言文字的美如此鲜活,作为语文教师,如果从来没有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还能算是成功的语文教学吗?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就是要“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我们当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传神词句去咀嚼涵泳、细嚼慢品,引导学生去探究文字背后的深层内蕴,使学生汲取表达的智慧,领会悠长的情韵,体悟思想的光芒。正如王君老师所说,我们“要让孩子们渐渐自觉地沉入词语,通过倾听文本的细微声响,引发对语言的敏感,在无痕的语言训练之中打开文本的意蕴之门。”如此方为真语文,才能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品位和慧心!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高质量,轻负担”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
期刊
节奏是音乐的六大要素之一,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节奏,唱歌、舞蹈、朗诵,都与节奏息息相关。国学诵读作为新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节奏在其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作为传统的阅读方法,诵读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但具有浓郁的古典诗词风格,还具有传统的音乐美。诵读在小学综合素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要素中的节奏对于诵读素养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教学中音乐节奏要素与国学诵读的关系   节奏是音乐
期刊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要重视渗透德育教育,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学起来会感到非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维(输出思想)及通过语言理解他人思维(汲取思想)的能力。对这点理解得越深刻,那么把语言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的自觉性就会越高,教学效果就能越好。   【关键词】学生;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学博大精深,对语言的掌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持有审慎态度,刻苦努力。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是教學追求的目标,而听、说、读、写没有一项脱离思维。听和读属于对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叙事类文章是重要组成部分。这类文章对学生感悟人物形象、理解典型事件、体验作者情感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年纪小、生活经验较少,学生在理解文本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肤浅甚至错误等情况。因此,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找到感悟文本情感的空白点,引导他们进行补白,这样才能有效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悟真正走向深入。   一、从情感入手进行补白   小语教材中的选文,往往
期刊
我是一名喜欢拍别人后脑勺的摄影师。人们对我的评价褒贬不一。   阳光被火车车窗切割着撒下。我在迷糊中睁开眼,看着窗外,几只麻雀抖抖身子,从电线上起身飞走,我抱着摄影机就像小时候抱着心爱的玩具一样,镜头对我来说很重要,它是我的另一双眼睛,是我感知世界的另一双手。   出了火车站又在客车上颠簸了数小时,终于到达那个村子。夜已漆黑,朋友拉着我到村子上的小广场去,说那里有篝火晚会,刚安顿好,才洗了把脸
期刊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智力发展的过程,一切教学行为只有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否则,无论教师多么优秀、教学多么努力,也无法使教学效率最大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听说训练中呢?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的听说训练机械单调,学生根本
期刊
尝试理论孕育于本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邱学华先生秉承了自孔子以来的“愤悱而发”的教育思想的精华,矢志探索,经四十余年教学砥砺,创建了中国当代这一著名的教学流派。他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概括出以“尝试”贯之教学过程的基本教学模式。尝试的教学理念适应当前时代发展需要,与主体教育思想、实践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思想等吻合,是极具开发价值的。   一、先练后讲,以练为主   理解课文
期刊
古希腊文学是人类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绚丽瑰宝,是西方文学得以流传发展的永恒渊源。品味古希腊文学的辉煌,首当探讨的是不朽的古希腊悲剧。   “让一位理想的君主遭受极其悲惨的命运”,亚里士多德认为《俄狄浦斯王》正是“最完美的悲剧”之一,在剧作家的笔下俄狄浦斯并不是屈从命运安排的弱者,而是努力掌握命运的英雄。作品描写的人物、事件以及所产生的戏剧冲突和情感主题,都是对英雄抗争精神的体现。   一、人物  
期刊
“囡囡,陪奶奶玩会儿牌吧?”   “没空。”我蹙眉,生硬地掐断了那个与新年的氛围格格不入的苍老的尾音,视线却并未离开手机屏幕上五光十色的游戏界面。   经过几十分钟的苦战,手机屏幕上终于跳出了“胜利”的字样,我抬起头环顾四周。偌大的屋子里,每一张脸都被面前手机屏幕的亮光印得了无血色。心头突然涌上了一种莫名的空虚感,手机屏幕的触感一瞬间竟冻得指尖发麻。   方才余光瞥见的祖母离开时失落的背影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