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3059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要重视渗透德育教育,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学起来会感到非常的枯燥、无味,我们可以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有利于教学,又有利于德育渗透。如教学j、q、x与ü相拼要去掉两点的规则,我运用儿歌的形式教学:如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对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二、在阐明课题中渗透德育
   我在听张伟教授教学《三个儿子》时,张教授先从“儿子”这个词入手,经过对三个儿子表现的分析及结合老爷爷的说法,与学生共同得出课文中有“三个孩子”,但是只有一个“儿子”。张教授这堂课在不失语文味的基础上,时时渗透着德育。让学生从“儿子”这个词,到课文的分析,从而理解了“孩子和儿子”的区别,懂得如何做一个“儿子”,懂得孝顺的道理。因此,课文的题目“三个儿子”改为“三个孩子”更恰当一些。
   三、在品味重点词句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在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加以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麻雀》一文,我抓住文中老麻雀的动作、神态,从“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扎煞”等词语,让学生通过朗读及观看课件,懂得了老麻雀那种奋不顾身的精神,用自己弱小的身体去与庞大的猎狗对抗,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
   四、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德育渗透方法。如讲《黄山奇石》,我先播放配乐朗读,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再通过多媒体播放黄山风景,引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风景中领略黄山奇石的“奇”,从而在生动、直观的形象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在朗读感悟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位,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德育。近几年,我校进行了“以读为本,悟情明理”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题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入情地读,能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六、在习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真实再现。因而在习作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限的空间里,观察、交流,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情感的火花,使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观所悟,结合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达,并在表达中受到情感洗礼,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七、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读了《夏洛的网》,孩子们懂得了小猪威尔伯和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读了《时代广场的蟋蟀》,学生们知道了一只蟋蟀、一只老鼠和一只猫咪之间的真挚友情足以温暖整个世界。也正是有了友情,世界才更加真实,更加美好。
   八、在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
   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總之,语文学科是集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那么语文教学会更生动更富有内涵,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定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教育就是一门艺术,而教育的艺术全在如何恰当地提出和巧妙地引导学生回答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设计既有启发性又有趣味性的提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开拓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如何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可以说,语文课的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它驾驭着参
期刊
文言文,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所占比例很大。作为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认真研读并继承它,虽然它晦涩难懂,虽然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不大,但这不是我们轻视它甚至忽视它的任何理由。可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重视文言文的学习,在听说读写基本功方面的训练,效果越来越差,令人忧心不已。   第一,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厌烦、畏惧、排斥心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文言文很难,学生课前预习没有那么多时间
期刊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课文引申,激起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名作家及其代表作和有关的奇闻逸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比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贾府的布局和人物关系图,引导学生去探究原著。   2.用故事激起阅读兴趣。学生最爱听有趣的故事,老师
期刊
千百年来,陶渊明的诗歌之所以为广大的读者喜爱与传诵,除了思想性强、内容题材丰富的原因之外,还由于他诗作的高度艺术价值。诚如著名诗词评论家叶嘉莹教授所说:“在我国的诗人中,陶渊明是词语表现得最为简净而含蕴却最为丰美的一位诗人。”元遗山《论诗绝句》评陶渊明的诗,用“豪华落尽见真淳”七个字,道出了诗人化繁复为单纯的独到境界。具体来说,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  
期刊
传统的中国刺绣与现代天文学的结合,结晶了一组精妙绝伦的刺绣作品。不料,作者却以想让更多中国人看到为由,拒绝向美国航天局出售。   乍一看,这是一种爱国行为,其实不然。   伟大的作品常源自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这幅作品本就不是绣娘一个人的功劳。试想,倘若美国航天局不把这些美丽的天文照片发布至网上供全世界欣赏,绣娘即使极尽想象之能恐怕也绣不出这些光彩夺目的作品。现在,美国航天局想买来欣赏,绣娘却
期刊
它深谙四季,看厌了轮回。它被光阴填埋,也寒了心。   盛夏,暑意正浓。聒噪的蝉声中难得多了一阵争执声,为一个西瓜:外公坚持放到井底浸凉,我偏想把它塞进冰箱。   外公默默提上一桶井水,我站在烈阳下皱眉望着它,不,望着水中的另一个自己,她随着那水波荡漾,被她迷得神魂颠倒。   我渐渐有些动摇,却又因为好面子不甘心先做出妥协。我左顾右盼,目光追随着低飞的蜻蜓,盘算着要是下雨了,院里那棵刚种的小树
期刊
语文是一门语言和文化相融合的基础科目,对学生语言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不论是古文诗词、当代诗歌或是外国名著,都蕴藏着大量的具有向上意义的美好情感。因此,教师切忌浪费现有的价值资源,而是要通过特殊的教学方法将这些内容悄无声息地渗透于课堂中,彰显“立德树人”的教学宗旨。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并结合教学经验,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与价值观,从而让学生能够从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开端,这时期教育质量的好坏会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与进步。可是在学生与班主任之间构建和谐关系的过程中却存在一定阻碍,急需及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便更好地促进此关系和谐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生;和谐关系;构建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意识都相对欠缺,班主任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怎样处理班主任与學生之间的关系直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学生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方式。“高质量,轻负担”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
期刊
节奏是音乐的六大要素之一,我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节奏,唱歌、舞蹈、朗诵,都与节奏息息相关。国学诵读作为新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节奏在其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作为传统的阅读方法,诵读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但具有浓郁的古典诗词风格,还具有传统的音乐美。诵读在小学综合素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要素中的节奏对于诵读素养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教学中音乐节奏要素与国学诵读的关系   节奏是音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