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谁能口算得数?(师依次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的部分算式卡片,贴在黑板上。)8 7、9 2、7 6、6 8、9 6、5 8、9 7、8 4、7 5、6 7、9 3、8 9、9 5、8 8、7 9、5 6、4 7……2 9
生:分别口算出每题得数。
师:谁能把上面的算式分分类?(4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把得数相等的算式放在一起。
生2:按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2加几来分。
师:如果按第二个同学的分法,谁能有序完整地说出9加几的全部算式?
生:9 2、9 3、9 4、9 5、9 6、9 7、9 8、9 9。(学生边说,老师边移动黑板上的算式,并按竖列排好)
师:把9加几的算式这样排,有何好处?
生:能很快看出第一个加数都是9,后一个加数从上往下看依次多1。
师:8加几的算式有哪些呢?你能按序排出来吗?
生:8 3、8 4、8 5、8 6、8 7、8 8、8 9
师:8 3这个算式和哪个算式对齐?
生:与9 3对齐。(老师移动黑板上的算式,并把其余算式依次排好)
师:7加几的算式有哪些?你会排吗?(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移算式、排算式,其余同学观察排的对错情况)
师:7 4这个算式和哪个算式对齐?
生:与8 4对齐(学生接着排好其余算式)
师:照这样,6加几、5加几……2加几的算式你会排吗?(指名2名同学在黑板上将其余的算式排好)
师:同学们把这些算式排成了这样一个表格(师用手指着黑板上排好的算式表格):
如竖着、横着、斜着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4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竖着看每个竖行算式,第一个加数分别相等,第二个加数从上往下看依次增加1,和也依次大1。
生2:横着看每个横行算式,第二个加数分别相等,第一个加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和也依次少1。
生3:斜着看每个斜行算式,第一个加数从左到右依次少1,第二个加数从左往右依次大1,每个斜行算式的和分别是11、12、13、14……17、18。
师: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得数是11的算式一头一尾是一对好朋友,如:9 2=11、2 9=11;8 3=11、3 8=11;7 4=11、4 7=11;6 5=11、5 6=11
(像这样,学生用“题组”的形式依次找出得数是12、13、14……17的算式)
师:哪几道算式最特殊?为什么?
生:6 6、7 7、8 8、9 9最特殊,它们的好朋友分别就是自己。
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9 2=8 3=7 4=6 5=□ □=11
生2:9 3=8 4=7 5=6 6=□ □=12
……
反思:
本教学片段,突出以下三点:
一是化静为动,分类建表。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课始笔者出示卡片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些静态的算式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要求学生根据分类结果,把算式重新移一移、排一排,逐步建立了完整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表”。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建表的过程,体验了建表后的作用,不但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更为有序观察算式探索规律作好孕伏。
二是有序观察,分层探索。学生自主构建出算式的表格后,笔者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从竖着、横着、斜着这三个方面有序观察,分层探索出这些算式的特点。先着眼整体,解剖部分,再由部分认知到整体认知。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探索、概括出的知识,学生理解才深刻,才能真正在探索发现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三是合情推理,自主创造。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斜行首尾两个算式是一对好朋友,创造出用“题组”的形式表达规律,以“题组”为依据,进而通过合情推理连续说出表格中得数相等的一串串算式,并用“连等”的形式表示,学生的思维已由“点”发展到“线”。笔者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索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生:分别口算出每题得数。
师:谁能把上面的算式分分类?(4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把得数相等的算式放在一起。
生2:按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2加几来分。
师:如果按第二个同学的分法,谁能有序完整地说出9加几的全部算式?
生:9 2、9 3、9 4、9 5、9 6、9 7、9 8、9 9。(学生边说,老师边移动黑板上的算式,并按竖列排好)
师:把9加几的算式这样排,有何好处?
生:能很快看出第一个加数都是9,后一个加数从上往下看依次多1。
师:8加几的算式有哪些呢?你能按序排出来吗?
生:8 3、8 4、8 5、8 6、8 7、8 8、8 9
师:8 3这个算式和哪个算式对齐?
生:与9 3对齐。(老师移动黑板上的算式,并把其余算式依次排好)
师:7加几的算式有哪些?你会排吗?(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移算式、排算式,其余同学观察排的对错情况)
师:7 4这个算式和哪个算式对齐?
生:与8 4对齐(学生接着排好其余算式)
师:照这样,6加几、5加几……2加几的算式你会排吗?(指名2名同学在黑板上将其余的算式排好)
师:同学们把这些算式排成了这样一个表格(师用手指着黑板上排好的算式表格):
如竖着、横着、斜着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4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竖着看每个竖行算式,第一个加数分别相等,第二个加数从上往下看依次增加1,和也依次大1。
生2:横着看每个横行算式,第二个加数分别相等,第一个加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和也依次少1。
生3:斜着看每个斜行算式,第一个加数从左到右依次少1,第二个加数从左往右依次大1,每个斜行算式的和分别是11、12、13、14……17、18。
师: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得数是11的算式一头一尾是一对好朋友,如:9 2=11、2 9=11;8 3=11、3 8=11;7 4=11、4 7=11;6 5=11、5 6=11
(像这样,学生用“题组”的形式依次找出得数是12、13、14……17的算式)
师:哪几道算式最特殊?为什么?
生:6 6、7 7、8 8、9 9最特殊,它们的好朋友分别就是自己。
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9 2=8 3=7 4=6 5=□ □=11
生2:9 3=8 4=7 5=6 6=□ □=12
……
反思:
本教学片段,突出以下三点:
一是化静为动,分类建表。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课始笔者出示卡片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些静态的算式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要求学生根据分类结果,把算式重新移一移、排一排,逐步建立了完整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表”。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建表的过程,体验了建表后的作用,不但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更为有序观察算式探索规律作好孕伏。
二是有序观察,分层探索。学生自主构建出算式的表格后,笔者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从竖着、横着、斜着这三个方面有序观察,分层探索出这些算式的特点。先着眼整体,解剖部分,再由部分认知到整体认知。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探索、概括出的知识,学生理解才深刻,才能真正在探索发现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三是合情推理,自主创造。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斜行首尾两个算式是一对好朋友,创造出用“题组”的形式表达规律,以“题组”为依据,进而通过合情推理连续说出表格中得数相等的一串串算式,并用“连等”的形式表示,学生的思维已由“点”发展到“线”。笔者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索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