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表格 探究规律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guo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谁能口算得数?(师依次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的部分算式卡片,贴在黑板上。)8 7、9 2、7 6、6 8、9 6、5 8、9 7、8 4、7 5、6 7、9 3、8 9、9 5、8 8、7 9、5 6、4 7……2 9
  生:分别口算出每题得数。
  师:谁能把上面的算式分分类?(4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把得数相等的算式放在一起。
  生2:按9加几、8加几、7加几、6加几、5加几……2加几来分。
  师:如果按第二个同学的分法,谁能有序完整地说出9加几的全部算式?
  生:9 2、9 3、9 4、9 5、9 6、9 7、9 8、9 9。(学生边说,老师边移动黑板上的算式,并按竖列排好)
  师:把9加几的算式这样排,有何好处?
  生:能很快看出第一个加数都是9,后一个加数从上往下看依次多1。
  师:8加几的算式有哪些呢?你能按序排出来吗?
  生:8 3、8 4、8 5、8 6、8 7、8 8、8 9
  师:8 3这个算式和哪个算式对齐?
  生:与9 3对齐。(老师移动黑板上的算式,并把其余算式依次排好)
  师:7加几的算式有哪些?你会排吗?(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移算式、排算式,其余同学观察排的对错情况)
  师:7 4这个算式和哪个算式对齐?
  生:与8 4对齐(学生接着排好其余算式)
  师:照这样,6加几、5加几……2加几的算式你会排吗?(指名2名同学在黑板上将其余的算式排好)
  师:同学们把这些算式排成了这样一个表格(师用手指着黑板上排好的算式表格):
  
  如竖着、横着、斜着观察这些算式,你能发现什么?(4人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竖着看每个竖行算式,第一个加数分别相等,第二个加数从上往下看依次增加1,和也依次大1。
  生2:横着看每个横行算式,第二个加数分别相等,第一个加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和也依次少1。
  生3:斜着看每个斜行算式,第一个加数从左到右依次少1,第二个加数从左往右依次大1,每个斜行算式的和分别是11、12、13、14……17、18。
  师:你还能发现什么?
  生:得数是11的算式一头一尾是一对好朋友,如:9 2=11、2 9=11;8 3=11、3 8=11;7 4=11、4 7=11;6 5=11、5 6=11
  (像这样,学生用“题组”的形式依次找出得数是12、13、14……17的算式)
  师:哪几道算式最特殊?为什么?
  生:6 6、7 7、8 8、9 9最特殊,它们的好朋友分别就是自己。
  师: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1:9 2=8 3=7 4=6 5=□ □=11
  生2:9 3=8 4=7 5=6 6=□ □=12
  ……
  反思:
  本教学片段,突出以下三点:
  一是化静为动,分类建表。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操作启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课始笔者出示卡片让学生口算出得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这些静态的算式按一定的标准分类,要求学生根据分类结果,把算式重新移一移、排一排,逐步建立了完整的“2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表”。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充分经历了建表的过程,体验了建表后的作用,不但便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更为有序观察算式探索规律作好孕伏。
  二是有序观察,分层探索。学生自主构建出算式的表格后,笔者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从竖着、横着、斜着这三个方面有序观察,分层探索出这些算式的特点。先着眼整体,解剖部分,再由部分认知到整体认知。实践证明:只有经过学生自己探索、概括出的知识,学生理解才深刻,才能真正在探索发现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三是合情推理,自主创造。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斜行首尾两个算式是一对好朋友,创造出用“题组”的形式表达规律,以“题组”为依据,进而通过合情推理连续说出表格中得数相等的一串串算式,并用“连等”的形式表示,学生的思维已由“点”发展到“线”。笔者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发现、探索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其他文献
在香草的環绕中,锦衣华服,花团锦簇。精致的秀美,令目之所及欣欣向荣。
将“留白”的艺术手法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通过合理的方式,努力为学生营造更多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回忆、品味、体验和感悟,从而激起创造的火花,点燃个性的火把,使语文课堂成为思想的乐园、个性的舞场、创造的天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试着从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空间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留下“空白”,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并学有所获。  一、 导入“留白”——“未成曲调先有情”  俗话说:
什么是“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从2011年6月份开始,湖北省教育厅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课内比教学”活动即教师教学基本功比武活动,通过考察教师在常态教学环境中的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等基本教学技能,综合学生成绩和专家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等,比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外访万家”活动即全省中小学的校领导访教师、教师访学生,以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全部参
随着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品德老师开始重视课前调查。的确,有效的课前调查能让品德教学演绎更多精彩。但是,在现实教学中,当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交流一下课前调查的资料时,经常发现学生在收集、处理资料的过程中总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说忘了,对品德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置之不理”;有的抱着“随便应付”的态度,所提供的东西只是应付地随意写几个字;还有的直接把收集到的资料长篇大论地读一遍,不加挑选,没有重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教材设计了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活动情境——主题图,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探究的欲望。然而,用“主题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虽然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也会使学生和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而一些静态的主题情境又难以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组织和实施。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有效使用主题图呢?本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生活社会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所以,废旧材料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巧妙使用是我研究的重点,把教学与生活中的废旧材料相结合,使美术创作从生活中来,这样学生会带着兴趣走进课堂;让美术作品应用到生活中去,学生就会将所学知识美化生活,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  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所谓废旧材料是指每个家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本,减负增效”,可现实却是老师除了备课、上课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学生除了听课、上课还要写大量的作业。如何有效协调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巩固几个阶段性练习,让老师和学生从作业中解脱出来,既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又能使学生在课堂中迸发出的继续探究的欲望得以实现,能有层次有阶段性地学习,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呢?  一、变枯燥的抄写为趣味练习  因为
S镇位于大别山区,人口约6万人,共17个自然村。其地理位置比较偏僻,交通不便,经济非常落后。村民田地少,且靠天吃饭,收入多来自外出务工。20~45岁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近几年来夫妻双双出去打工的家庭越来越多,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孩子。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给新课程实施带来许多困难。  一、S镇小学的现状及新课程实施面临的困境  S镇的义务教育已实行全部免费。2005年,中央和地方加大了“两免一补”(免杂费
古语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驱动力,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沉寂的状态进入活跃状态。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注重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鼓励孩子“敢问”,培养学生“乐问”,教会学生“善问”,是本文讨论的话题。  一、营适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束缚,拉开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以至于学生怕问,不敢问。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前
案例背景  跳跃是人体基本活动技能之一,是锻炼身体的重点教材。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跳跃练习,技术比较简单,通过教学,学生不断体验,最终学生学会单脚或双脚跳,向高处或远处跃起,逐步提高跳跃能力,发展学生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他们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本节课始终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基本理念,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践与创新,发展学生的个性